次“2020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评选到底有哪些品牌上榜?上榜的品牌有何特色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揭晓谜底!
8月13日,“2020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颁奖盛典 在成都世纪城天堂洲际大饭店隆重举行。此次活动,引起新华网、央广网、中国经济网、中国网、界面新闻等重点媒体的关注,并纷纷报道。
< class="pgc-img">>△众多主流媒体对活动报道的部分截图
“2020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
▼▼▼
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重磅揭晓了“2020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2020中国餐饮(细分品类)三甲品牌”两大奖项,160个 餐饮品牌获此殊荣。
2020中国餐饮(细分品类)三甲品牌
现场,1000余位餐饮界大咖、营销界大咖、众多餐饮同行共同见证了这份宝贵榜单的诞生。
01
两大榜单,重磅出炉
“2020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颁奖盛典,作为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红餐网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餐饮营销力峰会”当中的重要环节,自评选之初就受到了各方的关注,得到了新华网、中国网、中国国家品牌网等各大媒体机构的报道,实现从国家级权威媒体到门户网站、新媒体等各大平台的全媒体报道,榜单触达了数百万用户。
“2020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颁奖盛典是由红餐网携手国内知名餐饮产业上下游专家共同打造的餐饮专业奖项,希望借此机会挖掘出在行业细分领域做深做透的头部潜力品牌,探索中国餐饮行业的创新发展。
1 专业的指数评测体系
此次评选以海量的行业数据为基础,评选范围涵盖全国40万家餐厅和5万多个品牌; 在深度上,从餐饮品牌分类,到不同类型的细分业态,以及品牌的人气指数、好评度、创立时间、人均消费等不同层次进行了综合分析。
其中品牌指数测评指标体系有五大维度、十一个指标 ,其中五大维度分别是品牌传播指数、品牌影响力指数、企业经营指数、品牌美誉度、品牌关注指数;十一个指标分别为人气指数、业内认知、专家评审、在线评论数、品牌忠诚度、门店数量、进驻城市等级、顾客好评度、餐厅星级、绝对票数、票数排名。
2 双渠道综合评分
为保证评选的公平公正公开,评选分初审、网络投票和专业评审团终审三阶段,采用“线上投票+线下评估”双渠道综合评分法。
初审阶段,组委会前期调研了全国5万多个餐饮品牌 ,并从中筛选出600多个优秀餐饮品牌参与网络投票。
在网络投票环节,网友们贡献了数千万访问量 。本阶段网友总投票数达到近千万,最高日活跃IP总量高达220000+。
< class="pgc-img">>△网络投票独立IP访问数
终审阶段,餐饮行业专家、资深从业人员等代表组成的专业评审团结合线上投票结果,并围绕各个奖项多个维度的标准进行综合评估,最终评选出获奖者。
经过初审、网络投票、专业评审团终审的三个阶段,历时3个多月,最终评出“2020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2020中国餐饮(细分品类)三甲品牌”两大奖项。
3 160个优质品牌最终上榜
本次评选活动延续了“2019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评选活动的严谨公正作风,致力于打造国内首份针对“品类”的权威榜单。评选出了近年来表现活跃、发展迅速或具备较大潜力的十大品类(包括茶饮、火锅、酸菜鱼、小龙虾、烧烤、烘焙、快餐、粉面、烤鱼、卤味)的代表品牌。
经过激烈的角逐以及专业评审团的多重审核,100个优质品牌最终荣获“2020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殊荣。
此外,本次评选活动还特别增设中国餐饮细分品类三甲品牌奖项,以表彰在各自细分领域表现卓越的前三甲品牌,60个表现不俗的品牌摘得细分品类前三甲的桂冠。
02
榜单解读
此份榜单为目前国内首份也是唯一一份针对“品类”的权威榜单,不仅是对获奖餐饮品牌的认可,也对全国餐企、媒体机构及消费者具有重要的学习或参考价值。
下面,就让红餐君带你来解读一番此次榜单的品牌上榜情况。
1 十大品类品牌角逐激烈
“2020中国餐饮(品类)十大品牌”评选在去年的八大品类的基础上,增加了卤味、粉面两个品类,总品类数达到了10个。在疫情冲击的当下,今年各大品类的角逐依然激烈,各个品类中的优质品牌表现可圈可点。
(1)茶饮品类:热度依旧
< class="pgc-img">>不可否认,茶饮是当下餐饮行业最热门的赛道,没有之一,而茶饮品类的领头羊品牌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今年的茶饮榜单上榜品牌个个实力不凡,跟去年的榜单相比,又加入了茶颜悦色、书亦烧仙草、古茗、益禾堂、甜啦啦等新面孔。
从这十个上榜的品牌可以窥见茶饮品类的总体发展特性。一是下沉市场品牌表现突出。 前几年在一二线城市拓展的品牌更为瞩目,如今在三四线等下沉市场发展的品牌同样受到了关注。比如第一个突破万店的茶饮品牌蜜雪冰城今年风光无限,甜啦啦的发展势头也比较猛,火成城市地标的茶颜悦色品牌势能亦是不可小觑,今年开始把门店开到了武汉。
< class="pgc-img">>△ 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邢颖为获奖品牌颁奖
二是细分趋势明显。 深挖烧仙草赛道的书亦烧仙草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茶饮品类中强势突围而出,再次证明了在竞争同质化的背景下,茶饮细分化和差异化是大势所趋。
三是模式和场景多样化。 为了寻求差异化,各大品牌在模式和场景上积极探索。譬如喜茶推出了喜小茶品牌,还率先推出了喜小茶零售饮品,拓展和创新力度可谓非常之大。在零售化的道路上,奈雪的茶、茶颜悦色等品牌也在积极做尝试,纷纷在天猫开起了旗舰店。
茶饮江湖向来厮杀激烈,不积极创新求变的品牌就很容易被远远地甩到了队伍后面,也许明年又会被新的品牌代替。
(2)火锅品类:沸腾中的焦虑
< class="pgc-img">>作为中国餐饮品类当之无愧的头号品类,火锅的江湖地位一直都比较稳妥,但是火锅赛道早就已经呈红海竞争之势,厮杀一点也不少。总体呈现出如下发展特性:
一是同质化竞争激烈,创新难。 众多火锅品牌面临创新难,门店拓张慢等窘境,加上今年疫情的影响,火锅餐企营收锐减,火锅品类集体陷入了焦虑。稍有不慎则容易遭遇滑铁卢,从今年的榜单便可以看出,跟去年的榜单相比,今年火锅榜单的前二依然被海底捞、呷哺呷哺稳踞着,而后几名的变化则比较大。
< class="pgc-img">>二是麻辣火锅一统江湖。 如今,麻辣火锅在火锅版图中依然占据着绝对的霸主地位,清汤火锅与之相比则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年的上榜品牌中,麻辣火锅仍占大半壁江山,海底捞、小龙坎、德庄、大龙燚、蜀大侠、谭鸭血等品牌表现出色。跟动辄几百家店的麻辣火锅相比,清汤火锅的势能的确还有待加强,如近几年大火的潮汕牛肉火锅品牌陈记顺和、左庭右院、八合里海记等均遗憾无缘本次榜单,但他们的后续发力还是值得期待的。
三是火锅细分化愈加明显。 如谭鸭血火锅则靠聚焦鸭血火锅脱颖而出,近年大火的聚贤庄卤味火锅亦是如此。
(3)中式快餐:首次聚焦中式米饭快餐
< class="pgc-img">>本次榜单首次聚焦中式米饭快餐。从上榜的品牌来看,总体呈现如下特征。一是品牌开始积极进行品牌升级,走年轻化之路。 随着消费者对中式米饭快餐的需求由方便快捷向品质转变,门店翻新、增加数字化设备、更新视觉系统、增加健康菜品一度成为快餐品牌的“标配”。
近年来,乡村基、老乡鸡等中式快餐品牌调整品牌定位,探索新的模式,发展颇为迅猛。譬如,在疫情冲击下,老乡鸡却还在加速全国布局,2020年总门店数将突破1000家,而乡村基也在今年获得红杉中国数亿元融资,有消息称其或将谋求A股上市。
< class="pgc-img">>△ 红餐网创始人陈洪波为获奖品牌颁奖
二是单品化为大势所趋。 一些中式快餐品牌抓住某一单品,实现了另类崛起。如犟骨头排骨饭、香他她煲仔饭等均在各自的单品赛道上迅速崛起。
三是现炒快餐蔚然成风。 乡村基旗下的大米先生凭借现炒快餐快速扩张,小女当家、真功夫、72街等众多品牌也纷纷推出了现炒店。
(4)粉面品类:霸主尚缺
< class="pgc-img">>本次榜单新增了粉面品类。作为中式快餐的细分品类,粉面所占的市场份额不算少,但是涌现出来的知名品牌却不算多,在全国大范围拓展的更是少之又少,味千拉面、阿香米线、和府捞面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一是因为粉面品类分支太多 ,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消费习惯,很难做到全国大一统,也因此很多粉面品牌都是在区域发展,譬如蔡林记、东方宫、姐弟俩等;二是因为粉面品牌大多较为传统,未能做到与时俱进 ,满足不了当下消费者对于年轻时尚化的需求,自然就很难得到充分的发展。
(5)烧烤品类:区域拓展为主
< class="pgc-img">>烧烤作为仅次于火锅的第二大品类,其市场规模不可谓不大,烧烤门店早就呈现全国遍地开花的态势,但是烧烤品类中却没有跑出一个全国霸主。从上榜的品牌来看,烧烤品类主要有如下特征。一是品牌多深耕区域发展,散兵游勇较多。 以木屋烧烤等为代表的在全国拓展的烧烤品牌较少,前不久拿到融资的很久以前暂时也还是在区域拓展。
二是烧烤外卖崛起。 外卖作为线下场景的补充,势必成为众多烧烤品牌争抢的重点阵地,尤其是疫情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外卖更是维护门店营收的关键手段。木屋烧烤、何师烧烤、丰茂烤串等早已纷纷发力外卖市场。
三是细分化,更聚焦。 相比大而全的烧烤模式,当下的烧烤圈更流行细分化和聚焦,一批主打某一单品或者更聚焦的烧烤品牌脱颖而出。譬如重庆的九村烤脑花。
(6)酸菜鱼品类:发展回归常态
< class="pgc-img">>酸菜鱼作为前几年大火的一个细分品类,如今已经进入常态化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以太二为代表的优质品牌。从上榜的品牌来看,酸菜鱼品类呈现出几大特性。
一方面酸菜鱼赛道从来都不乏竞争,同质化极其严重,要想继续稳步发展就必须打好差异化这张牌。 另一方面,酸菜鱼竞争格局比较明晰,头部品牌队列已经形成,而中尾部品牌也还在忙着赶超,但区域品牌居多。
(7)小龙虾品类:回归理性
< class="pgc-img">>小龙虾作为近几年的当红炸子鸡,其市场规模随着它的人气一路飙升,也吸引了一大批创业者入局,催生了众多优质小龙虾品牌。可是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小龙虾的竞争已呈白热化,2019年小龙虾市场就进入了大洗牌。进入今年以来,在疫情冲击、价格暴跌、电商抢食等多重因素的夹击下,小龙虾市场的生存愈发艰难。
这说明小龙虾品类已经告别了早期的狂热,开始进入理性的深耕期,小龙虾品牌更注重品质和实力的比拼。 一批潜力品牌从中脱颖而出,逆势发展了起来。如武汉的肥肥虾庄多家门店登上了大众点评的必吃榜,靠小龙虾火出圈的文和友积极发力超级文和友,成为餐饮界一个现象级品牌。
但是小龙虾品类还是难逃区域化的宿命 ,各地均有爆红的小龙虾馆,如北京的胡大饭馆、武汉的靓靓蒸虾和肥肥虾庄以及上海的红盔甲、沪小胖,就是没有几个在全国大幅度扩张的大品牌,这或许是小龙虾品牌接下来可以重点努力的方向。
(8)烤鱼品类:发展趋于平稳
< class="pgc-img">>烤鱼可谓近年餐饮网红品类的鼻祖之一。前几年,烤鱼从川渝地区的一道寻常菜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品类,吸引了全国餐饮创业者蜂拥而至,一时之间,数以万计的烤鱼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到了2016年,烤鱼市场已经成为一片红海。
经过一轮轮洗牌期,如今的烤鱼市场格局和发展日趋平稳。 从上榜的品牌可以窥见烤鱼的总体发展现状。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沉淀,一些头部品牌已经浮现,它们特色鲜明,并在全国范围内圈地扩张,如探鱼、炉鱼、半天妖、江边城外、令狐冲等。而另一方面,一批实力不强的品牌则陷入了闭店潮而渐渐退出市场。
(9)卤味品类:前景诱人
< class="pgc-img">>卤味可谓一个神奇的品类,不管是零售还是餐饮,卤味都具备诱人的市场空间。从零售层面来说,它跑出了绝味鸭脖、周黑鸭、煌上煌三个上市企业以及一个即将上市的紫燕百味鸡, 紧随其后的久久丫、精武鸭脖、廖记棒棒鸡等表现也不错。从即食卤味层面来说,卤味餐厅也成为了餐饮人投资的热门赛道。
本次榜单上榜品牌侧重于食品快消领域的品牌,而卤味餐厅品牌本次则没有纳入进来,但是它们的实力不容小觑。 譬如以陈鹏鹏卤鹅饭店、狮头牌卤味研究所、物只卤鹅等为代表的卤鹅品牌发展潜力也大,前提是它们要懂得如何打破区域发展的瓶颈。
(10)烘焙品类:冰火两重天
< class="pgc-img">>烘焙品类的发展遭遇冰火两重天。从市场容量来看,烘焙市场正在高速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烘焙产业规模已经突破2000亿元,且整个市场仍在不断加速增长,前景巨大。
但行业高速增长的同时,每年全国却都有数万家烘焙店倒闭,各大主要品牌的表现也并不太乐观。市场格局分散,头部品牌扩张难,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困扰着烘焙品牌的发展。 但是,其中还是不乏一些表现优秀的品牌,如主打电商的幸福西饼和熊猫不走蛋糕等算是近年来崛起的烘焙新秀。
2 细分品类三甲高手云集
“2020中国餐饮(细分品类)三甲品牌”评选的是餐饮细分品类的三甲品牌,共有20大品类共60个品牌上榜,表彰的是在各自细分品类大放异彩的卓越品牌。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更多细分品类的优秀品牌。
< class="pgc-img">>△ 乡村基创始人李红为细分品类三甲品牌颁奖
(1)包子: 作为历史悠久的餐饮品类,包子的门店数不算少,发展潜力大,却没能走出几个巨头出来。其中,巴比馒头、庆丰包子铺、和善园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2)麻辣烫: 麻辣烫是连锁化程度比较高的一个细分品类,其受众人群广、可复制性强的特性使得它发展较为迅速,涌现出了张亮麻辣烫、杨国福麻辣烫双霸主,觅姐麻辣烫也紧随其后。
(3)串串香: 作为一个近年来爆红的细分品类,串串香被大众熟知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但是其门店早已遍布全国。其中,钢管厂五区小郡肝串串香、马路边边这两个品牌遥遥领先。
(4)冒菜: 冒菜的发展也属于比较迅猛的,起于川渝地区,如今门店亦在全国遍地开花。三顾冒菜、芙蓉树下、大牌冒菜这几个算是冒菜中最有代表性的三巨头了。
(5)鸡排: 说起鸡排,大家第一反应就是正新鸡排。可见,门店数早已突破20000家的正新早已抢占了这个品类的认知,在这个品类中一马当先,将其他对手远远地甩到了后面。
(6)煎饼: 煎饼品类实力派云集。粮全其美作为最早将台湾手抓饼带入大陆的先行者,其品类地位不言而喻。而近年来,煎饼开始朝着差异化发展,又走出了煎饼先生、吴小糖等优质品牌。
(7)肉夹馍: 肉夹馍门店南北数量差异比较大,北方门店数要明显高于南方。这主要还是由于南北消费习惯的差异,要论知名品牌,西少爷算是第一个会被提及的,而袁记、陕十三等则要低调许多。
(8)肉蟹煲: 肉蟹煲这个细分品类此前在江浙一带地区率先火爆而后扩张到全国,目前代表品牌主要有胖哥俩、多嘴以及赖胖子。
(9)烧饼: 烧饼这个品类囊括的范围比较大,也是近年来逐步被挖掘出来的一个潜力品类,跑出了阿甘锅盔、又卷、晨光等代表品牌。
(10)粥品: 粥品赛道近年来被大力发展,催生了三米粥铺、曼玲粥、糯雅芳粥等实力雄厚的品牌。
?
< class="pgc-img">>△ 红餐网联合创始人樊宁为细分品类三甲品牌颁奖
(11)饺子: 历史悠久的饺子品类,没有全国性的巨头出现,但是不乏潜力选手,如喜家德、大娘、小恒等。
(12)馄饨: 作为饺子的近亲品类,馄饨的发展也算比较缓慢的,全国知名的品牌不多,吉祥、如意算是唯二佼佼者,而第9味则是一个发展潜力不错的新秀。
(13)牛排: 在中国做得比较出色的牛排品牌不少,但是能做到全国连锁化的则不多,王品、豪客来、佳客来是杰出代表。
(14)披萨: 披萨品类竞争激烈,尊宝比萨、比格比萨门店数众多,而乐凯撒作为榴莲披萨的开创者,其影响力也不凡。
(15)寿司: 寿司近年来的声势没有前几年大,很多寿司品牌都开始走向了衰落,目前依然坚挺的品牌可见其品牌实力之强,如N多寿司、争鲜、元气都可圈可点。
(16)甜品: 甜品是日益没落了下去,此前随处可见的甜品店铺如今也渐渐少了很多,依然坚挺的品牌也面临升级转型。
(17)椰子鸡: 前几年爆红,以至于满大街都是椰子鸡店,如今算是回归了常态,润园四季、椰妹算是发展得非常不错的品牌,只是椰子鸡还是难以摆脱区域化发展的困境。
(18)凉皮: 跟肉夹馍一样,凉皮总也欠点火候,北方市场门店比较多,而南方则要少很多。但是好在近几年,以凉皮先生为代表的品牌开始在全国扩张,把凉皮这个市场慢慢做起来了。
(19)黄焖鸡: 作为平价美食的代表,黄焖鸡受到刚需消费者的喜爱,也跑出了杨铭宇这一个巨头,但是黄焖鸡品牌普遍缺乏品牌意识,若想真正做大做强,在品牌建设这一块还需加强。
(20)麻辣香锅: 作为一个比较早火起来的品类,麻辣香锅有点衰落了,这也跟麻辣香锅的品类特性有一定关系,它不像火锅那样热气腾腾,没有正餐的多样化菜品。但是,麻辣香锅还是有它的受众人群在,一批优质品牌依然在大力拓店,譬如汉库前不久还拿到了融资。
< class="pgc-img">>未来,评选组委将继续关注更多细分品类的优秀品牌,以探索中国餐饮行业的创新发展。
源:广州日报
知名连锁餐饮品牌店汉堡里吃出生鸡肉?!
塔斯汀汉堡里吃出生鸡肉,此事目前正持续发酵中。
近日,江西一名消费者在食用塔斯汀汉堡外卖时,吃出生鸡肉,并附上生肉图片。记者调查发现,此前有多名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发帖称自己也遇到同样事件。就此事,记者采访了塔斯汀方面,截至记者发稿前,有关负责人未有回应。
现象:不是第一次被消费者爆料吃出生肉
据报道,一名江西网友于26日点塔斯汀·中国汉堡外卖,吃的时候发现鸡米花、鸡腿肉均未熟。经过协商后,商家提出赔偿1000元,但同时要求该网友删帖。
其实,塔斯汀同类事件不是第一次被爆光。
据媒体报道,7月20日,山东青岛的消费者杨先生通过外卖平台在塔斯汀·中国汉堡(香江路店)点了一人份的套餐,吃了一口却发现鸡腿的肉没熟。“我咬了一口开熏火焰鸡腿感觉口感不对,掰开一看,发现鸡腿里面的肉有生的地方,没有完全受热。”杨先生顿时感到恶心并呕吐。
杨先生找到商家,要求根据相关法规按1000元进行赔偿,但并未如愿,后来外卖平台给退了单并赔了50元。
另外,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搜索发现,此前已有多位消费者发帖称在塔斯汀的产品中吃出生肉。
一位广西网友称,8月27日,自己在吃奥尔良烤翅时发现是生肉,跟商家沟通后,商家称没有烤熟,提出退鸡翅的钱。
9月20日,一名江苏的网友称,自己点了塔斯汀的脆肉多多,吃到一半发现没熟,两人后半夜都开始拉肚子,和商家协商后,商家退了9元钱。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塔斯汀的投诉多达1867条,其中大部分投诉反映汉堡中的肉不熟,另外还有出餐速度慢以及服务员态度不佳等投诉。
多名网友称在塔斯汀吃到生肉。
那么,广州的塔斯汀门店情况如何呢?
今天,记者走访广州塔斯汀丽影广场店,午餐时段门店人流量尚可,店内食客不少。店员表示,今天店中人流尚属正常,周一本来人流量就不算多。
“‘生鸡肉’事件对品牌或许有一些影响,但可能还要看个人态度。”店内顾客刘先生表示,他也不经常吃,偶尔吃一两次。
“虽然还未碰到生鸡肉,但是想想觉得蛮恶心的,下次也不会帮衬了,尤其不能买给小孩吃,要是一不小心吃到生肉可怎么办。”另一位在客村附近工作的市民徐女士告诉记者。
资料图,塔斯汀汉堡广州某门店。图/广州日报
探因:标准化流程落实不到位
餐饮连锁品牌塔斯汀,为什么连连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呢?
一位曾就职于广州一家著名汉堡店的资深厨师告诉记者,通常来说,用80度的温度高温烹煮半小时以上,肉一定会熟,如果出现不熟,极大可能就是烹饪温度以及时间不够,或者解冻不充分。
食品行业协会秘书长曾秋文则说,连锁店的汉堡类产品,肉大多数是预制好的,到店之后应该按照标准化的熟制流程进行制作。每一块肉,有多厚,在什么温度下加热多长时间,都是经过设定的。汉堡的肉煮不熟,主要是员工没有按照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导致的。“就像我们平时的便利店,有一台功能比较多的微波炉,加热那些预制食品,不同的预制食品都是设定好不同的时间。”
资料图,塔斯汀汉堡广州某门店。图/广州日报
据塔斯汀官网数据,塔斯汀品牌是一个主营中国汉堡的餐饮连锁品牌。2012年品牌首店落户南昌,2015年因走互联网营销路线而业绩火爆,2019年开创中式汉堡品类,2021年做手擀堡胚。
据官网信息,塔斯汀主要走加盟模式,一家塔斯汀门店标准面积65平方米,其加盟费为3.88万,装修费与设备费相对贵一些,各需15万元人民币,开一家门店合计要投入45.23万。
截至2023年10月,塔斯汀全国签约门店数超4000家,据公开数据,2020年,其门店规模为500余家,也即三年净增3000多家门店。
快速扩张的背后,离不开其高性价比,主打“炸鸡汉堡”的塔斯汀,价格在20元上下,填补了炸鸡汉堡的价格中间带。塔斯汀以加盟模式迅速拓展,然而,高速发展的背后,埋下的是运营管理的“雷”,过于庞大的人员,如何将标准化落实到底,如何将监督贯彻到底,是连锁品牌的一大难关。
记者在走访中见到,塔斯汀门店设有明档,消费者可以通过透明玻璃窗看到里头工作人员的操作,但是,尽管如此,依然未能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发生。食品安全是餐饮企业的生命线,如何通过更为严格的管理,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是每一个餐饮企业都不可绕过的核心问题。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曾繁莹 见习记者 吕惠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曾繁莹 见习记者 吕惠
月中旬,满记甜品被爆多地撤店的消息引发了行业关注,涉及会员卡充值余额退款问题更是成为舆论焦点。
尽管公司回应称“撤店为疫情期间的战略调整”,并承诺将会依法处理退款事宜,但消费者疑虑仍未完全消散。
“满记甜品终究是步入了许留山的后尘。”多方唱衰之时,网易新闻却在近日披露了满记甜品于2024年初完成数千万元新一轮战略融资的消息。
01
被爆关店、退款无门
却完成新一轮融资
满记甜品1995年创立于香港,进入内地后其门店数量一度接近500家。巅峰时期,一年时间就能开出近百家新店,热度完全不亚于前几年的新茶饮。
然而,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4月2日,其门店数仅余206家。
事实上,满记甜品2022年便开始在石家庄、宁波、徐州等多个城市出现了撤店的情况,消费者在得知撤店消息后,曾纷纷前往门店要求退款名单,但却遭遇退款流程复杂、退款周期长,甚至无法退款的情况。
更有消费者反映,自己的会员账户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被强制注销,余额不翼而飞。
针对这一情况,满记甜品则发表声明称,“多地关店”均为疫情期间正常战略调整,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并且不存在预付款无法退款而直接注销账户的情形。
事实上,连锁品牌撤店是常有的事,而满记甜品撤店但会员卡充值余额退款问题却没有解决,因此引发热议,才让这家老牌甜品品牌陷入舆论漩涡。
在满记甜品闭店风波持续发酵之际,最新消息,福建福州的万象城也于近日发布了满记甜品闭店的通知。
广州天河区天河城满记甜品店 ,陈钰晶/摄
>虽然闭店消息接踵而至,但满记甜品仍然向外界传递着积极的信号。
3月23日,有媒体披露满记甜品于2024年初完成了新一轮战略融资。本次融资由控股股东安达富资本领投,主要用于大力发展新零售业务、国际国内加盟业务和直营门店商业模式迭代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1年安达富资本就已参与对满记甜品香港、华南和华东的并购,而满记甜品也是安达富资本在中国餐饮领域的首次控股并购。
那满记甜品此番注入“新血液”究竟是公关造势的挽尊还是真能扭转乾坤?
02
发力新零售,满记能否讲出新故事?
作为一家老牌港式甜品品牌,满记甜品近年来一直在努力跟上市场发展的节奏,只是效果均不尽人意。
如2016至2017年,面对兴起的外卖,满记甜品选择加入,宣布开通美团、饿了么外卖渠道;2018年,宣布进军商超,为盒马定制了“Honeymoon Express”小店;2022年前后,满记先后又布局了电商、便利店以及山姆会员店等渠道,推出便携式杯装杨枝甘露等产品。
在不断的实验中,满记“重外卖、零售,轻门店”的战略布局逐步形成,但埋头转型的满记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如何给消费者一个进店的理由?
此后,不断崛起的新茶饮开始内卷,抢占市场份额。当老品牌新鲜度不在,新势力不断抢占市场,加上高糖高热的甜品既视感,以及介于正餐和零嘴的尴尬定位,满记甜品逐渐成为了消费者“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 class="pgc-img">图源:满记甜品店官方微博
>但满记并未躺平,面对新茶饮的强势攻击,满记甜品与新茶饮品牌小满茶田2022年5月完成合并,试图想要走出一个“新满记”。
当时,小满茶田仅成立3年,打出“车厘子”和“杯装甜品”两大卖点,凭借高价水果和高颜值成功圈粉年轻人,被称为“最不一样的茶饮”。并且,当时的小满茶田已完成4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过千万美元,是新晋的网红茶饮品牌之一。
“新满记”当时提出要将甜品“零食化”“礼品化”“全日化”,并计划开设旗舰店,推出全新的甜品概念,然后,这次双向奔赴,并没有好的结果,曾许诺的门店至今也没有出现,而小满茶田如今也仅剩一家门店。
并且,满记似乎也并不爱惜自身羽毛。
满记在经营过程中,多家门店曾被爆食物过期、后厨脏乱差、员工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更有消费者坦言,一丁点东西(巴掌大),用了大红包后还要20多块,我这个穷人再也不买了等。
许多消费者表示,对比以前如今的满记是又贵分量又少了。
而为了再次赢回消费者,满记积极投入了自助模式的怀抱,推出了“48元随心畅吃”的甜品自助活动。据官方公众号信息,截至去年11月20日,满记已有超100家甜品自助门店。
开放自助后,满记早间客流增量超过了10倍,主打性价比的自助模式,也成了挽救满记甜品的一大有力手段。
可以看到,面对多方压力,满记一直在自救的路上,可谓努力。而如今,再次融资发力新零售的满记又能折腾出怎样的效果,还需时间验证。但可以确定的是,如此好折腾的满记甜品离成为下一个“许留山”或许还有一段距离,但港式甜品店破旧立新,实为大势所趋。
来源 | 钛媒体、咖门等
文 | 陈兰
编辑 |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