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线下门店市场就已经“冰火两重天”。有品牌一口气要开200家店,也有品牌陷入裁员、闭店风波。
2022年,凶猛开店还会迎来好结局吗?
总第 3081 期
餐企老板内参 戴丽芬 | 文
开年市场格局:
一边猛开店,一边正收缩
一年之计在于春。咖啡品牌一入春就火力全开。
3月1日,Manner宣布将在10个城市,齐开200+门店。消息一出,在业内引发了一阵热议。截至今年2月,Manner已有450家门店。也就是说,Manner的门店数即将达到650家。
不久前,瑞幸咖啡以5671家门店数,在数量上赶超星巴克。仅2022年1月份,瑞幸新开门店总数约360家,刷新了单月开店记录。
海外咖啡品牌在华扩张同样“生猛”。
蓝瓶咖啡前不久在上海开出首店,排队时间达6小时;Tim Hortons计划在2022年,在中国市场门店数拓展到800家以上;Lavazza则计划要在5年内做到1000家。
与此同时,一些餐饮品牌也保持了较快的拓店速度。费大厨即将在北京开出首店,陈香贵进军广州,shack shack在南京开出首店.......
与这些品牌的“光速开店”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年初大部分品牌,都选择“慢下来”。
多位餐饮人都向内参君透露了相似的观点:“我身边的大部分餐饮朋友,大部分趋于保守,今年扩张速度不会太快。”
甚至有一些品牌选择收缩。百胜中国旗下中式快餐品牌东方既白停止运营,高峰时曾达100多家店;乐乐茶于2月23日正式关闭广州最后一家门店,彻底退出华南市场;台湾连锁奶茶品牌KOI在长沙的5家门店先后撤场,暂别长沙市场。
而我们也观察到,年初爆出裁员的品牌,包括喜茶、文和友、墨茉点心局,都选择对公司职能部门“开刀”,暗示着这些品牌在“回归理性”,将重心从“品牌”、“规模”转向“门店运营”。
“两级分化”的成因
为什么一开年市场上就呈现了“两极分化”的格局,有的品牌仍旧不顾一切扩张,有的品牌则放缓速度?
这与品类发展阶段有关,从疫情后的门店裂变情况,可以将品类划分为三类:刚需、非刚需,以及新兴品类。其中,新兴品类受到资本簇拥,最容易进入开店高速赛道,也最容易崩盘。
刚需品类,对应“稳步扩张”。如快餐等刚需品类,无论是全国品牌,还是区域品牌,都能够比较稳定实现门店数量裂变增量。
原本聚焦在北京市场的快餐品牌煲仔皇,也计划在今年开出100家新店。其创始人薛国巍表示:“基于煲仔饭这个品类来看,市场还是比较空白,竞争者不多,我们的战略目标还是快速成为品类老大。另一方面,购物中心的铺位调整比较频繁,有很多好的铺位,所以这两年我们反其道而行。”
另外,如老乡鸡、乡村基(包含大米先生)这两大快餐品牌也都正进行全国市场的扩张,因此也仍处于快速开店阶段。
非刚需品类,聚焦核心市场。一些正餐品牌,如火锅烧烤等,大多是走“稳定路线”。这类型餐饮主要保持核心城市、主流市场、高势能点位打版,保持相对稀缺性。
疫情之初外婆家创始人吴国平就意识到这一点,其新品牌老鸭集仍聚焦在江浙一带发展,开店速度也非常稳,2年多开出30多家门店。另一位位于江苏的老板告诉内参君:“最近还在找铺位,但是还是在周边,现在不适合到新的市场贸然开店。”
新兴品类跑马圈地,占渠道、抢认知。近一年的咖啡赛道,以及新中式烘焙都是同样的路数。
2021年在餐饮赛道里,咖啡品类的融资事件数量和金额都是最高的。今年资本对咖啡的热情依然在延续,前不久咖啡品牌Seesaw刚获得新的一轮亿元融资。
资本押注,催化新兴品类的门店裂变。以新式茶饮为例,2016年,初出茅庐的奈雪仅发展出了十几家门店的规模。但自2016年底奈雪接受了天使轮融资,并持续获得资本加注,奈雪的茶门店数量在2017-2020年间跨越性地成长到44、155、327、491家,2021年上市后门店数量更是增加到800多家。
但是这些品牌距离盈亏平衡还为时尚早。根据奈雪最近公布的年报盈利预警,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净亏损约1.35-1.65亿元。
2022猛开店之后
可能会迎来“规模化倒闭”
虽然仍有品牌在光速扩张,但回归到今年的大环境来看,其实整体并不那么乐观。
首先,是大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比较强。疫情很难在短时间内结束,最近深圳餐饮人就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有的餐厅营收腰斩,有的则直接关门。而近期国际形势的紧张,更是增剧了大环境的不确定性,物价受到波及,顾客的消费心理也趋于保守。
其次,餐饮行业内卷非常严重。从行业环境我们也都能体感到,产品内卷已经是标配了,营销同质化、渠道供给进入相对饱和.......餐饮行业已经进入存量时代,整体来看钱都没有以前好赚了。
存量时代下,更讲究原有门店的增长。“‘同店增长’还是品牌的核心,最关键还是复购。特别是直营品牌,质量比速度、比规模更重,如果开10家,亏3家,那么另外7家就白干了。”薛国巍说道。
商圈餐饮竞争也陷入同质化。江边城外创始人孟洪波曾在年初向内参君透露,2022年开店计划将缩减到一半,将更多精力投入“练内功、精团队”。
再者,从目前正急速扩张的品牌看,大部分还是在烧钱。
咖啡虽火,但赚钱的品牌微乎其微。番茄资本创始人卿永认为:“消费者的习惯养成还是需要时间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而且现在咖啡门店大多是奔着资本去的,我们看下来大部分都其实都不盈利,都是在烧钱。”
根据卿永的判断,并不是每个咖啡品牌都能拿到融资。今年下半年,就会出现很多撑不下去的咖啡品牌,明年应该会规模化的倒闭一批,这些都会成为头部咖啡连锁的肥料。
一位业内人士向内参君透露:“出于上市需求,一些头部快餐品牌要在北京等市场高地拥有一定的门店数量,才能拿到更高的估值,而这些新店至少目前都未能盈利。”
基于以上种种大环境的情况,更多餐饮品牌在今年选择“保守策略”。“今年还是保守更稳妥吧,没必要机会主义,活着更重要。”一位餐饮相关从业者表示。
在合众合创始人姚哲看来,开店同样不是今年的主旋律。“品牌聚焦区域发展,从规模扩张到精细化运营以及真正长期主义的持续创新,才会是餐饮下半场的策略机会。”姚哲说道。
源: 红餐网
作者: 李晓
今年已过半有多,餐饮人你还好吗?你的工作,你的老板还好吗?如果你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如果你工作的餐厅还经营得好好的,请珍惜这份工作,也请珍惜你的老板。
< class="pgc-img">>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14609亿元,同比下降32.8%;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3119亿元,同比下降30.2%。其中,6月份,全国餐饮收入3262亿元,同比下降15.2%。
经历了疫情爆发,停业休市到开业复苏,再到疫情的反复不定,以及蝗灾、洪灾、等各种接踵而来的自然灾害,今年几乎所有餐饮人的日子都不好过。
01
餐饮巨头都在亏损,
中小餐企活得异常艰难
7月6日,海底捞发布盈利警告公告。海底捞告知投资者预期该期间收入相较于2019年同期下降约20%,且相较2019年同期录得约人民币911.04百万元的该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预期于该期间将录得净亏损。而在另一份补充公告里海底捞给出了具体的亏损数字:9到10亿元之间。
< class="pgc-img">>今年1月于港交所上市的九毛九,上市就出现了数十个百万富翁,曾经一度被很多国内餐饮人认为是餐企的未来。如今受疫情影响,九毛九在2020年上半年也出现了亏损。
其官网发布的盈利警告称,预计2020上半年亏损不会超过1.2亿元,去年同期曾盈利1.02亿元。在公告发出之前,九毛九还被曝关了37家门店。
此前,香港老牌餐饮集团大家乐集团也发布年报,宣布不派发末期股息,此为该公司1986年上市以来首次停止派息。大家乐称,即使2003年SARS期间也没有当下境遇如此糟糕。非典期间大家乐依然取得佳绩,甚至还派发了特别股息。
同时,其他上市餐企如呷哺呷哺、太兴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
< class="pgc-img">>此外,麦当劳、肯德基开始持续几个月的花样促销,周一至周五活动不断,买一送一,会员日优惠等。麦当劳甚至还推出了“0元吃汉堡”的活动。
大餐企尚且如此艰难,更不用说那些原本就抗风险能力极差的中小餐企了。
据红餐网了解,上半年不少餐企采用了裁员降薪、缩减门店的方式节省成本,同时通过外卖、降价促销等方式来刺激消费。
02
营收不如从前
餐饮老板承受着巨大压力
餐企收入缩水,成本可没打折,租金要交、工资要发,消费信心迟迟难以恢复,餐厅生意经此打击,大多都不如从前。再加上疫情这个不定时因素的存在,餐饮经营变得异常艰难。
< class="pgc-img">>重庆的一位餐饮老板说自己做了20多年餐饮生意,这次也撑不住,选择了第一次关门。
他告诉红餐网,疫情给他的餐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虽然恢复经营三个多月,但是生意大约只恢复了70%左右。
“刚开始有房屋业主愿意一起共渡难关减免了部分房租,但也只是短短一两个月减租,后面仍然要恢复正常交租。在生意没有回到以前的情况下,餐厅是开一天亏一天。”
除了经营的压力,餐饮老板背后背负着更多,比如家庭的压力、员工的压力。
毕竟,餐厅关门止损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的。但是一家门店关掉,背后可能涉及的是几十上百个员工的生存问题,甚至关系到上百个家庭。
有餐饮老板说,自己不敢关门,因为手下跟着自己的都是老员工,当初从一无所有跟着自己打拼,现在如果自己不做了,他们又能做什么呢?所以,他宁愿让员工排班轮休,或者给员工放假让他们去找兼职,支付底薪也不敢轻言关门停业。
03
下半年生存依然艰难,
餐饮人请珍惜你的工作,珍惜你的老板
6月初,北京爆发二次疫情,让整个京城的餐饮企业都紧张了起来。不少餐厅的营收再次受到了影响,特别是日料、海鲜等餐厅更是遭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而就在北京疫情得到全面控制的时候,7月厄瓜多尔白虾外包装又发现病毒,各地又开始出现新增病例,多地变为高风险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一次活动提到,全球新冠疫情到了夏天依然"消停不了",全球疫情尚未到高峰,要得到控制预计要两年左右。
这些都成为悬挂在餐饮老板头上的一把刀,因为大家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出现病例。
< class="pgc-img">>所以即使现在餐饮得到了一定的复苏,疫情也在可控范围内,但是2020年下半年餐饮人的日子依然不会好过。
作为高度依赖现金流的餐企,餐厅没人来吃饭就没有收入,没有营收就无法交租和支付工资,这就意味着很多餐厅会支撑不住倒闭出局。
而作为劳动密集型的餐厅,也就意味着不少餐饮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没有工作,那就没有办法付房贷车贷给孩子交学费。
所以,餐饮人,2020年请珍惜你的工作,请珍惜你的老板!
房租、工资、食材等成本,一分也不能少。从开餐厅的那天起,你的老板一刻也不能停。
赚了钱要继续扩大投入,没赚钱更是寝食难安,因为要对你每个月的工资负责。
你可能不知道,当你等待发工资的时候,老板正在下一张借条上签名。那种彻骨的焦虑,员工永远无法体验。
< class="pgc-img">>每个月还能拿到工资的员工都应感谢你的老板。
中国现在的老板,80%以上面临着资金压力、经营困难、倒闭风险。海难覆船的时候,最倒霉的是船长,船员可以逃命,但船长却舍不得他那条船!
毕竟,实在不行,员工可以不干了回家。老板只能咬牙坚持,因为餐厅就是家。他不要求你与这艘船共存亡,只请你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
各位餐饮人,在现在餐厅生意不景气的时候,还舍不得裁掉你的老板。除了说明你足够优秀,真的可能还因为你的老板足够善良。
结语
疫情下,谁都不能独善其身,你我身在其中,更加要明白企业,老板的难处。不要以为工作没有了可以再找,不做餐饮可以摆地摊、送外卖、进工厂。
现实比这更残酷,不少离开餐饮行业的餐饮人找工作也一再碰壁,即使是进工厂一样面临订单不足的窘境。摆地摊除了比在餐厅上班辛苦外,收入更是不稳定,还要面临被城管赶来赶去的风险。
截至今天,还有大批餐饮企业在关店、裁员,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大批餐饮人还在失业的路上。
因此,各位餐饮人,现在有工作的应该好好珍惜,少抱怨多干实事。能每个月准时拿到工资的,更应该心存感恩,因为你的老板同样活得不容易。
在困难时候,不是第一时间想着炒掉员工,关店止损的餐饮老板,本身就值得敬佩。特别是即使冒着现金流断裂也要给员工支付工资,发放生活费的餐饮老板,更值得珍惜。
如果,你的老板是这样的人,如果你还能每个月领到合理的薪水,餐饮人请你好好工作,好好珍惜你的工作和老板!
文| 《财经天下》周刊 邵蓝洁
编辑| 孙静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一个多月前,西贝振臂一呼将疫情期间餐饮企业的艰难处境告知天下,随后房租减免、外卖自救、银行信贷等各种措施轮番上阵,但现实情况并没有扭转。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近期调查了71家餐饮集团,涵盖了201个品牌,61593家门店,样本企业在2019年销售额总计约1966亿元。
结果显示,从2020年3月1日算起,5%样本企业表示账上已经没有现金支撑企业运营;另有79%样本企业表示,依靠自有现金无法支撑再过3个月。疫情后,91.6%样本企业发力做外卖,但外卖贡献十分有限。
两月损失亏掉全年利润
根据调查,受疫情影响,2020年 1-2 月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和净利润大幅下滑。1月份销售额同比降幅集中在 0-30%,有 8.0%样本企业尚能实现正增长。2月份,随着亏损面扩大和亏损加剧,大部分样本企业销售下降80-100%,同比正增长的样本企业为零。
销售下降的很大原因在于关店,但即使关店,租金依然存在,租金是餐饮企业的刚性支出之一。根据 1月份和 2月份数据对比,67.9%的样本企业租金(含街边店和购物中心店等)有所下降,其余 32.1%样本企业表示租金没有变化。在租金下降的企业中,超过 6 成企业被减免金额小于应付租金的 20%。
在人员成本方面,截至 2月底,有 5.6%样本企业明确裁员,其余 94.4%企业没有裁员计划。在企业员工总人数的环比调查中,有 25.3%样本企业员工人数有所减少,说明有两成多企业虽然没有裁员,但员工存在自然流失,企业总人数已经有所下降。
2020 年 1 月和 2 月 样本企业各类支出和损失的总金额占 2019 年销售总额的占比达到 9.9%,按照餐饮业平均数据来看,这几乎与 2019 年全年利润相当。
如果疫情短期内不能结束,连锁餐饮企业的损失将进一步扩大。
外卖难救命 堂食顾客又少
疫情之下,外卖成为各家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的重要手段,整体上看,与外卖平台合作是样本企业的首选,98.6%样本企业在外卖平台上开店; 五成企业有自己的微信小程序;19.8%企业有自己的 APP;电话做外卖的比例超过三成。
调查显示,91.6%样本企业在疫情期间发力外卖产品。 73.2%样本企业尝试拓展团餐外卖业务;另有超过四成样本 企业出售食材、半成品餐食以及预包装食品,一方面降低食品原材料储备的损失,一方面增加销售额。 但从外卖占总销售的占比看,样本企业2019 年平均外卖占比仅为16.7%,通过外卖补偿销售作用有限。
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核心困难是目前仍然无法正常开展堂食,即便部分餐厅正式复工,开了堂食,顾客也非常少,销售额非常低,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近 7 成样本企业预计2020 年全年销售额同比将减少;超过 8 成样本企业预计全年净利润会下滑。
贷款被拒餐饮企业 销售额都低于6亿
如果疫情还将持续,5%样本企业账上已经没有现金能够支撑企业继续经营。79%样本企业表示,从 3 月 1 日算起,依靠自有现金无法再支撑 3 个月;有 16% 的企业现金流储备丰厚,能支撑 6 个月以上。
当下,疫情还没有结束的明确时间表,86%样本企业寻求银行授信或贷款,以缓解或为可能出现的现金流枯竭做准备,有 14%样本企业表示不需要贷款。在没有贷款需求的企业中,四成样本企业反馈,已经有金融机构主动联系放贷事宜,这些企业都是 2019 年销售额在 10 亿以上的规模型餐饮企业。
10 亿元以上的受访餐饮企业,有 73.3%可以继续延期贷款,且企业规模越大,获准延期的几率越高。在所有可以延期的企业中,10 亿元以上的企业几乎占有一半的比例。而部分样本餐饮企业中,规模低于 6 亿元的企业,获取贷款延期的申请都被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