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干部怎样聚餐才不会被纪委通报和谈话?
公务员朋友们走亲会友,难免饭局上应酬。从严治党背景下如何在饭局上自我保护?这是个问题,需要高度警惕。
饭局事小,出“局”事大,这份“聚餐宝典”请您收好!
明令禁止!这些饭局不能去!
<><>“公款吃喝”请远离
>私人聚会“公款买单”是大忌,买单者“误人误己”,参加聚会的党员干部也会“被牵连”,使本可轻松愉快的私人聚会变了味。
>
<><>“大吃大喝”要不得
>八项规定主要针对党员干部,其中有要求厉行节约的条款,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公款大吃大喝的不良之风,在社会上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高档美酒入了口、山珍海味下了肚,奢侈宴请进了局,那离出“局”也就不远啦。
>
<><>不去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
>2002年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总政治部联合下发的《关于领导干部不得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组织的通知》明确要求,领导干部不得参加自发成立的老乡、校友、战友之间的各种联谊会之类的组织,不得担当这类联谊会的发起人和组织者,不得在这类联谊会中担任相应职务;
不得借机编织“关系网”,搞亲亲疏疏,团团伙伙,更不得有“结盟”“金兰结义”等行为。
注意:自发成立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是指未经登记注册的老乡会、校友会、战友会。党员包括领导干部在正常范围内的老乡、校友、战友聚会并不违反党的纪律。
>
<><>私人会所高消费会所、“单位内部接待场所”聚不得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十七条规定,“违反有关规定出入私人会所、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公职人员不得出入私人会所,更不得在私人会所、高消费娱乐场所安排吃请或参与他人安排的吃请。
同时还有一个敏感的场所是“单位内部接待场所”,比如装修不错的食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强调,不得以任何名义新建、改建、扩建或超标准装修、装饰单位内部接待场所,同时内部接待场所必须严格按照公务接待标准,不得变相搞大吃大喝。
>
<><>不准参加公务宴请
>公务接待必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格控制接待范围和接待标准。超范围、超标准安排的公款接待,应属于公款宴请。
>
<><>不准上下级之间搞互相吃请
>确因公务活动,需上级单位或下级单位接待安排的,派出单位应当向接待单位发出公函,接待单位可以安排工作餐一次,并严格控制陪餐人数。上下级之间,不应安排其它无实质性公务活动的互相吃请。
>
<><>不准同城之间安排公务用餐
>市区或同一县(区)各部门之间的公务活动,应个人自行安排用餐,既不得使用本单位公款买单,也不能接受公款接待。
>
<><>不准接受基层单位吃请
>到乡镇等基层单位开展公务活动,确需接待安排的,原则上应在乡镇“廉政灶”等单位内部食堂就餐,不得让基层单位安排宴请。
>
<><>不准接受异地接待
>到辖区以外的地方开展公务活动,应按照公务出差有关规定自行安排用餐。确因条件所限无法自行安排用餐的,出具公务函后可由对方单位按公务接待标准安排,但不得接受公务活动区域之外的异地宴请。
>
<><>不准接受村级组织安排的吃请
>到村级组织开展公务活动,原则上应自行安排用餐,不得接受接待安排甚至宴请;确需对方协助安排的,应自行支付餐费。
>
<><>不准接受企业安排的吃请
>到企业开展公务活动,不得接受接待安排甚至宴请,确需对方协助安排的应自行支付餐费。
>
<><>不准到企业搞变相吃喝
>公务用餐应安排在单位内部接待场所或者政府定点采购的饭店,不得利用企业的招待场所搞变相吃喝。不得参加由企业组织的宴请活动,更不得要求企业为单位或个人的宴请活动买单。
>
<><>不准公务外出期间公款吃请
>外出参加会议、考察和学习培训等活动,应严格遵守有关纪律,不得借机互相吃请;更不得公款吃喝,不得用公款报销应该由本人支付的用餐费用。
>
<><>不准参加带有公务接待性质的夜宵
>公务接待不得安排夜宵。以任何理由产生的夜宵费用,均应由个人支付,不能公款报销。
>
<><>不准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吃请
>当事人、请托人、利害关系人以及管理服务对象安排的吃请,应当拒绝。对于其他吃请人情况、吃请动机、吃请范围不明的饭局,也应自觉回避。
>
<><>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务执行的吃请
>执行特定公务期间,除了正常公务接待,应拒绝其他一切可能影响正常公务活动的吃请,更不得借机大吃大喝。
>
<><>不准参加大操大办的婚丧喜庆宴席
>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应提倡简朴,防止大操大办,大吃大喝。对于他人大操大办的婚丧喜庆宴席,不盲目捧场,应自觉回避。
>
<><>不准参加各类带有敛财性质的宴席
>借举办各类宴席之机,收受平时无正常人情往来对象所送的礼金,是一种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的行为。公职人员既不应举办这类具有敛财性质的宴席,也不应参加。
>
<><>不准参加其他违反规定、有损形象的饭局
>吃请聚会既要遵守党纪条规,分清时间场合;也要尊重当地一些风俗习惯,注意社会影响。对于一些明显违反纪律规定、违反公序良俗、可能损害党员干部队伍形象的饭局,应自觉回避。
>
并不是所有饭局都适宜参加
饭局是局,不只是饭。人生有很多饭要吃,有很多饭局要参加,但参加饭局一定要有选择。要知晓三类饭局万不可参加。
一是不符合自己的身份不参加。接受邀请前,要搞清楚参加者都是什么人,自己的身份是否适合。无论自己是主角还是配角,关键是是否适合自己的身份。符合的才参加,不符合的绝不参加。
二是不明就里的饭局不参加。一个人的价值是多元的,只是自己不知道。所以,应酬性饭局前,一定问清楚:这个饭局邀请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找不到二者的逻辑关系,请不要参加。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免费的午餐都是最贵的。
三是不想参加的饭局不参加。
饭局上先识人再说话
饭局看起来再其乐融融,也要留一份清醒。最好是让每个人自我介绍一下,当然,如果没有这个环节,对不熟悉的人,就等他说过话后,再根据情况与其交流。对不熟悉或初次见面的人,说话注意分寸,免得无意伤人。
任何时候都要管住嘴巴
饭局上,不可说过头话、狠话、带有浓重个人感情色彩的话。
饭局后不可贸然合作
如果在饭局上认识某人,觉得有与其合作的必要,不要贸然合作,一定要请别人来评估一下。
▼
更多信息,长按|扫描二维码
关注?山东高法
来源:纪法实务、纪监人学苑、ABC实务问答、微法官
编辑:石 慧
审核:傅德慧
自然资源部答复:宅基地使用权可由城镇户籍子女继承、农村土地私下交易和违法占用等问题
民事诉讼新文书样式来了(试点地区2020.11.1日施行)
员工私刻公章被判刑,单位仍需担责 判赔8323万!
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一场激浊扬清、自我革新的作风之变由此开启。
七年来,随着八项规定的深入实施,党风政风为之一新。领导干部开会讲话短了,下班应酬少了;机关窗口服务态度好了,办事效率高了;造福群众的好事实事越来越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越来越强。社风民风也在悄然改变。高档酒楼改走亲民路线,平价餐厅多了;豪华包装的天价月饼不再畅销,经济实惠的月饼更受欢迎;红白喜事讲排场比阔气的少了,文明节俭的多了……可以说,八项规定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每一个人的生活。
短短600多字的八项规定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这背后饱含着深刻的治党智慧。
一方面,坚持铁面执纪、寸步不让,对个案问题绝不姑息。八项规定有没有落到实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违反者有没有受到处罚、是不是都受到了处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前10个月,全国共有63831人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处理,包括省部级干部2名、地厅级干部594名、县处级干部6264名。这些数字,充分显示出八项规定的权威性和震慑力。
另一方面,从共性问题出发,构建纠治“四风”长效机制,健全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党纪法规相继出台。今年9月新修订施行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明确将党的作风建设松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不力,“四风”问题得不到有效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等列为问责情形。这一系列党纪法规相继出台施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迈向新境界。
徙木立信,春风化雨。七年来,八项规定以“小切口”打开“大变局”,为你我生活注入清新活力,厚植了党的执政基础。这充分证明,只要下定决心、狠抓落实,就没有管不住的“四风”,没有除不掉的积弊。当然,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唯有坚持坚持再坚持,将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力度不减、尺度不松,方得清风拂面、玉宇澄清。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王石:
文化不止于文学艺术。行为方式、工作作风和社会风尚,是更具实践性的文化。中央八项规定出台8年来,党中央以上率下,不仅大力度扭转党风政风,而且春风般吹拂到全社会的其他领域。一度弥漫于科技、文艺和学术界的不良风气,也不断得到匡正。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近年来,文化文艺工作者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注重祛浮躁、降虚火、练内功,为时代创作、为人民立言,努力创作文化艺术精品。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眭纪刚:
科研风气得到很大扭转,科研工作环境更加风清气正。在开展政策研究时,我们深入基层调研,了解实际情况,反映高校、院所、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最迫切的问题和需求,为科技创新政策建议提供翔实数据与案例支撑;精简会议活动,开会时明确会议主题,注重实效,有的放矢、不泛泛而谈,工作效率显著提升;撰写研究报告更加注重改进文风,篇幅压缩,语句平实,不使用浮夸华丽的措辞;厉行勤俭节约,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坚决杜绝科研腐败。
●北京科技大学廉政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宋伟:
党员、干部、群众深切感受到了发生在身边的变化。高档餐馆、名贵烟酒、天价月饼、购物卡券等失去消费市场,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等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好传统好作风加速回归。同时,也要看到“四风”问题的顽固性与复杂性,稍有松劲就会死灰复燃,必须巩固拓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聚焦“四风”新问题、新变化、新特点,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副研究员王希鹏: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纪委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守住重要节点,紧盯薄弱环节,既聚焦树倒根存、禁而未绝的老问题,又紧盯花样翻新、隐形变异的新动向,以严的态度、实的作风狠抓“四风”问题惩治,推动化风成俗、成为习惯。针对“四风”问题的新变种,如违规收礼“隔空操作”、公款出游“声东击西”、发放福利“巧立名目”等,我们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劲头,扭住不放、寸步不让,不断巩固拓展作风建设成效。
●湖南工商大学教授、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副会长邓联荣:
党中央大力反“四风”,解决了一些群众深恶痛绝的“四风”问题,刹住了一些曾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比如,公款吃喝问题大大减少。党员干部在酒桌上应酬的时间少了,从迎来送往、推杯换盏中解脱出来,回家吃饭的时间多了,深入基层调研的时间多了。一些干部感慨:血糖、血脂、胆固醇等指标降低了,身体更健康了,有更多时间调研、学习。还有的干部说:“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这是对自己的关心、提醒和爱护。”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肾脏内科教授、内科教研室副主任肖湘成:
医疗行业进一步规范运行,医务人员更加注重执业的合规与自律,更加追求行医的品质与内涵。医务工作者爱岗敬业、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与担当有我、敢于拼搏的医者风范不断彰显。特别是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大爱无疆、勇挑重担,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医务群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意识和家国情怀。全社会尊医敬医蔚然成风。
(本报记者王昊魁、龚亮、龙军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