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新闻记者 张聪
通讯员 孙妮
时隔99天之后,音乐厅终于在5月26日再度迎来观众,而现在,更大规模的演出季又拉开了序幕。
5月28日上午10点,每年暑期最受江城孩子们欢迎、最多彩、最盛大的艺术节“打开艺术之门”迎来开票,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14场演出票在两小时内共售出5350张(上座率不超过剧场座位数的50%),最卖座的演出则是一匹黑马。
突出“艺术启蒙”主题
33场演出创历年场次之最
以往暑期“打开艺术之门”一般25场左右,去年首次达到29场,2022年,琴台音乐厅“打开艺术之门”实现了历年来场次之最——52天,33场演出!
今年“打开艺术之门”将于7月8日开幕,8月28日闭幕。33场精彩演出票价均为20-100元。交响乐、钢琴、管风琴、童声合唱、动漫视听、吉他、朗诵、竖琴、室内乐等数十种艺术类别纷至沓来,而为孩子们带来演出的不少都是大师,比如古琴名家赵家珍、吉他名家王震、小提琴演奏家刘霄、古筝演奏家范玮卿、朗诵表演艺术家徐涛等。
本土力量将点亮今年音乐厅的“打开艺术之门”。
7月8日,武汉爱乐乐团将为“打开艺术之门”献上开幕演出,上演格什温最具人气的爵士风格交响乐《蓝色狂想曲》、交响诗《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和肖斯塔科维奇《第二爵士组曲》,在轻松浪漫的爵士风情中开启专属于这个夏天的艺术之门。
武汉音乐学院也将献上两场形式不同的精彩演出,包括兼具钢琴与声乐作品音乐会和一场丰富多元的民族乐器专场音乐会。除此之外,湖北交响乐团、湖北青年交响管乐团、人文爱乐少年合唱团、Tiankong少儿合唱团、浩洋室内乐都将加盟此次艺术节。
今年“打开艺术之门”将更突出“艺术启蒙”主题。除演出涉及“创意亲子打击乐”“绘本童话”“《红楼梦》音乐名著”“钢琴讲解”“管风琴讲解”等内容外,涵盖音乐视野、学琴漫谈、钢琴公开课在内的三场艺术课堂让孩子们与名家零距离。而以古琴、吉他、朗诵为主要内容的三期艺术夏令营,也试图帮孩子们更深刻地体会艺术的浪漫。
两小时售出门票5350张
“黑猫也摇摆爵士专场”成最大黑马
值得一提的是,28日上午10:00的开票,开出的并不是音乐厅“打开艺术之门”的全部演出。因为每次开票都会祭出“80/100元票价买一送一活动”,往年总有乐迷反映“演出太多抢不全”。
“所以我们这次开票是先开7月的部分,后面再开8月的部分。”音乐厅方面透露。
当天,《声琴并茂-钢琴与声乐作品专场音乐会》《风华国乐-民族乐器专场音乐会》《黑猫也摇滚-Show Time爵士大乐队专场音乐会》《爱的协奏曲-湖北青年交响管乐团音乐会》《月光与小星星-盛原师生钢琴讲解音乐会》等14场演出同时开票。
截至中午12时,这14场演出在两小时开票时间内共售出门票5350张,而这还是在音乐厅按防控要求仅出售50%门票的情况下达到的成绩。“大家的观演热情比往年还高。”接受极目新闻记者采访时琴台音乐厅方面表示。
目前,售出门票前三甲的音乐会分别是:7月10日《黑猫也摇摆-Show Time爵士大乐队专场音乐会》、7月8日开幕场次《打开艺术之门-2022暑期艺术节开幕式音乐会》、7月24日《乘着歌声的翅膀-人文爱乐少年合唱团音乐会》。
成为7月音乐厅“打开艺术之门”最受家长和孩子喜欢的音乐会的《黑猫也摇摆-Show Time爵士大乐队专场音乐会》是一匹十足黑马。据悉,这场音乐会由华中地区第一支整编制爵士大乐队“Show Time爵士大乐队”带来。届时,黑猫警长、邋遢大王、葫芦兄弟等“80后”“90后”记忆中的经典形象,将伴随以摇摆爵士风再现的动画主题曲亮相于舞台。
(图片由琴台音乐厅官方提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昱畅以《我和我的家乡》《夺冠》《一点就到家》三连击霸屏国庆档大银幕后,下一部新片《沐浴之王》又将在贺岁档亮相,定于12月11日上映。
“搓澡好不好,全看泥多少”,预告片中,乔杉向彭昱畅认真介绍全国各地的搓澡功,彭昱畅动作夸张,使劲帮乔杉搓背,尽显无厘头搞笑风格。
乔杉+搓澡,看到这一幕不得不联想到大鹏网剧《屌丝男士》里,那个在洗浴中心的“大保健顾客”乔杉。而《沐浴之王》的导演是拍过《万万没想到》的易小星,当年这两部网络短剧可谓风靡一时,之后易小星和大鹏纷纷转战大银幕。
把时间再推回到大约十年前,大概可以说是国内网络视频创作的一个关键节点,喜剧微电影和网络短剧拔地而起,一系列现象级作品也带火了一帮出自草根,拥有电影梦想的年轻导演。
从网络起家,他们火了
2010年,肖央和王太利组成的“筷子兄弟”自筹十几万资金自编自导了微电影《老男孩》,这部42分钟短片充满怀旧和搞笑元素,走心的故事掀起了70后、80后乃至全年龄层对逝去青春的集体追忆。
伴随着同名原创歌曲,肖央唱起的那句“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只剩下麻木的我,没有了当年的热血”,让多少因为向现实妥协而舍弃最初梦想的中年人们泪流满面。
一张白色A4纸制作成的面具,上面画着八字眉、小眼睛、一撇微微卷起的小胡须、额头上写着一个大大的“兽”字,彼时的易小星带着这副“猥琐”面孔,以“蠢爸爸”和“叫兽”的名号,在网络上已经走红五年。
经历过国内网络视频创作初期的网友们,无人不晓“叫兽”。《圣斗士大战葫芦娃》《叫兽叫你练神功》《喜羊羊大战诸葛亮》…从游戏、动画到国足、明星,无所不恶搞,发挥kuso本领,深受网络年轻群体追捧。
“叫兽”
那时候易小星认为时机已到,他想做真正的导演,制作真正的影视作品,于是他离开老家,来到北京闯荡,合伙成立了万合天宜。2013年,他再次成功推出网络迷你剧《万万没想到》。
《万万没想到》 里的易小星
每一集短短5分钟,近似日和动漫风格,笑果十足。
刘备的儿子、《西游记》里的妖怪、黑社会老大、富家子弟、节目主持人、游戏高手、外星人…主角王大锤身份百变,他的表情总是面瘫、神情呆滞,怀揣着“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美好愿景,加上一连串快速的内心独白,形象十分鲜活可爱。
白客饰演王大锤
王大锤在每一集里都遭遇各种奇葩、穿越的离奇怪事,内容包罗万象,总有意想不到的故事转折和结局。《万万没想到》受欢迎的原因也在于接地气,经常调侃当下热点社会话题,也辛辣讽刺现实乱象。
合作出品方优酷在这此期间还与另一位网络搞笑视频红人卢正雨合作,制作了《绝世高手》《婚纱照》《幽浮目击者》三部微电影。《绝世高手》好评如潮,对邵氏电影、周星驰、王家卫等进行戏仿与解构,风格夸张无厘头,点播量还一度超过院线大片。
卢正雨在2009年执导的网络情景喜剧《嘻哈四重奏》就已经成为国内第一部点击率过亿的网络剧,《嘻哈》系列也接连拍摄了五季,他因此迅速拓展大众知名度,同时获得机会与自己的偶像周星驰展开合作。
卢正雨在《绝世高手》里的经典跳舞场面
后来居上的是大鹏,从一名网络编辑摸爬滚打到成为中国互联网第一批主持人,2012年开始自导自演情景喜剧《屌丝男士》系列,每一集都邀请明星好友来客串,内容轻松、娱乐,且下饭。
《屌丝男士》大鹏和易小星
肖央、易小星、卢正雨、大鹏的这些网络作品都有一个共性:用无厘头的喜剧去诠释Loser的梦想,恶搞中有真诚,既有趣又深情,所以能在网络亚文化中获得大批年轻人的情感共鸣。
网络作品爆红自然就形成了IP ,这群年轻导演也就拿到了进入电影圈的首张门票。从网络横跨到电影,载体平台、创作角度、审美水平、受众群体都不同了,他们陆续拍完第一部长片处女作后,有人成功,乘胜追击,有人因效果不佳,陷入了短暂沉寂。
爆红后跨界电影,成果大不同
肖央拍了《老男孩》的大电影延续版《老男孩猛龙过江》,把短片里的那套模式扩充时长,如法炮制成长片,把励志、黑帮、动作、爱情、喜剧等元素一锅乱炖,最后却只火了一首神曲《小苹果》。当年风光成了一地鸡毛。
之后肖央执导的奇幻喜剧《天气预爆》评价更差,豆瓣评分仅3.8分,直到主演《误杀》,观众看到他在表演方面的能力,对他的信任度才有所回升,或许比起导演,肖央更适合做一名演员。
易小星的大电影《万万没想到》在2015年上映,正面对决商业大片《寻龙诀》,虽然3亿票房已达到理想标准,但口碑却遭遇分化。剧版对“屌丝精神”的独特阐释在大电影里沦为套路化的英雄励志,粉丝不够买账,没看过剧版的观众也不大接受这种二次元风格。
微电影与网剧可以拼段子,拥抱碎片化,转变成大电影后,要征服更多受众就不能仅限于此,要有一个更加完整连贯的故事,更要有深层意义的思考和表达。
大鹏的第一部导演作品也在同年上映,但他没拍《屌丝男士》电影版,而是原创了一个新故事《煎饼侠》,继续讲述小人物的追梦奋斗史,继续沿用全明星出演模式,影片最终以11.6亿元收官,成为那年暑期档的票房黑马。
电影版《万万没想到》有很多周星驰喜剧的风格印记,大鹏也深受周星驰影响,他在筹备《煎饼侠》时就邀请周星驰在片尾客串亮相,正在准备《美人鱼》的周星驰反倒和他讨论起对《美人鱼》的想法,两人最后没有合作成功。
卢正雨当时就在《美人鱼》剧组,担任联合编剧和副导演,这也是他继《西游降魔篇》后与周星驰的第二次合作,片中许多喜剧桥段都出自卢正雨之手。
卢正雨与周星驰
从周星驰影迷到与偶像并肩作战的副导演,他也顺理成章执导了第一部电影作品《绝世高手》,演员众多,有范伟、陈冲等大咖加盟,博纳影业、开心麻花等十多家实力雄厚的公司联合出品,电影体量很大,但上映后仅收1亿票房,口碑也不及格。
《绝世高手》和《万万没想到》都陷入同一个问题,从网络剧转变成电影长片的语境和状态后,原有的表达效果就失效了。
《绝世高手》对周星驰喜剧的挪用和模仿也是大杂烩,只在风格手法的表层,缺少对周星驰喜剧内核是悲剧童话这一精髓的深刻理解。
王建国在《吐槽大会》第二季上吐槽卢正雨:“你和周星驰之间只差一个周星驰了”,《绝世高手》失利后,卢正雨要面对的是如何走出“周星驰影子”的问题。如今,他又回去做“大侠卢小鱼”系列,继续去拍网剧了。
大鹏以《煎饼侠》在大银幕上试水成功,第二部导演作品《缝纫机乐队》同样是喜剧+励志,不过对理想情怀的泛滥消费,也招致了不少批评。
现在他则转变创作方向,不搞喜剧类型,拍起了融合剧情片和纪录片形式的《吉祥如意》,带有强烈的实验色彩,打破以往常规路线。
一脉相承的是,大鹏还是拍他身边的那些事,从演艺圈的那些人转拍他的亲人,他的家庭。影片入围今年上影节金爵奖,展映后大获好评,很多影迷也将它列入国产片年度十佳的行列。
经历大电影《万万没想到》的口碑挫败,易小星这5年来没有推出任何新作,这次《沐浴之王》改换演员班底,也没了“万万没想到”的IP紧箍咒,易小星的喜剧会在12月的贺岁档迎来一次逆袭吗?
前段时间,短视频大号“朱一旦的枯燥生活”发布《说实话我真的有点腻了》,“朱一旦”的导演、编剧、配音张策随后公开宣布离职,此后“朱一旦”的短视频流量大受影响,滑了坡。
新人与新创意层出不穷,优胜劣汰是残酷生存法则,网红的生命周期短更是不争的事实。
易小星等早期网红导演跨界到电影后,他们的创作生命周期也时刻面临竞争和挑战,要撕掉过往的成功标签,只能迎难而上,突破创新,拍出下一部更好的作品。
你对这些从网络起家的导演怎么看?
分享、赞与在看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好朋友
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吴俊宇
电视剧《泡芙小姐》中有这样一段话:女人的口红如同男人的香烟,有时用来制造幻想,有时用来掩饰寂寞。
口红厂商们总是能够根据牢牢抓住女性消费心理,展开一场针对女性的“攻心式”营销。即使女人们抽屉里有几十支口红,根本用不完,她们也还是会因为广告再添一支。
2018年是前5G时代的最后一年,手机本身性能、技术演变不大,消费者并无换机动力。手机厂商还是要千方百计让用户买单。这导致手机厂商们的营销出现了两个趋势——新技术为营销服务,营销向口红看齐。
虽然2018年出现了不少所谓的新技术,比如可收缩相机等,但大多是为营销准备的,实际体验并无增量,只能吸引尝鲜用户,没法做到“普适性成功”——就像指纹识别一样,所有用户都说好,用了就回不去。
手机营销如口红市场一般,只能搞配色、玩联名,缺乏实质性的进展。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黔驴“机”穷。
手机厂商们或许可以挖个时尚快消圈的CMO来负责营销工作了。
小米回暖蓝绿互换
手机市场几乎是一年一个节奏。2015年小米登上顶峰,2016年蓝绿大厂崛起,2017年华为雄踞第一。三年下来,不变的是,华米OV的寡头格局。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排名前五的手机厂商总市场份额已占到87%,其他手机厂商市场份额均在下降。
《2018年手机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数据显示,从占比上看,手机类内容每产生3次阅读,就有1次跟华为有关;每产生5次阅读,就有1 次跟小米和苹果有关。消费者的眼球正越来越集中在头部大厂商上。
不过,华米OV四巨头内部的力量对比还在不断发生变化。
华为领跑:华为继续领跑国产手机市场,不管是市场声量、销量都位居首位。
华为和荣耀双品牌策略取得了成功。尤其是荣耀,在国内市场已经超过小米。从赛诺发布的2018年1-11月的国内手机销量排行来看。华为+荣耀位居第一位,超过1亿台。要知道,华为在全球市场销量达到了2亿台。
小米回暖:小米2018年年国内市场销量超过5000万。虽然在国内市场销量、市场份额并未超过OPPO、vivo,但是声量却在回暖。
如果算上国际市场销量,小米其实已经超越了蓝绿大厂。10月27日雷军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小米手机2018年出货量正式突破一亿台,提前完成全年任务。
不管是从2018年手机机型关注度TOP10、2018年机型热搜榜TOP10来看,都位居前列。
蓝绿互换:OPPO在过去两年原本一直销量、市场份额在vivo之上,但是今年蓝绿大厂位置互换,vivo开始超越OPPO。
赛诺数据显示,在2018年11月份,vivo单月销量超越了OPPO。其他数据也能佐证这点——Counterpoint Research对国内手机市场份额的调研显示,vivo一直在缩小和OPPO之间的差距,在第三季度已经和OPPO基本打平。
相比来看,OPPO的数据下滑有些严重,这个信息值得警惕——要知道,2018年vivo的改变比OPPO来得更多一些。vivo在2018年5月推出了自己的线上系列Z系机型主打性价比。同时还第一个推出了首款机械机构的全面屏手机vivo NEX,年底还推出了双屏版。
一方面在高端机市场进行技术探索,一方面在中低端机市场进行入侵,vivo的策略显而易见是相对成功的——这也倒逼了OPPO的改变,在2018年10月,OPPO也推出了自己的线上机型K1。
当然,要肯定的是,OPPO目前底盘较稳,虽然销量暂时被vivo超越,但手机市场瞬息万变,2019年蓝绿大厂之间的较量更值得观察。
大厂之间的博弈加剧,每一家厂商都不得不放大市场声量,耗尽全力去找自家卖点。战场之残酷当然也带来了更多魔幻的场景——手机市场的竞争变得愈加畸形。
技术开发“营销化”
过去营销主要是配合处理器、摄像头硬件升级,目的是包装技术。不过,在2018年技术渐渐不再是为产品进步而服务,而是为营销服务。
尤其是在高通旗舰处理器不再保持一年两次更新的节奏之后,手机厂商更要通过一款SoC做更极致的营销,支撑起一年的销量。
2018年很多新技术本身并没有太多存在的意义。有时候还是“没有困难制造困难往前冲”。技术营销甚至会产生“扭曲力场”,把鸡肋技术奉为潮流,进一步合法化成为“别人有我也得有,否则就是落后”。
过去被视为技术相对落伍的OPPO、vivo也开始玩技术,在2018年也出现了诸多探索。关注度超千万的手机特性,从2017年的28个增加至2018年的38个。
1、全面屏的营销
在全面屏这一个领域,就不断衍生出了一系列技术。所谓的水滴屏、穿孔屏、滑盖全面屏、零界全面屏、曲面全景屏、荣耀的蝶式五轨滑屏等等。每一个手机厂商都在为了扩大屏占比做各种各样的探索,有些甚至不惜在机身结构上动刀。
但所谓的滑盖全面屏真的提升了用户体验么?并不见得,有些全面屏是以牺牲机身强度、电池续航以及边缘操作的准确性为代价的。全面屏各种修饰性的“副词”,更多还是营销噱头。不过,有了这些营销噱头,手机厂商就可以寻找到差异化,进而可以寻找到卖点,也能帮助消费者找到合法化的换机动力。
2、人工智能的营销
营销也好,实打实的几乎进步也好,为了追赶AI这个概念,手机厂商、处理器厂商都在打AI牌,以至于芯片甚至在相机这个点上都在拼AI。
小米的小爱同学、AI 裸妆美颜,vivo的Jovi以及AI美颜,华为的人工智能 NPU都是人工智能这个大框架下的博弈。不过,其中小爱同学和Jovi是智能语音助手,并没有什么新鲜之处。AI美颜也技术含量不高,和美图秀秀这类应用通过算法修改图片差不多,可以理解为手机相机APP自带算法调整功能。
语音助手三年前就存在,现在拿来包装做卖点,其实也是为了差异化而差异化的营销。
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华为的人工智能 NPU,这个才是实实在在的AI技术。原理是在芯片处理器中,专门加入了一颗用于AI计算的模块,在拍照、视频时,AI模块用于影像处理,可以实现人脸侦测、AI降噪夜拍这些功能。性能提升同时还达到了省电效果。
2019年,随着高通、联发科在当年新推出的芯片上都加入了AI模块,手机厂商还会就此进行新一轮的营销战。
3、摄像头的营销
摄像头这个层面上也有很多算计。比如vivo的升降式前置摄像头、OPPO的双轨潜望结构等等都是2018年的摄像头技术营销重点。这给蓝绿大厂带来了不少声量——至少让蓝绿大厂把价格上探到了5000元的高点,帮助蓝绿大厂摆脱了“低配高价”的品牌标签。
但不得不说,其中大部分所谓的技术特性,都是手机厂商为了营销而开发的新技术,并非真正革命性的,对体验能有重大帮助的技术。像GPU Tuber这样的技术更是以“吓人营销”的方式搞了一出“狼来了”的营销闹剧。
在这样的环境下,非头部厂商能够获得高关注度的手机特性越发减少——只剩了诺基亚的蔡司光学镜头和魅族的IMX380,它们的包装也不像华米OV来得“性感”,在哪些不明觉厉的营销词汇面前显得太过朴实无华,缺乏吸引力。
市场营销“口红化”
朴实无华的营销在手机行业已经行不通了。如果说2017年的手机行业营销是“快消化”,那么2018年的手机营销则是“时尚化” ——手机行业真的没有太多可以拿得出手的技术了,只能靠学习时尚圈的做法去搞一些纯洗脑式营销。
2017年,手机行业“快消化”已经是一个非常值得警惕的信号——厂商们主要抓住的是这几点:渠道、代言、广告。这和宝洁、联合利华这类快消品公司的策略几乎是一致的。如果说“快消化”还有渠道这些硬功夫做支撑,那么“时尚化”真的就只能靠品牌营销做差异化,和“卖口红”区别不大。
事实上,华为、小米、OPPO、vivo2018年都搞起了时尚玩法。从配色选择、到联名定制、再到IP 合作、达人背书以及线上活动。这和时尚圈的营销玩法几乎如同一辙,卖手机如同卖口红,手机几乎有成为“时尚单品”的发展趋势。
1、手机配色向口红色号看齐
过去手机配色只有黑白银灰,大不了红橙黄绿色青蓝紫七葫芦娃配色。但是在2018年,手机行业的配色出现了大爆发——渐变色成了主流,甚至还有宫廷色。从数据来看,OPPO的雾光渐变和星空紫是2018年最受关注的机身配色 。
几乎每一款口红色号都被捆绑营销了,手机也是如此,几乎每一款新手机发布时,都要配合上一个代表性的配色。这些配色好不好看,见仁见智。我们也很难预判,2019年这些花里胡哨的配色还有没有生存空间,抑或是新潮配色成为手机行业的主流玩法。
2、手机定制向跨界联名看齐
工业产品出身的手机不是时尚单品,但随着近几年厂商们越来越难把手机的外观做出花样,一些跨领域的定制开始在手机圈中逐渐流行起来。
《白皮书》数据显示,今年联名款手机中,最受关注的依然是来自手机品牌与汽车品牌的联合,华为&保时捷、OPPO &兰博基尼分列2018年最受关注的联名款手机TOP5中的前两名。另外几款分别是小米&故宫,一加&复仇者联盟以及vivo&世界杯的联名。
一些IP联动也值得注意,其中包括OPPO&精灵宝可梦、荣耀&阿迪达斯、魅族&国家地理杂志之间的合作。2019年,低成本、高效率的合作值得手机厂商学习——这对于拉高品牌调性来说可以有更多帮助。
3、KOL选择向时尚达人看齐
手机厂商们甚至还在选择一些小众达人进行背书。时尚达人营销主要是以年轻貌美的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依托社交媒体上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
选择的范围大多是“不明觉厉”的达人。这种模式对带货来说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在年轻群体中会有增益——这一套玩法全都是时尚圈的做法。
不过,手机厂商的时尚化玩法难度在于三点。
1、找好“单品定位”,每款产品都要对新产品、新技术、新配色进行时尚化包装。
2、供应链要跟上营销节奏,保证在发布会半衰期以及之后2个月的销售期内释放所有销量势能。现在手机行业发布会半衰期一般也就半个月左右,保证充足备货才能跟上眼花缭乱的营销动作。
3、要引领时尚风潮,至少要跟得上时尚风潮,在时尚形成时在下代产品跟上节奏。
手机行业或许需要有一个真正懂时尚、懂快消的高管加入团队掌握话语权、调度资源,才能引领时尚潮流,让其他手机厂商都跟着自己的节奏来走。
事实上2014年-2015年,就曾有两位奢侈品巨头CEO 加盟苹果,分别负责Apple Watch和零售业务。
苹果的目的在于从时尚中找灵感,为消费电子产品寻找突破口。苹果至少在的的确确在Apple Watch这个品类上后来摆脱了传统消费电子产品的桎梏,找到了一个可以不为性能买单,只为外形、颜色、表带买单的新路。
如果手机厂商想要提高销量,在营销的不归路上越走越远,或许真的可以找一个快消时尚圈的CMO来负责产品线的全方位包装——事实上,这也的确行得通。
不过,手机行业这种趋势同样值得警惕。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在他的消费社会中提到,消费者正在意欲尽可能地占有符号的意义,消费者不是对具体的物的功用或个别的使用价值有所需求,他们实际上是对商品所赋予的意义(及意义的差异)有所需求。
他进一步警告,“我们从大众交流中获得的不是现实,而是对现实所产生的眩晕。”
今天的手机市场也是如此令人眩晕。我们或许真的要反思,这些所谓的技术进步,真的是合理的,必要的,我们需要的。(本文首发钛媒体)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