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锅爆出脏后厨 “干净能吃”的底线别忘了
羊城晚报财经评论员 戚耀琪
日前媒体报道称,中国质量新闻网曝光了傣妹火锅多家门店的后厨,让人直呼太恶心。在品牌宣传中,傣妹火锅表示“食材不好不上桌”,不过,在靓丽宣传的背后,这家知名火锅店却存在严重的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火锅餐饮业的食品卫生质量与安全问题,一直都是让市场监管部门头疼的一大领域。原因有两个:第一个,这个行业规模庞大,可谓抓一漏万。和工业制造产品的不同在于,餐饮依赖具体的人手、操作、服务、环境。如何客观、准确和稳定地锁定不良证明是最不容易的,如果仅仅是卫生问题,事后追查可能连证据都找不到。总不可能让执法监督人员去做卧底。如今“明厨亮灶”加摄像头呈现的,都是可以公开展示的情形,摄像头看不出的问题普遍存在。
第二个原因,也是火锅业的特殊情形。那就是火锅的原材料往往都是以批发变散装的状态上到餐桌的。同样是肉类,超市卖的是有包装、产地和保质期的产品,消费者一目了然。而火锅店即使采购低劣、接近过期的肉品,上了桌面也是无法分辨的。大部分火锅店技术含量很低,本质就是在卖材料,厨师没什么特长。因为最后煮出来是好是坏、是生是熟,全凭食客自己感受。食客在获得自由度和自我满足的同时,对于原材料的品质真相甚至分量缩水是难以考究的。
在火锅店商业模式同质化,甚至青菜萝卜豆腐羊肉都一模一样的时候,商家最想发力的就是让顾客能看到和感受的领域。比如有国内一线牌子,靠为排队食客做好服务而出名,底层员工自主权也比较大,可以让食客又吃又拿很有获得感。但其菜品的质量甚至后厨的卫生,却往往被人所漠视。以至于被媒体爆出食物过期照用,也并没有影响它的生意,大家还是很喜欢去排队发圈。这样的“榜样”,自然就让更多的同行看到了为了更高利润、如何低成本和如何差异化的“努力方向”了。
餐饮卫生水平本来和公众的健康息息相关,不干净、不能吃的东西本来就不能卖。可是一旦网红餐饮店成了社交工具,它的环境和卖相,反而就成了食客第一关心的重点。至于是不是真的卫生,常常就会被选择性遗忘。一方面,消费者内心原始希望得到纯而又纯、干干净净的食材,可是另一方面,口味与性价比的考虑,又常常压倒了对食材的追问。商家和消费者内心的博弈,一直都是存在的,最后还能抓住消费者、把生意继续做下去,也许和人们已经“审丑疲劳”有莫大的关系。当人们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大的时候,对于“低级”的卫生问题,可能就不再零容忍了。
只是公众的无奈,却不能是监管部门和监督手段落后的理由。用更加严苛执法的方式,对企业尤其是大企业的违规行为予以重点监管,才是一种“杀猴儆鸡”的作用。此法或不能彻底杀毒,但是至少能让社会公众还对餐饮保持一份信赖感;也督促有自尊的商家思考是不是要放下花架子,重新把成本投入到让人们感觉到的干净底线上来。
来源:羊城晚报
< class="pgc-img">>久前,“北京最后一家狗不理停业”的消息震惊全网,又一家老字号跌落神坛。
品牌老化、淡出江湖,成为老字号们的宿命?郑州这家开了30年的火锅品牌怕是第一个不同意!
5年前,在重重质疑声中,它从街边店入驻商业体,大刀阔斧进行品牌升级,如今人气不减反增,位居区域火锅细分品类头牌。
这其中的经验值得餐饮人参考。
第 801 期
文 | 亚飞
近年来,火锅界中有许多曾经红极一时的品牌,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结局令人唏嘘。
比如,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热盆景在2005年销声匿迹;1996年的谭鱼头在2020年8月关掉了成都最后一家店;
1999年的小肥羊在2011年被百胜收购后逐渐暗淡;红极一时的傣妹火锅,也因平价经营模式无法支撑主流商场布局开始撤离……
究其原因,大多品牌一直生活在舒适圈,没有主动求变的魄力,跟不上日新月异的餐饮环境,就必然要承担由盛转衰的悲惨结局。
如何迭代创新、突破现有瓶颈、增加业绩和规模,已然成为每个餐企时刻要面对的问题!
从街边走向商业体,瞄准年轻人需求
鸿茂斋,郑州火了30年的老字号涮锅品牌,虽然只有简单的白水煮肉蘸芝麻酱,但却是为数不多的传统地道涮羊肉火锅。
特别是新掌门(鸿茂斋商业体店)杨珂上任以后,不断契合新形势下消费需求,从选址、环境、产品到服务都大胆革新。
2016年元旦,杨珂在丹尼斯一天地开出了首家鸿茂斋商业体店,面积约400平,32张桌子,可同时容纳130人就餐。
▲鸿茂斋丹尼斯一天地店
以往鸿茂斋都是街边店,并且自持物业,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改变?
他认为,首先,临街的店铺被动等客上门,难以吸引到年轻消费群体,年轻人喜欢去热闹的商业街、商场,在购物的同时顺便吃个饭。
其次,临街店容易受到夏季炎热天气的影响,当顾客在街上看到店里热气腾腾的,很可能就不想进店消费了。
“这家店以快消的形式定位,主要是为了满足区域内的商务人群,包括银行、金融、广告行业的职员等,因为这是我开设的首家商业体店,虽然现在看起来没那么时尚,但当时在桌椅、装修等细节方面都做过全面研讨。”
自从把鸿茂斋开进商业体,其客群年龄从原来的35岁以上扩大到25岁以上,以往夏季即淡季的情况也改观不少,但这只是鸿茂斋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此后,杨珂又陆续在郑州商场熙地港、正弘城、大卫城连开了3家店。
大刀阔斧做改革,它如今成商场“香饽饽”
周末,餐见君去熙地港逛街时,发现如今的鸿茂斋完全“改头换面”,在同层餐饮店里,妥妥的人气担当,我们看看,他颠覆商业模式后,具体做了哪些改动和调整?
杨柯总结为了3个微创新+1个坚守。
锅底:矿泉水打底,定制景泰蓝铜锅
为了给顾客提供更好的用餐体验,避免涮锅时产生大量泡沫,当时,他们就开始使用怡宝纯净水。其成本大家可想而知,但他们的锅底价格与街边店仍然保持一致。
在锅具方面,杨珂也非常讲究。以往鸿茂斋采用的都是圆角大肚的普通铜锅,功能上没问题,但在美观上还缺了点意思。
于是,他找到拥有古法工艺的张姓传承人,亲自设计定制了升级版的景泰蓝铜锅,这种锅拥有掐丝珐琅彩的波形,成本增加了一倍多。
升级后的铜锅,年轻消费者接受度强,市场上也纷纷学习效仿,这也增加了品牌的传播效应。
▲鸿茂斋景泰蓝铜锅
服务:做好细节沟通,“能送就送”
年轻消费者对服务和体验非常敏感,为此,鸿茂斋进行了相应的创新升级。
首先是服务员年轻化,年轻人更懂年轻人,服务也会更活泼、更有亲和力;
其次是沟通细节不能少,传统锅底放葱段、虾皮是标配,但部分顾客并不爱吃虾皮,在商业体店,杨珂就要求服务员提前了解顾客的需求。
在提升顾客体验上,除了免费提供怡宝弱碱水做汤底,杨珂还为顾客提供免费凉菜。
这一做法一度让勤俭节约的长辈很不解,但杨珂认为,“节约也是浪费”,为了控制成本而降低顾客体验,损失只会更严重。
装修:传统与时尚结合,不断探索新风格
在如今主张“场景革命”的餐饮环境下,如何权衡涮锅的传统和商场的时尚?成为他要考量的问题。
最终决定,古色古香且不失简约时尚的装修风格,更接近年轻顾客的审美。从大众点评可以发现,有不少年轻情侣、朋友闺蜜来此消费。
关于装修定位,杨珂仍在不断尝试,据了解,目前鸿茂斋正弘城店正在进行装修改造,颇有一种复古国潮风的感觉。
▲鸿茂斋新店装修风格
产品:左手升级品牌,右手坚守羊肉
在杨珂大刀阔斧地进行品牌升级的同时,在羊肉产品上依然坚守。他们选用的全是来自商丘的3到6个月的豫东小山羊。
“传统的老北京涮锅选用内蒙的羊,内蒙的羊嫩,适合涮,但不可久煮,久煮则烂;豫东小山羊绵,久煮不散,且绵软可口。”后者更符合河南人的边吃边敬酒寒暄的习惯。
每只羊都遵循回民的传统,由清真寺的阿訇宰杀,再由自家工厂加工,每卷羊肉都是整只羊,不做任何拼接。
如今的杨珂,依然走在让鸿茂斋品牌老树长青的路上,比如,不定期举行回馈活动,比如与奥斯卡电影院联动,为鸿茂斋的铁杆粉丝赠送电影票......
除了在门店下功夫,抖音等新媒体营销也做得风生水起!
反思:“品牌革命”势在必行!
品牌老化不仅仅是老字号餐饮面临的问题,也是很多年轻餐饮品牌的问题,一个品牌一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陷入了固步自封的境地,即使是新品牌也会“未老先衰”。
餐见君观察到,品牌意识的崛起正让越来越多的餐饮品牌蜕变新生,除了老字号的品牌升级,地摊品牌化也是发展新趋势。
比如冒椒火辣旗下的苕皮豆干品牌,原本这只是路边摊小吃,大都是夫妻店,没有品牌包装,没有宣传营销,但该品牌从诞生之初,就采用了品牌化的运作思维,掀起了一股烤苕皮的热潮。
▲这家店门口人潮涌动
未来,新店入场,品牌先行,倘若没有品牌意识,或将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火锅界争得一席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当火锅店开启品牌打造之时,也将会面临更多的问题,“花了几十万做品牌,却打了水漂”的案例比比皆是。
很多老板觉得做品牌就是做做装修、找几个营销号推广推广、发发广告......其实这不是做品牌,而是做单店。
如何培养正确的品牌认知和营销能力,让老品牌长青,让新品牌生长?
<>秦妹3元火锅】这家叫“秦妹”,不是“傣妹”,模式都差不多。第一次吃平价火锅是在西安骡马市的“傣妹”火锅,当时很流行,所以就去尝个鲜。虽然价格看起来不高,但是总量也不便宜。
秦妹火锅的菜品一律三元,包括了锅底和料碗,而傣妹则是3元、6元和9元,这样对比秦妹更加实惠,但是你要想吃牛羊肉,那不好意思,得另收费,所以这样并不比傣妹划算多少。服务员推荐它家微微辣锅底,说是可以吃出锅底的香味,所以……花椒用的是青椒,但麻味不足,只能吃到盐的咸味,如果说锅底味道如何?小编只能说吃火锅还得去专业的火锅店!
唯一让小编欣慰的就是菜品只要不打开包装可以退,很人性化,避免了食物的浪费,人均:30元。地址在延安市中心街大东门御城国际5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