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做餐饮‘唯快不破’,为了提高出品速度,老板们也都费尽了心思,然而在每次都觉得自己已经做了充足准备的时候,一旦用餐高峰期来临,却又每每出现‘拥堵僵局’,引来了无数催菜的声音,那么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出品速度呢?又该如何真正的解决这一难题呢?”
最近和几位餐厅的行政总厨聊了聊,谈到如何提高出品速度,他们几乎都提到了这样几个关键词:备料、菜单设置、烹饪流程、人员编制、上菜顺序。
预估客流,精准备料
我们常讲“有备无患”,餐厅的配料准备工作,是影响出品快慢的先决条件。在备料妥当之后,配菜师父只需要按照菜单抓配即可,这样便可以省去现场备料的时间。
< class="pgc-img">>当然,需要提前准备的配料,根据食材和销量的不同也都有着不同的方法。
? 第一,参照平均客流量备料。
例如纯肉类菜品,如果食材是速冻的,那么解冻后的保鲜工作就会比较困难,而解冻工作耗时,必须提前做准备,那么在备料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按照平时的客流量备料,当然这也是一个比较通用的方法。
以一间100㎡主打酸菜鱼的餐厅为例,除去厨房、操作间和通道等占地面积,一般可以摆放10到12张桌子,约40张椅子,每天翻台3次的话,可以接待30到35桌客人,约120人次用餐,那么就可以根据平时及前一天的客流量和点单率来预估第二天的备料:
< class="pgc-img">>从上面两个表格可以看出,这家店的平均接待台数约34台,显然前一天没有达到平均数,那么在预测第二天的备料量的时候,就需要参考近30天的平均接待台数和点单率,提前预估出需要多备的菜量。
? 第二,畅销菜品,按整份备料。
销量较大的菜品,最好能够精确配料,事先做好整份分装,在需要烹饪的时候,除了调料,厨师可以一次性拿到所有配料,避免时间浪费。
? 第三,耗时菜品提前做成半成品备料。
一些烹饪时间长的菜品,可以事先制成半成品,在高峰期只需要做加热或加入高汤就可以制成成品上桌。
当然,要保证整个流程的高效,需要每个档口相互配合,做好自己分区的统计,在前一天将问题和菜品走量报给后厨,后厨拿到报告之后,便可以着手第二天的备料工作,以此加快餐厅本身的周转速度。
< class="pgc-img">>引导点餐,缓解高峰后厨压力
学会“先发制人”!虽然现在很多餐单上都会注明菜品的烹饪时间,但客人往往还是会点一些做法复杂的菜,但因做法繁琐而迟迟不上菜,并不会得到客人的理解,依然会给客人留下出餐慢的印象,这时就需要服务员在客人点菜的时候做好引导。
前几天去一家小馆子,空间面积不大,餐厅几乎满客,虽然只有两名服务员,却并没有慌手慌脚的忙乱感。
忍不住问了其中一位服务员小妹,发现她们使用了这样的方法:
? 在点菜的时候,他们会尽量向客人推荐一些出餐快的菜品,让快菜和慢菜在时间的搭配上得到平衡,这样就不至于出现前面的菜已经吃空了,慢菜还没有上桌;
? 提前告知客人哪一道菜会上菜慢,让客人有一个时间上的心理预期。如此一来,在点餐环节就为后厨的出餐,先做了一道缓冲防护。
< class="pgc-img">>设置传菜“中枢”,有序备餐
厨房和前厅能否流畅对接,也是影响出品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在出餐口设置一位传菜中枢员,他的作用就是做好前厅和后厨的对接及沟通,考虑到用工成本,这位“中枢员”可以由服务员或传菜员的领班担任。
国外很多西餐厅都会设置这样一位类似前厅和后厨沟通中枢的人物。
首先,他会先标注好每一个餐单的点餐时间,排序之后,按照冷热及出餐速度,通知后厨准备菜品;
其次,他会观察前厅每一桌客人的用餐进程,根据课桌上的剩余可用菜品,平衡不同桌客人之间的用餐时间;
最后,他会随时检查每桌已出的菜品,避免漏菜现象。
< class="pgc-img">>以色卡区分菜品及上菜速度
作为中枢的传菜员,在拿到餐单的第一时间,可以马上用不同颜色的色卡区分菜品的应上菜速度。色卡的颜色要显著,例如用红色来表示需要加急的菜品,用绿色来表示素菜,用蓝色表示冷菜,用黄色表示热菜等等。
传菜员和后厨最好能使用统一的色卡做标记,这样传菜员和后厨可以直接以色卡表示意向,节省掉沟通时间,且不易忘记。
值得注意的是,色卡的使用是为了方便传菜员和后厨的沟通,以颜色提示记忆,所以选择色卡时要注意卡的大小和餐厅的打单相符合,色卡一定不能大于打单,不然会遮盖掉打单的信息,反而会为检查出餐进程造成不便。
总的来说,出品速度其实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除了上文的一些方法外,还跟餐厅工作的协调沟通以及厨房的工作流程有关。不过要注意的是,出品速度固然重要,保证出品质量,应该永远放在第一位。
><>/曹莉萍
(“都等了30分钟!我的菜怎么还不上!”)
最近和几位餐厅的行政总厨聊了聊,谈到如何提高出品速度,他们几乎都提到了这样几个关键词:备料、菜单设置、烹饪流程、人员编制、上菜顺序。
预估客流,精准备料
我们常讲“有备无患”,餐厅的配料准备工作,是影响出品快慢的先决条件。在备料妥当之后,配菜师父只需要按照菜单抓配即可,这样便可以省去现场备料的时间。
(奔赴战场之前先排兵布阵的备料)
当然,需要提前准备的配料,根据食材和销量的不同也都有着不同的方法。
第一,参照平均客流量备料。
例如纯肉类菜品,如果食材是速冻的,那么解冻后的保鲜工作就会比较困难,而解冻工作耗时,必须提前做准备,那么在备料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按照平时的客流量备料,当然这也是一个比较通用的方法。
以一间100㎡主打酸菜鱼的餐厅为例,除去厨房、操作间和通道等占地面积,一般可以摆放10到12张桌子,约40张椅子,每天翻台3次的话,可以接待30到35桌客人,约120人次用餐,那么就可以根据平时及前一天的客流量和点单率来预估第二天的备料:
从上面两个表格可以看出,这家店的平均接待台数约34台,显然前一天没有达到平均数,那么在预测第二天的备料量的时候,就需要参考近30天的平均接待台数和点单率,提前预估出需要多备的菜量。
第二,畅销菜品,按整份备料。
销量较大的菜品,最好能够精确配料,事先做好整份分装,在需要烹饪的时候,除了调料,厨师可以一次性拿到所有配料,避免时间浪费。
第三,耗时菜品提前做成半成品备料。
一些烹饪时间长的菜品,可以事先制成半成品,在高峰期只需要做加热或加入高汤就可以制成成品上桌。当然,要保证整个流程的高效,需要每个档口相互配合,做好自己分区的统计,在前一天将问题和菜品走量报给后厨,后厨拿到报告之后,便可以着手第二天的备料工作,以此加快餐厅本身的周转速度。
引导点餐,缓解高峰后厨压力
学会“先发制人”!虽然现在很多餐单上都会注明菜品的烹饪时间,但客人往往还是会点一些做法复杂的菜,但因做法繁琐而迟迟不上菜,并不会得到客人的理解,依然会给客人留下出餐慢的印象,这时就需要服务员在客人点菜的时候做好引导。
(点餐的时候要学会先发制人)
前几天去一家小馆子,空间面积不大,餐厅几乎满客,虽然只有两名服务员,却并没有慌手慌脚的忙乱感。
忍不住问了其中一位服务员小妹,发现她们使用了这样的方法:
在点菜的时候,他们会尽量向客人推荐一些出餐快的菜品,让快菜和慢菜在时间的搭配上得到平衡,这样就不至于出现前面的菜已经吃空了,慢菜还没有上桌;
提前告知客人哪一道菜会上菜慢,让客人有一个时间上的心理预期。如此一来,在点餐环节就为后厨的出餐,先做了一道缓冲防护。
设置传菜“中枢”,有序备餐
厨房和前厅能否流畅对接,也是影响出品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在出餐口设置一位传菜中枢员,他的作用就是做好前厅和后厨的对接及沟通,考虑到用工成本,这位“中枢员”可以由服务员或传菜员的领班担任。
国外很多西餐厅都会设置这样一位类似前厅和后厨沟通中枢的人物。
首先,他会先标注好每一个餐单的点餐时间,排序之后,按照冷热及出餐速度,通知后厨准备菜品;
其次,他会观察前厅每一桌客人的用餐进程,根据课桌上的剩余可用菜品,平衡不同桌客人之间的用餐时间;
最后,他会随时检查每桌已出的菜品,避免漏菜现象。
以色卡区分菜品及上菜速度
作为中枢的传菜员,在拿到餐单的第一时间,可以马上用不同颜色的色卡区分菜品的应上菜速度。色卡的颜色要显著,例如用红色来表示需要加急的菜品,用绿色来表示素菜,用蓝色表示冷菜,用黄色表示热菜等等。
传菜员和后厨最好能使用统一的色卡做标记,这样传菜员和后厨可以直接以色卡表示意向,节省掉沟通时间,且不易忘记。值得注意的是,色卡的使用是为了方便传菜员和后厨的沟通,以颜色提示记忆,所以选择色卡时要注意卡的大小和餐厅的打单相符合,色卡一定不能大于打单,不然会遮盖掉打单的信息,反而会为检查出餐进程造成不便。
总的来说,出品速度其实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除了上文的一些方法外,还跟餐厅工作的协调沟通以及厨房的工作流程有关。不过要注意的是,出品速度固然重要,保证出品质量,应该永远放在第一位。
(本文为掌柜攻略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仙难过二三月”是餐饮界的一句行话,进入二三月后,餐饮行业开始进入到一年中最漫长、也是最疲软的经营淡季,一直要到4月才会回暖。
冬季是餐饮的旺季,尤其是年关将近,很多餐厅眼看着餐厅客满,再来人,里面的客人却一直不走,又不好直接撵客,可真是急坏了餐饮老板和店长!
其实,提高翻台率,可以试试下面这几招!
1、 设置限量供应的菜品
限量供应意思就是销售方规定了销售的数量,超过规定的数量就没有了。某些商品记得不要开放给所有人,如果还有其他人想来,把这些人列人下一次活动的等待名单里。只要你真的制造出—个排队购买的气氛,你就增加了口耳相传的机会。人们会开始谈论你和你的产品。
餐饮品牌通常都会有1—2道精品菜,而这样的菜品也会拥有其忠实粉丝。
因此,为了错过等位高峰期,针对专程为这道菜而来的粉丝们,设置限量供应。
粉丝们为了能吃到限量菜提前到餐厅就餐,从而减少高峰期排队人数。
2、 让门口排队的顾客先行点餐,减少入桌后的决策时间
客户排队点餐增加后厨效率,这一点不用过多赘述,顾客提前点餐,后厨也可以提前准备,很多餐厅已经在做了。
3、 菜单设计主次分明
很多餐厅老板重视环境、菜品、服务,这当然是必须的,然而,小小菜单也不容忽视。优秀的菜单设计,往往“秀色可餐”,与餐厅风格一致,内容丰富但主次分明,图文并茂,能引起顾客的食欲,又方便快捷,而合理的搭配设计又能起到组合销售的作用,无形中提高消费额。
针对菜单里的菜品数量进行合理删减,主推菜品要注重排版设计,即要突出菜品,又要精致美观,让客人一目了然。
精心设计的菜单,可以让顾客打开之后就知道必点的菜是哪些,减少顾客决策时间。
4、利用消费者身体感知,提高翻台率
身体感知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收集外面的信息,反馈给心神,瞬间得到答案或相应的缘起缘灭等信息。
硬座优于软座,更优于沙发。客人如果坐的太舒服,必定不会太想离开,所以如果你的座位是硬的,甚至是长板凳,想必他更容易坐不住以至于起身离开。
注意:这个赶顾客跑的心理技巧,很多餐厅都在用,比如椅子从软皮或者沙发变成硬板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让顾客不舒服感很强,那么很可能下次他们也就不会再来了。比如新加坡某餐厅在餐桌底下居然出现了一个类似刀片的刮片,不但让顾客不舒服,甚至弄伤了顾客。
5、 客人点冷门菜时,告诉他要等很长时间,他可能就不会点了
尽量让顾客选择热门菜品,不是熟客的话,通常也只是看菜品的颜值或者根据自己的口味点餐,如果提醒他这个菜的准备时间比较长,有些客人就会很犹豫,如果进一步再推荐他类似的热门菜品,将会有更好的成效。
6. 盘子大就收快点,盘子小就收慢点
餐厅收盘子快一点好呢还是慢一点好?很多餐厅为了服务效率,总是喜欢顾客吃完一盘菜就迅速的把盘子收走,这样能提高餐厅的翻台率。这种做法在大部分快时尚餐厅最常见。
这个有人曾经吐槽体验不好,但是其实这个也是一种策略:快时尚餐厅餐桌比较小,但是菜盘比较大,及时收走餐盘可以给顾客腾地方,同时也提醒他们吃完了就可以结账了。
另外,关于收盘子,也有一个小心机营销,在消费者某种心理下,盘子收的慢翻台就越快。
现在很多餐厅吃饭,份量都是比较小,所以,很多消费者会通过盘子来给自己一个心理折射自己到底是吃了多少。桌上满满的餐盘的视觉信息会告诉消费者,我已经吃了很多了,不知不觉的暗示自己别再吃下去了,我该起来,到商场里溜溜。
7、 设置必点招牌菜,减少顾客选择时间
必须有1—2道点击率很高的代表菜,让这道菜足以代表你们餐厅,减少客户决策时间,后厨事先可以准备好一些材料,提高餐厅的整体工作效率。
简单的7种方法,可以提高你的餐厅翻台率,这样即使客单价没有想象中的高,也能够保证你餐厅效率的提升,相信也会迅速带来营收增长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