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ss="pgc-img">>饮大数据研究与测评机构NCBD(餐宝典)近日发布《2021—2022中国火锅行业发展报告》,报告全文共85页,涉及50余个品牌,分为2021年度大事件、行业数据、高端火锅观察、特色火锅观察、小火锅、火锅产业排名、典型品牌、发展趋势等。
第一部分:2021年度火锅行业大事件
1、海底捞宣布关店300家
2021年11月,海底捞发布公告,表示将于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经营未达预期门店,其中部分门店将暂时休整、择机重开,休整周期最长不超过两年。海底捞表示目前的苦果只能自己一口一口咽下去。海底捞此举引起热议,有人看好也有人唱衰。餐宝典分析师认为,面对战略上的重大决策失误,海底捞能及时刹车、作出调整,需要勇气,值得肯定。
2、呷哺呷哺高层震动
2021年4月16日,呷哺呷哺宣布旗下湊湊CEO张振纬卸任;5月21日,呷哺呷哺发布公告解除集团行政总裁赵怡女士的职务;6月14日,呷哺再发公告称,董事会将召开股东特别大会以罢免赵女士的职务。频繁的高层剧震,让外界对呷哺呷哺的发展产生了怀疑。11月30日,回归后的呷哺呷哺创始人贺光启表示,呷哺呷哺已确定回归大众消费路线。对于此次调整,外界认为当下火锅市场已经发生变化,呷哺能否再现辉煌,有待市场验证。
3、巴奴完成新一轮融资
2021年11月,巴奴正式完成新一轮融资,金额高达5亿元。据悉,本轮投资由CPE源峰资本领投,日初资本、高榕资本、番茄资本跟投。同时据媒体报道,巴奴新一轮融资已经在洽谈中。在巴奴创始人杜中兵看来,融资是必要的,但巴奴不会因为资本改变自己的内在节奏。他还透露,巴奴从2016年开始已经在做上市的准备,未来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4、周师兄重庆火锅完成融资
2021年8月,重庆火锅品牌“周师兄”宣布完成亿元A轮融资,由黑蚁资本投资。周师兄重庆火锅成立于2017年,截至2021年12月底,周师兄已在重庆、上海、深圳开出26家直营门店。据公开报道,周师兄连续三年入围黑珍珠餐厅指南,并且是2019年全球唯一入围黑珍珠餐厅的重庆火锅,连续两年入选重庆必吃榜。
5、捞王冲刺IPO
2021年9月,粤式火锅“捞王”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正式冲刺IPO。捞王或将成为继呷哺呷哺、海底捞后第3家在港上市的火锅企业。捞王旗下有3个品牌,分别为:捞王锅物料理、锅季以及捞王心灵肚鸡汤。
捞王客单价相对较高,2020年达到128.1元。招股书数据显示,2018—2020年,捞王的翻台率由3.1次/天降至2.5次/天,2021年上半年再度下滑至2.4次/天,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6、小龙坎宣布进入“小时代”
2021年7月,小龙坎发布了2.0时代战略布局,宣布进入“小时代”。在“小时代”,除了生产运营等管理类的工作会更细化,更有业务探索的细化,比如小袋装底料、MiniHoogo火锅菜、龙小茶、小龙坎食品等新业务。从官方介绍来看,小龙坎Mini火锅菜以外卖为主,堂食则作为线下体验的途径。通过一锅一料,不仅能保证口味的标准化和统一性,同时还可制作不同口味的锅底,实现随时随地火锅局。
7、朝天门码头获得融资
2021年8月,朝天门码头宣布获得近亿元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高榕资本、熊猫资本、展泽投资、红点中国和弘晖资本。朝天门码头成立于2020年底,主要瞄准火锅底料、自热火锅等产品。朝天门码头是重庆朝天门餐饮控股集团旗下品牌,该集团还拥有朝天门火锅、九园小吃、渝城味都等多个餐饮品牌。
8、明星火锅店乱象丛生
近年来,不断有明星跨界餐饮行业,火锅行业由于门槛低,更是成为了明星入局餐饮的“最佳选择”。但这些火锅店在疯狂扩张后,遭遇了各种质疑。人民网发布文章称,有明星火锅店就是在“割韭菜”,其背后的高额加盟费,才是利润的关键。而打着“加盟”旗号的明星火锅店,多数都没有按照《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进行备案,加盟纠纷频发。此外,贤合庄、火凤祥以及上上谦等明星火锅店均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引发行业关注。
9、湊湊前CEO新项目问世
2021年4月16日,呷哺呷哺宣布张振纬辞职。企查查显示,谢谢锅获得了1.5亿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红杉基金。2021年11月26日,由张振纬创立的火锅品牌“谢谢锅”在广州、深圳连开2店,引发了行业关注。截至目前,谢谢锅已经在广东、上海开出5家店。餐宝典分析师认为,张振纬的“谢谢锅”的野心很大,融合了火锅、烤肉、奶茶以及酒馆四种当下热门元素,极大地提升了运营难度,非常考验整个团队的水平。
10、潮州牛肉火锅团体标准发布
2021年3月9日,《潮州牛肉火锅》团体标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该标准由潮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潮州市烹调协会、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市食检中心等单位及专家制定。该标准从潮州牛肉火锅的原料、器具、刀工到烹调时长、食用方法等均有细致规定。
第二部分:2021火锅行业洞察
1、2021年中国餐饮市场收入达到46895亿元,同比上涨18.6%,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 class="pgc-img">>2、2022年中国火锅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0000亿元,到2025年预计将接近13000亿元
< class="pgc-img">>3、2017、2018、2019三年成立的火锅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均超过8.5万家;2021年,火锅企业成立数量为6.8万家
< class="pgc-img">>4、2020—2021年获得融资的火锅品牌
< class="pgc-img">>5、截至2021上半年,中国火锅连锁化率为27.4%;其中川式火锅连锁率高于平均水平,达到31.5%,粤式火锅仅有22.3%
< class="pgc-img">>6、从门店数量来看,川渝火锅数量最多,门店数占40.0%,北派火锅占14.0%,粤式火锅占比为11.8%
< class="pgc-img">>7、从人均消费来看,一线城市火锅人均消费高达94.0元,远高于其他城市;新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火锅人均消费较为接近;其他城市人均不足60元
< class="pgc-img">>8、从客单价来看,90元以下的火锅是主流;12.6%的火锅店客单价在90—120元之间;客单价在120元以上的“高端”火锅店占4.5%
< class="pgc-img">>9、截至2021年12月底,全国共有39.5万家火锅企业,其中四川最多,占比高达12.4%;TOP5省份火锅企业数量占全国的四成
< class="pgc-img">>10、重庆火锅门店数超过3万家,位居全国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是成都,门店数达到2.4万家;此外,北京与西安两地的火锅门店数也超过1万家
< class="pgc-img">>11、在门店数量最多的十个火锅品牌中,川渝火锅独占八席,是绝对的主力;潮汕牛肉火锅虽然在广州等地颇受欢迎,但门店数量依然相对较少
< class="pgc-img">>12、从客单价分布来看,120元以下的火锅品牌占据主流;一些定位在120—200元之间的品牌,因其独特的火锅消费体验,也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追捧
< class="pgc-img">>13、中国火锅品牌梯队分布(按价格)
< class="pgc-img">>14、从高端火锅的差评分布来看,服务方面的比例最高,接近40%;近15%的差评与价格有关;针对高端火锅食材方面的差评比例为6.5%
< class="pgc-img">>15、高端火锅观察
(1)高端火锅是一个小众细分市场,整体市场空间相对有限;
(2)从重点城市的高端火锅类型来看,海鲜类火锅占大多数,而数量庞大的川渝火锅在高端市场数量相对有限;
(3)高端川渝火锅主打的卖点是位置、环境与氛围,而非产品本身,这或是因为在川渝火锅中,高端定位很难在产品方面体现出明显差异,部分高端火锅虽然会强调“空运”食材,但消费者对此无法有明显感知;
(4)在高端火锅中,有相当比例的门店会收取“服务费”;
(5)从各大城市来看,高端川渝火锅在广州“存在感”极低,这或许与广州本地餐饮竞争环境有关;
(6)部分中端、中高端火锅品牌正在探索高端火锅市场,但就现状而言,还是以探索为主,而非主要方向。
16、最受欢迎川渝火锅菜品:毛肚、虾滑、鸭血位居前三
< class="pgc-img">>17、火锅品牌满意度:巴奴、海底捞、周师兄、湊湊、小龙坎位居前五
< class="pgc-img">>18、火锅消费者中,女性占比55.4%;26—30岁之间的群体接近1/3
< class="pgc-img">>19、火锅消费人群中,以2~4人消费居多,占76.9%;值得注意的是,有4.2%的消费者会选择1人就餐
< class="pgc-img">>20、在火锅消费场景中,晚餐与聚餐是主要的消费场景
< class="pgc-img">>第三部分:特色火锅观察
1、中国火锅行业图谱
< class="pgc-img">>2、在特色火锅中,鱼火锅企业最多,达到18345家;牛肉火锅企业为7639家;在海南等地受欢迎的椰子鸡企业较少,只有642家
< class="pgc-img">>3、四川的鱼火锅企业数量一枝独秀,超过5000家,占全国的28.8%
< class="pgc-img">>4、广东牛肉火锅企业数量全国第一,占23.3%;值得注意的是,贵州牛肉火锅产业也较为发达,企业数量超过1000,占全国的13.9%
< class="pgc-img">>5、河南省虾火锅较为发达,虾火锅企业接近1000家,占全国的1/4;山东的虾火锅也较为发达,企业数量占全国的11.1%
< class="pgc-img">>6、羊肉火锅企业数量TOP3:四川、云南、贵州;这三个省的羊肉火锅企业数量占全国的四成
< class="pgc-img">>7、猪肚鸡:广东一家独大,企业数量接近1400家,占全国的46.8%
< class="pgc-img">>8、椰子鸡:椰子鸡在广东与海南颇受欢迎,两省的椰子鸡企业数量遥遥领先,合计占全国的77.6%
< class="pgc-img">>9、四川牛杂火锅企业数量全国第一,达到939家,占全国的43.5%;贵州排名第二,为290家
< class="pgc-img">>第四部分:小火锅专项解读
1、截至2021年12月底,中国小火锅企业数量达到4.16万家;河南、山东、四川小火锅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三
< class="pgc-img">>2、小火锅企业成立时间:2021年成立的超过7300家,达到历年之最
< class="pgc-img">>3、2020年,中国小火锅的连锁化率为16.4%,高于餐饮整体的连锁化率(15%);2021年达到了17.1%
< class="pgc-img">>4、中国小火锅的客单价较为集中,接近70%的小火锅客单价集中于30—60元之间;与正餐火锅相比,小火锅价格优势明显
< class="pgc-img">>5、从对小火锅的差评分布来看,主要的问题集中在服务、食材、菜量、环境以及价格等方面,尤其是在食材方面问题较为普遍
< class="pgc-img">>6、小火锅主要问题洞察
(1)同质化:现有的小火锅在食材上大同小异,各大品牌很难在产品上体现出差异;
(2)服务差:这是由小火锅的快餐属性决定的,在许多消费者眼中小火锅不属于快餐,在服务方面会与其他的正餐火锅对比,因此会给出服务差的印象;
(3)食材少:在很多的自助小火锅中,食材少是一大痛点,消费者想吃的吃不到或者一出现就被抢光,而能选择的都是一些不太想吃的食材;
(4)不新鲜:在自助小火锅中,食材不新鲜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这是由于“自助”而导致的一些不满,在许多自助餐餐厅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为自助,所以部分商家会在食材方面动“小心思”。
第五部分:火锅产业排名
1、十大火锅品牌:海底捞、小龙坎、巴奴位居前三
< class="pgc-img">>注:欢迎指数由消费者满意度、媒体影响力、网络情感、品牌差评率、企业实力以及行业专家综合评分得出,满分100分。下同。
2、十大自热火锅品牌:海底捞、小龙坎、锅圈食汇上榜
< class="pgc-img">>3、十大火锅供应链:颐海、安井、禾胜合上榜
< class="pgc-img">>4、火锅供应链创新十强:申唐、上海梅林正广和、美好上榜
< class="pgc-img">>第六部分:中国典型火锅企业
1、海底捞
< class="pgc-img">>各项指标调整,外卖占比下降。截至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全球门店数达到1597家。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业收入200.94亿元;实现利润9650万元;翻台率降至3.0次/天,未达公司预期。2021上半年,海底捞门店人均消费为107.3元,低于2020年同期的112.8元;单店日均销售额也从去年同期的8.72万元,降至8.48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外卖业务占总收入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2%下降到1.7%。
企业公开反思,发力产品创新。2021年6月,张勇曾公开承认在2020年6月作出门店扩张的决定是错误的。11月,海底捞发布公告称,决定将于今年年底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经营未达预期门店,关店比例接近20%。进入2022年,海底捞将加大创新力度,从锅底、菜品、小吃及体验等方面开展创新,且保持全国至少一年两次上新节奏,同时将继续致力于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不断优化消费体验。
2、呷哺呷哺
< class="pgc-img">>营收占比提升,湊湊后劲更强。截止2021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门店数达1077家,湊湊门店数为149家。2021年上半年,呷哺呷哺亏损超4000万元,门店翻台率下降到2.3次/天。呷哺呷哺的“性价比低”“服务差”被消费者广为吐槽。从业绩来看,定位于中高端的湊湊后劲更强。2016年至2020年,湊湊的营收从0.1亿元增长到了16.9亿元,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从0.4%增至31%。2021年上半年,湊湊的营收占比提升到近40%。
回归大众市场,开启国际征程。2021年上半年,呷哺呷哺“高层剧震”,市值下跌,风波不断。8月,创始人贺光启回归并宣布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包括关闭200家门店。11月底,贺光启称呷哺呷哺已确定回归大众消费路线。此外,贺光启表示呷哺集团将加速国际化转型。其中,湊湊将代表呷哺集团提前开启国际化征程,新加坡餐厅将在春节前亮相,并加速布局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欧美等国际市场。
3、小龙坎
< class="pgc-img">>发力跨界营销,从追随到引领。2021年,小龙坎持续发力跨界营销,植入小龙坎年轻化、不断挑战的品牌形象,将跨界活动灵活融入门店赋能体系,实现消费者唤醒及高效转化。小龙坎一直在更年轻、更潮流、敢挑战的路上探索,力图实现从追随消费者到对话Z时代消费者,再到引领消费者的营销策略。
餐饮结合虚拟,开启合作范本。2021年,小龙坎与虚拟偶像团体A-SOUL联动,打造小龙坎热辣火锅派对。在成都、上海、广州等五个城市上线了“A-SOUL x 小龙坎联动主题店”——这一跨界案例,不仅是小龙坎品牌年轻化探索的重要尝试,也开启了大众餐饮与虚拟偶像合作的新范本。“我们认为,未来的火锅场景很可能是虚实结合,全息投影技术应用到门店中,在吃火锅时,对面坐着的是你的虚拟偶像,和你一起边烫着食材边聊天。”小龙坎品牌营销总监张磊表示。
持续开展跨界,深化企业品牌。2021年,小龙坎继续与雪花superX嫁接《这!就是街舞4》衍生节目《一起火锅吧!》,打造跨界联名项目;与马尔斯绿啤酒联合打造双城龚俊生日会,推出联名套餐赢周边;与游戏IP《阴阳师》打造联名主题店,借力双方IP完成垂直圈层触达;与盒马生鲜联名推出“火锅蛋挞”产品,出圈热议造话题。小龙坎持续开展营销跨界,嫁接IP,唤起消费者参与感的同时深化小龙坎的品牌形象,致力于满足新时代消费者更多的体验感、价值感和幸福感需求。
4、巴奴毛肚火锅
< class="pgc-img">>完成新一轮融资,加速全国布局。2021年巴奴创立20周年,在全国拥有85家直营店,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西安、武汉、郑州等27个城市。2020年以来,巴奴先后获得两轮亿元级投资。2021年6月,巴奴传出完成超5亿元新一轮融资,由CPE源峰资本领投,日初资本、高榕资本、番茄资本跟投。过去20年,巴奴主要在中原深耕,2021年巴奴加速向全国扩张,相继在深圳、武汉开出首店,引发排队热潮。有消息称,2022年巴奴门店数量或将翻倍。
坚守产品主义,引领行业升级。巴奴靠毛肚这个单品切入火锅行业,并在餐饮行业率先提出产品主义理念,相继推出了乌鸡卷、巴奴拽面、茴香小油条、绣球菌、鲜鸭血、巴奴擀面皮等原创单品,引发行业学习模仿。2021年10月,有网友在微博发文质疑碧桂园旗下的“天降Ai火锅”餐厅涉嫌“抄袭”巴奴,指出“天降Ai火锅”无论是主打菜品(毛肚)还是锅的形状以及摆盘等,均与巴奴非常“相似”。除了产品,巴奴还从多个维度对整个火锅行业起到了标杆式的引领作用,2021年初,巴奴更新品牌slogan,提出“服务不过度,样样都讲究”,推动火锅行业不断升级。
5、怂重庆火锅厂
< class="pgc-img">>持续优化体验,开店节奏加快。截至2021年12月底,怂重庆火锅厂一共有9家门店,分别位于广州、海口、上海以及深圳等地。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怂火锅明显加快了开店步伐,开店速度加快。根据九毛九公布的财报:2021年上半年,怂火锅实现收入1750万元,翻座率为2.2次/天,店均月收入约145万元,环比略有下滑。从客单价来看,怂重庆火锅为125元,客单价相对较高,定位于中高端火锅。
公开渠道开怼,指责明星抄袭。2021年6月底,怂重庆火锅厂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明星胡海泉开的火锅店抄袭怂火锅。在声明文章中,怂火锅以多图对比的方式,指出胡海泉开的火锅店与怂火锅在门面、餐厅装修风格、摆设、禁烟标志、餐品等方面存在雷同。
第七部分:中国火锅行业发展趋势
1、在中国餐饮行业,火锅依然是规模最大且比较有发展前景的品类,海底捞与呷哺呷哺两大上市企业的“收缩”更多是两个企业自身战略以及内部管理方面的问题,而不是整个火锅品类的问题。
2、随着粤式火锅品牌“捞王”与海鲜火锅品牌“七欣天”冲刺IPO,一些原本不在主流视线内的特色火锅品类也有机会出现上市企业,比如在牛肉火锅、椰子鸡等领域,未来也有机会出现上市公司。
3、消费体验是火锅品类创新的发展方向,如九毛九旗下的怂火锅、张振纬操盘的谢谢锅都在用户体验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的尝试;这些品牌为了追求体验,牺牲了翻台率,同时尝试拉高客单价来提升利润。
4、随着餐饮零售化的发展,火锅企业零售化趋势明显,一些头部品牌纷纷加码零售业务,如海底捞、小龙坎、朝天门等企业都已经在零售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5、小火锅竞争加剧。与正餐的消费场景不同,小火锅具备明显的快餐属性,能更方便地满足快餐式火锅的消费需求,因此出现了一些小火锅品牌;同时一些大的火锅企业也积极参与到小火锅的孵化中,比如巴奴、德庄等;此外,日式快餐品牌吉野家也瞄准了小火锅赛,试图分一杯羹;而呷哺呷哺亦宣布将重回大众市场。
6、自热火锅热度下降。进入2021年,消费者对自热火锅的热度有所降低,一些自热火锅创业品牌开始拓展其他产品、扩充产品线,而被媒体曝光的食品安全方面的隐患,也给自热火锅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此外,消费者新鲜感降低、复购率降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7、近几年,火锅品牌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通过短视频平台的曝光,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容易传播,更容易被放大,更容易对品牌造成伤害。食品安全依然是摆在所有品牌面前最大的挑战,需要高度关注。
者 | 陈晓珍
编辑 |
近日,NCBD(餐宝典)发布了《2020—2021中国火锅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1—11月,中国餐饮行业整体规模达到34578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火锅市场总收入将达到8880亿元。与正餐、小吃快餐以及团餐等品类相比,火锅的毛利率与净利率较高,但从平均翻台率来看,火锅行业低于小吃快餐,高于正餐。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在预计中国火锅市场规模的同时,也对火锅企业与其他餐饮企业的薪资进行了对比。与正餐、快餐小吃和团餐相比,火锅行业一线员工与管理人员平均工资最低,员工流失率最高,达到22%,远超其他品类。
复工复产下,火锅店一直在招工
年初受疫情影响,餐饮行业遭受了巨大的打击。许多餐饮企业的营收也在短期内大幅下降,火锅企业也不例外。据海底捞公布的2020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海底捞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16.5%至97.61亿元,利润由盈转亏,而呷哺呷哺营收规模亏损额也达2.52亿元,但随着复工复产的逐步推进,餐饮行业逐渐迎来新一轮的复苏。
据《2020年上半年餐饮行业复工复业情况报告》显示,全国大部分餐饮企业的经营已恢复到疫情前的70%—80%,餐饮市场降幅持续减小。
此前,58同城研究院曾对餐饮企业的就业情况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餐饮业及住宿招聘活跃职位包括服务员、收银员、后厨、前台、餐饮管理等。且无论是餐饮还是住宿,服务员和收银员这两大职位一直高居招聘需求的榜首。
界面职场走访了北京通州万达广场的几家火锅店,发现多家火锅店都存在招人的情况。一家名为葫芦娃一家人火锅店的大门前贴着一张招聘启事,在招聘启事上可以看到该店有多个岗位正在招聘中,包括收银员、服务员、传菜员等。葫芦娃一家人火锅店的工作人员告诉界面职场,疫情期间,由于停工停业,且员工的薪资并没有照常发放,导致一部分员工选择了离职。
据界面职场了解,葫芦娃一家人火锅店的普通员工的底薪多在4000起,有规范的晋升机制,且提供食宿,疫情期间,一些没有回家的员工便是留在公司的宿舍。但在此情况下,多名员工还是在疫情期间选择了离职。自复工复产以来,该店的招聘也一直在进行中,据工作人员透露,实际上来应聘的人相对较少。
另一家名为两个庆火锅公司的火锅店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该店的招聘也一直都在进行中。其认为,不仅是火锅店,许多餐饮企业都会长期存在招聘的情况:“餐饮企业员工流动性通常比较大,哪怕没有疫情影响,正常来说都会有招聘,但疫情发生后,招聘难度比之前更大些,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因招不到人而影响整个餐饮店运转的情况还是比较少。”
火锅店员工薪资较低,流动性强
据58同城招聘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住宿和餐饮业支付月薪达到6266元。在典型职位中,娱乐厅服务员支付月薪排名第一,达到6808元,而配菜/打荷支付月薪同比上升位居首位,增长4.99%,达到3884元。数据也表明,具有娱乐属性的职位收入领先,而基础性、体力型岗位收入基数相对不高。
北京一家羊蝎子火锅店的工作人员何燕告诉界面职场,自疫情发生后,该店的部分员工陆续辞职,目前店里只剩一名服务员和一位经理,而何燕便是仅有的那名服务员。
何燕透露,火锅店的普通员工底薪多在3800元左右,加上提成约为4000元。由于是个体经营店,大多数员工并没有所谓“五险一金”的保障,虽然包吃包住,但愿意来当服务员的人还是相对较少。
何燕是今年6月份来到这家羊蝎子火锅店,在她工作的几个月间便有多名员工陆续离职。何燕透露,一部分员工是因为薪资过低,也有一部分员工则是有了更好的发展。何燕认为“不止是火锅店,餐饮行业的服务员经常是干着干着就不干了。”
此前,在新浪财经的一篇报道中曾有专业人士分析到,由于国内大概有六成以上的餐饮企业是个体经营门店,防风抗变能力并不强,其中大概有70%左右在这次疫情中暂停营业或者直接关门。剩余四成多是加盟店、连锁店等一些有品牌和总部背书的门店,一方面有强大的组织协助融通资金,另一方面连锁店在资源协调和调度上要明显好于自营,线下消费不行,立马转移资源到线上,疫情期间,整体还处于营业状态,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疫情对企业的冲击。
两个庆火锅公司火锅店的工作人员在接受界面职场采访时也表示,疫情发生后许多个体经营店都选择了裁员,甚至出现了倒闭,一些原本想离职的员工为了求稳暂时不选择离职,也有一些离职的员工可能会出现跨行求职的情况,且餐饮行业更希望招聘有经验的员工,在某种程度上了影响员工应聘和餐饮店招人的情况。
何燕所在的火锅店也是一家个体经营店,受疫情的冲击也相对较大。但自复工复产以来,该店已逐步恢复正常营业,尤其是入冬以来火锅店的客流量也多了,生意相对好了些,但生意越好,店里就越需要人手:“招聘启事发了几个月了,来应聘的确实很少,可能是因为也快过年了,大多数人都想在年后再找工作,目前也只能一边招聘一边自己先干着。”
(应受访者需要,何燕为化名)
< class="pgc-img">>饮大数据研究与认证机构NCBD(餐宝典)近日发布《2023—2024中国火锅行业年度发展报告》,报告全文共57页,分为十大事件、行业发展概况、典型企业等三部分。
一、行业十大事件
1、海底捞开放加盟
2024年3月,海底捞发布公告称将推行海底捞餐厅的加盟特许经营模式,以多元经营模式进一步推动餐厅网络的扩张步伐。海底捞此举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餐饮行业的头部企业与明星企业,海底捞的一举一动对于行业都有明显的带动示范作用,会对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有分析认为,海底捞开放加盟将会带动更多餐饮企业加入到“加盟大军”当中。
2、小龙坎入股蜀大侠
2023年初,火锅品牌蜀大侠主体公司——成都蜀大侠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股东四川蜀金超盛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退出,新增四川小龙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股东,并全资持股。关于此次股权变更,小龙坎方面表示,“旨在更好实现双方品牌长期发展,对资源进行整合。调整后,双方品牌坚持前端独立运营、后端资源整合策略,以优化供应链,最终实现合作伙伴门店降本增效,实现多方共赢”。
3、重庆发力火锅产业链
2024年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推进火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重庆火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重庆的一张重要美食名片。到2027年,力争实现重庆全产业产值5000亿元,基本建成全球火锅食材生产集散中心、全国火锅标准制定发布中心、全国火锅美食文化创新交流中心。到2035年,重庆火锅产业发展实现量质齐升,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更加凸显;创建世界火锅之都,重庆火锅产业发展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特色支柱产业,重庆火锅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新格局全面形成。
4、巴奴陷入争议
2023年2月,巴奴因“天价土豆”登上热搜。巴奴工作人员回应称他们的土豆不是普通土豆,是富硒土豆。3月15日,巴奴发布声明,表示部分批次产品硒含量不达标,即日起下架富硒土豆。4月,富硒土豆改名为“乌兰察布土豆”后重新上架。
2023年9月,巴奴旗下品牌“超岛自选火锅”北京合生汇店被曝卖假羊肉。同年10月,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对其依法处以罚款426964元、没收违法所得20096元、没收非法财物,合计罚没44.8万元的行政处罚。
5、九毛九推火锅新品牌
2024年2月,九毛九旗下新品牌“山外面·贵州酸汤火锅”正式开业。据悉,该品牌主打的是当下比较热门的贵州酸汤火锅,人均80元左右,与其旗下怂火锅以及高端牛肉火锅品牌“赏鲜悦木”相比,这一价位明显要亲民许多。在门店开业后几天,九毛九集团就宣布旗下太二、山外面等品牌开放加盟(合作)。有分析认为,九毛九推出山外面就是为了试水加盟。不过也有网友表示,“山外面”模型未经验证,现阶段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加盟”项目。
6、谢谢锅全面关店
2023年下半年,火锅品牌“谢谢锅”出现了大规模关店。在大众点评等平台上搜索“谢谢锅”,其各地门店均为“歇业闭店”状态。公开资料显示, 谢谢锅由湊湊火锅前CEO张振纬创办,曾获得红杉资本的10亿元融资。餐宝典分析师认为,谢谢锅试图融合当下最热门的一些餐饮元素。其倒下是因为模式较为复杂,运营难度较大,且特色并不明显。
7、火锅地沟油问题频发
2023年,多个火锅店因为地沟油被罚:3月,四川德阳中江县一火锅店向消费者销售回收的废弃火锅油被罚,该店在经营中使用“老油”共计约1000锅;7月,成都市金牛区相关部门在一兔火锅店查获200余公斤“口水油”,现场查缴违法所得120余万元;同年,安徽一火锅店被查出在两年多时间内,长期使用回收油给消费者食用,累计销售火锅锅底6.5万余个,涉案锅底销售金额共计170万余元。火锅地沟油这颗“行业毒瘤”依然值得警惕。
8、火锅品牌积极征战海外
2023年,在餐饮出海潮的带动下,多个火锅品牌纷纷布局海外,寻求新的增长曲线。截至目前,海底捞、小龙坎、大龙燚等品牌已经率先在海外布局。早在2017—2019年间,国内火锅品牌曾掀起过一轮出海潮,当时的目的地是东南亚。如今这些品牌又将出海目的地瞄向了欧洲市场。目前,小龙坎则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表现较好,未来还计划成立海外办事处,推进品牌全球化发展战略。大龙燚在西班牙、马德里以及伦敦等地也有门店陆续开业。
9、湊湊火锅扭亏失败
2023年,呷哺呷哺亏损近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8亿元。呷哺集团表示当前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消费疲软,对中高端品牌定位的湊湊带来冲击,导致其业务尚处亏损。3月,有消费者在社交网络平台上称,自2月起,湊湊火锅锅底价格出现明显上涨,部分菜品也比以前贵了。此前,还有网友质疑湊湊火锅的锅底收费模式不合理(按人头收费)。
10、火锅品牌探索外卖
目前,多个火锅品牌积极探索火锅外卖业务。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海底捞的火锅外送业务达到了12.8亿元。目前,海底捞已经成立专门的营运中心,强化到家服务业态。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捞目前还在探索餐饮“卫星店”模式,已开出独立的外卖店。此外,小龙坎、大龙燚等品牌也在探索外卖业务。在这些头部火锅品牌的努力下,也许在未来不被看好的火锅外卖业务也能迎来新的突破。
二、行业发展概况
1、2023年中国餐饮行业收入达到52890亿元,同比增长20.4%,这也是中国餐饮市场收入首次突破5万亿元大关,达历年之最
< class="pgc-img">>2、2023年,中国火锅市场规模为9758亿元,同比增长4.4%;预计2024年将突破10000亿元
< class="pgc-img">>3、在餐饮业,火锅是公认的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行业。近年来,中国火锅行业连锁化率不断提升,从2019年的16.3%上升到2023年的23.6%,预计2024年将会逼近25%
< class="pgc-img">>4、2023年,火锅行业开始恢复,新成立的火锅企业数量达到7.5万家;这一数据高于2020—2022年新成立火锅企业数量,但与2019年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 class="pgc-img">>5、2023年,火锅企业新注册量为7.5万,注吊销量为3.6万,开关店比为207.5%,火锅行业保持较快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小众火锅正逐渐出圈,走入大众视野
< class="pgc-img">>6、截至今年3月底,全国范围内正常经营的火锅企业数量为42.6万;其中四川火锅企业数量全国第一,总量接近6万,占全国的14%
< class="pgc-img">>7、从对重点城市的火锅门店数量监测来看,重庆、成都的火锅企业数量遥遥领先;与2021年相比,除杭州、厦门等少数城市外,其他城市火锅门店数量均有所减少
< class="pgc-img">>8、从火锅品类的门店数量占比来看,川渝火锅(包括四川火锅、重庆火锅以及串串香火锅等)门店最多,占全国的比例接近40%;此外,粤式火锅、云贵火锅等在2023年也有明显增长,吸引了一些创业者
< class="pgc-img">>9、从火锅的线上订单来看,订单量最高的三大品类分别是川渝火锅、牛羊肉火锅以及串串香;其中川渝火锅团购订单量接近50%,遥遥领先
< class="pgc-img">>10、以火锅品牌门店数量来看,在前十中,川渝火锅依然是最多的,其次是虾火锅;与三年前(2021年)相比,有部分川渝火锅(如谭鸭血、贤合庄)已经跌出前十;从规模化角度来看,虾火锅潜力较大
< class="pgc-img">>11、从扩张速度来看,2023年扩张“最猛”的三个品牌为:许府牛、王婆大虾以及下江腩;海底捞基本停止了扩张步伐,全年净增门店仅有3家;在川渝火锅中,小龙坎、楠火锅、朱光玉等品牌继续保持较快发展
< class="pgc-img">>12、2023年,有部分火锅品牌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出现明显降价,一些定位中高端的品牌由此面临比较大的挑战,而一些主打性价比的品牌则受到了消费者的追捧
< class="pgc-img">>13、从部分川渝火锅品牌消费者推荐菜品来看,比较受欢迎的包括牛肉、毛肚、虾滑以及鸭血等经典菜品。值得注意的是,小酥肉近年来非常受欢迎,已经成为许多川渝火锅店的标配
< class="pgc-img">>14、从小酥肉品牌梯队分布来看,新希望美好小酥肉暂居第一梯队,颇受欢迎;此外,由于小酥肉的持续火爆,也有部分火锅企业开始进军小酥肉,推出了相关的产品
< class="pgc-img">>15、从火锅消费者的性别分布来看,女性是主力,占比55.6%,男性占比为44.4%;不同性别消费者对于火锅品类有不同偏好,如男性对于潮汕牛肉火锅、羊肉火锅以及老北京火锅较为热衷,而女性对于串串香、鱼火锅、牛蛙火锅等表现出较高热情
< class="pgc-img">>16、从火锅消费者的年龄分布来看,火锅消费的主力是18—35岁的群体,占比接近80%
< class="pgc-img">>17、从火锅的就餐人数来看,2—4人为主流;另外,还有5.4%的消费者会选择一个人去吃火锅。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比较受欢迎的小火锅品牌,其价格较为亲民,在门店空间的布置上也迎合了一人吃火锅的需求,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欢迎
< class="pgc-img">>三、典型火锅企业
1、海底捞
< class="pgc-img">>(1)2023年大赚45亿
2024年3月26日,海底捞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报告。公告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整体收入为414.53亿元,同比增长33.6%;年内溢利为44.95亿元,同比增长约174.6%。2023年海底捞全年接待顾客近4亿人次,餐厅整体翻台率为3.8次/天,同比增长26.7%。海底捞表示,因整体消费环境复苏,消费者外出就餐次数相对增加,因此翻台率显著提升。
(2)大动作不断
过去一年,海底捞大动作不断,在标准门店之外推出了校园店和企业店,另外还推出了羊肉工坊、牛肉工坊、海鲜主题店以及露营店等。从这些动作来看,海底捞开始聚焦在火锅周边,探索火锅的多元化与更多可能性。与此同时,“科目三”、洗头服务、演唱会抢客等各种操作也频频将海底捞送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3)开放加盟
2024年3月,海底捞发布公告称将推行加盟特许经营模式。公开资料显示,海底捞加盟门槛不低,对于加盟商的资源、资金与实力都有较高的要求。餐宝典分析师认为,作为餐饮行业最不可能开放加盟的企业,海底捞也开放了加盟,这会促进中国餐饮行业特许经营模式的发展,也会改变外界对于加盟的偏见。此外,海底捞作为餐饮头部企业,开放加盟也会带动餐饮行业进入全加盟时代,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走上加盟之路。
2、呷哺呷哺
< class="pgc-img">>(1)3年亏损超8亿
2023年呷哺呷哺实现收入59.18亿元,同比增长25.3%;公司归母净利润为亏损1.99亿元。2021—2022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亏损2.93亿元、亏损3.53亿元。换句话说,呷哺集团过去3年内累计亏损超8亿元。2023年,呷哺集团新开设131家呷哺呷哺、48家湊湊及7家趁烧;同时关闭99家呷哺呷哺餐厅及15家湊湊餐厅。呷哺集团表示,当前餐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且消费疲软,对中高端品牌定位的湊湊带来冲击,导致其业务依然亏损。
(2)湊湊火锅多次被罚
2023年,定位中高端的湊湊火锅出现了亏损。值得注意的是,湊湊在2023年多次被罚,处罚的原因包括:经营合同纠纷、缺斤少量(呷哺呷哺也曾因缺斤少量被罚)等等。此外,湊湊还被一大学生告上法庭,该学生认为湊湊锅底按人头收费不合理,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律师认为,大学生的诉请是有道理的,并且非常具有公益属性,属于有效挑战餐饮企业的不合理定价条款。在网上,也有诸多网友吐槽湊湊火锅锅底的收费模式。
(3)扩张不及预期
在呷哺集团2023年的扩展计划中,呷哺呷哺计划新开120家,湊湊计划新开超70家,趁烧计划新开20家,海外计划新开店20家。但从实际表现来看,呷哺集团并未达成预期的扩张目标。旗下的高端烤肉品牌趁烧不仅没有完成预期的开店目标,甚至在很多城市还出现了关店现象,前景不容乐观。餐宝典分析师认为,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呷哺集团未能及时察觉并做出调整,这直接导致其在2023年扭亏失败。而呷哺将亏损原因归于外部环境,显然是在找借口。
3、怂火锅
< class="pgc-img">>(1)怂火锅收入占比大幅提升
2023年,九毛九新开门店180家,包括134家太二与35家怂火锅。这一年,九毛九收入近60亿,净利润4.53亿。其中,太二的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的比重为74.8%,较2022年时的77.6%有所下降;而怂火锅的收入占比则从6.5%上升至13.5%,贡献仅次于太二。
九毛九方面表示,2023年收入及溢利的增长主要由于集团餐厅网络的扩张。餐宝典分析师认为,九毛九2023年净利大幅增长,与其2022年的基数较低有关。随着九毛九继续发力火锅业务,未来火锅收入占比将继续提升。
(2)九毛九加码火锅赛道
除了怂火锅外,九毛九在2023年还孵化了一个新的定位高端的火锅品牌:赏鲜悦木牛肉火锅。2024年初,九毛九继续推出新的火锅品牌:山的山外面贵州酸汤火锅。餐宝典分析师认为,贵州酸汤火锅在2023年有较高热度,很多知名火锅品牌也上线了酸汤锅底,但像九毛九这样直接推出副牌的较为少见。近年来,九毛九一直强调要进一步实行多品牌战略,非常希望能在火锅领域复制太二的奇迹。
(3)九毛九开放加盟
2024年2月,九毛九集团宣布开放加盟,加入加盟大军。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开放的品牌包括太二以及山的山外面酸汤火锅,而九毛九餐厅与怂火锅并不在开放的名单中。餐宝典分析师认为,怂火锅暂时不开放加盟,或许是因为其目前表现还不错,九毛九还舍不得拿出来放加盟。2023年,怂火锅的收入达到8.07亿元,超越“九毛九”餐厅,成为了集团第二大收入来源。值得注意的是,山的山外面作为一个新品牌,本身不具备加盟资质,九毛九强调其模式是“合作”而非加盟。
4、小龙坎
< class="pgc-img">>(1)开展整合
2023年初,小龙坎与蜀大侠、小龙翻大江等进行品牌整合战略调整,创建仁众海汇集团。调整后,各品牌在前端保持独立运营,后端开始资源整合。2023年9月,四川漫味龙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战略融资,投资方为伍壹柒基金。漫味龙厨成立于2018年,为小龙坎控股集团全资控股公司,主要为连锁餐饮企业、食品企业提供相关产品包装与加工服务,其客户包括小龙坎、蜀大侠以及袁记云饺等。
(2)积极出海
小龙坎表示,2024年要锚定未来增势,做好内功。公司将不断推进品牌海外门店及事业部的建立,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让品牌走出去”。目前,蜀大侠在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地有较大影响力,特别是蜀大侠泰国店吸引了很多游客和明星前往打卡;小龙坎则在欧洲、北美、东南亚等地做得比较好,未来计划成立海外办事处,稳步推进品牌全球化发展战略。
(3)龙年借势营销
2024年2月1日,小龙坎火锅推出的“龙年第一顿,就吃小龙坎”龙年春节系列营销活动正式在全国开展。活动筹备历时大半年,覆盖全国300+个城市,投放1亿元“火锅基金”,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为2020年以来之最。此外,携手故宫观唐,与顶级IP联名,抢占“中华龙文化”心智占位,成为小龙坎龙年春节营销的大动作。
(4)小龙坎进击
小龙坎相关人员表示,从2023年起,小龙坎潜心蓄力,持续优化门店产品模型与菜品、供应链。按“四统”策略强化加盟运营管理整体性,核心围绕数字化管理、产品研发、营销活动等关键工作开展,深度贯彻“请回来、走出去”思想:邀请加盟商到成都,分批次参观新门店新模型新产品,输出新的管理运营方式;走出去,深入区域组织多场线下交流游学活动,切实赋能各地门店,帮助合作伙伴解决运营管理问题,实现全国门店相对运营统一。
进入2024年,小龙坎以战略驱动为发展引擎,公司使命、愿景、价值观等核心理念均有所更新。2024年正逢品牌创立十周年,小龙坎将围绕成为“全球麻辣牛油火锅头部品牌”这一愿景,探索3.0门店新模型,以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