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个品牌、500家门店的乡村基,已是餐饮界的“大鱼”。
一年接待顾客超1亿人次,在川渝地区,人气甚至“碾压”肯德基、麦当劳。
浸润快餐行业21年,面对激烈的竞争,乡村基利用信息化、精细化管理,规避“大企业病”,保持体量规模优势的同时,提高整体效率。
“乡村鸡”变成“金凤凰”
1996年,李红和丈夫在重庆群鹰广场盘下一家快做不下去的餐馆,取名“乡村鸡”(后改名“乡村基”)。
那时,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在中国卖得风生水起,李红天天跑去 “取经”。她发现,洋快餐虽然门庭若市,但是中午用餐高峰时,还没有一些街边的中餐小店人流量大。
于是,她一头钻进中式快餐的研究,琢磨着如何做出差异化。
< class="pgc-img">>本着“做一顿好吃的饭,让离家在外的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的初心,经过不断地实践调整,“乡村基”如今的菜品基本以中式快餐为主,立足于川菜,引进并消化了粤、川、苏、浙等各式菜品,形成了自己中西结合、别具一格的菜品大全。价格定在了洋快餐和街边小吃店价格的中间空白区,5~30元不等。
以前,乡村基是洋快餐的“模仿者”,跟着他们选址开店。现如今,商圈及商场纷纷找上门来,以低租金吸引乡村基入驻。乡村基在重庆的门店数远超肯德基、麦当劳的总和。
3大招提升用户体验
厨师出身的李红,对食材品质很有要求,菜品品质放第一位。她规定:在乡村基,所有菜品不得使用味精,牛肉大骨汤必须每天现熬,食用油也得用非转基因的。光这部分食材成本,每年就要多花去1千多万。
李红一直在公司内部强调,“所有菜品先自己能吃,才能让别人吃。”于是,这些在中式快餐行业看似不入流的固执承诺,都被坚持了下来。
< class="pgc-img">>中国人普遍喜欢现炒的菜,认为刚出锅的菜口感是最好的。但由于快餐的效率要求、出品标准和成本控制,多数连锁快餐将大部分菜品放在中央厨房制作,在门店复热。这就使得快餐店出品的菜品,总有一种批量化制作的“工业味”。
为保证菜品最大程度上贴近正餐菜品口感,乡村基投入大量人工成本,将大部分可以在中央厨房加工的菜品移至门店加工。事实证明,改成现场加工后,门店菜品销量有明显增长,口味也颇受好评。
< class="pgc-img">>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外卖体验,乡村基还自建外卖配送团队,解决“天气不好,骑手不接单”的问题。
在同行眼中,自建配送团队,菜品现场加工,每年多花一千万在调料上……这些做法多多少少有点“低性价比”,而乡村基之所以敢这么做,更大底气来自于品牌背后信息化系统带来降本提效。
餐饮信息化管理“降本提效”
当下,人口红利消失、租金成本攀升,“效率”是决定餐饮企业成败的关键。
乡村基认识到,租金、食材、能耗等成本依赖于房价、物价和国家政策,具有刚性;而人力成本则可以通过精细化管理、信息化赋能得到优化提升。
据乡村基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孙剑涛介绍,乡村基从7年前就开始探索利用信息化工具提升组织效率,目前店面筹备、运营管理、财务管控已经完成了“一体化”部署应用,将人效提升渗透到了各个环节。
< class="pgc-img">>乡村基内部使用了8种不同功能的ERP软件,比如,物流调度系统、财务系统,订单中心系统和天子星的餐饮管理系统等。拿天子星举例,信息化的管理将人力成本降至10%,并全面提升餐厅管理效率。
比如,线上线下一体化,订单中心系统能将线上订单直接推送到门店收银系统中,省去了每天“订单录入”的大量时间,不仅节省大量人工,而且订单差异率小于0.2%。粗略统计,这一改变,每年节省的人员成本在500万元以上。
比如,财务业务一体化,打通前台后台,让门店经营数据直接导入财务系统。收入、支出、库存数据自动入账,从原来单一品牌200家门店发展到现在双品牌500家门店,集团财务未增加一人,保持高水准的财务人效。
比如,门店运营“无人化”。乡村基部分门店额外部署的“无人餐厅”,诸如,无人点餐、聚合支付、聚合外卖等多种功能,进一步释放了收银、后厨2个岗位的人员成本,使部分门店的人力成本占比低至10%。
比如,管控食材流转率,及时降低损耗。过去信息化程度低,库存食材产生损耗无处可查。而现在,利用信息化根据以往的使用量,产生一个“合理使用量”,再对比每天“实际耗用量”,店长可以第一时间做误差分析,并及时调整,降低损耗。
一招让订单量增长80%
2010年,乡村基就开始做外卖了。那时候用的是400电话,一个月外卖金额能达到400多万,并开始建立接近200人的自有物流团队。
2015年,电话外卖业绩下降非常快,从400多万下降到200多万,这时候,乡村基开始着手接入外卖平台。
< class="pgc-img">>乡村基一开始设定的外卖配送距离是门店步行5~10分钟,每个门店做好自己负责范围的就行,没有交叉。
但是门店业务不能交叉是对的吗?从顾客角度来看,不管近远,谁给我体验更好,我就订谁的,后来我们就把商圈做了交叉,还扩大了距离。
我们坚持增加了二级商圈,由此增加了2元的费用,增加二级商圈之后发现订单量增涨了80%,说明这是有消费需求的。
既然行之有效就全面推广,第一批加入了18家门店,最少的增涨了50%,最多的增涨了80%。在没有增加其他措施的情况下,大大提升了外卖的业绩。(91开店)
><>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张,越来越多的科技进入餐饮市场,在互联网时代下,借助现代信息化工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已然成为大多餐饮企业的共识。
由此可预知,中国餐饮行业或将全面进入互联网智慧餐饮时代!
日前,业内领先的连锁餐饮软件服务商餐行健、天子星联姻,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就行业认知资源、产品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深度共享,共同推动连锁餐饮企业信息化的整合和升级,预示着连锁餐饮行业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变革。
餐饮企业连锁化趋势明显,信息化需求被催生
近年来,国内餐饮业发展迅速,各类新型品牌快速崛起,尤其是餐饮企业的连锁化趋势日渐明显。据媒体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中国连锁餐饮企业已经达到124万家,占中国餐饮市场份额超过20%。
然而,餐饮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加上以80、90为消费主力人群的出现,他们对餐厅的,出品、服务、消费体验等的要求往往更高。餐厅还要根据市场的变化去更新迭代,再加上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势力角逐的不断扩张,还有移动应用的深化、餐饮新零售、餐饮业“三高一低”等现象不断加剧,导致连锁餐饮商家的管理难度在不断加大。所以,越来越多的连锁餐饮企业开始借助现代化工具来提升管理效率。
比如,西贝为了提升切配速度,特意改进了厨师的刀法;乐凯撒希望通过改造后厨动线来提高整体的出餐效率,这每一分钟效率的提升,都与餐厅的利润成为正比,这也表明了,餐企利用软件进行数字管理和深耕的价值。
当然除此以外,还意味着餐饮信息化服务行业机会的到来。
餐饮信息化领域的发展态势:跟不上餐饮市场发展的脚步
餐饮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餐饮软件企业进入这个市场,餐饮企业借助互联网工具去提升效率的行为还在继续。
只是,目前餐饮信息化领域又有怎样的发展态势?
据相关数据显示,餐饮软硬件厂商很多,有近1000家,各方都在进行市场角逐,但这些企业也在遭遇着各种各样的难题:
功能单一,同质化严重
这一类主要指的是一些传统餐饮服务商,一般这些传统软件仅具备收银、点餐、支付等基础性功能,但是扫码点餐、实时进销存数据监测等服务能力较弱。
甚至有些餐厅在日常收银点餐环节上出现对接移动支付供应商、POS机供应商、微信服务供应商等多家供应商的情况,不但增加了与服务商的沟通成本,更要命的是,这些供应商都是各自为政,很多接口都是相互不连接,这样一来,餐厅需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去手动衔接,不仅投入巨大,久而久之,餐厅就会出现对账困难,效率低下等问题。
新型品牌市场积淀尚浅
目前也有一些新兴SAAS(Software-as-a-Service,意思是:软件即服务)厂商的出现,解决了传统软件服务商存在的痛点和难题,除了点餐等一些基础性功能之外,还包括扫码点餐、会员营销、进销存实时管理等,不同的SAAS有不同程度的功能实现,线上动作完成度高于传统软件。
但是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餐饮SAAS服务,优势是针对性比较强,见效快,但可持续性较弱、可拓展性不强,再加上行业积淀尚浅,无法服务连锁餐饮商户日益复杂的需求。
市场极度分散
还有一些全国大大小小的区域性小软件,他们往往在一个城市里深耕多年,积累了一定的客户源,在局部的市场区域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地区的局限性成了他们的通病,因为离开了本地化的区域以后,由于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团队,他们的获客方式无法得到传承和复制,因此公司的瓶颈也就无法得到突破,这样也就形成了整合餐饮软件市场极度分散的局面。
多方情况表明,目前餐饮信息化市场上几乎没有一家软件企业能够满足连锁餐饮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多品牌、多业态的整体需求。
餐饮软件服务行业首次大量级战略合作
连锁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致使连锁餐饮商家亟需一家具备全产业链的餐饮服务软件商,并借助其互联网化信息产品来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完善消费体验,解决引流难、供应链不足、管理不善等连锁餐饮企业的难点和痛点。
餐行健于2011年进入连锁餐饮信息化行业,一直以来凭借着超前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洞察,设计了包含十多条独立的产品线在内的“前端产品独立,后端数据统一”的新一代SAAS产品解决方案。
目前,餐行健旗下的智能信息化产品包含:微生活、智能移动供应链、人力管理、外卖电商、云巡店、云财务、智能快餐等。
而天子星成立于2001年,作为浸润行业十余年的连锁餐饮信息化专家,天子星具备深厚的业务积淀、产品沉淀和技术沉淀,凭借技术架构的优势,率先进入SAAS时代,构建了围绕SCM、POS、CRM三大核心业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满足不同种类餐饮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信息化需求,并针对全国性连锁企业提供高适配度的定制化服务,满足餐饮企业的发展中的动态需求。
目前海底捞、真功夫、乡村基、小肥羊、太平洋咖啡等顶级连锁餐饮客户均通过天子星的定制化餐饮信息服务提升了其品牌价值。
战略合作后双方累计签约门店数量超过10万,研发团队规模超过500人,成了中国市场上产品链条最全、覆盖业态最全、服务商户数量最多的综合信息化服务商。
餐行健&天子星合并产生哪些效应?
餐行健与天子星的合并,是把握行业前沿趋势、新兴需求和具有深刻行业积淀的两家巨头进行优势互补,两者的强强联手,必将带来一系列的市场效应:
弥补餐饮软件服务行业本身的缺陷和不足
餐行健和天子星的合作,弥补餐饮软件服务行业本身的缺陷和不足,不仅打破了一直以来餐饮信息化市场各自为营、群雄乱战的局面,还加速了行业认知沉淀与产品创新体系的融合,打通了多个产品壁垒,很好的整合市场产品功能,为餐饮连锁商户的发展提供全产业链的有效支撑以及更加丰富的功能。
打破信息孤岛,一站式的互联网解决方案
几年前,几乎所有的餐饮企业都是以传统软件为主,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传统餐饮软件的弊端开始不断涌现,单一的服务场景已经不能满足餐企在快速发展之下的新需求。
如今,餐行健和天子星的协同合作形成的体量效应,打破了因餐饮信息化市场割据而形成的信息孤岛以及多家接口信息衔接困难等多种问题,降低了商家的沟通成本和数据采集成本,实现数据资源的高度融合,将为更多不同区域,不同经营模式,不同业态的连锁餐饮商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立体化的综合性优质解决方案。
加速智能餐饮服务软件与餐企的融合
通过线上线下数据的打通,对餐饮业上下游资源的深度整合,把餐厅的连锁收银系统、会员营销、智能供应链、人力管理、财务管理以及食物安全等多方面的应用场景优势和多方面的功能相结合,并基于数据下的前提下,给餐厅提供更多增值服务;
连锁餐饮企业通过与智能餐饮软件建立起来的关系,可以在营销引流、数据共享、供应链管理、人力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更可以在一站式互联网解决方案、新业态研发上进行深度合作,加速智能餐饮服务软件与连锁餐企的融合。
实现与连锁餐企的共赢
在对餐饮市场的监测和把控下,根据连锁餐饮市场的现状和需求对行业技术和产品进行更新迭代,与连锁餐饮商户建立紧密的合作纽带,深入连接餐饮商户与消费者,通过个性化、专业化的搭配来解决连锁餐企的痛点和难题,提升盈利能力,从而实现与连锁餐企的共赢。
总结
餐行健与天子星的协同合作不仅仅是两款餐饮服务软件之间的合作,它既是餐饮企业升级的表现方式,还是餐饮服务行业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这种合作方式将影响着连锁餐饮行业及餐饮软件服务的变革,还将可能引发了餐饮软件行业的示范效应,掀起餐饮服务行业的联姻潮流,毕竟这个行业太过于分散,只有联动起来才可以发挥规模效应,助推行业的发展。
——————
作者:周洪楚,本文由红餐网记者原创,转载请注明。红餐网,头号餐饮新媒体,百万级订阅量。趋势、实战、菜谱,你们关注的,我们都提供。
>馨提示:本文约6363字,烧脑时间20分钟,筷玩思维记者陈叙杰发于北京。
天子星成立于2001年,在餐饮信息化领域,它早在2010年之前就已是国内头部连锁餐饮品牌的信息化系统服务商,发展至今,天子星可以说是餐饮信息化系统元老级的存在。但出人意料的是,我们在业内几乎找不见太多关于天子星的发展消息,而天子星也确实很少出来发声。
我们从近些年仅有的那点资讯可见,天子星可谓命途坎坷,从之前获得易淘食融资,之后被美团收购,最终再并入餐饮信息化企业“奥琦玮”。据奥琦玮资料来看,天子星并入奥琦玮的那个发展周期被标记为“阵痛成长期”,在并购的早期,这一合作似乎并没有实现强强联合的价值,反而却出现了资源和效率方面整合的“倒退”。
在2019年后,为了将阵痛转化为成长,奥琦玮开始基于企业价值观对自己和天子星等企业、业务线进行内部管理整顿,在企业价值观推动下,奥琦玮通过“以客户成功为中心,以创造价值者为本,长期坚持自我批判”的行事总则,最终发现了隐藏在天子星众多产品线背后的“快餐云”。
从外界信息来看,天子星这一产品线在连锁快餐领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方面已经形成了被客户认可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国烹饪协会公布的快餐百强榜单中,天子星服务的客户占到了近20%,如乡村基、老娘舅、李先生、和合谷等众多头部知名连锁快餐品牌,天子星陪伴很多客户从百店量级成长到近千店甚至超千店的量级。
< class="pgc-img">>奥琦玮发现,站在客户成长的角度,天子星的快餐云产品直接回答了“天子星为什么存在”的终极问题。此后,奥琦玮决定把快餐云解决方案作为天子星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可见,从2019年聚焦快餐领域后,天子星一直在快餐云的方向精耕细作,到此,天子星或许可以说是终于明晰了品牌的存在价值。
但如果纵观整个发展曲线,天子星并不是直接从迷茫期跳跃到坚定期的,从2010年至今这十余年的发展,天子星经历了无数的、大大小小的成功、辉煌、迷茫与失败,最终才走到今天。
餐饮信息化领域出现过很多曾融资几千万美金甚至上亿美金的明星公司,但时至今日,绝大部分都已经退出了市场或被巨头收购。而天子星在经历了多次至暗时刻后依然还能走出新的发展历程,并陪伴客户持续发展,这期间的很多经验和教训或许可以给更多的从业者以启发和思考。
< class="pgc-img">>既幸运又不幸,开局顺风顺水,之后却变局频生
天子星成立于2001年,过早的故事我们就不进行赘述了。
据筷玩思维(www.kwthink.cn)了解,在2010年左右,国内一些连锁餐饮企业、餐饮细分品类的小巨头们就已经借助于餐饮软件来解决标准化管理需求了。而早在2008年,天子星也早早就在做连锁餐饮的信息化系统服务,这时候是餐饮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需求的起步期,更是餐饮信息化管理领域对于入局者的微红利期。
在连锁餐饮信息化解决方案领域,天子星属于最早的那一批,而理所当然的,早期几乎没有竞争对手的商业环境也为天子星的发展带来曙光。在这个期间,天子星签下了小肥羊、海底捞、俏江南等大型连锁餐饮企业。从2008年到2013年之前,天子星的发展较为顺利。
伴随着天子星此时的成功,业内也看到了餐饮信息化解决方案成了连锁餐饮企业的刚需,而此举也带动了其它餐饮品牌对此领域的关注,与此同时,这也让市场看到了大型连锁餐饮企业对于餐饮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渴求。
曙光是黎明破晓时的照应,它为默默前行者指明了方向,然而,这悄然耀眼的光芒也会让更多之前没有目的地的同行者往一个目标奔赴,从2013年到2014年,餐饮信息化领域终于从微红利期进入了大竞争的前夜。
我们再回看天子星,它成立于2001年、属于“后90年代”的创业者,那时候的企业家大多属于闷声做事的一派,到了2013年,此时也是从PC互联网进入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在互联网工具的帮助下,整个竞争环境仿佛都被按下了加速键,此时的企业家就不再践行闷声做事的作风了,而是高举高打、善用外力,在2013年之后,我们看到资本开始关注餐饮信息化领域,这时候的一些初创企业甚至拿着天使轮进了场,与此相应,媒体也逐步关注起了拿到融资的企业,一切都在一个加热、加速的环境下发展着。
< class="pgc-img">>随着竞争者和资本进场的加速,餐饮信息化领域原先那一点微弱的红利难免被后来者们瓜分得所剩无几,而天子星早前作为领跑者的优势也逐步被竞争冲击得七零八落。
据相关人士透露,天子星此时面临的不仅是竞争对手携资本带来的价格战,更是天子星此前发展模式设定“不够妥当”带来的内部发展困局。
其一是组织难题,天子星早前做的是个性化解决方案,随着客户数量、客户体量的增加以及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天子星内部的研发、维护、客户服务逐步落后于客户需求及市场需求,简单说就是前期组织设定缺陷导致后期组织能力跟不上发展。
其二是收入困境,天子星此前是买断制的模式,这也导致后期收入被提前透支,加上服务能力跟不上,天子星不由得陷入了既不能开发新客户、更不能组织发展的两难困境。
救命稻草多次变动,跌宕起伏多次陷入至暗时刻
在2014年-2016年,餐饮信息化领域的背景有了相应的风向变动,我们发现,此时进入行业的玩家大多带来了新架构、新解决方案,比如基于SaaS结构,大数据概念进入了餐饮信息化解决方案的范畴。一时间,各种云计算、供应链、大数据、O2O等热门话题如同滚锅热油冒起的气泡,各类信息起伏不绝如同喧嚣的交响曲。
而此时的天子星几乎无暇关注外界,在内外困境叠加之下,天子星急需找到新的变革来突破发展危机。
< class="pgc-img">>2015年,天子星迎来了A轮融资,投资方“易淘食”提出将天子星原有的基础架构进行重构升级,意图打造国内首个最完整的餐饮信息化服务生态链,以构建新一代的餐饮O2O解决方案。在易淘食联合产品之外,天子星的餐饮O2O项目还包含阿里淘宝推出的淘点点。
但我们今天再回望就能如事后诸葛亮那般批判一切,2014年-2017年是餐饮O2O的风口期,它同时也是餐饮O2O最为残酷的竞争期和落败期,整个商业市场以亿级计数的资本投入其中,成百上千企业在追O2O这个风口,但最终并没有几家能真正跑出来。毫不出人意料,天子星在餐饮O2O方面的项目也并未取得成功。
基于一连串的失败,作为老牌餐饮信息化企业的天子星第一次进入了企业经营的至暗时刻。
从项目的角度,天子星此时确实处于失败的境地,但从企业的角度,天子星却依然存有“相关优势”,其一,天子星是最早一批进入餐饮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企业;其二,天子星也是最早一批试水餐饮O2O解决方案的企业。在多轮领跑下,天子星积累了大量的餐饮资源及信息化技术,同时对于餐饮信息化、餐饮O2O也具有相应的经验沉淀。更重要的是,天子星此前服务的餐饮企业大多还保持持续应用的状态。
以整个发展周期的角度来看,天子星此前的曙光已去,这时候迎来的是暗夜,而暗夜虽长,但它终究会有新的破晓。
基于天子星在餐饮信息化领域的价值沉淀,2017年,美团收购了天子星,而新收购也为天子星带来了相应的资金和资源,在这一年,天子星的员工从早前最高的100多人暴涨到400多人,此时的天子星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SaaS产品上。
< class="pgc-img">>在2017年-2018年这个区间,餐饮信息化领域也可谓瞬息万变,此时,拿到美团等资本C轮融资的奥琦玮同时做了全资收购天子星的动作。
对于这一笔并购,天子星的能动性几何?我们得从行业的角度来看,2017的餐饮SaaS方向对于天子星来说可能是救命稻草,但我们今天再回看餐饮SaaS领域,从2016年到2019年,整个SaaS行业几乎是一片哀鸿遍野,而入局其中不过短短一两年,天子星在SaaS领域其实也难有大成就。
如果是在2018年,我们甚至可以预见,在美团和奥琦玮之间流转的天子星其实并不好过,不仅是因为“资本方”转变太快,更是市场留给天子星通过SaaS成长起来的时间确实太短了。
在被奥琦玮并购的第一年,天子星在原创团队的带领下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并全面展开了对各业态产品的研发,人员更是快速扩张,但当时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几乎所有新兴的餐饮信息化公司均在“主攻”连锁客户方面败下阵来,而天子星的的新产品也因为过于广泛的系统设计,导致无法实现有效的落地。
我们可以看到,郁郁不得志的天子星此时好像又陷入了新的至暗时刻。
< class="pgc-img">>基于价值观的践行,一个微弱的产品终于发展成第二曲线,最终成为天子星的全部
奥琦玮早前之所以会认为并购天子星可能是一个“不正确的决定”,或许是因为两个多亿的投入最终没有换来市场上的成功,不仅没有打开全新的天子星市场,同时也连带奥琦玮的产品被带入至暗时刻而未能通过SaaS产品实现相应的企业价值。
在这一至暗时刻,奥琦玮没有简单的把天子星产品线砍掉减少支出,而是开始细致深入的盘点天子星的产品资产和客户资产,并基于如何保证优质客户成功来思考天子星的未来。
而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奥琦玮识别出天子星在快餐连锁领域的优质客户群体。
天子星快餐云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呢?它的起源要前置到2014年,在这一年,“华南中式快餐小巨头”真功夫找到天子星,真功夫要求天子星开发一套深入快餐品类的私有化解决方案,这套方案当然是成功的,所以在2015年,这套快餐私有化产品也进入了市场环节,在这一年,天子星的快餐私有化解决方案也顺利签约了“华北中式快餐连锁品牌”田老师红烧肉,到了2017年,为了实现更好的资源匹配及产品对标,天子星原有服务客户“乡村基”也迁移到了快餐解决方案上。
然而天子星早前对快餐私有化产品的投入并不多,加上企业方向也不在于此,由此综合导致该产品线签约的客户较少,包括在2017年-2018年多次转型的时候,内部还险些把它砍掉,而在综合因素考虑下,快餐云的业务线才得以保留。
值得注意的是,在天子星原有SaaS解决方案未能实现价值的时候,快餐云私有化解决方案却一路披荆斩棘且乘风破浪,2018年天子星快餐云签下了李先生,2019年与和合谷建立合作,2020年迎来了老娘舅。
< class="pgc-img">>此外,天子星快餐云还实现了与奥琦玮其它产品线的一体化、一站式打通。
谁也没料到,从起源及之后多年一直不被关注的产品,居然得到了连锁餐饮企业持续的信赖,并成功帮助客户从100多家店发展到200、300多家店,进而从几百家店发展到超千店。
奥琦玮发现,从天子星快餐云产品可以看到企业价值观的践行,团队在天子星快餐云刘东悦的带领下,快餐云做到了以客户成功为中心,也做到了用数字化方案让客户更强大,同时陪伴客户持续成长。
基于企业价值观的筛选,奥琦玮决定让快餐云成了天子星的全部。
路径确定之后,天子星快餐云解决方案成了奥琦玮集团在连锁快餐领域的核心解决方案,天子星与奥琦玮也真正形成了共生关系。
< class="pgc-img">>从2001年到2008年再到2020年,天子星经历了多次跌宕起伏、多次浴火重生、在多次转型与发展之间转圈、在多次变革与前进之间流转,最终才迎来了定型。
可以确定的是,从2001年到2021年,天子星的第一个20年已经过去了,在此后及未来的多个20年以及持续的企业发展,天子星将以快餐云为新的起点、携手客户共同成长,至于未来会如何,天子星会成长到什么样的境界,我们就将之交给新的时间了。
结语
关于天子星当下的现状,奥琦玮天子星产品CEO刘东悦向筷玩思维透露,基于此前的积淀和客户信任,天子星服务的快餐百强企业占比近20%,且2021年天子星的客户续约率几乎达到了100%,真正实现了陪伴客户持续成长。同时,通过集成进奥琦玮的喰星云供应链系统、微生活超级会员系统以及与SAP的业财一体化中台,在陪伴客户持续成长的同时,还帮助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从当下到未来,天子星将持续专注于连锁快餐企业的餐饮收银系统私有化解决方案,具体看来,天子星快餐收银产品主要定位于中大型快餐连锁品牌,产品解决方案涵盖了收银管理后台、前台POS点单系统以及会员、财务、供应链等餐饮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
< class="pgc-img">>谈起天子星与其它竞争对手的差异,刘东悦举了一个例子,“天子星应该是最不挑硬件的服务商了,现在业内的收银系统大多需要8G的运存设备才能流畅使用,但天子星的系统在2G的运存设备也能很好适用”。在天子星看来,要实现客户成功及成长,除了一定的技术引领,对于原有技术及产品的适配同样重要。
关于奥琦玮与天子星的合作,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同为深耕行业多年的老牌餐饮信息化服务商,但奥琦玮的业务更广、也更全面。奥琦玮重点针对餐饮行业规模差距大、各业态发展不平衡等特点来创新推出组合式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客户可以根据需求一步步完善餐饮企业数字化升级工作,而不是传统的一站式整体化方案,这种传统方案往往上线周期长,上线交付后也会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影响使用。
从业务范畴来看,奥琦玮的核心产品线主要包括三大平台系列,即创收管理平台、成本管控管理平台、数智决策平台,这几乎包括了餐饮业的全部数字化解决方案。奥琦玮的组合式解决方案陪伴很多客户逐步完成数字化转型。
在发展越来越多元的背景下,餐饮企业越来越需要能打通发展路上所有节点的信息化、数字化解决方案。对于天子星来说,在明晰了快餐云方向之后,天子星与奥琦玮进行携手,这样的合作关系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这显然可以解决餐饮企业关于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问题,比如奥琦玮的中台系统和业财一体化人力管家等系统。
在筷玩思维看来,天子星此前走过了无数的坎坷路、试过了很多前沿的方向,或许也正是这一段浴火重生的经历,再有了这些前奏陪伴,天子星在当下才能谱写一曲跌宕起伏而又稳步向前的创业成长史。
< class="pgc-img">>筷玩思维记者问刘东悦:“从一早选定了连锁餐饮客群后坚守快餐云解决方案,到今天应该算是‘熬出了头’,这些大方向的正确,可以称为战略能力么?”
刘东悦回答,“不是的,对于天子星来说,这只是当时一个不起眼的坚守动作而已,出发点就是这么多大客户选择了天子星,我们就应该尽最大努力陪伴客户成长。毕竟对客户来说,在发展过程中更换收银系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投入。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在我们所服务的百家店以上的快餐连锁客户中,他们都没有因为不得不更换系统而浪费上百万的资金。”
“到了今天,如果天子星对于发展要谈战略的话,那就是持续做好快餐云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取得更多的成功,陪伴更多客户实现更大的成长,我们将以客户的成功和成长作为天子星从当下到未来的成功和成长!”
据筷玩思维了解,奥琦玮×天子星致力于客户成功和成长并不是空谈,具体看来,其产品解决方案与行业已有的解决方案有两大差异:
其一是系统私有化部署能力,行业解决方案如SaaS等产品的更新和升级有一定的周期,而天子星的私有化部署可以成为品牌方的独家产品,实现了定制化、低成本、快速迭代、快速响应等优势。更深入来看,天子星私有化部署能力的核心是针对餐饮企业关于个性化、数字化系统的实际需求来实现有效的数字化升级。
其二是基于奥琦玮×天子星代码开发的经验沉淀、开创性地为服务中的(如乡村基、和合谷、味千拉面、好人民间小吃等)连锁餐饮企业提供源代码交付的增值服务,这不仅是天子星关于私有化系统的进一步打通,更是关于客户成长需求个性化的深度洞察,源代码的交付适用于餐饮企业收银端场景,包括组织/菜单/订单中心、财务报表、进销存、营销活动、门店收银、分单打印等模块。
关于交付的源代码,餐饮企业可以在此基础进行二次开发来定制自己的个性化软件系统,以灵活适用餐饮企业在不同阶段的运营发展需求,在服务方面,奥琦玮×天子星也可以提供代码开发方面的深度服务。
在未来,天子星将持续在快餐领域实现更不可或缺的陪伴价值,再通过奥琦玮在餐饮业信息化、数字化领域等布局的组合式解决方案,奥琦玮将与天子星一起陪伴餐饮企业携手共进,最终成为餐饮业云时代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持续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