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一个繁忙而又疾速的现代社会,我们难以抵挡来自各种快餐文化的诱惑,而在这其中,一种健康且低糖低卡的茶饮逐渐脱颖而出——宇宙治茶。宇宙治茶以其独特的品牌文化,优秀的产品质量,以及独特的加盟优势,成为许多创业者理想的选择。
宇宙治茶,这个名字的出现,象徵着东方茶文化的发扬和创新。每一杯宇宙治茶,都诠释着以东方茶趣探索健康生活的品牌理念。他们以原亮茶叶为素材,新鲜盛放的茶香,只为让每一位消费者都能感受到茶的精髓、享受到茶的乐趣。同时,宇宙治茶注重健康原味的饮品,低糖、低卡的定位,为消费者提供了健康的饮品选择。
产品是品牌的灵魂,而优质的原料是产生好产品的第一步。宇宙治茶注重产品原料的新鲜和天然,保证每一款产品都源于福建茶山直采的原叶茶,搭配无污染阳光牧场的新鲜牛奶,再到精良的加工技术,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其质量。其原叶鲜奶茶、东方轻乳茶等都是宇宙治茶的人气产品,他们的出色口感以及独特的健康理念为消费者带来崭新的饮品体验。
为求这份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宇宙治茶选择的营销方式也颇具匠心。他们深入理解加盟商的需求,提供全方位的店铺设计、布局和装修建议,专业的培训,以及强大的供应链系统,让你轻松创业,轻松致富。宇宙治茶的成功就是根基在此,他们的服务优势并不仅仅体现在帮助加盟商开店和管理店铺,还在于如何帮助他们吸引消费者,提高销售。
而更重要的,是宇宙治茶始终没有忘记他们的初心。优质的产品,优秀的服务,只有根基在赋予消费者真实体验的价值上,才能真真实实的生根发芽。因此,宇宙治茶在面向市场的同时,也致力于生产出更多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以及提供更多让消费者感动的服务。
宇宙治茶的销售和供应链是一种严谨的系统,他们制定了明确的产品质量标准和各类检测,以确保每一道环节、每一道程序都严格把控。宇宙治茶的产品,是其不懈努力与专业精神的结晶,它是对健康低卡饮食理念的诠释,也是对中国儿女固有的东方茶趣的一种赏赐。这也正是宇宙治茶与其他茶饮品牌不同的一大特点和一大竞争优势。
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有五类:饱腹、营养、健康、口感和精神满足。宇宙治茶的产品恰好满足了所有的需要。以茶为主题的产品,满足了消费者对饱腹的需求;产品的原料、配方、加工过程满足了消费者对营养的需求;其产品的低糖、低卡定位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的追求;其产品的口感与众不同,满足了消费者对口感的需求;而对茶的热爱及对茶文化的传播,更满足了消费者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满足感。
致力以东方茶趣探索健康生活这一理念,宇宙治茶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产品,更是向他们传达了一种健康、快乐、诗意的生活方式。凡是走进宇宙治茶店铺的顾客,都将在舌尖上感受到茶的醇香、生活的甘甜。无论你是加盟商,还是一位热爱生活、追求健康的顾客,宇宙治茶都将以最优质的服务和最美味的产品,让你尽享茶的美妙。
门逛街必买奶茶已经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指南,奶茶也正以雄赳赳、气昂昂的姿态大步向前进,它的市场现在仍然庞大到无法想象,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你要如何开一家赚钱的奶茶店呢?
以往一到饭点,大家会问“你想吃什么?”这句话,现在已经被“你想喝什么?”给取代——因为茶饮,已成为主力消费族群的生活习惯之一。
有的人估算市场总额1千亿,有的人推算市场总额5千亿,无论有几千个亿,其实都是在表示:市场庞大到无法想象!
所以在办公楼、学校、住家附近的街角,很容易偶遇各种茶饮店,品牌多得数不清,光凭印象就能喊出一堆名号,比如:
一点点、喜茶、奈雪的茶、恋暖の初茶、丧茶、都可coco、85度C、薡茶、四云奶盖贡茶、快乐柠檬、HEY JUICE茶桔便、人在茶在、南洋茶铺、幸福侯彩擂、茗小鹿、喫茶趣、本宫的茶、muco沐菓、路飞堂、大卡司、GRANDPA 爷茶、TPLUS……
各种新式茶饮,或是面包+茶饮的“网红店”遍地开花——因为这是一个相对投入小、入手容易、回报快的“轻”项目。
而且洋品牌一直也搞不懂,到底在中国该如何操作茶饮市场,因此产生了独特的“排外壁垒”——也只有中国品牌才能引领中国消费者对茶饮口味的偏好与脉动了。
那么,这行业能不能赚钱?
当然能。
问题是:如果你真想开一家茶饮店,请问你能确保自己在市场的竞争中赚到钱吗?还是觉得透过加盟就高枕无忧了?
想要知道如何开一家赚钱的茶饮店,就得多了解相关知识与观点,先提一个范例:
喜茶凭什么红?
喜茶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排队现象这么简单。
其实,在喜茶还没成为喜茶之前,聂云宸(喜茶创始人)就像第一次开店的新手一样,走了许多弯路。
广东人爱喝茶的习惯大家都知道,所以有许多知名的茶饮品牌都是从广东深圳崛起。茶饮的甜味和多变的新鲜感,也是年轻人喜爱饮品的原因之一。当年轻人迈入了主力消费族群,茶饮自然也就成为了值得发展的项目。
喜茶原来在一开始的店名叫做皇茶,这名字虽然取的特别响亮,但实际上只是一个人单打独斗的小店。
在选址方面也不按常理出牌,是在广东省各项排名都不那么靠前的一个地级市——江门,而且是在一条名叫江边里的小巷子里,默默的卖着奶泡茶。
在这些完全没有“网红条件、网红特质”的情况下,皇茶的品牌却被其他人提前抢注,并模仿了类似的产品线,稍微再重新包装一下,就对外展开连锁加盟。
一下子,整个广东到处都有各种皇茶店,连创始人都无法为自己的店“验明正身”,可以说自己生出来的孩子,结果白白送人了。
如果经历这些情况就被击垮,也不可能造就今天的喜茶。
这段算是“失败”的经验,却让聂云宸得到宝贵的一课,正好透过这段缘由,让所有开店新手也能掌握重要的一课。
我们换个角度来看:
首先,为什么在地级市偏僻角落中的一家小店,还是会有人复制?
原因很简单:大部分同质性的产品,导致消费者不存在转换成本。
意思就是说:想要喝什么就换哪一家,其实都差不多,随意选择就行了。
茶饮店的优点,反过来看也是最大的问题点——因为投入小、入手容易的优点,也就有选择多、竞争激烈等问题点,也因此茶饮品牌其实很难建立护城河。
比如贡茶品牌,也是因为被提前注册商标,而只能改名为“四云奶盖贡茶”;在台湾原来叫做50岚的品牌,也被提前注册商标,来到大陆之后而只能改名为“一点点”。
所以在装修、产品、名字这三点上,有吸引人的亮点即有抢占市场的机会;那些投机取巧的人很清楚知道这一点,只要抢注有名气的品牌,或是抢注有个好名字的新品牌,就可以在市场上抢先机。
那些提前抢注商标的公司,借着他人的名气或发现一个好名字,就拼了命的展开连锁加盟。
但奇怪的是:如果真的这么简单,为什么这些付钱加盟的人最后大部分都经营不善?
就像皇茶这个品牌,虽然等于白送给别人了,但是当市场出现喜茶之后,许多名为皇茶的连锁店也开始逐渐没落。
到这里你可以知道——拥有品牌意识只是一个开端。
实际上这些“借壳”加盟商品牌,还在从0到1的期间就在市场上消失了,一定有其他的原因。
但,到底为什么?
原因是消费者喜欢尝新,才让喜茶有机会瞬间成为网红?
有一定程度上是这样,但其实还有更大的主因。
我们再换个角度,把问题问的更具体一点:茶饮是不是能养成消费者,让他经常的想起,没有的时候感觉特别难受、拥有的时候又特别的满足,感觉就像是在谈恋爱?
答案就是:对胃口。
胃口是会被养起来的,比如一个人在异乡的时候,时不时就会想起妈妈的拿手菜一样。
胃口就是一种护城河,就像东西南北各省都吃不惯各自的家乡味一样。
任何装修风格都可以轻易的复制,而在茶饮,正是以产品的独特性决定命运——也就是说,成功的基因就在产品。
如果你不懂打磨产品的逻辑,根本就复制不了成功经验;那些讲求快速展店、专业做加盟连锁的企业,表面有但实际很少花心思在产品打磨这方面上,因为这样赚钱太麻烦了。
嫌麻烦的人,分为两种:一种就是习惯模仿、喜欢来钱快;另外一种就是,往往把力气专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然后把延续生命的关键点寄托在别人手上。
这两种人正好凑成一对。
所以最吃亏的,总是那些嫌麻烦的开店新手——钱都花了,也只能安慰安慰自己,就当作交学费(虽然也找了各种原因,还是没搞明白真正的原因)。
再说到产品打磨的思考关键点,据喜茶创始人聂云宸的描述:
当初,一个人在经营皇茶期间,会经常推出各种创新口味让顾客试饮,由于来店里的顾客不多,所以还会花点时间多聊几句,进而逐步找到顾客的喜好,归纳出最适合大众口味的好产品。
好产品不是用特别高价的原料;好产品也不是用差一点的东西,透过情怀或包装,卖出更高的价格。
如果你定的价高,可能有一段时间内会卖的很好;但要是被人模仿出差不多的口味,比你便宜,那你就玩完了。
产品研发的逻辑,相比毛利率和价格等因素,第一是要更强调如何做出好的口味和口感,然后才考虑别的。
就像新上市的“芝芝黑提”这个产品,要先去考虑产品本身好不好喝(让顾客测试口味口感),然后再去攻克技术(和成本)。
不仅仅要找到口感叫好的产品,第二个重点是不给别人(竞争者)留空间,把价格紧紧定在毛利率不高,但又能够让自己有生存空间的范围内,这才算是一款真正的好产品!
简单总结,就是以独特产品占领市场,并在定价上要有竞争力。
这些话,请来回多看几遍,如果能深刻理解,就会有机会成为20%那些赚钱的茶饮店、跑赢80%那些苦海求生的茶饮店。
然而,对很多人来说,这些话就像菜谱上写着“盐巴少许”一样的抽象,就像没学过艺术看不懂的艺术品一样。
所以,关于一杯“好喝的茶饮”这种形而上的概念还不够;对产品打磨,要有“结构化”的认知,才能调制出最佳答案。
一杯茶饮,区分为三种分类:
【茶底】
原料主要分为:红茶、绿茶、普洱茶、乌龙茶(其实也就是青茶、熟茶、黑茶,三种茶叶分类)、花茶、萃取液(你觉得我会告诉你,这个可能会和糖浆混在一起吗)
- 加分:带有明显茶香的口感辨识度
- 减分:带有焦味、苦味、明显涩涩的口感、泡煮时间不对造成的味道偏淡
【奶】
原料主要分为:全脂、高脂、奶精、奶粉(另外也有人将炼乳参杂在配料中加重奶味)
- 加分:浓烈奶味与茶涩味的平衡(比如港式奶茶不加奶,你试试看?)
- 减分:奶味过淡、奶味稀释茶香
【配料】
- 增加变化的组合:布丁、燕麦、西米露、珍珠(大珍珠又叫波霸)、椰果、红豆、仙草、芋圆、冰激凌、阿华田、可可、养乐多、水果切块(果汁、水果味浓缩液)、金桔、梅子、饼干或巧克力块(酱) 、奶泡(奶盖,含盐与黄油搅拌),以及香料、芝士、肉桂、抹茶、芝麻等调味料…
- 影响茶汤的口感部分:焦糖、蜂蜜、枫糖、白糖浆、黑糖浆、冰块(是的,冰块多寡也会影响茶汤的口感与茶香)、气泡水
发现了没——配料才是新品变化最多的部分。
当然,也不排除榴莲、芋头、香蕉…等添加物打成泥状混入茶汤中的创意组合。
把产品打磨方式条例化出来后,可以看出来:除了【茶底】、【奶】两种的比例控制之外,再乘上这么多种【配料】,就可以产生几千种的变化组合。
所以,光是产品打磨就能衍生出许多优势,除了让顾客有丰富的新鲜感之外,主要还是在市场的竞争中产生差异化、让消费者产生口味依赖、帮助品牌建立第一印象——比如喜茶的芝士奶盖。
到这里,总结一下:
所谓的产品特点,大多数只是适当的比例(为了提升茶汤的香气与口感),加上“少许”的配料(为了增加产品特色和新鲜感),就能打造出市场上的竞争利器。
有趣的是,在《配料》成功试中一款,市场的反应就会让你像中了头彩一样的兴奋,这就是茶饮值得玩味的地方。
当然,开一家能赚钱的茶饮店不只是产品打磨而已,“产品为王”只是第一篇。
如果你只是想问:到底什么样的调饮可以大卖!
那你可能还是不明白。
虽然产品打磨是核心,但主要得看你所在的人群接受的喜好进行配置。至于如何有效调整,往后陆续推出的内容,就是为了让你获得全面、准确的决策能力。
码字很辛苦,也需要一点反馈,只要你觉得有帮助就请点个赞,每超过1百个赞,就能陆续获得《新零售生意经》系列的内容:
第二篇:颜值即是正义,网红店要怎么搞?到什么地步?
第三篇:选址即是正义,人流量还不够,如何靠转化率来凑?
第四篇:开一家能赚钱的茶饮店需要具备哪些硬性条件?
#专栏作家#
谢客官,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畅销书《新零售时代》作者,知乎专栏:新零售欢迎关注,期待与你继续交流。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 CC0 协议
京晚报·五色土 | 作者 陈梦溪
这两年,有一种叫“鸭屎香”的茶叶一夜爆红,街边奶茶店纷纷挂起“鸭屎香”奶茶的菜单。鸭屎香是什么味道?跟鸭屎有什么关系?都“鸭屎”了怎么“香”?
笔者尝过某超市自制的“鸭屎香”柠檬茶,茶香清淡,作为尝鲜,也颇为有趣。提到喝茶,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说茶写茶的书卷帙浩繁,不过茶文化研究者杨多杰的《吃茶趣——中国名茶录》却有点意思。
《吃茶趣——中国名茶录》 杨多杰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杨多杰是自媒体“多聊茶”创始人,茶文化研究者,中央电视台《味道》栏目文化顾问,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吃喝玩乐大搜索》常驻嘉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月吃越美》常驻嘉宾,著有《茶经新解》《茶经新读》《中国名茶谱》《茶的品格:中国茶诗新解》《茶的味道:唐代茶诗新解》《唐茶诗钞》《凤凰单丛》等书。
杨多杰看来,古人喝茶,有钱人爱喝,穷人也爱喝,各有原因,但是喝茶最有趣是在于“懂点知识”,比如“鸭屎香”为什么火这件事,就能品出个三分味道。中国茶叶上千种不止,能被大众记住的,可能不超过十种,“鸭屎香”能从众多“大众脸”中走红,本身就值得细细琢磨。杨多杰去潮州市凤凰镇鸭屎香茶的产地探访时发现,鸭屎香本属于乌龙茶,属于凤凰单丛中的一种,是近些年培育的新品种。在2006年的《凤凰单丛》一书中,还没有收录这个品种。尽管“鸭屎香”这个名字是它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但它和另一个靠着噱头出名的另一位“网红”猫屎咖啡却不是一回事儿。
“鸭屎香”作为一种茶的名字,从利用嫁接技术诞生至今,也只有短短十几年。在这款茶的原产地潮安县凤凰镇凤溪村,母树的树龄已经有三百多年,这个品种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香型优雅,很受茶农欢迎,而且它当年嫁接,第二年就能开采,种植的人越来越多。在杨多杰看来,“鸭屎香”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有个好名字,茶本身也好喝,二者缺一不可。
说到名字,杨多杰考证了几种说法,其一是“鸭屎香”的茶树叶子外形像鸭屎。可他怎么也觉得这事不对劲,有机会去农村时,杨多杰遇到养鸭的笼子就翻,就想看看这鸭屎是什么形状——“经过我多次观察,实在难以把单丛茶的条索联系在一起”,茶叶形状一点不像鸭屎。
“鸭屎香”得名其二传说,是因为这种茶长在当地特殊的一种“鸭屎土”上,肥料也用鸭屎,故得此名。杨多杰看来,这种说法也欠妥。首先,同一茶区的土壤差别不会很大,不太可能这几株茶树下有种特殊的土壤,其次茶树有各种各样的肥料,没必要特意找鸭屎施肥。第三种说法就更像个故事,传说第一位意外发现此茶树的老农将茶叶拿回家后,觉得香气扑鼻,回甘不绝,是真的好茶,但这时的茶还没有名字。乡亲们得知这家得了好茶,七嘴八舌地盘问起来,老农怕宝贝被别人抢先挖走,就谎称这茶味道不好,有股鸭屎味,为的就是保密,不被外人注意。可是世界上的事往往事与愿违,以为“鸭屎香”是贱名好养活,却不知正是这个歪打正着的名字让这款茶的名气一飞冲天,再也捂不住了。
杨多杰发现,潮汕那边的茶树有许多稀奇古怪的名字,而他询问种茶树的老农,很多品种他们只能用家乡话叫得出名字,字就不会写了,所以当地有很多奇奇怪怪的茶名,很多是方言音译普通话过来的,鸭屎香也是其中之一。这姑且也可以作为一种解释。
总之,尽管“鸭屎香”背后有商业炒作和资本营销运作的推波助澜,刚好摸到了年轻人尝鲜、好奇、愿意接受新奇事物的心理,使得这一款短短十几年历史的茶叶,新品种能从几千种中国茶叶中榜上有名。说到这,杨多杰感慨营销的力量:你看今天我们聊了好几个小时,你可能什么都没记住,就记住“鸭屎香”了。
其实每一种茶的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吃茶趣》书中尽量给读者所有想知道的,比如,茶这个行业水深吗?杨多杰果断回答:水倒是不深,但是水混,而且总有人在致力于把水搅浑——因为卖茶这个行业利益很大,有利益的地方免不了乱象丛生。书中,杨多杰在《龙井之乱》一篇中便抽丝剥茧地讲解了当下茶产业的极大“乱”,也让读者在收藏茶叶时避免“踩坑”。
其实知识科普类书籍除了“科”之外,更重要的是“普”,怎么能给大家讲明白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占一半,但能发掘大众心里最想了解的疑惑,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比如很多人都不知道北京人为什么偏爱茉莉花茶——不管是吃涮羊肉,还是吃烤鸭、炸酱面,最合适的就是配一壶花茶,茉莉花茶在北方尤其受欢迎。杨多杰还真深究了这件事,讲出了几点原因。其一,北方天气四季分明,冬季阴冷漫长,花茶香气十足,能让人提神醒脑,缓解心情,通鼻沁肺,有着深厚的地理基础。其次,花茶不贵,老百姓喝得起,便于普及,以前北方许多厂矿单位发劳保用品,首选茉莉花茶,尽管今天的茶叶种类迅速增多,茉莉花茶仍然是北京地区最受欢迎的茶叶种类之一。最后,北方地区饮食口味普遍偏重,北京菜相对偏咸,吃完饭如果喝一杯花茶,不仅清口,味道还明显,换成喝绿茶或普洱,恐怕就会单调淡泊很多。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茶叶种类繁多,全国近20个省份都有茶叶生产。中国名茶历尽沧桑,传承有序,也在不断演变发展。杨多杰在书中还写到了自己通过多年实地探寻、走访,生动讲述了中华大地上如龙井、碧螺春、白茶、黄茶、大红袍、凤凰单丛、铁观音、闽红、祁红、普洱、六堡、茉莉花茶等名茶的历史发展、制作特色、形貌滋味,以及与其相关的典故轶闻。对于当下茶界一些不良风气、浮夸现象,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吃茶趣》的语言风趣有个性,每种名茶的写作视角都不相同,使得知识性、故事性较强,引人入胜,凸显了中华茶文化的博大和韵味。另外作者还搜集了大量极具时代特色的旧茶包装、广告等,可谓图文并茂。从“鸭屎香”的故事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作者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