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有网友吐槽“新荣记餐厅
不允许12岁以下小朋友在大厅就餐”
此举引发网友热议
< class="pgc-img">>新荣记于5月23日发布提醒,欢迎12岁以上小朋友家庭惠顾
记者注意到
5月23日
“新荣记”北京新源南路店
在某平台发布提醒
“因餐厅开放式空间设计
欢迎12岁以上的小朋友家庭惠顾”
“我心里觉得挺委屈、挺气愤的”
6月7日
该餐厅消费者程女士告诉记者
6月4日,她们一行四名成年人、
三名12岁以下的小朋友
到新荣记(新源南路店)用餐
因当天用餐人数有所调整
到店后觉得大厅的桌子比较小
包间也有空余
工作人员就给调到包间就餐了
程女士说
当时并未看到大厅公示
预约时工作人员也未告知这一规定
6月5日,她接到餐厅电话
被告知下次用餐
“不欢迎12岁以下小朋友就餐”
对此她表示不理解
“我心里觉得挺委屈、挺气愤的
希望他们给个说法,或者道个歉”
程女士表示
她其实还是希望在新荣记继续愉快地用餐
“不希望吃饭这么高兴的事情
变成一件不高兴的事情”
门店回应:并非强制性举措
6月7日
记者致电“新荣记”北京新源南路店
工作人员回应称
餐厅没有强制禁止12岁以下儿童就餐
“这不是一个强制性的规定
新荣记部分门店是这样
我们也只是引导(带孩子的顾客)到包间
不是拒绝,欢迎所有客人来就餐”
工作人员继续解释道
“新荣记”北京新源南路店是一个开放的空间
店内有两个开放式厨房
大厅棱角比较多,还有烤鸭炉
“这些环境设计可能有安全隐患
因此不适合儿童”
工作人员强调
门店没有严格限制年龄
“不会查看小朋友的身份证”
顾客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只是在预约时会有所提醒
如果确实带了12岁以下的小朋友就餐
工作人员会建议在包间就餐
“门店一直有这样的引导
只是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
更加明确了这条建议”
网友们看法不一
事情一经发酵
引发很多网友讨论
为此,@央广网发起投票
#你支持新荣记限制儿童大厅就餐吗#
投票结果显示
64%网友表示支持
35%网友表示不支持
< class="pgc-img">>有网友认为
“这是歧视12岁以下顾客”
< class="pgc-img">>也有网友对这一规定表示支持
“我都花人均2000块去吃饭了
凭什么还要听你家孩子在那哇哇大叫?”
< class="pgc-img">>做好服务,最重要的是用心用情
作为提供服务的商家
餐厅考虑顾客用餐环境的舒适度
和孩子的安全
这本身没有问题
关键在于怎么实现
现在
餐厅采取的措施
更像是尽量劝退12岁以下的孩子
很多人之所以对此感到不适
是因为这样的做法过于简单、
缺乏人情味
大家担心的是
如果这样的规定多了
孩子们能去的地方会不会越来越少?
对老年人或者其他群体
是否也会有类似的“一刀切”规定?
做好服务,最重要的是用心用情
事实证明
多一点智慧、
多一些温度的那些商品与服务
才是最终能留住顾客、
经得起市场考验的
(来源:央广网微信公众号)
日
有网友吐槽“新荣记餐厅
不允许12岁以下小朋友在大厅就餐”
此举引发网友热议
新荣记于5月23日发布提醒,欢迎12岁以上小朋友家庭惠顾
记者注意到
5月23日
“新荣记”北京新源南路店
在某平台发布提醒
“因餐厅开放式空间设计
欢迎12岁以上的小朋友家庭惠顾”
“我心里觉得挺委屈、挺气愤的”
6月7日
该餐厅消费者程女士告诉记者
6月4日,她们一行四名成年人、
三名12岁以下的小朋友
到新荣记(新源南路店)用餐
因当天用餐人数有所调整
到店后觉得大厅的桌子比较小
包间也有空余
工作人员就给调到包间就餐了
程女士说
当时并未看到大厅公示
预约时工作人员也未告知这一规定
6月5日,她接到餐厅电话
被告知下次用餐
“不欢迎12岁以下小朋友就餐”
对此她表示不理解
“我心里觉得挺委屈、挺气愤的
希望他们给个说法,或者道个歉”
程女士表示
她其实还是希望在新荣记继续愉快地用餐
“不希望吃饭这么高兴的事情
变成一件不高兴的事情”
门店回应: 并非强制性举措
6月7日
记者致电“新荣记”北京新源南路店
工作人员回应称
餐厅没有强制禁止12岁以下儿童就餐
“这不是一个强制性的规定
新荣记部分门店是这样
我们也只是引导(带孩子的顾客)到包间
不是拒绝,欢迎所有客人来就餐”
工作人员继续解释道
“新荣记”北京新源南路店是一个开放的空间
店内有两个开放式厨房
大厅棱角比较多,还有烤鸭炉
“这些环境设计可能有安全隐患
因此不适合儿童”
工作人员强调
门店没有严格限制年龄
“不会查看小朋友的身份证”
顾客有自主选择的空间
只是在预约时会有所提醒
如果确实带了12岁以下的小朋友就餐
工作人员会建议在包间就餐
“门店一直有这样的引导
只是在今年4月份的时候
更加明确了这条建议”
网友们看法不一
事情一经发酵
引发很多网友讨论
为此,@央广网 发起投票
#你支持新荣记限制儿童大厅就餐吗#
投票结果显示
64%网友表示支持
35%网友表示不支持
有网友认为
“这是歧视12岁以下顾客”
也有网友对这一规定表示支持
“我都花人均2000块去吃饭了
凭什么还要听你家孩子在那哇哇大叫?”
做好服务,最重要的是用心用情
作为提供服务的商家
餐厅考虑顾客用餐环境的舒适度
和孩子的安全
这本身没有问题
关键在于怎么实现
现在
餐厅采取的措施
更像是尽量劝退12岁以下的孩子
很多人之所以对此感到不适
是因为这样的做法过于简单、
缺乏人情味
大家担心的是
如果这样的规定多了
孩子们能去的地方会不会越来越少?
对老年人或者其他群体
是否也会有类似的“一刀切”规定?
做好服务,最重要的是用心用情
事实证明
多一点智慧、
多一些温度的那些商品与服务
才是最终能留住顾客、
经得起市场考验的
来源:央广网综合北京青年报、长江云新闻等
本期编辑:毛嘉淇 陈锐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友:我完全支持!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日本设计小站
ID:japandesign
作者:日站君
编辑:卝生
有人来帮你整治熊孩子了!
新加坡一家名叫 Angie’s 的餐厅,今年推出了“吵闹儿童附加费”:针对吵闹打扰到其他顾客的小孩,将收取10新元的附加费,约合人民币50元左右。
此政策一出,就有网友直呼:大快人心!早该治治了!
有网友说:我会愿意去这种餐厅消费的,就算价格略有提高也愿意!
连带娃的家长,也表示支持:
还有人建议,高铁、地铁还有其他公共场所的孩子吵闹,大人外放音乐,也该想想办法了。
更有网友表示:国内直接copy吧,也能让家长不纵容,给不礼貌的小孩一个大逼斗。
当然,对于这个政策,也不乏反对的声音。
有网友说:5岁以下小朋友一般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折腾子起来,最想死的是家长。
甚至,有家长感到很气愤,专程跑去给这家餐厅打一星差评。
“虽然我知道孩子尖叫吵闹会打扰到其他客人,但我觉得餐厅可以用更礼貌的方式。这家餐厅的回应真下头,拉黑,不会再去了。“
面对突如其来的差评,Angie’s 餐厅这边也很刚,直接回复:我们不是儿童友好型餐厅,附加费的政策,会继续搞下去。
emm……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端水大师”日站君表示:不如来看看,政策实施后,究竟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吧?
01
“吵闹儿童附加费”的后续
为什么会收取“吵闹儿童附加费”呢?
Angie’s 餐厅表示,在推行这项政策之前,餐厅差不多每周都会收到关于“熊孩子太吵”、“儿童无人看管,在店里跑来跑去”的投诉。
小孩在餐厅到处乱跑,一方面很危险。因为服务员经常端着滚烫的食物和锋利的餐具,四处走动,如果撞个满怀,就真的悲剧了。
另一方面,噪杂的环境,也会让原本希望安安静静吃个饭的其他顾客,感到糟心。
最关键的是,有时候跟家长沟通,家长还会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小孩子都这样的。”、“我们也没办法。”(打得一手好太极啊)
在收到越来越多的投诉后,餐厅决定实行这项“吵闹儿童附加费”政策。
· 收费后,初步效果显著 ·
现在,只要你在网上预约这家餐厅,就会收到一条短信,提醒你:Angie’s不是一家儿童友好型餐厅,如果孩子打扰到其他顾客,将会收取10新元的附加费。
虽然有家长抗议这条政策。也有网友提出质疑:吵到的是其他顾客,为什么收钱的是饭店?
甚至担忧:有吵闹孩子的顾客交了钱,就更不会管小孩了,别人还说不得他。
日站君大胆推测,之后会不会有家长过来点单:先来吵个50块钱的架。
推出几个月后,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呢?餐厅表示,目前还没有对任何客人征收过这项费用。
政策实施以来,家长更自觉地管教自己的孩子了。而对吵闹儿童的投诉,也急剧减少。
看来,这条政策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建议其他的餐厅可以参考一下。
当然,不只是餐厅,其他公共场所,例如高铁、地铁和图书馆等地方,各种不顾他人感受的奇葩行为,也是屡见不鲜。
甚至不只是小孩,不少大人的公共素质也是堪忧。
02
高铁迷惑行为大赏
对于很多人来说,每次坐高铁就是一次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邻座有什么“惊喜”在等着你。
比如,当你正坐得好好的,突然感觉座位被踢了几脚?或者前面的人突然将靠背放倒,挡板与你扑个满怀?
偶尔还会碰到,邻座突然镇定自若地吃起了泡面、螺蛳粉、麻辣烫、绝味鸭脖……然后,打开了他的抖音外放。
你是否还在高铁上,见证过一场一个亿“小生意”的通话全过程?
如果你觉得这些只是日站君在YY,那让我们看看新闻。来自CCTV报道:云南高铁开通半个月,乘客吸烟致高铁降速60余起。
合肥高铁站,某女士堵住高铁车门,上演“一妇当关,万夫莫开“,不让高铁按时开走。只因:我的老公还没到。
如果说上面两位,只是“法盲”,那接下来这两位,就是明知故犯的嚣张了!
某高铁上,大爷嗑瓜子弄得满地都是,保洁员上前清扫。因为几句言语上的冲突,大爷大手一挥,将袋子里的瓜子撒得满车厢都是。
还有这位已经编进“高铁霸座事件”百度百科的“教科书级”男子。
在高铁上霸占别人座位不说,乘务人员过来劝他也不好使,直接摆烂:起不来,找个轮椅来推我吧。
是不是拳头已经硬了?说到最忍受不了的高铁奇葩行为,不少网友也是有话说。
不要外放,请全国推广!!!我怕我总有一天是在忍不住拖个音箱去跟那些音频外放的人battle。
为了避免被类似情况打扰,而选择头等座,万万没想到是刚好那头等座车厢里太多吵闹的熊孩子。素质与钱无关。
高铁的广播过于频繁,且音量过大。
生活就像一列开往釜山的高铁……
隔着屏幕,都已经感受到了大家的心累了。
03
国外的高铁有多“卷”?
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国外的解决方式是,设置个性化车厢。
· 静音车厢 ·
在瑞士,很多火车上都设有静音车厢 (Quiet zone)。在这个车厢里,禁止打电话、听音乐和大声说话,就连广播的声音,都能自主调节。
坐城际列车,很多车厢玻璃上会贴S(silence)标志,代表这是静音车厢,需要保持安静。
如果吵闹到别人,会被罚款55欧元,约人民币400元。与新加坡的“吵闹儿童附加费”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些国家的静音车厢,更加极端。
西班牙铁路Renfe公司的“静音车厢”,不仅不允许打电话,就连车厢内的灯光都特别调暗了,全程连广播声都没有,感觉可以睡很香!就是需要一个到站叫醒服务。
疫情期间,这些静音车厢,因为乘客都不说话,降低了飞沫传播病毒的可能性,还被大力推广了!
· 儿童专属车厢 ·
熊孩子的问题,是全世界都存在的问题。相比于新加坡餐厅的罚款,欧洲的火车和高铁,更倾向于疏导,提供相关服务。
这是芬兰的儿童车厢,有图书绘本、玩具和滑梯,很像商场的儿童玩乐区。
对于精力旺盛的孩子来说,几个小时的静坐,确实难受。这个时候,有一个特定空间,给他们打闹、玩乐,既可以让家长省心,还不会打扰到其他成年人。
说不定还能在旅途,认识到新朋友呢。
瑞士的儿童车厢,可以看动画电影和玩乐高。旁边就是家长沙发,躺在那里看娃就行。
除了硬件上的服务设施,德国的一些高铁上,还有儿童照看服务。
工作人员来自专业儿童教育机构,会带孩子做手工、讲故事……最重要的是,这些和海底捞的做指甲服务一样,只需要预约,全部免费!
三岁以下的孩子,可以预约婴儿包间。有专属的热奶热水的插座,以及换尿布的台子。
反观国内,至今还在为男童进女厕,吵来吵去,其实商场只要增加几个家庭厕所,完全不必牺牲任何人的权益。
04
公共素质教育很有必要
如果说以前的农业社会,是“阡陌交通、鸡犬不闻”,打交道也仅限几个熟人。那现代社会,与陌生人共处一个空间,已经是大家每天不可避免的事情。
制定“儿童吵闹附加费”这样的惩罚政策,终究是治标不治本,如何设置多样化个性服务,以及提高公共素质教育,才是根本。
你在公共场所,还遇到过哪些奇葩行为?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每日正午十二点,和日站站长说一句:“设计说”三个字,站长会为您推送一条设计物语,365天,365句经典,我们相约每日正午时分,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