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下的西乡步行街,美的像一场盛大的烟火。
从南山到宝安、过了南头关就是西乡。在西乡步行街公交站下车,往右走10米,沿河西路径直向里走,就到了。
< class="pgc-img">>过去这里很繁盛,没有家乐福,没有沃尔玛,没有人人乐...就连住福永那边的人都要来这里逛街。
< class="pgc-img">>街道两旁遍布参天大树,像戒备森严的守卫,守护着这里的白昼与黑夜。后来全都砍掉了。现在看到的都是重新栽种过的。曾经辉煌的三禾购物中心,在静谧的夜幕下显得疲惫不堪。
< class="pgc-img">>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突然看到这家裁缝店,小女孩呆呆的看着镜头,妈妈认真和客人交谈,仿佛从前的自己。
< class="pgc-img">>小时候,在西乡步行街尽头藏着一个很小的佳华超市,所有的小孩都喜欢去那里逛,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那个鲜市场一直都在。
< class="pgc-img">>那时候西乡河的水也无比清澈,如今已不复存在。很多房子外墙的涂料已经脱落,两岸长满青苔。
< class="pgc-img">>有一天,快消时尚品牌和网购突然兴起,给西乡步行街带来致命一击。
< class="pgc-img">>后来海雅缤纷城空降宝安,这里一夜之间迅速走向衰落,如今满大街只剩下打折清仓。
< class="pgc-img">>记载着一个时代的西乡供销社,也大门紧闭。
< class="pgc-img">>后门上好多字都已经掉色,消褪在时光中。
< class="pgc-img">>站在西乡河桥头,看着不远处高耸入云的塔吊,和突然崛起的高楼大厦,我心里忽然空了一块,回忆汹涌而来。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西乡步行街是我的最爱,童年时代总觉得那里藏着我全部梦想。
< class="pgc-img">>可有一年夏天,我呆呆靠在窗边听完一场春雨,看着眼前朦胧的街景,感觉自己的梦想忽然长大,大到整条西乡步行街也装不下。
< class="pgc-img">>那时的新东门很热闹,每逢周末总会有很多少男少女在溜冰。很多人在摔倒和爬起的瞬间,抓住了最美的爱情。
< class="pgc-img">>如今故地重游,那里只留下一片孤寂。曾经那些牵过的手的人,如今早已各自放下,各安天涯。冷清的街边,商铺店员百无聊赖的站在门口,偶尔吆喝几声,也没能让路上的行人驻足。
< class="pgc-img">>与东门相比,这里的时间好像被拉长,慢了很多。
< class="pgc-img">>如果你也来西乡步行街,我建议你先感受下这里几家20年以上的老店美食。吃饱喝足之后,再逛也不迟。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西乡步行街背后有一条真理街,那里有有位卖了20多年牛杂的阿叔,他把生活过成了诗。
< class="pgc-img">>不过大多数人只是惦记着他的牛杂,鲜有人知道他的故事。
< class="pgc-img">>他们慕名而来,只为尝一口记忆的味道。有多好吃我不敢说,光是感受一下晚上十点多的现场情形,一目了然。
< class="pgc-img">>阿叔的牛杂和一般勾芡的肠粉汁看似并无两样,但味道却广为称赞。他采用秘制药材文火熬制,香气扑鼻。那蘸在牛杂上的汁,每一滴都有故事,每一口回味无穷。
< class="pgc-img">>阿叔卖牛杂的铺面不大,一辆小推车摆在楼道口已经占据很大空间,旁边再放两张桌子供顾客落座。所以很多和阿叔认识的人基本也都是自己在锅里挑选,再蘸点不锈钢盘里的汁,就在一旁站着吃。
< class="pgc-img">>火腿、鱼蛋和豆腐串是标配。
< class="pgc-img">>撸完串,再来碗猪红垫底,简直完美。
< class="pgc-img">>阿叔没有手机,对于网络支付也很陌生。了解的顾客一般都会心照不宣地用现金支付,所以阿叔把微信二维码藏在小推车里,很少拿出来。
< class="pgc-img">>门后有一根锈迹斑斑的秤砣,安静的悬挂在那里。阿叔年轻的时候总是把它带在身边,如今用不到了,也舍不得扔掉。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从美宜多超市旁的保安亭走进去,是蚝情街。
那里的夜市陈列着烧烤、炒米粉、砂锅粥等各色宵夜摊,吸引着四海八荒的觅食小分队竞相前往。街边小黑板上打印的“夜宵”二字,很容易想起读书时的情形。
< class="pgc-img">>往前走,一家很有特色的良记港式云吞面引入眼帘。
< class="pgc-img">>老板40岁出头,是个很健谈的美男子,店里卖的多是港式小吃,尤以云吞面最受欢迎。很多西乡中学的学生平时喜欢来这里吃面。
< class="pgc-img">>这是一家有故事的面馆。不足十平的店面至今还缺一个老板娘。不知道是因为良叔的个人魅力,还是因为他背后的故事,越来越多西乡中学的同学和他成为朋友。
< class="pgc-img">>并心照不宣的有了一个约定:谁有了女朋友,必定要带来良叔这里吃上一碗云吞面。
< class="pgc-img">>一碗云吞面中,共有六个鲜虾云吞,分量足!一个云吞入嘴后,再夹起竹升面和一勺汤,那感觉美滋滋!
再往前,还有一家阳江糖水店。
< class="pgc-img">>这里的糖水好吃不贵,而且全部真材实料!晚上十点多还能看到巷子两旁坐满人。
< class="pgc-img">>这里最火的是芋头绿豆沙,芋头软糯香甜,搭配粉粉的绿豆沙,口感清甜,好吃不腻。男孩子们则更喜欢直接来碗绿豆沙,就像小时候最简单的老妈牌夏季饮料,清火润喉,一次可以喝三碗!
< class="pgc-img">>那一碗盛满的糖水,特别适合刚吃完油腻宵夜的人儿。小时候,每晚睡前总要喝一点母亲准备的糖水才能入睡,不然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所以这里的糖水还有妈妈的味道。
除了这些老店,西乡步行街还汇集了各路神级美食。
< class="pgc-img">>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饺子馆,却是纯手工纯天然的味道。每一份水饺会配一碟很特别的蘸料,一个碗装着各式青菜,可以根据个人爱好随意添加。
< class="pgc-img">>经过一条巷子的时候,我还突然掉进了回忆里。棉花糖、冰糖葫芦...那些小时候常见的味道一下子出现在眼前,像梦境一般。
< class="pgc-img">>和大爷简单寒暄,才知道他孙子在西乡小学念书。但只有上学和放学的时间才会去接送一下,闲来无事顺便卖一点棉花糖。
< class="pgc-img">>偌大的深圳,大爷来了五六年也只认得西乡。他想多赚点钱给孙子买礼物。所以有时候走街串巷,碰到不远处有城管他都会掉头疾跑,因为这辆车是他唯一的朋友和收入来源。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走在这条街上,依旧能看到很多生活化配套设施。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应有尽有,保障了西乡居民的小孩可以从小到大都在家门口上学。
< class="pgc-img">>落日的余晖下,西乡小学楼顶的铭牌显得格外耀眼。三三两两的学生和家长,站在学校后门等待归家。
< class="pgc-img">>背后是西乡小学古色古香的正门,去的时候正值中午,小朋友们头顶烈日也满心欢喜。跟我们小时候去读书的心情一模一样。
< class="pgc-img">>那天晚上,我还去了西乡中学,拍下了唯一一张照片。不敢进去里面,因为那里藏着太多回忆。
< class="pgc-img">>还有很多同学都喜欢吃二小阿姨,但那天她有事不在。
< class="pgc-img">>河西街的巷子里,一家简陋的桂林米粉,显得特别耀眼。
< class="pgc-img">>那家南方发廊,我以前剪过头发。
< class="pgc-img">>熊猫商店里,我给初恋买过礼物。
< class="pgc-img">>路过西乡公园时,看到里面很多人打牌下棋。门口那两尊石狮子,镌刻着岁月的痕迹,诉说着浮城迷事。
< class="pgc-img">>附近还有一个400多年历史的西乡北帝古庙,是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当地村民都会通过举行大型庙会来庆贺北帝诞辰。
< class="pgc-img">>庙会那天很热闹,好多小朋友和大人一起进行表演。
< class="pgc-img">>包括舞狮子这种传统项目,那一天必不可少。
< class="pgc-img">>(往年庙会资料图)
改造中的真理街(北帝古庙路段)夜景非常美丽,很多人说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丽江古城。
< class="pgc-img">>沿街那些店铺的装修个个都有浓郁的古朴气息,中西结合的建筑样式让人流连忘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条街道真的会成为下一个“丽江古城”。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目前西乡步行街的改造已经在动工中,每天轰隆隆作业的挖掘机,似乎在告诉我们,很快这里将不是我们熟悉的模样。
< class="pgc-img">>看着路边的石墩上那些警示名言,总觉得有些许伤感。
< class="pgc-img">>就连早已歇业多年的照相馆,每次经过时还能想到小时候。
< class="pgc-img">>斑驳的墙上涂满大大的拆字,似乎将它们“判了刑”。不久后这里就会变成一片废墟。以后的以后,它们会变得更好吧?
< class="pgc-img">>街边那些收二手家电的店铺,大多因为生意不景气已经搬走,有的重新走进工厂,有的回到家乡,卷闸门上写满了电话,不知道还有没有人打给他...
< class="pgc-img">>“看长远、求发展、早签约、早受益”,墙上的12个大字,与错落的老宅交相辉映,每个人都想为建设这个城市的美好环境添砖加瓦,可是能够真心割舍回忆拥抱变化的又有几多?
< class="pgc-img">>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生存在车子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道,可是斑驳的时光里,我们也曾寻找零星的记忆片段。
< class="pgc-img">>在一瞥即逝的店铺橱窗里找寻当年的影子。
< class="pgc-img">>看见溜冰城锋利的回忆。
< class="pgc-img">>看见自己的脸颊。
< class="pgc-img">>看见盛大的孤独。
< class="pgc-img">>看见旧时光是个美人。
< class="pgc-img">>还看见,那笑靥如花又稍纵即逝的青春。
< class="pgc-img">>来源:深圳优生活
>济实惠,好吃不贵
一直是阜阳人下馆子的准则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12家〔好吃不贵〕小饭馆
//
是开车40分钟去吃的 川菜
是店里只有五张桌子的 地锅鸡
是 藏在巷子里 热乎乎的砂锅
是在旧小区里寻寻觅觅才吃到的 鸭煲
装修一般,但味道和性价比迷人
人均20+~50+,每家都值得N刷
看看有没有你经常吃的小馆子吧!
01.
福星饭店
80、90后的儿时回忆
??点单推荐:瓦罐鱼、牛杂烩饼、炸茄子
图源/小红书博主@熬夜艺术家
清河西路开了几十年的饭店,味道不错。
瓦罐鱼是招牌,每天都有很多人人人人人人。
图源/小红书博主@熬夜艺术家
地址:福星饭店
营业时间:10:00-14:30 ;17:00-22:00
02.
严老二地锅鸡
食材新鲜,味道yyds
??点单推荐:地锅鸡
图源/小红书博主@Xin\
粉丝力荐,最好吃的就是那个锅巴,浸满汤汁,口感软糯,十分美味。
图源/小红书博主@Xin\
主打份量大、价格优惠,老板人很好。
地址: 严老二地锅鸡(河滨路店)
营业时间:10:00-21:00
03.
双龙桥鸭煲居
粉丝推荐,做了十几年鸭煲
??点单推荐:鸭煲
店里专注做鸭煲十几年,自己秘制配方征服一大批吃货,回头客不要太多。
冬天要来了,鸭煲搞起来!
地址:双龙桥鸭煲居
营业时间:11:00-22:00
04.
滁州人家
便宜是真便宜,破也是真的破
??点单推荐:铁板豆腐、
图源/小红书博主@记录每一顿花钱吃的饭...
在大学附近开一家菜馆,平价实惠可太重要了,这是N多学生力推的菜馆。
图源/小红书博主@记录每一顿花钱吃的饭...
因为顾客大部分都是学生,所以价格还是很实惠的,一道菜几块十几块的,味道还不错,份量也挺大的。
地址:滁州人家
营业时间:10:00-14:00;17:00-21:00
05.
六安土菜馆
老板是正宗六安人
??点单推荐:龙虾、肉末锅巴、虎皮三尖
蒜香龙虾是店里的招牌,蘸料是灵魂。鸡三尖,花甲、田螺等也是几乎桌桌必点。
图源/小红书博主@momo
他家口味比较重口,爱吃辣的不要错过。
地址:六安土菜馆(炮铺街店)
营业时间:11:00-14:00;16:30-22:00
06.
大李炒面
老式炒面,先炕再焖
??点单推荐:炒面、烧鸡、红烧面筋
藏在甜水井巷子里的门头很小的宝藏小店,大厨真的是有点东西,菜炒的一绝。
炒面是老式的,不腻不油。价格也很实惠。
地址:大李炒面
营业时间:11:00-21:00
07.
滋味砂锅
二里井深巷,冬天必去打卡
??点单推荐:羊杂砂锅、粉鸡砂锅、鱼籽砂锅
又来推荐这家了。昨天刚发出去,评论区吃过的人还不少且一致好评。
老板很nice,砂锅很好吃,冬天里来上这么一锅真真是极暖和的。
地址:滋味砂锅
营业时间:11:00-14:00 17:00-21:00
08.
虎子酸菜鱼
夫妻开店,好评如潮
??点单推荐:剁椒鱼头面、炸鸡翅、鸭头
图源/小红书博主@一只小旺仔
这家店在二村里面,面积不大,基本上去晚了就坐不上了!
图源/小红书博主@一只小旺仔
家常小炒,每道菜不让人失望。泡椒鱼肉拌面和炸鸡翅大家推荐的比较多。
地址:虎子酸菜鱼馆(文峰二村社区店)
营业时间:11:30-22:30
09.
亳州味道
菜价真心实惠,家常菜的味道
??点单推荐:辣子鸡、松花鱼、烧三尖、土豆丝炒鸡蛋
图源/小红书博主@一只小旺仔
招牌辣子鸡,菜的味道整体来说还不错,有家常的味道。
一楼散座,二楼包间,环境很有烟火气,味道很独特,适合几个朋友下班喝喝闲酒。
图源/小红书博主@一只小旺仔
地址:亳州味道(海亮华府店)
营业时间:9:00-23:00
10.
朱六老菜馆
藏在停车场的院子的阜阳老菜
??点单推荐:面包虾仁、糖醋皮蛋、辣子鸡
图源/小红书博主@想变瘦的牛油果
这是一家吃老阜阳菜的店。不像某些号称阜阳老菜馆,净搞些难吃的皮丝八大块。
他家可以吃到糖醋皮蛋和老式阜阳辣子鸡,就是有味儿!主要分量真的很大,很阜阳!
图源/小红书博主@想变瘦的牛油果
地址:朱六老菜馆
营业时间:17:00-21:00
11.
少不了面食
一锅只出一碗面
??点单推荐:手擀面、猪蹄、菠菜拌粉丝
颍淮大道天马农贸市场对面,真是嗜面者眼里的美食天堂。各种面食应有尽有。
简单朴实的店面,没有过多的修饰,招牌上写的也是“专做手擀面”,却食客爆满。
地址:少不了面食
营业时间:11:00-14:00 17:00-21:00
12.
川味酒家
主打川菜,又香又辣
??点单推荐:辣子鸡、毛血旺
主打菜辣子鸡、毛血旺、酸菜鱼、去骨鸡爪等,地道川味风格,让爱吃辣的爱不释口。
作为炮铺街上开了十多年的川菜馆,不仅味道好,价格也比较实惠。晚上饭点根本挤不进去。
地址:川味酒家(鼓楼店)
文章来源:吃喝玩乐在阜阳
<>眼桥从来不缺热闹。曾经风情万种的破布街,人声鼎沸的无名菜场,是汉口人眼里最纯粹的市井味。现在的年轻人就算没亲眼所见,也总听老一辈经常提起。
< class="pgc-img">>△图/网络
近两年来,三眼桥似乎永远在拆迁。
路边被封存好久的“大唐盛世”映衬着往日的风风雨雨,对面一直还在的加油站,是老三眼桥人不变的记忆坐标。
< class="pgc-img">>- 01 -
< class="pgc-img">>人头攒动的破布街消失殆尽
2015年之前,武汉人去三眼桥破布街买布料,曾经喧哗十四年,是绝对称得上武汉风情小巷的代表作之一。
两排私房之间,一条宽两米的巷子,一位孝感人偶然发现这边城中村有个布鞋厂需要大量碎布,于是灵机一动,做起了互通有无的生意,还在自家门前摆摊出售。
十余年间,这里五百米的巷子聚集了三百户商家,布头、拉链、花边、饰品......交织着剪刀声、缝纫机声、小贩的吆喝声,热闹非凡。
< class="pgc-img">>△图/网络
现在的破布街早已经不复存在,老破布街拆迁之后,原破布街商户一部分搬到了汉口北市场,一部分搬到了古田四路新破布街。如今寂寥的小巷子里面,只剩下一抹萧瑟和寂静。
< class="pgc-img">>破布街的搬迁似乎是三眼桥萧条的前奏,这里拆迁的速度越来越快......
三眼桥无名菜场所剩无几
三眼桥无名菜场曾经无人不晓,知道的人,全都说那里的菜价便宜。很多人宁愿多走一点路,去那里买一大堆菜回家。 毫不夸张地说,以前的老汉口人几乎都来买过菜。
每天过完早,逛最热闹的三眼桥无名菜场是一天最快乐的时光,如今,这条菜场也变小了一大半,穿过满是拆迁垃圾的小巷,仅存着最后的“市井味”。
< class="pgc-img">>在这里卖了十几年菜的摊主说不出菜场叫什么名字,谈及曾经的“无名菜场”满脸得意。“以前两边走电动车都费劲,挤不动,现在前面都拆了,就剩我们这一点了。”
< class="pgc-img">>终究要面对无法避免的告别
早已纳入城中村改造计划的三眼桥,一边告别着,一边生活着。许多楼房上已贴出拆迁告示,这个生活了数十年的地方,说到离开,多少有点舍不得。
< class="pgc-img">>- 02 -
< class="pgc-img">>三眼桥居民的元气早餐
开了十四年之久的雷氏鸡冠饺是这条街出名的过早,早上6:30准时出摊,一般到10:00之前就全部卖完。
< class="pgc-img">>这么多年来,他们家的鸡冠饺永远少不了回头客,不用老板亲自介绍,居民都熟得很,“韭菜饺子2元、肉饺2.5元,物价飞涨,这么多年他们只涨了5毛钱,味道还是一样好吃。”
< class="pgc-img">>△图/@到武汉看海
紧邻一旁的徐氏糯米包油条,阿姨总是热情好客,饱满的颗粒包裹着香酥的油条,配上满满的肉松、海苔,三眼桥居民每天都能这样喜提元气早餐一份!
< class="pgc-img">>鱼糊粉是武汉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想念的过早之一,这家已经开了二十一年的鲜鱼糊粉,连武昌汉阳的班子都会开车来吃。用鲜鱼汤熬制再勾芡的鱼糊糊热气腾腾,在冬天格外暖身子。
< class="pgc-img">>再往里走,资深吃货会推荐这家明静生烫牛杂馆,牛肉、牛腰、牛肝称为生烫三合一,是他家的招牌。
< class="pgc-img">>老板王师傅每天凌晨三点起来去拿新鲜的肉,汤底不加其他复杂配料,喝一口汤、吃一口牛肉,仿佛明白这家十年老店存在的道理。
< class="pgc-img">>他们家自制的牛肉酱一定要加,听说不少住得远的食客尝了一次就想打包带走。周围来来走走的过早摊很多,而他们却一直在这里。
< class="pgc-img">>吃过那么多宵夜还是这里最良心
从三眼桥路口往里,是三眼桥街坊都称赞过的宵夜地。“我们这称不上什么宵夜一条街,就是有几家好吃的而已。”旁边的老板直率地笑着说。
< class="pgc-img">>走进小巷,煲汤正翻滚着热气,香气扑鼻,食客自觉排成一条长队,这就是一直陪伴着这边街坊数年的胖嫂煲。
< class="pgc-img">>客人们和老板非常熟络,聊生活、聊健康,眼睛却牢牢盯住煲里的咕噜咕咕的食物,期待早点入胃。
< class="pgc-img">>11元一份的三鲜煲加满了猪肝瘦肉,每嗦一口粉就给冬天里的自己多一份满足感,老板在一旁忙得不亦乐乎,大人、小孩围坐一团,像极了小时候最热闹的吃饭场面。
< class="pgc-img">>对面的老地方烧烤总是供不应求,小小的店面虽然有两层楼,但只要你晚了那么几秒钟,必定排队无疑,六点一开门,单子就已经贴满了。
< class="pgc-img">>这里的宵夜价格都无比良心,食材也很新鲜,肉烤的很入味,比较重口;腰花完全没有腥味,非常鲜嫩;比较少见的牛油外面有些许焦焦的口感,里面汁水满溢,爽口无敌。
< class="pgc-img">>这里的年轻人特别多,有的是从小在附近长大,有的是朋友专程带过来“涨见识”的,宵夜的朋友也都习惯了等待,排队的间隙顺便去旁边来一碗煎饺或煎包,再搭一碗冬季标配的藕汤,美哉!
< class="pgc-img">>简单明了的四个字:煎饺煎包,用不着加任何一个前缀,用不着大肆宣传,街坊们自然就会来。
< class="pgc-img">>他们家的饺子是门口的叔叔每天现包,食材看得见,吃的也放心,最主要的是一个个都非常饱满。
< class="pgc-img">>表皮炸至金黄,蘸一下老板的秘制酱料,一口要下去,幸福感爆棚!
< class="pgc-img">>藕汤和煎饺挤在狭小的一家店内,生意好的出奇,尤其在冬天,瓦罐煨出来的味道,武汉人永远戒不掉。
< class="pgc-img">>眼前仍是一番热闹的景象,但是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里也将迎来一波拆迁,“可能是明年的事吧,我们已经选好下一家的地址了,到时候街坊们只怕都不晓得是我们了哦。”老板议论着,分明是不舍。
- 03 -
< class="pgc-img">>从小在三眼桥长大的伢们,上学的问题都不用发愁,这里的小学和幼儿园特别多。
曾经在育才二小读过书的朋友谈起那段时光,都是回忆:“校门口那家KFC现在还在,以前班上最豪气的伢心情好就会请我们吃,一群人放学挤进KFC,为了一个甜筒和鸡翅可以开心一晚上。”
< class="pgc-img">>育才幼儿园、育才小学、花桥小学、三眼桥小学、蔡家田小学......不少三眼桥的伢从幼儿园就是校友,甚至一起读过六中,从小玩到大。
< class="pgc-img">>如今有一些曾经的老居民已经搬迁,儿时的小伙伴也许已经各奔四方,但只要扎扎实实地三眼桥生活过的人,就会永远怀念那时最真实的烟火气,永远反感从别人口中说出来的“城中村”。
从荷花池村的巷子口进去,时间仿佛可以静止,老旧的房子散发着与城市不同的气息,街坊们还可以端着小板凳坐下谈天说地,一聊一整天。
当一切都在前进的时候,有些东西却在慢慢消失......
下楼就能吃到的小吃早点,肆无忌惮在路边撸串,便宜到爆的菜市场,十几年的老邻居......废墟终将蔓延,生活总要向前,但这藏在喧嚣背后的安宁生活,却让人无限怀念。
< class="pgc-img">>来源:得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