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加盟网-免费发布餐饮招商信息!本站不提供任何加盟资料,如需加盟请去其官网了解详情

中日端午民俗中的菖蒲文化

来源:餐饮加盟
作者:小吃加盟·发布时间 2025-10-13
核心提示:者:郑青(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1.菖蒲在中国古代的文人化端午起源于中国先秦时代。在中国古代节历中,五月是“毒月”,

者:郑青(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教授)

1.菖蒲在中国古代的文人化

端午起源于中国先秦时代。在中国古代节历中,五月是“毒月”,五月五即“毒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五月五日积蓄药材去除毒邪的习俗。人们还用煮兰草的沸水沐浴驱邪,因此当时端午也称“沐兰节”。战国时期,五月五也是屈原投江之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逐渐发展出在端午这一天食粽子、赛龙舟的端午习俗。

菖蒲被用于驱邪散毒的传统,可以追溯到秦代文献《吕氏春秋》的叙述:“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菖蒲,水草也。冬至后五十七日而挺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古人认为菖蒲的生长集中体现了一年中由荫蔽到阳发的起承转合,菖蒲叶片形态有脊似剑,被视为斩旧迎新、祛邪辟晦的象征。同时,《楚辞》以香草喻人的文学传统中,菖蒲也被赋予了高洁的人格喻义。

日本十七世纪作品《花车图屏风》

菖蒲与端午的结合在唐宋时期的民俗中固定成型,菖蒲常与艾草并提共用。唐时有五月五饮菖蒲酒、悬挂艾草的传统。宋代市民生活和文化的极大丰富,不仅宫廷在端午这一日用彩色蒲线装点节庆,民间还有在门前悬挂菖蒲艾草,并在上面系上糖果粽子的民俗。值得注意的是,菖蒲除了具有药效和咒力,此时作为端午节装饰还被赋予了审美功用。

宋代文人观养石菖蒲的风气之盛,与菖蒲的秉性、外观及其象征的理想人格密不可分。传说菖蒲开花罕见,连苏轼、苏辙两大文豪见了菖蒲开花,都要几番作诗相和。

元代以降,众所周知,由于异族统治,文学艺术被斥为末流,文人地位急剧下降,文化生活受到很大冲击,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甚至都难以保障,于是宋代的“石菖蒲热”从元代开始逐渐冷却。但是,由于宋代瓷器的兴盛,带动了插花艺术在宫廷和民间的繁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菖蒲的审美和观赏价值。

这一传统在明代插花中延续下来,菖蒲在瓶花中的使用,一是应景,二为言志。明代中期,文化艺术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插花追求简洁清新,色调淡雅,疏枝散点,朴实生动,不似元代宫廷插花豪华富丽。菖蒲在明代端午花供中配以瓶器,被更为纯熟地加以运用。

清代以降,宫廷依然有端午插花的习俗,如郎世宁的画作就表现了宫廷端午插花对菖蒲的运用。瓶中繁花似锦之感呼之欲出,与案上水果粽子上下呼应,一派浓浓的节气氛围。瓷瓶中盛开的蜀葵充当主体,旁伸斜出的石榴花高枝俏丽,艾草布景衬托,只有几叶菖蒲遥相点缀,相比前朝的端午花供更为入世。然而,清代盆景和园艺的再度兴盛却压抑了插花艺术的发展,菖蒲重返朴素的盆栽世界,回归文人案头清供。

由此看来,在中国古代菖蒲离端午习俗毕竟越来越远。究其根本,来自山野溪涧的菖蒲本就不染纤尘、不喜近人的习性,使它无法真正融入实用主义的大众文化。同时,菖蒲高洁的形态被历代文人赋予了太多审美和表意的寄托,代表了古代知识分子趣之所向和节之坚守,反而导致它沦为消逝于大众视野的宿命。

如今,菖蒲在中国民俗文化中被不断赋予新时代的气息,希望其能在倡导文化复兴与寻根的今天,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并引领我们回归传统文化的精神故乡。

清代郎世宁《端阳图》

2.菖蒲文化在日本

中国的端午民俗与菖蒲文化传入日本后,被日本人赋予了独特的意义。

日本初夏时节的花材莫过于端午草菖蒲,夏至花菖蒲。然而,日本人所说的“草菖蒲”和“花菖蒲”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植物。草菖蒲为天南星科,花菖蒲则为俗称的“玉蝉花”,属于鸢尾科,也有燕子花(又称杜若)这一品种,是日本很有代表性的本土花卉。

端午节和端午民俗从隋唐时代即东传日本。在日语语义中,“端”为发端起始,“午”则与“五”谐音,因此,端午也被称为“重五”,与“重三”“重七”和“重九”相对应。其中的重三即三月三,为女儿节,五月五后来也因与“菖蒲”谐音的“尚武”而被称作男儿节,七月七既是七夕,九月九则还是传统的重阳节。在古代日本,樱花的飘零散落标志着古都城京都将迎来梅雨季节,溽湿的天气很容易带来疫病,因此随中国的端午风俗传到日本的菖蒲,在京都五月的梅雨季节里便被用来驱邪安神。

菖蒲在古代日本的功用当然远不止这些,《续日本纪》(797年)便记载了日本宫廷用头冠的佩饰来体现身份的高下,但在五月端午节供之时,古来便是人人佩饰菖蒲缦。在圣武天皇天平十九年(公元747年)五月五日之条目里曾有这样的记载:“天皇驾临南苑,观看骑射走马。是日,太上天皇(元正)诏曰:‘昔者五月之节,常以菖蒲为缦,近年此事已停。从今而后,非以菖蒲为缦者,不得入宫。’”不过日本民俗学者樱井满却认为,虽然皇家有中断佩戴菖蒲头饰的时期,但是在民间,这个传统却一直在持续。这些与菖蒲相关的习俗,从日本平安王朝的古典文学中便可略见一斑。

比如《万叶集》中和歌《同石田王卒时,山前王哀伤作歌》所示:“子规来啼,时届五月。菖蒲花橘,珠串交结。环成头饰,增彩额角。”另有《反歌》颂曰:“厌恶杜鹃时无;菖蒲编作发饰日,愿从此,鸣飞去。”由此可见,“子规”和“菖蒲”当时已作为五月的季语,融入了和歌文学传统,因而提到子规和菖蒲,便知其实为抒发五月伤春之情。《大伴家持杜鹃歌》中亦有类似表述:“等得杜鹃,来却不啼;莫非菖蒲缝药袋,尚远,无时日。”人们沿袭从中国传来的习俗,用菖蒲和艾蒿等植物缝成香囊和药袋相互赠送,用以表达心意。以上这些诗歌的季语,正是对故人悠长的等待,难以参透的情思和五月薄雨般的哀愁,显现出物哀的美学指向。

清少纳言与紫式部并称平安王朝双玉璧,其美文集《枕草子·节日》中的那句“节日是没有能及五月节的了”,可算是对五月端午节日之盛大最为精辟的概括了。服务于中宫定子的这位女官不仅提到五月宫中与民家在屋檐插菖蒲的习俗,还提到王公贵族在这一天的书信往来中要夹入菖蒲,用与菖蒲花同色的封纸包扎,尽显风雅。

除了佩戴菖蒲、缝制香囊、以蒲夹信,日本民间在原有农耕、采药、猎鹿等五月五习俗的基础上,还吸收了用菖蒲煮水的华夏习俗,称为“汤菖蒲”。人们还用菖蒲编成的绳子相互击打,绳子断裂的一方输掉比赛。平安时代末期(十一世纪后半叶)皇家记录节气风俗的《年中行事绘卷》中表现五月节供的一幅图中,孩子们和成年人腰悬菖蒲编成的“菖蒲刀”相互击打,也有人俯身抽打地面,既符合五月五去晦除邪的主题,又具有娱乐性,在古代日本应该是很受欢迎的端午活动了。另外,不论皇家还是民间,都有将菖蒲插在屋檐上的习俗,在江户时代展现平安时代生活的画卷《日本风俗图绘》中,就可以清晰看到花菖蒲被插在侧垂屋檐的景象,从檐下仰望,花菖蒲的蓝紫色及其初夏清绿的枝叶与五月的晴空相得益彰,雨天时,淅淅沥沥的梅雨顺着翠绿蒲叶滴落,想必也是一番诗情画意。

明代陈洪绶《劝蒲觞图》

3.菖蒲在日本作为端午时花的独特美学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在《四季的心》中以诗意的语言写道:“菖蒲因尚武而具有男性的阳刚之气,菖蒲花其紫色、如同兰花花瓣的迷乱、花容的那种杂乱和纤弱,则又妩媚艳丽,兼秉女性的阴柔之美。这种剑叶以其浓郁绿色,在设法与五月的青空凛凛抗衡,然而花苞虽悄然无声却仍然妖艳无比。”日本人对菖蒲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外形的阴柔和阳刚,正如菊与刀的两面一体,交织成日本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审美的核心指向。

在以王朝仪礼为中心的平安时代和尊佛礼法的室町时代,菖蒲作为五月时花和端午时节的必备花材,从各个方面表现了平安时代含蓄素雅的古典审美。这些端午习俗延续到江户时代繁盛的市民生活中后,人们的审美趣味却在悄然转变。在表现江户时代生活的浮世绘中,不论是作为女性空间的家屋室内,还是人声鼎沸的庭院街巷,都洋溢着浓烈的节日氛围,呈现出一派狂欢景象。若说平安时代菖蒲的季语是伤春情愫和初夏迷梦,那么江户时代的菖蒲则更多地象征了绚烂绽放的武士道精神。

日本十八世纪《花车图屏风》

日本自古以来,五月五除了簪菖蒲、插菖蒲、戴菖蒲、煎菖蒲、赛菖蒲等民俗,民间还有掷石子比赛、赛马(日本现在还有于仲春初夏之际举行大型赛马的传统)和赛船等男性化活动,故而在江户时期,由于“菖蒲”的音读与“尚武”和“胜负”谐音,从而成为男孩子的节日,其后从明治六年(1873年)开始,每年阳历五月五日,家家户户升起五彩鲤鱼旗,一是承中国“鲤鱼跃龙门”之说,表达望子成龙的愿景,二是鲤鱼象征武士,是忠贞、坚定的男子汉气度的表征,这与幕府时代兴起的武士刀文化密不可分。人们也会根据自家经济条件,在厅堂摆放“五月人偶”,即披甲执刀的武士人偶,希望家中男孩能够早日担当社会重任。

与平安时代古雅的贵族文化相比,江户时代的民风更加活跃,由于商人阶层的形成和町人文化的兴盛,人们崇尚鲜艳繁华的艺术和工艺,民众生活也大为丰富,加之园艺和插花的发展和花卉新品种的繁育,端午时节花供更加样式多变。

明治时代的插花则更强调清远的意境和花形的曲线。如尾形月耕所作表现明治妇女风俗的绘画中,从门柱上悬挂的花球可以看出正值端午时节(江户时代的人们有在主屋垂挂菖蒲编制的花球之习俗),一位女性跪坐于榻榻米上,专注地插着花,花形受到文人花和远洲流(日本传统插花流派之一)技法的影响,正在塑造复杂的花形曲线,表现出清丽多姿的仲春意境。

从日本五月节庆与花菖蒲的诗情画意,反观菖蒲在中国的现状,可以说,菖蒲在中国古代被文人赋予清雅之趣,逐渐远离了热闹欢腾的节庆气氛,而端午民俗和菖蒲文化传入日本后,则因文化的差异逐渐转变为尚武的倾向,并将菖蒲的挺拔形态与男孩茁壮成长的愿望相连,每年阳历五月五,菖蒲还在日本文化中继续散发着传统魅力,被世世代代的日本人寄予精神追求。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02日13版)

秦晶晶 蒋丰

日本京都是一座充满神秘感的城市。在桓武天皇迁都京都,始建平安京的时候,都城的建筑布局参照了中国风水学说,认为东北方向是鬼门所在,公元806年,和尚最澄就在京都东北的比叡山创建延历寺,作为鬼门的最大镇守。

延历寺的三门遗址,在青莲院。这里,藏着只有京都人才懂的乐趣。青莲院,全称是青莲院门跡。最早是延历寺僧人的住处,被称为青莲坊。直到平安时代末期,青莲坊第十二代行玄大僧正收鸟羽天皇第七子为弟子,是为青莲院门跡之称的肇始。

门跡,是日本佛教特有的说法,表示一种寺格。自镰仓后期起,由皇族或五个摄政家族担任住持的寺院,称为门跡。其后数百年,皇族华族陆续皈依青莲院,花道青莲院流的开创者尊镇亲王,足利义满的儿子都曾在此隐居修法。

< class="pgc-img">

青莲院位于粟田山口,是联通东海道与京都御所的交通要冲,地理位置,至关重要。青莲院的辉煌延续至今,有两位最关键人物。在第三代慈圆治下,青莲院达到了历史上最辉煌的巅峰。在延历寺排挤打压创立了净土宗的法然上人和创立了净土真宗的亲鸾圣人时,慈园对他们表示了支持和理解,为他们提供庇护所。亲鸾圣人在此剃度,他的头发,至今供奉在青莲院北侧的“植发堂”。亲鸾圣人也始终感念这份恩情,至今,净土真宗依然将青莲院看作一处圣地。

另一位是第十七代住持尊圆法亲王。尊圆法亲王在俗时,是伏见天皇的第六子,酷爱书法,深受中国唐风影响,开创“青莲院流”,成为江户时代影响深远的“御家流”的滥觞。室町时代第六任将军足利义教,是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第三子,本来没有资格继承将军之位的他,就曾拜在尊圆法亲王门下,在青莲院出家。

京都的庭园看的也多了,但若要列一个不可错过的名单,青莲院必定入选。参道入口处的五株巨型楠木,苍劲雄浑,如老骥伏枥,蓄势待发,皆需数人才能环抱。根筋盘虬,苔痕沃润,冠盖蓬茂,碧荫连天,强劲的生命力,谱写出一部恢宏壮阔的交响曲。这些楠木相传为亲鸾圣人手植,如今已经成为京都人引以为傲的自然遗产。

位于华顶殿和小御所之间的池泉回游式庭园,出自室町时代造园名家相阿弥之手。相阿弥是造庭名家,蜚声海外的银阁寺庭园、大德寺龙源院皆出其手。狭长的龙心池自然是庭园的中心,粟田山为其天然背景,石塔、流瀑、竹林点缀背景之上。一块巨石和两架石桥出没池中,营造出神龙潜水的意境。

< class="pgc-img">

小堀远州所作雾岛之庭,每年5月来看,最合时宜。来自雾岛的杜鹃,铺满浅坡,盛放之时,灿若晚霞。茶室好文亭前,是小堀远州再传弟子大森有斐所做的庭院。以富士山为创作灵感的蹲距,形似袈裟的石灯笼,别有一番意趣。而小御所前的一字型水钵,端厚拙朴,出人意料。2米长的水钵,原本放置于聚乐第之中,后来被丰臣秀吉作为“奉纳”,送给了青莲院。

天明八年(公元1788年),京都发生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火灾,包括御所、二条城和京都所司代在内的重要建筑全部沉入火海。后樱町上皇到青莲院避难,因此地处粟田口的青莲院也被称为“粟田御所”。

以京都御所为最,凡是做过天皇御所的地方,如大觉寺、仁和寺等,宸殿之前,必定种植“左近樱、右近橘”。后樱町上皇住过的宸殿之前,一如既往的种植着“左近樱、右近橘”。

青莲院宸殿前的这株垂樱着实算不上健壮,若以人来比,多半还只能看作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远不能与醍醐寺、高台寺那些一树成林的名樱相提并论,然而,眼前这一株稚嫩的垂枝樱,树冠并不大,却美得惊人。纤细的枝条延伸到地面,花骨朵圆润饱满,色彩饱和度极高,娇艳欲滴,秀色可餐。

春雨恰在其时的造访,惹得天女不小心撞跌了玉盘,大大小小的粉色珍珠从天而降,滚落宸殿前茵茵绿坪之上。最美好的,未必是贪求枝柯相连、成云成海的极盛繁华。于每一个个体而言,各得其所,自成风华,独得一段风流,何尝不是圆满!

在京都东山之上,青莲院还有一处飞地——将军塚。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即京都)时,为祈祝天下太平,在东山之顶,置一直径20米、高2米的土塚,内埋一尊身着盔甲的将军土偶,是为“将军塚”。自此之后,每逢天下大变之前,将军塚都会发出呜咽之声。创立武家政权、开启镰仓时代的源赖朝起兵之前,将军塚就曾三次发出哀鸣。

如今,将军塚上的青龙殿,已成为新的京都名胜。说起这青龙殿,还有一段不得不提的故事。1915年,明治天皇驾崩,大正天皇即位。负责治丧活动和即位大典的伏见宫贞爱亲王提议在京都北野天满宫前建立“大日本武德会京都支部武德殿”。于是,一幢“和洋结合”的带有明显大正时期风格、被称为“北野武德殿”的建筑拔地而起,作为日本警察学习剑道、柔道等技艺的练习场而存在着。

< class="pgc-img">

1942年之后,武德会的性质,逐渐变了味。东条英机担任武德会会长,总部也从京都府迁至位于东京的中央政府机构——厚生省内,成了半个政府机构。1946年10月,以美国为主导的盟军司令部下令解散武德会。1947年,“北野武德殿”交由京都府政府管理,此后就作为日本警察学习柔道、居合术的练习场,改称“平安道场”,并逐渐对普通市民开放。 1996年,这栋建筑被评为日本国家级重要文化遗产。

2010年,青莲院将“北野武德殿”移筑到将军塚青龙殿。越五年,落成。代表着日本绘画最高水平的《青不动明王二童子像》,创作于公元11世纪,是最早被列为日本国宝的传世珍品之一,一直收藏在青莲院内。这幅长2.03米,宽1.49米的绢本礼拜像,也被挪到了青龙殿。青龙殿前,架空建起硕大的木质舞台,面积是清水寺大舞台的四倍,每年一春一秋,赏樱观枫,别有雅趣。秋高气爽,极目远眺,大彻大悟,得大自在。

旧庭新景,古都京都,春夏秋冬,各有其妙。这座神秘而古老的城市,永远会带给人意料之外的惊喜与快乐。(写于2024年5月10日;作者分别系河南科技大学教授、《日本华侨报》总主笔)

日本,有很多遍布城市的神社,它们不需要跋山涉水或是起兴前往,他们就和超市便利店一样,经过时就可以进去参拜,哪怕只是躬一下身。

这次在北九州的匆忙旅行,依旧逛了很多神社,多半是城市里轻易可得的那种,和想去的美术馆博物馆餐厅等毗邻。对无神论国家出生的人来说,神道教并非必要,只是“顺便”一去,欣赏建筑,安放心愿。

在打卡完武雄市和茑屋合作的武雄图书馆后,看到武雄神社就在马路对过,我就过去溜达了一下。

据收藏的古书文献记载,公元735年,武雄神社的首代大宫司伴行頼,听到了神的声音,为了祈祷这个地区的和平安定,就在御船山脚下修建了武雄神社,祈祷长寿、开运、除厄。

武雄神社 本文图均为 蒋瞰 摄

鸟居作为神社的象征而闻名,它意味着“由此进入圣域”。武雄神社的鸟居被称为“肥前鸟居”,外观造型很像香蕉,形状独特,非常少见。一个老爷爷正在神社前打扫,扫完双手合十,搭配着一直走到神社前。

我没做全攻略,对武雄神社的前因后果了解个大概,直奔御守售卖处,似乎每年换一个车上挂件才是重要的事。最贵的是“大楠守”,说是保长寿平安,但觉得不够好看,便放下先逛。穿过神社后面茂密高耸的竹林,一棵古老苍劲的楠树出现在眼前,我嘟哝了一句“好像《龙猫》里的那棵树啊”。在《龙猫》里,女主角搬家后,就是在大楠树下遇到了肥憨的豆豆龙。这一嘟哝,被有心的身边人听了去,当下谷歌后才知这棵拥有3000年历史的大楠树着实是宫崎骏创作龙猫时的灵感来源。

大楠树高27米、须根地表长26米,风霜雪雨,树根有空洞的地方达20多平米,静谧中散发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圣氛围,也因此,人们亲切地称呼大楠树“武雄的大楠先生”。

宫崎骏创作龙猫时的灵感来源:武雄神社的大楠树

刚刚遇见的老爷爷也提着扫把来了,扫把放一边,双手掌摊开朝前,向着树根处。我也学他,觉得冷了就放下来搓搓手,再伸手向前。意思是,向千年长寿的大楠树祈祷无病无灾。那么,仙气都向着我来吧!

这么一来,我就很想把那个大楠守去买来了,尽管刚刚还觉得不怎么好看。可见,同一样东西,赋予其故事和文化内涵后,价值就不一样了。

武雄市的上级单位是佐贺县,作为空港城市,佐贺的多数功用在于中转,但要推荐的是本丸历史馆。参观完后,顺道就来到了佐嘉神社。

神社供奉着在江户时代以俭约政策重建财政的锅岛藩第十代藩主“锅岛直正”和第十一代藩主“锅岛直大”——因为刚刚参观完本丸历史馆,这部分新鲜摄入的历史知识无缝衔接。“锅岛直正”以积极参与吸收西方科学文化及培养人才造福人民而赢得明君的称号,他的儿子“锅岛直大”也一起被供奉为文化、交通、学问神明。

佐嘉神社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神社,包括了供奉礼道、艺道、学问之神的“松根社”、火神的“佐嘉荒神社”、保佑彩票中奖的“松原恵比须社”、约230年前制作的木制雕像河童“松原河童社”以及供奉神木“梛之木”的“松原梛木社”,可以一口气参拜八家神社,许下8个不同类别的心愿。这些稀奇古怪的神社,比如祈祷不要脱发的,希望斩断孽缘的,仔细想想,都很接地气,都是人类的真实需求。

次日清晨去佐贺车站的路上,经过龙造寺八幡宫,就在普通居民社区里,要不是建筑醒目,平常的就像一个宽敞的停车场。

佐贺八幡宫

佐贺八幡宫御守

镰仓有鹤冈八幡宫,其分灵之一就在佐贺的这个八幡宫。除了每年4月15日春祭、11月3日秋祭、5月25日楠神社例祭外,由于位于氏子町区这一市中心地带,八幡宫还会参与各种祭祀节日。寺内还收藏有怀抱人类孩子的惠比寿,可以保佑顺产及婴孩的安康。因为要赶车,去得较早,御守朱印柜台前巴望了会儿,心里想着今天是来不及买了。突然,老爷爷抬起了木格窗,我们是他第一个客人,顺心顺意。

从佐贺到博多,坐特快车,一个多小时。地图上打卡了亚洲美术馆和博多町家故乡馆后,发现栉田神社就在隔壁。

栉田神社以博多祇园山笠祭的会场而闻名。每年7月1日到7月15日的博多祇园山笠祭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山笠节最早是为了驱散疫病而设的一种祈祷形式,保持着只有男人才能参与的传统,女人则在7月15日的前夜一宿不睡,为男人们准备可口的饭团。

栉田神社就在市区繁华处,旁边就是商业街和居民区,神圣而又市井,甚至有很多人将其作为日常必经之路——提着购物袋,从一个门,另一个门出(栉田神社有不同方位四个出入口),什么都不做,但把自己置于这种气氛里。或是跑步路线,穿着运动服和球鞋,跑进神社,略一弯腰,也没有严格遵守“正门进,清水禊祓,三拜两拍”的礼数。

栉田神社

栉田神社

不远处的住吉神社供奉的是航海安全和守护船舶神灵,由第一代藩主黑田长政捐赠建造,这座有着四百年历史的建筑与大阪、下关的住吉神社并称为日本2129家住吉神社中的三大重要神社。

和栉田神社一样,住吉神社的鸟居也呈橘朱色,这多半是说明,神社属于稻荷神社系统和宇佐神社系统。真的可能是色彩夺目的缘故,现在回想起来,大多数传统的木色鸟居我都记不得了。

住吉社还命名了一种神社的建造样式——住吉造,形制与大社造(大社造:屋顶有一定程度的曲线,室内平面为正方形,开口处于侧边,且开口不在中间位置,而是偏左或偏右)相近,但屋顶无曲面,且入口位于侧面中间位置,地板脱胎于古代贵族的住宅。

住吉神社也是一个大社里含有多个小社,酿酒、医药,还经常主持婚丧嫁娶,人们路过经过一次性都祭拜一次的城中净地。

特别要说的是,住吉神社贴隔壁就是乐水园,那是福冈大都市保留最完整的以江户时代为代表性的池泉回游式日本庭园,如今是茶室。

除了栉田神社、住吉神社,博多还有一个有名的寺庙,东长寺。东长寺是空海(弘法大师)自唐归国后滞留福冈期间修建的密教寺院,位于繁华的博多站前路,从住吉神社满目的橙色到这里湖绿色屋顶和橙色塔相间,一切都很养眼,旁边有卖抹茶棒冰的,深浅两种绿色搭配在一起。二楼大佛殿里安置着一座日本最大的木造释迦像——福冈大佛。大佛底座是空心的,人可以走进去,叫作“极乐地狱巡游”——先让你体验地狱般完全的黑暗,再让你重回极乐光明世界。

东长寺是空海(弘法大师)自唐归国后滞留福冈期间修建的密教寺院

佛教讲参禅,摈弃外缘,销落诸念,返观自心。如舒国治所说,赏看寺院的诀窍在于忘记身边的人潮,只凝视它精致至极的松、石、岛与水上的亭阁,一瓢清水,获一番内心的安宁。东长寺的红梅已经开了,希望春天到了,一切都会变好。

如果您对此项目感兴趣,请在此留言,坐等企业找您(成功的创业者90%都是通过留言,留言只需5秒钟)
  • 知名招商项目汇聚平台

    汇聚海量知名、高诚信度品牌招商项目,随时为您提供招商信息

  • 事实和口碑胜于一切

    千万创业者通过这里找项目、迈出成功创业第一步;

  • 诚信的商机发布平台

    请你在加盟留言时,选择有实力、 加盟店多、成功案例多、合法资质、 证照齐全、诚信经营的品牌.

郑重承诺:本公司郑重承诺尊重你的隐私,并承诺为你保密!
随时 上班时间 下班时间
您可以根据下列意向选择快捷留言
  1. 加盟费多少
  2. 我们这里有加盟店吗?
  3. 我想了解一些加盟资料
  4. 我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尽快联系我


创业专题



热门创业项目

精品推荐

餐饮项目分类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
第一时间推送投资小回报快利润高的项目

合作伙伴

我们也在这里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您身边的财富顾问...

扫一下
客户端客户端

iPhone/Android/iPad

去下载
关注微博关注微博

官方微博随时分享...

加关注
手机看hbdrt.cn手机看hbdrt.cn

随时随地找商机...

去看看

温馨提示

  • 1在找餐饮项目的过程中多对比同类项目。
  • 2了解项目时多打电话,进行实地考察。
  • 3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加盟。
  • 4本网站对投资者的风险概不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