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結果的餐飲藝術家學習
Learn from successful culinary artists
助力海外華人餐飲食品從業者
Assist overseas Chinese catering and food professionals
提升單店盈利能力·賦能品牌做強做大
Enhance the profitability of inidual stores and
empower brands to become stronger and bigger
01
人物介绍
魏彤蓉,“鱼你在一起”创始人,中国烹饪协会快餐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烹饪协会火锅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市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
02
魏彤蓉创业故事
魏彤蓉21岁来北京打拼,北京早已成了她的第二故乡,从2004年开始进军餐饮行业,经过十年打拼,她最初扎根餐饮做的魏老香火锅已具连锁规模,于是2014年开放加盟市场,高峰时期市场规模300多家门店。
进入2016年,随着小而美、小而精、快时尚餐饮的趋势崛起,她又把目光转向了快餐赛道。因为魏老香是做鸡火锅的,她就想如何把鸡这个品类做成快餐鸡煲类型。
当时、黄焖鸡米饭市场规模已经几万家,再做一个品牌能否超过黄焖鸡?很难,不如用同样的手法开创其它产品。她想起了中国人常吃的“鸡鸭鱼”,鸡鸭有些雷同,那么是否可以在“鱼”上下些功夫呢?
市场大不大,能不能发展起来,形成火爆效应,首先要看这个品类是不是刚需。从刚需里寻找蓝海市场,成功就会多一些胜算。据联合利华餐饮策划发布的《2017年轻食客餐饮潮流报告》显示,在北上广深和成都5个城市的菜品销售中,酸菜鱼与毛血旺并列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国民菜”。
魏彤蓉敏锐地看到了商机:在传统餐馆里面,酸菜鱼是一道菜;在火锅领域,它展示更多的是“活鱼现杀”;而唯独在快餐领域,市场没有做起来,如果进入快餐市场,未来市场体量绝对可以高于黄焖鸡,因为它更有群众基础,最起码不担心禽流感。
在看到满大街黄焖鸡米饭这种模式后,她深受启发,黄焖鸡米饭模式轻、跑的快,但是客单价较低,而且有品类无品牌,无法进入商场MALL,无法更好的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魏彤蓉思考有没有可能找到更好的产品,魏彤蓉想着自己做过鸡肉、牛肉、猪肉,顺着捋下来,很容易就想到以鱼肉为食材。她认为,鱼肉蛋白从健康和消费升级的趋势看,必然是未来更多人的理性选择,特别是年轻爱美的女生会更青睐鱼肉。
另外,经过反复思考和市场考察调研,魏彤蓉希望找到了一种更优的模型,那就是做酸菜鱼快餐。于是,2016年底她大胆对正餐酸菜鱼的产品和模型进行创新,以多口味酸菜鱼单品爆款为主打,同时大胆使用无骨少刺且供应稳定的巴沙鱼做主食材,并将大份酸菜鱼改为小份,使其实现快餐化,进而解决了有刺、价格高、出餐慢等痛点,让酸菜鱼正式进入快餐赛道。
03
找到赛道,开创品牌
2017年初,第一家鱼你在一起在北京正式开业。酸菜鱼+米饭的快餐组合、后厨可视化的明厨亮灶,以及多种口味酸菜鱼任选,让鱼你在一起不胫而走,成为写字楼上班族年轻人的新选择之一,同年在营门店就突破了500家。
首家鱼你在一起开业异常火爆,立刻受到众多创业者的关注,以及商场物业抛来的橄榄枝。据了解,当年鱼你在一起就布局签约门店800家,并有500家门店在当年开业,迅速成为商场MALL的宠儿。即使近两年受到疫情影响,门店数量也始终保持着每年300家以上的净增长。
截止2021年底,鱼你在一起门店大约900家开在了商场MALL,其中包含全国知名的万达、凯德、万科、沃尔玛、吾悦、绿地等。
2021年11月,“鱼你在一起”得到了番茄资本、万店盈利的战略投资。卿永认为,在整个酸菜鱼赛道中,值得投资的公司非常少。“鱼你在一起”“既享受了无刺鱼产品的红利,同时跟强势品牌做了错位竞争”,是他看中并投资的重要原因。
截至今年2月底,“鱼你在一起”已经将门店开到1600多家,业务辐射到全国300多座城市。“当然,这中间也有过因选址和疫情原因闭店的情况,但今天来看,这个数据是走在餐饮连锁行业前面的。”
走过跑马圈地时代的酸菜鱼赛道,已经形成了以太二酸菜鱼为正餐代表、“鱼你在一起”为快餐代表的两极阵营。在魏彤蓉看来,“鱼你在一起”采取的是“小门店、大连锁、全供应链”的商业模式,即门店面积和投资额小,85%的食材来自总部供应链统一配送。
“我们走的是连锁加盟模式,加盟商的管理成本、人力成本能最大化缩减。”魏彤蓉说。这几年,整个赛道处于高速发展期,“所以我不缺加盟商,加盟商都得经过审核才能加入。”据其介绍,疫情这几年,通过分公司及总部组织的下沉形式,属地化帮助加盟商在门店经营方面赋能。
04
鱼你在一起
酸菜鱼由于食材、口感、份量、营养、颜值等多种因素,能很好匹配爱吃鱼、养颜、保持身材、健康等多种消费诉求的年轻人群。另外,由于“鱼你在一起”使用了越南进口无骨少刺的“巴沙鱼”,更是吸引了曾经因怕刺而拒绝吃酸菜鱼的老人和小孩,成为一款真正老少皆宜的酸菜鱼快餐。
从客群细分上,我们发现“鱼你在一起”采用了从丰富口味出发,通过不同口味的酸菜鱼,来实现泛客群细分,满足不同人群对口味的不同要求。想吃辣,有金汤和香辣口味;想吃酸,有老坛口味;想清淡一些,有番茄口味......总之,并未刻意对人群进行细分,而是从丰富产品口味出发,进而去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满足男女老少各种口味,进而实现“全人群通杀”,争取更大的市场。
超级符号品牌名合二为一,释放双倍能量信号
将品牌名嵌入鱼身,使其融为一体,让消费者同时记忆符号和品牌名。显而易见,亲嘴鱼可以发送销售信号,即:这家店是卖鱼快餐的,进店可以吃鱼。
图腾的最终目的是让受众产生崇拜,来了一次还会再来,并且还会向周围的朋友进行播传推荐。而产生播传的前提,就是这个图腾要能够被准确地描述,同时,消费者的描述要基本统一,才能够达到积累品牌资产的目的。
目前,鱼你在一起的符号就成功达到了这两点,如果要给朋友介绍,大家都会统一口径地描述:那个橙色亲嘴鱼的品牌。
热炝酸菜鱼
招牌推荐,精心打造,
甄选鱼中上品—黑鱼,美味升级,
贵州鸡心椒、韩城红花椒、金阳青花椒,香味十足,
热油一泼,香到入魂,
酸得开胃,辣得过瘾!
青花椒酸菜鱼
将新鲜带枝鲜青花椒,
滚油淋之,油声滋滋,
包裹着雪白爽滑的鱼片,酸爽浓郁的汤汁,
椒香味劈头盖脸向你扑来,
麻的销魂儿,香的扛不住!
老坛酸菜鱼
以三年发酵的老缸酸菜,搭配进口巴沙鱼,秘制浓汤加持,不仅带给你原汁原味的传统酸菜鱼体验,更唤醒你的儿时记忆。
毛血旺
鸭血、毛肚、黄喉、肥肠、火锅粉、午餐肉、黄豆芽等营养食材,
从辣油中脱颖而出,汤汁红亮、毛肚脆爽、鸭血鲜嫩,
麻、辣、鲜、香四味俱全,
如宇宙新能量,让你欲罢不能!
公举番茄鱼
一看名字,
就知道很适合小公举哦!
酸酸甜甜,少女心爆棚!
入口爽滑,美味非常!
05
让酸菜鱼“快餐化”
以往,传统的酸菜鱼品质参差不齐、现杀现做的时间限制和大分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频次和用餐体验。
“鱼你在一起”为了适应消费升级,对传统酸菜鱼进行了一系列改良,如推出小份制甚至适合单人消费的份量,摒弃大锅,变单锅、小锅。
另外,也将传统酸菜鱼变成快餐式酸菜鱼,不仅点菜快、上菜快、而且翻台快。之前需要20分钟出餐的产品,现在5分钟之内就能出餐,极大提高了翻台率。同时,网络+实体+外卖,多种经营方式与盈利渠道,也让酸菜鱼更具时代、快餐和互联网化。
06
严格的供应链管理制度
巴沙鱼100%由总部采购配送
“鱼你在一起”在餐饮企业中,是拥有最全面的巴沙鱼采购服务体系的企业之一。采购团队常年往返于越南工厂,对接厂家和进口事宜,对产品的味形不断调整。创始人魏彤蓉是巴沙鱼供应商最熟悉的餐饮老板,长期冲在一线,将优质的巴沙鱼带到餐饮中去。
加盟店的主要食材全部都是来自于总部配送,这样可以实现店面集约化管理,确保千店一味,这也是“鱼你在一起”品牌能够确保迅速复制的情况下,还保证菜品的口味和品质如一的关键。
“鱼你在一起” 创始人魏彤蓉表示:“我们加盟店所用的巴沙鱼、酸菜、青花椒、骨汤料包等产品都是由总部统一采购,在全国有3个大仓,然后由大仓交给200个城市的城市合伙人,由城市合伙人配送到各个门店。并且城市合伙人每天都会去加盟店检查,一旦发现门店私自去市场采购就会严肃处理,超过三次直接解约。”
除了对加盟店有很严格的管理制度外,“鱼你在一起”在上游巴沙鱼的采购方面也有长远的布局。“我们现在一个月巴沙鱼的用量在30条柜左右,国内几乎找不到单个餐饮企业有这么大的巴沙鱼用量。所以我们去和越南工厂谈判的时候也会有价格优势。加盟店个体去市场买的价格肯定是比我们要高。
此外,鱼你在一起对品质的要求是最高的,越南最大的巴沙鱼企业永环集团是我们的供应商之一,他们的价格总是会比其他工厂的贵10元/件,但我们还是坚定不移的选择永环。因为他们的质量比别人好,我们需要将好产品带给加盟店和消费者。”
此前有一些加盟店尝试使用市场上的巴沙鱼柳,但口味和出成率始终没有总部配送的高,加盟店从综合因素来考虑也会主动选择来自总部的巴沙鱼。
除了巴沙鱼,国产的罗非鱼现在也在部分“鱼你在一起”的门店上线。点菜时服务员会询问消费者是要巴沙鱼还是罗非鱼,最后根据消费者需求来做。
07
开辟线上,瞄准海外
直接体现——据联商网统计,刚刚过去的2022年,至少7400家线下门店关门,餐饮涉及1800多家。
最难熬的2022年,“鱼你在一起”的发展速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滞,“如果没有疫情,我计划能开到3000家店。”魏彤蓉说。三年疫情,她有过压力,试想过如果疫情一直持续会怎样,也倒逼团队把线下生意做到了线上,但更多的是内心的踏实和笃定。
“当上帝关了一扇窗,同时又开了一道门,就是开辟线上渠道。”魏彤蓉说,疫情第一年,公司成立外卖策略团队,2022年外卖流水已经能占到门店流水的40%,有效帮助门店抵抗疫情带来的风险。此外,早年启动的会员业务也开始在深度锁客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魏彤蓉用“闲时练兵,忙时打仗”形容公司在疫情下的生存状态。“疫情期间,我们总部团队只能在线上沟通工作。但为了帮扶门店,我们一线团队差不多一年都没回过公司,冒着疫情风险,在全国各地的门店里做营运和督导。”
面对疫情带来的巡店和赋能问题,她很快意识到,“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加速信息化进程。”让她骄傲的是,疫情这三年,公司建立起来了一个专业的信息化团队,与加盟商之间的协作和问题解决过程,也更加快速和便捷。
“我们现在有了自主研发的APP和小程序,加盟商可以一键实现线上订货、支付、配送、结算和报修。今年二季度,我们还会上线一套营运驾驶舱系统,让门店能清楚了解自身经营情况,也让我们的区域经理有了更准确的线上管理和赋能工具。”魏彤蓉说。
在她看来,这些内部建设类工作都属于“练兵”,疫情恰好给公司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加速发展的时间和契机。此外,公司还请来了外部顾问,专注“千城万店”品牌建设。
谈及疫情期间“逆势突围”的原因,卿永认为,“快餐品类是刚需赛道。”其次,门店选址有优势,“在购物中心和社区街边都可以做起来;而且有下沉能力,在一线城市和低线市场都有不错发展”。第三,魏彤蓉身边凝聚了很多人才,外部股东支持,内部团队和组织能力也不错。
最近几年,茶饮赛道高速发展,海外扩张态势迅猛,这让魏彤蓉深受启发。
“据说现在有些茶饮品牌已经在海外开了两千多家门店,他们也就花了4年时间。所以,我们现在也在加大海外市场布局。”魏彤蓉说,过去几年的海外疫情,延缓了“鱼你在一起”进攻海外市场的脚步。“现在疫情管控放开了,大家都在抢地盘。”
魏彤蓉认为,布局第一步,核心人才一定要到位。“我相信专业团队一上,肯定不一样。”位于北京的“鱼你在一起”公司总部,十几个会议室的名字,都是公司准备布局的海外国家或城市名称,“比如韩国首尔、新加坡、加拿大温哥华等”。
出海时间:2022年,首站国家:美国,海外门店数量:3家 ,分布国家:美国、加拿大、迪拜 。
按照“鱼你在一起”的10年规划,2030年,全球门店体量要达到3万家。在魏彤蓉看来,肯德基目前在国内已经有了9000多家门店,相比而言,“鱼你在一起”的市场容量会是它的两至三倍,“因为我们的门店密度可以更高一些”。
去年2月初,“鱼你在一起”成立海外事业部的计划就被提上日程,此前一年,纽约、迪拜已经插上了“鱼你在一起”的旗子,今年,她计划在海外开出12家店。紧迫感与她时刻相随,“海外市场一定是今年餐饮连锁品牌的必争之地”。
跨越两千,剑指万店。2023年9月25日,鱼你在一起全球门店突破2000家发布会在北京圆满举办。
历经7年快速发展,从第一家到两千家,从中国到全球,鱼你在一起不断创造中式快餐的“商业奇迹”,把门店开到更多人身边,遍布全球360座城市,并成为酸菜鱼赛道第一个两千店品牌。
魏彤蓉表示,深耕国内布局海外,全球门店突破2000大关是对鱼你发展模式的成功验证,也是鱼你万店战略的良好开端;未来鱼你在一起也将深化分公司职能、强化区域加盟商委员会架构,做好供应链和组织人才建设,努力实现门店数量和品牌的长期、健康、高速增长,全力向全球中式快餐万店榜首发起冲刺。
中国鱼你,全球布局,跨越两千,勇奔万店!踏上2000店新征程,鱼你在一起定将以门店经营和品牌建设发展为契机,通过深化产品创新和供应链及组织人才建设,持续稳固领跑中式快餐,助力品牌早日达成千城万店,走到更多人的身边!
注:本文内容由“华人餐艺院”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当劳的品牌故事
在 20 世纪 50 年代的美国,麦当劳兄弟理查德和莫里斯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圣贝纳迪诺开设了一家小小的汽车餐厅。他们凭借着精湛的烹饪技术和创新的经营理念,对餐厅的运营模式进行了革命性的改变。他们简化了菜单,专注于提供少数几种高品质、快速制作的食品,同时引入了标准化的生产流程。麦当劳兄弟创立出“快速服务系统”,使得顾客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美味的食物。
< class="pgc-img">>1954年的一天,雷·克洛克作为奶昔搅拌机品牌的独家经销商,发现麦氏兄弟在圣伯丁诺市开的这家餐馆一次就订购了8台奶昔搅拌机。这么大的购货量让克洛克震惊,他为弄清楚这里面的缘由,特地赶到了圣伯丁诺。他被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所吸引。第二天,他就与麦氏兄弟进行洽谈。麦当劳兄弟很快就答应给他在全国各地开连锁分店的经销权。又在七年后经过谈判,麦氏兄弟答应出让麦当劳的经营权。克洛克以 270 万美元成功收购了麦当劳,并开始将这个小小的地方餐厅转变为全球知名的连锁品牌。
< class="pgc-img">>雷·克洛克以其卓越的商业头脑和领导才能,大力推广麦当劳的特许经营模式。他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一家麦当劳餐厅都能提供一致的产品和服务。在他的引领下,麦当劳迅速在美国和世界各地扩张,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快餐品牌。
麦当劳如何成为房地产大亨
麦当劳的创始人雷·克洛克曾经说过:“我们做的不是汉堡生意,而是房地产生意”。在经营麦当劳的早期,雷·克洛克就意识到了餐厅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955 年,他遇见了他的合作伙伴、财务合伙人哈里·桑那本。桑那本提出用地产来获取利润:先说服地产所有者,在地皮上建起麦当劳,再将餐厅抵押给银行,来支付这笔地租费用。这样,初始贷款会更少,使得他们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现金流,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张。
< class="pgc-img">>随着业务的增长,麦当劳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房地产经营模式。他们会选择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的黄金地段,购买土地或长期租赁,然后建造餐厅并出租给特许经营商。特许经营商不仅要支付租金,还需要按照麦当劳的严格标准进行运营。这种模式使得麦当劳能够控制餐厅的选址和布局,同时从房地产增值中获得巨大收益。
对于房地产营运收入,麦当劳或购地自建连锁店租给加盟者,或把一个精心考察过的店铺租下来,租期 20 年,跟房东谈好 20 年租金不变,然后吸引加盟商,把这个店铺再出租给加盟商,并向每个加盟商加收 20%的租金,以后根据这块地产升值的情况,进行相应的递增。
< class="pgc-img">>这实质是麦当劳房地产公司用各加盟店的钱买下房地产,然后再把它租给出钱的加盟店。这种房地产经营策略,实际上是把第一债权人的权利转让给了麦当劳房地产公司,以使它能具备从银行取得贷款的资格。这既解决了加盟者开店的资金困难,又增加了麦当劳公司的收入,同时,通过控制房地产,更有利于麦当劳加强对受许人的管理。资料表明,至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麦当劳的近万家餐馆中,有 60%的房地产权属于麦当劳总部,另 40%是由总部出面向当地房地产主承租的。由此,房地产收入成为麦当劳的主要收入。麦当劳收入的 1/3 来自直营店,其余来自加盟店,其中,房地产收入占这部分收入的 90%。
由于麦当劳获取房地产的成本较低,对加盟者加收租金后的费用并没有增加其负担,地产升值后租金上升也符合市场行情,而且麦当劳选择的地址都是经过长期考察具有较强的市场需求或潜在市场需求的场所,这对加盟商是十分有利的,所以这种盈利方式会吸引加盟商,对麦当劳而言是十分有利的。
麦当劳进入中国:地产大亨回归买汉堡?
麦当劳于 1990 年在深圳开设了中国的第一家门店,麦当劳初入中国,它选择的并不是自己驾轻就熟的特许经营模式,而是直营。
< class="pgc-img">>当时麦当劳对中国市场的看法是:不成熟,不规范,尽量不搞特许经营。麦当劳以“中国市场加盟政策法规不成熟”为由,一直不放开中国市场的特许经营。
2005 年仅有天津一家加盟店。当时的中国正处于高速建设发展中,商圈还在变化和发展,而且外资企业购买地产有诸多限制,使得麦当劳无法再使用之前的购买土地和长期租赁,然后建造餐厅并出租给特许经营商模式,另一个原因就是麦当劳其对供应链的高标准、高要求,所以在开设深圳第一家麦当劳以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开始供应链系统的搭建,正是由于这近乎苛刻的全球标准化要求,使得麦当劳这位全球快餐业巨头进入中国后的业绩远远落后于同样出自美国本土市场的肯德基。肯德基自 1987 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凭借其独特的品牌魅力和本土化战略,成功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喜爱。通过对其本土化营销策略的深入研究,可以揭示跨国餐饮企业如何在中国市场实现品牌特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以及如何通过本土化策略提升品牌竞争力。
< class="pgc-img">>数据统计,2023 年麦当劳全球门店数量达到 40,000+门店,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数量 5,900+门店。而 2023 年肯德基全球门店数量 29,000+门店,在 2023 年 12 月 15 日,肯德基京杭大运河餐厅在杭州武林门码头盛大开业,至此,肯德基中国门店规模正式突破 10000 家。
从麦当劳到金拱门的本土化
2017 年 1 月 9 日,中信集团下的中信股份、中信资本控股、凯雷投资集团和麦当劳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后者将成为麦当劳未来 20 年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主特许经营商。
麦当劳选择了拥有地产和物流资源的中信集团,不但可以解决门店选址问题,包括供应链物流问题也一并可以得到解决。中信资本所投资的顺丰物流可与麦当劳在物流冷链方面合作,优化和拓展物流体系。其次,中信泰富的商业地产可为麦当劳店面选址带来便利。众所周知,与其他餐饮企业相比,麦当劳更像是一家地道的地产商,其拥有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一些最值钱的街角和十字路口的黄金地。公司 1/3 收入来自于直营,2/3 的收入来自于加盟。而在加盟费里收取的重要收入就是房产增值的收益。
< class="pgc-img">>2017 年 8 月 8 日,中信股份、中信资本与凯雷投资集团联合收购了麦当劳中国公司 80%的股份,在麦当劳进入中国市场 27 年后,开启了更本地化发展的“金拱门”时代。公开数据显示,从 1990 年进入中国到 2008 年,麦当劳用了 18 年时间,完成了第一个 1000 家门店。2017 年变身“金拱门”前,中国内地的麦当劳餐厅共有 2500 家。之后,麦当劳餐厅数量开始倍速扩张。2021 年到 2023 年 12 月 31 日,麦当劳用 2 年实现了第五个 1000 家门店。
从 2017 年到 2023 年,仅仅 6 年时间,麦当劳在中国地区的业务估值就翻了 5 倍,对于中信和凯雷来说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作为私募巨头的凯雷选择了见好就收,准备将手里的股权进行打包出售,而麦当劳一看,中国市场居然这么有活力,未来必然很有前途。
于是麦当劳选择斥巨资将凯雷手中的股份回购了回来,2024 年 1 月,双方达成协议,麦当劳斥资 18 亿美元收了凯雷的股份,自此凯雷正式退出。收购完成之后,中信的股权占比依然是 52%,而麦当劳的股权占比则提高到了 48%。
< class="pgc-img">>2024 年 6 月最新数据,麦当劳中国市场门店数量超过 6800 家。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说,“金拱门”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高度本土化的股东、董事会和管理团队,充分激发在中国市场加速发展的潜力。张家茵表示,预计到 2028 年,麦当劳将实现 10000 家餐厅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提供的图片等资料部分来源网络,仅供用户浏览,但无法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即时性和有效性。若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侵权纠纷等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
分享来自各行各业的成功品牌案例和策划方案,一起探索品牌背后的故事!关注订阅“锦鲤万花筒”,一起成长进步!
底捞、太二酸菜鱼、喜茶等中式餐饮品牌加速“走出去”。如今,国内走红的不少中国餐饮品牌把店开到了海外。(6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味”正飘向更远。这不仅体现在中华美食吸引海外游客来华打卡、主动推介,更得益于中国餐饮品牌加快脚步“走出去”。从唐人街里的特色小吃,到高档中餐馆和连锁品牌,中国餐饮品牌进一步融入了海外市场。随着“出海”提速,餐饮品类更加丰富,在国外品尝地道中餐越来越方便。
“走出去”,天地更广阔。今年3月,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快中餐“走出去”。政策红利释放,让餐企“出海”更有底气。越来越多餐饮品牌成功走出国门,传递中国味道,打开文化“景深”,亮出产业实力。与此同时,餐企想要突破自身发展“天花板”,亦要持续擦亮品牌名片,不断拓展新的市场。
“走出去”,机遇与挑战并存。从原材料出口到专业人才配备,从产品改良创新到品牌运营优化,方方面面都对餐企“出海”形成考验。为此,要打好“融合牌”,正如肯德基来中国推出了豆浆油条,走向海外的餐企也要在本土化上下功夫,将中国特色与本土需求相融合,将美食供给与文化传播相融合。同时发力“产业链”,要突破开个店、找个加盟商的“简单模式”,秉持链式思维整合上下游,推动供应链、服务链、产业链抱团出海。
以舌尖记忆“烹香”文化美誉。乐见更多餐饮品牌扬帆出海,在国际市场全面开花,把美食名片越擦越亮、中国故事越讲越精彩。(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