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lass="pgc-img">>切过往,皆为序章。
《旧唐书》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在2022年新年开篇之际,盘点2021年的餐饮业,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够让餐饮人在2022年走得更稳,经营得更好。
根据某查查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餐饮相关店铺共注销了100万家,其中快餐店注销了近40万家,火锅店注销了近10万家,奶茶店注销了近35万家。
100万家餐饮店倒在了2021年,在这一年里,有人挥泪离场,有人欠薪跑路,很多小老板们靠着借款度日,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2021年的餐饮众生相。
入行20年,高房租无奈关店
如今转行卖宽带……
12月的某一天,一条信息映入我眼帘,大概信息内容概括起来为:“亲,我不做餐饮了,现在转行卖宽带了,身边朋友有需要的关照一下……”。
说这话的是我朋友圈里的一位叫做弘明的餐饮人,他是一位餐饮老兵,入行已经有20年了,在20年从业生涯里他做过酒店管理,也开过东北菜金手勺,得莫利炖鱼专门店,川婆婆烤鱼店,中餐为主。
< class="pgc-img">>因门店体量大,受疫情影响不能大规模做集体用餐接待,客源又主要是大学生,这也让门店生意直接腰斩,现在他的2家门店都关门大吉了。
他说:“生意不好是一方面,真正压死门店的最后一根稻草却是租金,房东是个二房东,面对疫情租金一点不给予减免不说,还以合同不到期为由,不给我们退押金。
关店的过程也是费尽周折,并不是你想退出就能退出的,这其中的心酸劲儿就甭提了,2021年算是我从事餐饮这么多年,最难熬的一年,不过生活还得继续,现在我已经转行卖宽带了,等过几年餐饮回归理性我再进入吧,希望2022年能对我好一些。
< class="pgc-img">>共亏损280万元临近年关挥泪离场
黄小米在广州开了一家火锅店,原本想着2021年火锅店的生意会变好,于是黄小米又向亲戚朋友和银行借款了近30万元来维持火锅门店的运营。
< class="pgc-img">>黄小米并不是一个餐饮新人,而是在广州拥有了近10年餐饮经验的老兵,只不过2019年之前,黄小米是帮别人开店,在广州一家人气火锅店当店长。
2019年10月黄小米拿出10年积蓄在广州荔城区开了这家火锅店,口味佳,价格实惠,黄小米这家火锅店生意很不错,但是哪里知道,一切在2个月后戛然而止。
2020年疫情爆发后,黄小米这家火锅店关了又开,开了又关,一年到头下来亏了20万元,终于坚持到了2021年,哪里知道广州又反复出现了疫情。
2021年6月,黄小米终于坚持不下去了,选择了永久关门停业,黄小米统计了一下,从开店到关店,不到2年的时间里,黄小米累计亏损了近280万元。
10年积蓄全打水漂了,原本开的宝马车也拿去卖了,终于筹齐了员工的薪资和供应商的欠款,关店那天晚上,黄小米在店门口痛哭不已。
< class="pgc-img">>西安封闭式管理全市餐饮按下暂停键
12月22日晚,冬至,西安市宣布23日起全市封闭式管理。“我们几个餐饮人聚了一下,决定还是先回家看看。”
这是西安今年第三次遭遇疫情。餐饮人很乐观,积极配合,关店做核酸,也很悲观,这两年反复的疫情,让他们把可能的坏结果想了个遍……
< class="pgc-img">>西安一餐饮人这样总结2021年,“这一年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上半年还可以,下半年就没怎么经营过”。
“7月28日出现了疫情,8月初到了比较严重的时候,9月中旬才有所恢复。本来10月份是个旺季,生意能好点,恢复运营,但中旬又出现了疫情,一直持续到11月,11月的营业额也都不行。到了12月稍微有点恢复了,又有疫情发生了。”
22日傍晚,西安餐饮人朱江发了一条朋友圈:
“天色渐晚官方的发布结果,使生活的频率和节奏逐渐加快!这在外的最后一餐吃点什么呢!排队依旧的吴鑫(米皮店),不过购买的人群都加大了购买量,十份八份地往家提!小巷里的宝藏面包店,也被预约的信息扰的不可开交……”
这是他回家开车途中看到的场景。在此之前的5点钟,西安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3日起实行封闭式管理。
几个小时后,西安全市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除采购外一般不外出。除防疫需要和民生保障以外,非生活必需场所暂时停业。餐饮暂停堂食。
询问了大量西安的餐饮老板,大家均表示,由于有关部门要求大幅减少人员流动,不但堂食无法经营,外卖也不行,因为工作人员都需要在家接受封闭式管理。
还翻看了不少直播平台,往日热热闹闹的西安餐饮品牌直播也几乎销声匿迹。
西安餐饮业如同这城市一样,按下了暂停键。
朱江的5家景家凉皮和其他餐饮项目全部停掉,包括外卖渠道。12月初,西安出现疫情时,他大致做了几套预案:如果不能堂食了,外卖平台该怎么运营;疫情紧张的时候,是否要给一线的工作人员送一些餐品。
但突然宣布的封闭式管理,让所有预案都作废了。
现在的他只能看着每天的确诊数字,耐心等待,“静等通知,再慢慢站起来吧,从外卖开始,再恢复堂食,但这不会是一个很慢的过程,毕竟经历了去年疫情的考验”。
< class="pgc-img">>大家一致认为,现在开始,未来的14天应该都会是这种状态了,以后餐饮的营业情况还要看疫情的发展和防控。
“凉皮店不是特别担心,运营成本比较低,但其他的餐饮品牌,大部分都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运营成本比较高。”
此外,凉皮属于刚需型餐饮,在疫情后能快速恢复。去年疫情的恢复初期,景家凉皮就先开了外卖窗口,一家店一天就卖出了700斤凉皮,约1万块的营业额,创造了一个小高峰。
但社交属性较强的餐饮,从“暂停”再到消费者外出聚会,往往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加上社交属性较强的餐饮,人员接触会比较多,管控力度会更严格。
< class="pgc-img">>五次疫情反扑我们夫妻因抱头痛哭而上热搜……
“时代的一粒灰,落到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前几天,一条“哈尔滨餐饮夫妻俩抱头痛哭”的视频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视频下面涌入了上千条餐饮人的评论,纷纷觉得有打动到自己。
< class="pgc-img">>视频中的主人公尹鹏彦,是阿里巴巴大串加盟商,他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以这种方式上热搜,让大家认识。
今年哈尔滨三分之一的时间,都被“疫情”笼罩着。
第一波疫情源头望奎,1月20日至3月12日,持续51天。
第二波疫情源头南京,8月2日至8月21日,持续19天。
第三波疫情源头巴彦,9月21日至10月15日,持续25天。
第四波疫情源头黑河,10月30日至11月18日,持续19天。
第五波疫情源头满洲里,12月2日至今,预计持续20天-30天。
哈尔滨五次疫情反扑,让本就“咬牙”过生活的乐天派的餐饮人尹鹏彦也绷不住了,他说:“餐饮创业6年,正准备大干一场,刚刚装完修,疫情就来了,十一黄金周这样的热闹日子,进店的人十个手指也数的过来,那天和老婆看着空荡荡的店,心好酸,两个人都绷不住哭了起来……也许这也是对这一年情绪的释放吧。”
< class="pgc-img">>在大连卖三文鱼,门店‘腰斩’我是被疫情精准打击的人……
前不久,网上流传一个段子,今年最惨的家庭:“老公房地产中介失业、老婆教培行业失业,买了恒大的房子,抄底了中概互联,还意外有了三胎……”
如果置换到餐饮行业,那可能就是“我在大连,我是卖三文鱼拌饭的……”
< class="pgc-img">>酱样儿三文鱼拌饭创始人姜毅,可以说就是被疫情精准打击餐饮的第一人,酱样儿曾经因为高性价比三文鱼拌饭而一战成名,高峰时期开出117家门店。
受疫情影响,武汉封城以后生意一直在下降,后又因“北京三文鱼”事件,让品类走到生死边缘,酱样儿的门店关掉一半。
而大连作为中国冷链进出口之都,也从70%的进出口冷冻份额锐减到40%,反复的疫情让这座城市也伤痕累累。
身为这座城市的餐饮人,姜毅提到最多的词汇是“坐过山车”,“这两年我们都是非常煎熬的,刚有疫情的时候,我们还能调整心态,积极应对,不断地给团队打气,给自己打气,给加盟商打气,给门店打气,可是经历了一回又一回,一次又一次,现在我身边很多餐饮人都已经没有这个心气了,尤其对于东北餐饮人来说,转行的转行,做直播的直播,更多的是无奈,连呐喊的力气都没有了。”
现在,姜毅又发展了自己第二个餐饮品牌“耿直男”纯肉烤肠,定位景区、夜市消费场景,目前已在大连、天津、成都等地开出30多家门店。
奶茶店老板欠薪跑路
黄小米宁愿卖掉自己心爱的宝马车,也要给员工结清工资,像黄小米这样的餐饮老板已经很少了,张军的老板却是欠薪跑路了。
00后的张军在扬州一家奶茶店工作,2021年7月张军所在的奶茶店由于疫情停止了开业,原本生意就不是特别好,这次疫情给门店的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门店停止营业,奶茶店老板的现金流彻底断了。
张军的薪资已经空了2个月没发了,门店停业后,张军多次索要无果,老板跟张军表示等奶茶店恢复营业后,便会把2个月的薪资一起给他。
张军信以为真,哪知道一直到9月份,这家关店停业的奶茶店再也没有开门过,店门口贴着房东招租转让的信息,张军这时才发现老板欠薪跑路了。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很多老板靠借款度日
2021年的餐饮行业,很多小老板们都是靠借款度日,门店生意下滑严重,现金流不够支撑门店运营,于是很多餐饮老板们都背上了负债。
王兴龙在福州开包子店,拥有近10家门店,有这么大的规模,在餐饮业已经算是很不错了,但是王兴龙却表示自己身无分文,还倒欠银行和供应商近百万欠款,如今都是借款度日,每天醒来就想着如何还钱给别人。
疫情之前,王兴龙的想法是能够从银行借多少,那是自己的本事,但是疫情发生后,包子店生意下滑严重,原本一家店平均每天有近2000元的收入,而如今却不到千元。
< class="pgc-img">>很多人的消费方式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原来大家喜欢在街上买早餐,而如今不少人为了节省开支,宁愿在家里自己做也不愿意去外面买包子馒头。
特别是家里有小孩,生活开销巨大的80后90后结婚群体,2019年之前大家都是提倡超前消费,而如今大家都是紧巴巴的过日子。
加上电商对实体行业的冲击,互联网外卖对实体餐饮店的冲击,很多年轻人宁愿点外卖也不愿意去线下餐饮店消费。
宁愿去某多多拼个5元一大包的面包,也不愿意去吃1.5元一个的热包子,不是大家不爱吃热腾腾的食物,而是大家囊中羞涩。
< class="pgc-img">>王兴龙感慨道:“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如今我只想早点还清欠款,曾经想要开100家包子店的梦想,早就熄灭了,实体店生意不好做,开的门店越多,风险就越大,餐饮真的不适合普通人干了。”
餐饮开店创业原本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开店容易,守店难,看别人的故事很容易,但是轮到自己头上,才知其中艰辛和痛苦。
愿2022年疫情可以消散,街边可以热闹,人们可以出门旅游,餐饮业能够恢复往日的繁华人气。
来源 | 餐饮新纪元、职业餐饮网、餐饮老板内参
近跟餐饮朋友们聊天,大家说到了一个餐饮业的奇怪现象:商场越来越多,人流量却越来越少,同时大量餐馆倒闭关门。
面对这个餐饮业的怪现象,深受餐饮行业朋友们的认同,在深圳光明区开火锅店的老王表示:“光明区这几年建设非常快,各大楼旁商业购物中心相继开业。
每一家购物中心都有一两层变成了餐饮美食街,虽然商场开得越来越多,但是每个商场的人流量却是越来越少,特别是在工作日基本上没什么人,全靠周末这两天,放眼望去,倒闭关门的餐馆实在是太多了!”
< class="pgc-img">>那么餐饮业为何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
主要我认为有以下3点。
商场供大于求
10年前,餐饮店进入到商场里,那可是赚得盆满钵满,那个时候想要进入商场,只有大型的餐饮品牌才能够进入,中小型餐饮店想都别想,有钱都不行。
但是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各地房价越来越高,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开放商,为了让房子卖个好价钱,开放商们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建个商场。
有了商场,这里就可能成为城市的繁华地段,有了商场的加持,房价瞬间翻倍,开发商赚到了钱,顾客看到了增值的希望。
< class="pgc-img">>但是他们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越建越多的商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整个城市本来只需要3个商场就够了,如今却建了30个。
消费者总量就那么多,各大商场为了吸引客流量,为了拉拢餐饮店,进商场门槛逐步降低,同时各大商场开始“内卷”,搞各种各样的活动,就是为了吸引消费者前去购物。
为了搞低价活动,为了留住客人,商场里面餐饮店的利润越来越多,最后撑不住,只能选择关店退出。
< class="pgc-img">>成本上升
城市的商场数量越来越多,为了将店铺租出去,各大商场都降低了开店门槛,甚至推出了“前两个月免租”的活动,吸引餐饮人进入。
并且许诺各种优惠政策,可是到商场开业后,却发现,人流量根本就没有,物业费,店租费加起来,一个月的租金还是非常高昂。
与此同时,随着房价的上升,人工成本,食材成本也不断上升,以前在餐饮业3000块钱包吃包住开业招到一个服务员,而如今,没有4000块钱,想在深圳招个服务员,想都不要想。
< class="pgc-img">>社会成本的上升,让各行各业都在面临涨价,餐饮食材更是如此,原本只需要20块钱的冻牛肉,如今最低价格也要30块钱,曾经120元一桶的大豆油,如今最低也要190块。
成本的不断上涨,导致餐饮业利润越来越薄。
餐馆想要提价,但是顾客却不同意,因为大家口袋里都没几个钱,都给了房贷车贷,真正花在消费上的金额越来越少。
最后餐馆无奈,没有利润,只能关门倒闭。
< class="pgc-img">>电商冲击
受到互联网电商的冲击,实体店经营越来越难。
餐饮店其实也正在遭受外卖为主的互联网冲击,在外卖平台上,很多商家是不需要租店面的,只需要在居民区租个300块钱的仓库,买一套1000块的厨具,就可以在外卖平台上售卖美食了。
而一家线下餐馆,最低租金也要4000块以上,人流量越高,租金越贵,还需要店面装修,转让费等各种费用,如今开店口袋里没有30万,想都不要想。
< class="pgc-img">>外卖平台上,使用料理包的纯外卖店铺,一份腐竹烧肉卖10块钱,还可以赚三四块钱,而同样的一份腐竹烧肉,在线下餐馆,卖19块钱才能够保本,卖23块钱才能够赚到三四块钱。
一份是10块钱,一份是23块钱,90%的顾客都选择了10块钱那一份。
如今点外卖的人越来越多,线下餐饮店成本越来越高,受到互联网外卖平台的冲击,最后线下餐饮店,由于价格太贵,顾客稀少,最后只能关门倒闭。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餐饮行业的这种怪象呢?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果你现在兜里有钱,想要创业,我的建议是先不要考虑餐饮行业,至少是最近两年不要考虑。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1年,关门的餐饮店超过100万家,这也成了疫情影响下最残酷的数据。在这些倒闭的店铺中快餐店竟然成为第一名,达到了40万家;奶茶店紧随其后,有35万家,火锅店注销了将近10万家店。
< class="pgc-img">>这三个领域倒闭的店铺加起来达到了85万家,占了85%的比例。
倒闭店铺越集中越能说明问题,如果你现在想要开快餐店、奶茶店、火锅店,你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一不小心,你就会成为100万家中的一家。
1
餐饮老兵巨亏280万
据媒体报道,身在广州的黄小姐在2019年开的火锅店,在坚持了两年之后,终于关掉了,总亏损额度高达280万。
可能大家会觉得黄小姐是一个新手,并不懂餐饮的套路,因此,才会亏这么多。殊不知,黄小姐已经在餐饮行业打拼10年,只不过之前是在其他品牌火锅店工作,当的店长。
在完全熟悉火锅店的开店注意事项之后,黄小姐才开始在广州选店面、装修。广州的房租价格,大家懂的,因此黄小姐把10年的积蓄全部拿了出来,准备自己当一次老板。
2019年10月份,黄小姐的火锅店终于开业了,凭借着良好的口感,以及便宜的价格,店铺的生意还是不错的。
< class="pgc-img">>可是生意没做几个月,疫情就来了。2020年一整年,黄小姐的火锅店都是关了开,开了关,把人折腾够呛。年终算账才知道亏了20万元。
遇上了疫情,大家都没有办法的,只要2021年没有疫情,店铺还是可以盈利的。坚持是黄小姐唯一能做的,毕竟已经投进去200多万。在年底的时候,黄小姐又从银行贷款30万,希望能够触底反弹。
遗憾的是,这次疫情远远超过了绝大多数餐饮人的预期。再加上广州是一个比较国际化的城市,国际旅客比较多,疫情依然反反复复,店铺的生意也是断断续续。
在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黄小姐认输了,在今年6月份的时候关掉了店铺。20个月的时间,黄小姐巨亏280万元,为了还债,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宝马车。关店当天,黄小姐坐在门口哭了很久很久。
或许黄小姐真的不甘心,自己并没有被同行打败,而是被不可抗力因素打败,这种感觉实在憋屈。
可是这就是生活,能够让你失败的因素有很多很多,一个不小心就能全盘皆输。
别说黄小姐了,就连大名鼎鼎的海底捞也是亏到不想说话。2020年疫情发生之后,张勇预计疫情会在2020年9月结束,于是从银行贷款20亿元逆势开店,想要通过这个操作坐稳火锅老大的位置。
< class="pgc-img">>万万没想到,疫情到了现在还没有消失,海底捞的翻台率直线下降,超过300家店铺出现亏损,最终决定在年底前关掉300家生意不好的店铺。
2
餐饮店的未来在哪里?
可能有人会说,我现在只懂餐饮,不懂其他的行业,也不想打工该怎么办呢?
这就要看我们的野心有多少了,假设我们只想开个店赚点小钱,那么也不是没有机会。
我们需要关注两个点位:位置和细分行业。
位置决定了房租和人流量,细分行业决定了你的营业方式。
在今年倒闭的百万家店中,有40万都是快餐店,这并不是说快餐店容易赚钱,而是快餐店更容易击中打工人的“刚需”,价格不会太贵,距离不要太远。
我相信大多数快餐店的店铺价格都不贵,为什么还是倒闭了呢?
原因就在于他们高估了自家店铺的翻台率,房租也不便宜,最终也就选择了关店。
我公司的楼下在两年前开了一家快餐店,店铺面积在40平米左右,快餐价格在12元左右。刚开始我是不太看好的,因为这个公寓楼位置不太好,人流量不大。
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这家店铺几乎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顾客天天爆满。
这些便宜的价格,这些偏的位置,为什么可以一直赚钱呢?
原因就在于房租超级便宜,因为位置不好,一年的房租也就3万元左右,装修也没怎么花钱,店铺也没有其他员工,都是自家家人。店里的顾客也都是附近工作的农民工,他们不需要高档的用餐环境,只要味道好,便宜就行。
这种餐饮店在全国有很多,也同样赚钱,缺点就是很累,一家人天天要在店里忙。
如果你想在这个时候开大店铺,打造餐饮品牌,那么我建议大家还是先稳一下,至少等疫情过了之后再重点筹划,否则经不起一会儿开店一会关店的打击。
< class="pgc-img">>用媒体思维全网覆盖,让产品销售慕名而来!
未来所有的商业竞争,都会聚焦在媒体传播上。一家公司或一个老板,如果媒体思维短缺,注定会提前败下阵来。
请记住:没有传播度,就没有认知度;没有认知度,就没有美誉度;没有美誉度,何来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