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讯)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示了2023年中国连锁TOP100,其中沃尔玛、苏宁易购、永辉、康成、物美、华润万家、盒马等企业位列前茅。以下筛选了63家有关大快消行业内的中国连锁企业。
具体排名如下:
月11日,CCFA新消费论坛——2021中国连锁餐饮峰会在长沙举行。会上,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简称CCFA)联合美团打造的“2021中国餐饮加盟榜TOP100”正式发布,蜜雪冰城、汉堡王、书亦烧仙草等100个餐饮品牌上榜。双方共同编撰的《中国餐饮加盟行业白皮书2021》也于当日亮相。
2021年是CCFA与美团第三年联合推出餐饮加盟榜,榜单以美团大数据为基础,从品牌实力、加盟门店经营情况、消费者认可度三大维度对七大餐饮品类的加盟品牌进行评估,旨在为餐饮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投资参考与决策辅助。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洪涛表示:“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中国餐饮连锁化、规模化发展的进程,食品安全乃至企业整体运营与管理的数字化程度加速提高。我们希望通过榜单和行业白皮书,为餐饮创业者提供更多参考维度,推动中国餐饮连锁加盟市场健康发展。“
餐饮业快步走向万店时代,谋求创新发展成刚需
2020年,中国连锁餐饮市场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白皮书显示,中国餐饮连锁市场的连锁化率从2019年的13.3%提升至15.0%,万店以上规模连锁加盟门店数三年占比翻倍,中国餐饮业正在快步走向万店时代。不过,相较于美国50%的餐饮连锁化率,中国餐饮连锁市场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白皮书进一步指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带来了更加聚集的消费人群与更高的消费力;同时,疫情下消费者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对于合规意识更强、拥有更稳定的产品质量和服务体验的连锁品牌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倾向,这些都为餐饮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优质土壤。如何通过创新发展实现持续生长,成为餐饮企业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
小店跑出大连锁,中餐多品类爆发
街头巷尾的各式餐饮小店,既是城市人情味和烟火气的重要展现,也彰显着城市的地域文化和经济活力。2020年7月,商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小店经济推进行动的通知》,进一步为餐饮小店的发展注入了政策动力。
事实上,小店也是2020年最受欢迎的开店模式。榜单显示,单店投资额在20-50万的小型店铺类型较2020年同比上涨33.3%,较2019年上涨68.4%,成为最吸引加盟投资者的单店初始投资区间。
小店经营相对较小的店铺面积、租金负担与人力成本,更适合小吃快餐与饮品入驻,同时快餐小吃与饮品还具备单价亲民、产品及服务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可复制性强等优势,有利于实现快速的连锁化与规模化,“小店”也能跑出“大连锁”。白皮书显示,连锁门店品类分布中,小吃快餐门店数占比近50%,稳居门店数榜首;饮品门店位居第二位,占比超过10%。值得一提的是,饮品品类的连锁化率连续三年保持高位,截至2020年,该品类连锁化率已达36.8%。
此外,疫情也在客观上凝聚了国民的文化向心力,随着文化认同的提升,中式餐饮受到更多的认可与欢迎,展示出更好的抗风险能力,门店增速保持平稳发展。白皮书显示, 2020餐饮企业连锁化率同比增幅前十品类中,中餐占据了六成以上,其中北京菜以17.7%的涨幅位居第一。同时,中餐品类也加速朝着“品质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迈进。
连锁品牌角逐下沉市场,数字化成趋势
2020年,三线及以下城市连锁门店虽然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但保持着可观的增速,发展空间值得期待,这意味着下沉市场成为巨头加速布局的新战场。白皮书显示,2020年品牌下沉更加凶猛:蜜雪冰城、七分甜、沪上阿姨等大举进军二三线城市;国内快餐品牌快速崛起,老乡鸡于2020年初正式开放加盟,力图实现规模化复制和快速扩张。
“下沉化”的另一表现是,特许经营中心由上海向其他省市扩散。榜单显示,2021年上榜企业注册在辽宁、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市的数量均同比增加,其中,江苏、广东最为突出。
需要指出的是,经历2020年疫情的洗礼,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意识到线上化、数字化经营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资本对餐饮项目有了更多的期待,餐饮连锁拥抱资本为自身的发展注入更加充沛的动能。
美团到店餐饮事业部总经理王毅明表示:“餐饮行业连锁加盟模式的探索是一件需要长期有耐心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优质连锁品牌将自身积累的品牌势能、成熟管理模式、供应链能力等赋能给餐饮创业者和小微商户,促进餐饮业的繁荣。美团也非常愿意为这些餐饮品牌和餐饮从业者们提供支持。”
作者:何易
编辑:周辰
024年6月消息: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发布了“2023年中国连锁TOP100”。榜单入围门槛达到31.03亿元,同比提高了3.93亿元。上榜的100家企业销售额达到2.03万亿元,门店总数226,630个,较上年的连锁TOP100分别增长4.6%和8.3%。
从行业来看,综合零售46家,近乎占据半壁江山;超市、专业店、便利店分别有23家、16家,15家。其中,便利店、专业店贡献了97%的新增门店,2/3企业销售、门店数同比有所增长。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综合零售、超市中有1/3的企业销售额出现负增长,不到三成的企业销售额和门店数同比实现增长。
< class="pgc-img">>值得一提的是,胖东来首次上榜,以107亿元的销售额排在第46位。13家门店(11家在许昌,2家在新乡)是榜单中第三少,门店最少的是开市客中国(Csotco),仅有5家;其次是伊藤洋华堂,9家。
胖东来单店销售额达到8.2亿元,也只有开市客中国(11亿元)能压过一头。创始人于东来曾透露,胖东来原本去年计划挣2000万,没想到年底挣了1.4亿。如果他透露的情况属实,这一成绩已经超过不少零售行业知名上市公司。
< class="pgc-img">>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前十名,整体来看情况不容乐观,有6家企业销售额出现负增长,4家企业门店数量缩水,排名也因此发生大变化。排在6-10位的分别是物美集团(-)、华润万家(-)、盒马鲜生(-)、王府井集团(上升1位)、美宜佳(前进1位)。
王府井创立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前身是“新中国第一店”——北京市百货大楼。如今已涵盖百货、购物中心、奥特莱斯、免税等多种零售业态,打造出王府井百货、王府井购物中心、王府井奥莱、赛特奥莱、西单商场等品牌。
榜单中仅有13家企业销售额和门店数实现双位数增长,连续两年蝉联“中国便利店之王”称号的美宜佳便是其中一员。去年实现销售额541.9亿元,门店数量33848家,同比分别增长20.1%和12.8%,首次跻身前十,代替掉出前十的联华超市。
< class="pgc-img">>永辉超市、康成投资(大润发)分列第四、第五位,销售额、门店数量双双出现下滑,两家企业也在积极做出改变。前者已开启胖东来式的门店调改,涉及郑州部分门店。今年胖东来“爆改”步步高,带来近10倍的月度增长,这一奇迹能否在永辉超市身上重现?我们将继续观察。
针对市场传闻,6月6日大润发回应称,并没有放弃小润发(社区超市品牌)。据介绍,除了大润发、小润发,这家零售巨头还有大润发Super、M会员商店等品牌。随着会员店热度持续上升,M会员店也被寄予厚望,目前已在扬州、南京等地开出三家,今年计划在常熟、嘉兴、无锡、江阴等地开设门店。
< class="pgc-img">>苏宁易购下降两位,跌至第三,销售额减少172.91亿元,下滑幅度最大。但新开1608家门店,总数突破1.2万家。有迹象表明,创始人张近东正在逐步回归台前,老将出马,不知能否将公司拉出亏损的泥潭。
有2家千亿级企业。居然之家上升1个名次,跃居次席,销售额、门店数量均实现正增长。沃尔玛(中国)同样前进1位,从2021年的第5位,到2022年的第2位,再到2023年取代苏宁易购成为中国连锁“一哥”,可谓步步高升。
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自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持续进行本土化改造,近年来试图以山姆会员店取代传统大卖场,成为拉动增长的新引擎。去年实现销售额1202.17亿元,门店数量365家,同比分别增长10%和3.7%。
2025财年一季度(截至4月26日的三个月),沃尔玛中国区销售额57亿美元,同比增长16.2%,这主要得益于山姆的贡献。据悉,继昆山山姆后,全国第二家开在县级市的山姆即将在今年12月亮相,位置就在福建泉州晋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