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个“消费者站在餐厅门口都要打开大众点评”的时代。
消费者会因为置顶显示的一条差评,直接拉黑一家店;也会因为一条优质好评被“种草”,千里迢迢来餐厅打卡。
餐饮老板内参 大鱼君 /文
上个月,有个新店店长向内参君诉苦,一天收了两个三星差评,还是勤勤恳恳的800字带图优质点评。
一个三星点评将会直接扣掉他500元绩效,两个就是1000块,要是再收到一个两星点评,当月绩效就直接取消了。
餐饮老板把美团点评视为必争之地,5星店铺成为店长的灵魂考核。为了星级和排名,甚至有老板不惜烧钱开推广、铤而走险违规刷单。
然而要做到美团点评高分店铺,绝不是烧钱刷单这么简单,大鱼餐饮学院特邀讲师——映如,对于餐饮老板做美团点评,给出了5点建议。
1、不要盲目入驻美团点评
需要先评估自己的行业,在当地平台获客量的天花板。
要去打听清楚本地美团点评榜单前几名的同行,他们的访客量数据,这样才能正确评估美团点评这个渠道给你带来的价值。
2、商圈决定流量
店铺在美团点评的选址决定了获客流量池的大小,如果店位置是在多个商区交界点,尽量让美团点评业务员给你的店划分在流量最大的商圈/行政区。
3、店铺名称不一定是店铺全称
像海底捞、大董这样自带品牌加持的店铺,当然可以把自己的餐厅全称作为美团点评的店名。
但处于刚刚起步的餐厅,可以选择“店名+服务项目/特色/slogan”的形式对店铺进行命名。用户在浏览美团点评时,看到你的店,就能够立刻知道你的店是吃什么的,特色是什么。从而,点击的概率也就提高了。
例如,下面这家餐厅,以前叫须尽欢把把烧。但他的餐厅特色在于:可以在花园内用餐。所以,映如建议将店名改成:“须尽欢花园把把烧”之后,再配合上满减、团购的活动,排名明显靠前了。
4、重视“收藏店铺”,提升新客复购率
“收藏”是美团点评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你现在可以打开美团点评,点击美食,定位到一个区域,向下滑几条,找一家店,点击收藏。
然后退出美团点评,再按照刚才的路径操作一遍,你会发现,你刚刚收藏的那家店位置靠前了,甚至可能出现在页面第一名。
5、升5星有三个决定因素
在如何提升店铺星级和在美团点评榜单的排名问题上,是由下面三个指标相加得到的:消费热度+好评数量和评论质量+店铺浏览量。
那么如何具体实操去提升这三大指标和美团点评的获客量呢?
大鱼餐饮学院联合映如,共同出品了《美团点评五星店铺实战营》线下课程,也是全国首个面向美团点评商家的运营培训课,手把手带你提升美团点评获客量。
课程导师
映如,之前在小米和罗辑思维做高级产品经理,现在已经辅导了100多个餐饮老板的美团点评项目,她自己的一家私人影院,开业11天就获得了全5星、39天就攀上了热门榜第1名。
2018年10月1日,“天津白日梦私人影院”开业。
开业第11天,美团点评评分直上5星级。
开业第39天,上美团点评天津私人影院热门榜第1名。
开业第41天,上升到评价榜第1名。
如今,仍保持在榜单的前3名。
曾服务餐饮品牌
北京骨气鼓气羊棒骨总部、武汉胡桃里、东莞小龙坎火锅、长春黄氏正轩甜品、深圳宝莱坞印度餐厅、深圳大肆铜炉蛙馆、昆山酥宣寿司、成都须尽欢把把烧、深圳汤鲜生、西安日尝美好包子铺、佛山MOCAKES蛋糕、杭州味尧鱼头馆等。
学员反馈
听过映如老师课程的学员反馈说:课程内容很落地!按照老师讲的内容优化运营,效果显著。
本次课程内容包含
本期已报名同学
部分已报名品牌logo、顺序无先后
课程详情
课程时间:9月27日(9:00—18:00)
课程地点:北京新世界酒店(崇文门店)学费:原价2880元/人早鸟价2280元/人(截至9月16日)
(学费包含学习资料费、笔记本、笔,不含交通费、住宿费、餐费)
课程价值=你学习后实操提升的获客量×客单价
· 9-11月,你还可以学习这些课程:
· end ·
轮值主编|王菁 编辑|刘珍 视觉|刘珍
转载联系:首席小秘书 微信 neicanmishu
步西安城墙,在俯瞰现代都市风貌中倾听历史跫音;打卡易俗社文化街区,领略古老秦腔与现代时尚踫撞出的无穷魅力;品尝陕菜老字号,感受传承千年的秦地风味;置身大唐芙蓉园,在唐风唐韵中做回唐朝人……
11月23日,“‘一带一路’看陕西 十年征程再出发——第七届‘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曲江新区运营管理的西安历史文化地标,踏入“穿越”古今的时空之门,体验十三朝古都的全新魅力。
城墙故事历久弥新
从历史的斑驳中不断蜕变的西安城墙,已度过了1400多个年华。近年来,在曲江新区的创新经营下,西安城墙拂去沧桑,再迎青春。
西安城墙始建于隋代582年,全长13.74公里,是我国目前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西安的城市标志和象征。
西安城墙景区工作人员杨楚悦介绍,曲江新区运营西安城墙以来,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工作方针,加大对城墙本体的保护修缮和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如今,西安城墙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富有城墙特色的预防性保护体系。
< class="pgc-img">>“为全面、及时掌握城墙各项状况,做到早发现、早应对,西安城墙设置了3000余个文物变形监测点,并完成了1027个监控图像数据接入信息中心,率先在全国创造性地摸索总结出文物本体安全四色分级预警体系,并结合定期研判会,使得管理者对城墙的变化了然于心,防患于未然。”杨楚悦说。
西安城墙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同时,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挖掘景区文化内核。
2009年5月,西安城墙整体移交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西安城墙由观光型的历史文化景区向体验型的复合人文景区转变;2014年,西安城墙南门历史文化街区全面对外开放;2018年,西安城墙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1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西安城墙景区位列其中……
杨楚悦介绍,近年来,西安城墙开展了西安城墙新春灯会、西安城墙古城全球征春联、西安城墙国际音乐节、大唐风筝荟、城墙夜跑等各类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市民游客的游览体验。“同时,我们策划推出再现盛唐最高礼仪和大国风貌的《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完美演绎了盛世长安的华彩乐章,让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沉浸式领略大唐盛世的恢弘气魄。”杨楚悦说,“我们还借助新媒体平台、数字技术、‘互联网+’,策划推出了金甲武士、盛唐天团等一大批景区特有文创,并在此基础上持续输出主题CG动画视频、数字藏品及各类文创衍生品,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双提升。”
今年1至8月,西安城墙吸引客流549万人,同比2022年增长734%,同比2019年增长42%。旅游收入2.55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754%,同比2019年增长53%。
未来,西安城墙将继续平衡好古与今、新与旧、修与补的难题,不断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品牌,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融合发展,让西安的城墙故事历久弥新、常讲常新。
千年秦腔拥抱现代时尚
穿过易俗社大剧院,伴随着铿锵悠扬的秦腔曲调,一个以“街、坊、巷、院”为基础的多层次空间,逐渐展现全貌,游客们便进入了易俗社文化街区。
< class="pgc-img">>在街区里,漫步易俗社百年博物馆、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一件件珍贵的戏曲文献、历史文物,让观者聆听易俗社的百年沧桑、一览秦腔千年来的传承与发展。
1912年,160多名热心戏曲改良的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在西安创建了集戏曲教育和演出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团体——陕西易俗社。“辅助社会教育,启迪民智,移风易俗”是该社的宗旨,也正是“易俗”之意。易俗社将文化教育、戏曲训练、演出实践结合起来,培养了大批戏曲人才,创作和演出了许多优秀剧目,对秦腔发展、戏曲改良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百余年过去,如今的易俗社文化街区以易俗社为中心,打造融秦腔艺术展演、中外戏剧交流、博物馆展示、戏曲教育传承、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特色文化街区。“不听秦腔不识陕,不到易俗不知秦”“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上秦腔”是易俗社文化街区的愿景。
“我们街区将秦腔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出了热门IP‘秦小易’。同时,我们依托街区广场露天戏台,开展惠民秦腔演出,让年轻人来到这里感受秦腔的豪迈与震撼。”易俗社文化街区市场营销中心工作人员田瑞雪说。
田瑞雪介绍,为传承戏曲文化,易俗社文化街区与西一路小学合作,推动“戏曲进校园”,引导孩子们从小了解学习秦腔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发研学项目,让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中生、大学生来到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亲手画脸谱、看皮影、听秦腔,沉浸式感受戏曲魅力。
与此同时,易俗社文化街区打造西安人的怀旧空间——“东邦哥”主题街区,还原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西安风情。
此外,街区还增添了万豪moxy秦腔主题酒店、星巴克、茶话弄、胡桃里、火凤祥火锅等商业配套,丰富了游客打卡体验。
目前,街区游客接待总量超千万人次。东邦哥复古街区游客接待总量超300万人次,研学接待总量超5万人次。另外,街区每周末以及节假日在方言广场戏台都有免费的秦腔惠民演出,每年约1000余场。
老字号重现昔日荣光
陕西沃野千里、粮产丰富,孕育出中国最古老的菜系之一——陕菜。陕菜又称秦菜,历经几千年的积淀,依然绽放着新的光华。
1929年诞生的西安饭庄,经过近百年的传承,已成为“三秦饮食文化的地标”、中华老字号,以及陕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 class="pgc-img">>位于西安饭庄(总店)的陕菜文化体验博物馆,是国内首个以陕菜文化特色为主题的博物馆。该馆共900多平方米,分为展陈区、研学区和文创区,以文字、图片、实物、视频等形式,全面呈现陕菜的发展历史、风味特色、代表菜品等,向食客展示丰富多彩的陕西饮食文化,以及辉煌灿烂的陕西历史文化,是集参观游览、品尝体验、研学求知、文化体验、非遗传承等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陕菜博物馆旨在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陕菜的前世今生,我们用现代光影艺术,对陕西餐饮文化、古都历史文化进行深度融合。”西安饭庄总店店长康佳表示,“博物馆设立研学工坊,展现陕菜非遗大师现场制作陕菜。博物馆的文创区则是为了让参观者把‘陕味’带回家而设立。”
在陕菜博物馆内可以看到,食客在等餐时,可通过精彩的互动画面观看陕菜技艺,再免费品一口西安饭庄的黄桂稠酒、闻一闻陕菜调料的独特风味。“通过参观陕菜博物馆,我了解了中国最有文化、最有故事的陕菜,其中‘烧尾宴’等宴席更让人大开眼界,不得不感叹陕菜‘大度、大气、大俗、大雅’的气质和魅力。”西安市民张先生感慨,陕菜的兼容并蓄、历久弥新让人印象深刻。
建设陕菜博物馆只是曲江新区传承陕菜文化、复兴老字号的举措之一。
曾经的东大街,老字号云集。后来随着城市改造,一些老字号渐渐淡出视野。曲江新区打造易俗社文化街区,重举老字号复兴大旗,让隶属于曲江新区西安饮食股份有限公司的十个西安老字号,集结于文化街区。如今,老字号已经成为带动街区经济的新引擎。
老字号是城市变迁的见证,也是人们生活记忆的载体。近年来,曲江新区持续恢复中华老字号,推动老字号门店数量增长、环境优化、服务提升,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唐“潮”遇上黑科技
今年5月18日,伴随着礼乐和鸣,来华出席中国-中亚峰会的各国元首陆续抵达大唐芙蓉园。在这里,西安以一场大度雍容、如梦如幻的唐朝传统迎接贵宾,展现中华文化包容四海、兼纳百川的精神风貌。
< class="pgc-img">>当时,“大唐盛礼”一时间刷屏社交媒体,让曲江新区文旅特色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传播。如今,暮色中的大唐芙蓉园,依然楼阁巍峨、流光溢彩、美轮美奂,一派盛唐风貌。身着汉服行走在大唐芙蓉园的“世家小姐”和“翩翩公子”们,组成了道独特的风景线。这样的唐风唐韵,离不开现代黑科技的加持。
近年来,曲江新区聚焦数字经济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在文化产业创新赛道上全力奔跑。“大唐芙蓉园内智慧导览亭、智慧商店等随处可见,我们还将传统演艺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开展全新演绎。”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大唐芙蓉园景区管理分公司副总经理白露表示。
唐代宫廷燕乐《鼓》,即是大唐芙蓉园内唐朝景观遇上现代黑科技的典范。在绚烂黑科技的加持下,节目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东仓鼓乐进行包装,通过全新的编曲和兼具故事性与娱乐性的方式进行呈现,营造出跨越千年的古今对话。
从2019年起,大唐芙蓉园就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建立以智慧管理中心为核心的管理服务、市场营销、安全应急(应急响应)三大体系,通过“数字指挥中心建设、电子自助售票入园系统、智慧导讲系统、监控管理系统、智慧无人便利店、热成像测温系统”等多种智慧化举措,打造出售、检、游无现金支付为一体的智慧旅游新体验。同时,大唐芙蓉园利用大数据搭建自主游客数据分析平台,实现景区智慧化管理、网络化营销、智能化服务。
今年“五一”,大唐芙蓉园演艺再上新:《芙蓉画中游》以“画中人”的方式,演绎了十余组唐朝生活场景,再现了《树下仕女图》《宴饮图》《捣练图》等古画。
陆续推出的演艺上新,尽显盛唐风华。提及不断推陈出新的灵感来源,白露表示:“我们以讲好中国故事和传递中国声音为根本,让深厚的文化沉淀与新科技、新创意融合,并结合时下热点进行创新。”今后,大唐芙蓉园将进一步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核,持续增强群众游玩体验,讲好“唐潮”故事、中国故事。(吴军礼)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我手里也存了点钱,想试着转型再开一家别的店面,后来考察了一圈,发现大家日子过得都很艰难。朋友也劝我,别想着折腾了,现在这经济条件下开店不赔钱就不错了。
于是,我转头又开了一家地摊烤肉……”
——某地摊烤肉老板自述
总第 3231 期
餐企老板内参 王盼 杨柠睿 | 文
这个夏天,地摊烤肉实火
引得不少日韩烤肉都转型了!
有一种说法是:烤肉是疫情后恢复最快的赛道。
最近,内参君所在北京朝阳地区,陆续出现了不少“地摊烤肉”,也有一种说法叫“地桌烤肉”。
马路牙子地桌烤肉、三姐地桌烤肉、齐齐哈尔绝对牛地桌烤肉、永安里地摊烤肉……当然,也有一些烤肉店,名字起得很时尚小清新、国际范,然而走进去一看才知道也是地摊烤肉。
接地气的名字、豪放粗犷的氛围、极具东北气息。小摊一支、板凳一摆,喧嚣的夜晚配上复古风场景,烤肉还未端上桌,那种烟火氛围已经先把人裹了起来。
这种发源于齐齐哈尔的地摊烤肉,今年格外流行。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包含烤肉的相关企业数量约为11.8万家,其中2017年至2021年,新增注册烤肉相关企业超8.3万家,近五年整体呈持续上升状态。从区域分布来看,排行前三的分别是新疆、辽宁、黑龙江。
而在这其中,包含地桌烤肉、地摊烤肉的企业,2021年增速为45.61%,呈快速增长状态。
和不同的地摊烤肉经营老板聊了聊,我们捕捉到了一些重要信息:
1、不仅是地摊/地桌这样直白的表达,甚至衍生出“叙利亚战损风、赤贫风、破店风”等多种类似风格的餐厅。比如有一个连锁品牌叫“破店”,目前全国已开70多家,店内是水泥墙+小矮凳,吉他手挨个桌子唱歌,足够破烂才足够豪放。
2、在激烈的竞争和内卷之下,不少原本做日韩烤肉的品牌,纷纷“转头”做起了地摊烤肉。更准确的说法是,“相中”了和烤肉匹配的市井气息,比如赫赫有名的韩式烤肉品牌“火炉火”,近日改名为“鳗排脏大排档”,引得无数网红前来打卡。
探店地桌烤肉
看似便宜,实则“刺客”
在大众点评上,搜索地桌烤肉,内参君发现了不少“优惠套餐”,比如2人餐99.9元、4人餐198元……让人不禁感慨,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烤肉的价格真的这么接地气吗?
为了深度了解地桌烤肉,内参君特意探访了两家烤肉店:
一是网络上呼声很高、全国连锁的“破店”。
名为“破店”,乍一看确实挺“破烂”:上下两层,首先是满屋子悬挂的“破”字,其次是水泥风的灰色墙面,以及搪瓷印花的复古大盆。这样的风格被网友称为“叙利亚复古风”,至于亮点在于叙利亚还是复古,大概每个人有不同的解读。
菜品以烧烤为主,搭配东北老式麻辣烫、凉菜、几款网红茶饮。一面墙的酒柜让人分分钟有种“放肆喝”的嗨感。
此外,店内还有驻场。和胡桃里那种单独的舞台不同,破店的驻场拿着吉他和麦克风四处“游走”,在陌生的桌与桌之间串场,并时不时带动互动氛围。这样的“社牛”餐厅,也让餐厅里热闹无比,干杯声、玩笑声、歌声此起彼伏。
最后,内参君和同行的小伙伴总共吃饭花了290元,点歌花了66元,一顿烧烤下来,虽说酒足饭饱,但想想这环境,不由得感到有些“潦草”。
这顿小烧烤发进朋友圈,被吐槽“没有灵魂”
>二是另一家“披着小清新外衣实则大东北风”的小店。
这家店叫“XX牡丹江朝族烤肉”,隐藏在望京小街众多时尚餐饮的一角。从门头风格看,橘色的招牌、外摆清新的绿植,让人觉得这是一家日韩烤肉店。然而,走进以后别有洞天,东北气息“扑面而来”。
首先菜品名字就极具东北特色,比如“老板娘酸甜豆腐泡”、“烤东北翠花酸菜”。其次氛围上则同样用了不少东北元素的装饰,比如麦穗、玉米、大红窗花、年画等。
餐厅员工除前台收银以外,平均年龄不小,操着一口正宗的东北口音,也会热心和顾客介绍产品和交流烤法。和“破店”网红的氛围相比,这里更多了一些接地气的成份,顾客年龄也相对大一些,其中有不少中年聚餐。
巧合的是,一顿饭下来,内参君同样花了290元。
总结如下:
看似接地气,其实花费并不低。“朴素”的装饰只是一层保护色,目的就是让顾客“放松”,拿起菜单,三选两选,人均价格就上去了。
地摊烤肉
凭什么点燃这个夏天?
在小红书上搜索“地桌烤肉”、“地摊烤肉”,能看到不少网红打卡的餐厅,同时也有不少主题明显的品牌店。
这个“质朴”的品类,能吸引这届消费者有以下四个原因:
1、经济下行,越“破”越接地气
“旧吊扇”、“搪瓷缸”、“水泥抹灰墙壁”、“闪烁的复古灯牌”这些要素再加上“矮板凳”和“简易矮桌”,这便是集齐了“地摊烤肉”的主要元素。
破旧吗?真破旧;简易吗?真简易;来吃的人多吗?也是真的多……
可要的就是这种破旧、简易的风格,在“疫情阴影不散,消费下行不断”已经成为了当下消费的主旋律下,越“破”越接地气。
“破”便意味着没有那么的高端上档次,从心理便营造出一种“亲民”定位;
“破”同时也意味着可以不用花费很多银子在装修上,从而降低开店或转型成本;
“破”还意味着人效的提升。接地气的另一种解释便是亲力亲为,顾客更多的需要自己动手,颇有种“我都这么破了,你还想要求我海底捞式服务吗?”般耍无赖的感觉,但反而有许多顾客吃这一套。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人效,“破”的精妙。
2、东北烧烤起家,口味能适应全国
为什么湘西小串、潮汕火锅这些极负盛名、又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再加上前段时间大热的猪杂粥,为什么没能成功跑向全国?
很大程度上还是口味地域化的差异。
夜宵本身是一个“本地化”非常明显的品类。十里不同水,百里不同山,不同地方的饮食习惯,口味偏好也都独具特色,而这一点在夜宵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说,深夜最能慰藉灵魂的碳水,在不同城市的表现形式也都大相径庭:炒饭、炒粉、炒饼、炒面,每个城市都在竭尽所能地把碳水打造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而起源于东北的地摊烧烤,在味道上,咸口、甜口、辣口基本能满足全国人民的味蕾;在食材上,牛肋条、猪五花、梅花肉,再加上各类海鲜和蔬菜,大众化的食材让人无可挑剔;在小料上,蒜片、青阳椒、各种秘制蘸料,总能找的适合的选择……
以上种种因素,使得地摊烤肉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进化成适应普罗大众口味的样子。
3、商圈难做、地摊外摆流行,大家都需要氛围感
内参君在采访地摊烤肉的老板时,有了解到许多做日韩烤肉的都开始往地摊烤肉的方向转型。
“商圈越来越难做,客流下降了得有40%、50%以上。原来那些商场里的日韩烤肉定价就相对高端,给人一种生人勿近的感觉,这么一对比,我这个外摆的地摊就显得亲民很多。”这位烤肉店老板接着说道:“现在还能做下去的烧烤,要不就是人均1000+的那些高端餐饮店,要不就是我们这种豪放派别的外摆地摊烤肉……”
在疫情不那么紧张的时候,大家都想出来放松。
最近大热的“露营经济”、“后备箱经济”都是满足了顾客需要出来“放风”、“轻松”的心理。
伴着低沉的吉他声,邀上三五好友,在小马扎上撸串、侃大山,在疫情下,怕是最好的释放方式。
4、顺应季节,正是夏天烧烤旺季
传统烧烤店的旺季集中在“五一”到国庆这段黄金时间。
可以说,7、8月份是最好的烧烤季节,夏日的白天被暑气闷了一天,在夜晚好不容易迎来一丝凉意,烧烤就在夜晚显得弥足珍贵了起来。
再加上北京、上海的疫情后,餐饮业被重创,消费下行的阶段中,烧烤变成了恢复最好的品类。
而地摊烧烤更是营造出了,“只要不是下雨天,一年四季都是旺季”的态势。
地桌烤肉会火多久?
时尚似乎是一个轮回,曾经“地摊”代表着低端和廉价,而如今却成为潮男潮女们争相追捧的网红餐厅。
抛开季节、口味等影响餐饮业的传统因素外,“地摊”这种方式符合了当下的大潮流。
“地摊”对于顾客来讲,“看起来没那么贵”、“氛围感十足”、“环境奔放”;“地摊”对于餐饮人来讲,人工成本和装修成本的节省,使得在餐饮下行的当下,开店压力小了不少,而实际到手的利润并不低。
把“地摊”和“烤肉”做个加法,满足了大形势潮流的品类,很难不长久。归根到底,是因为烤肉,它回到了最原始、最实在的方式,这既符合味觉底层逻辑,也能满足消费者的社交需求。
问:地摊烤肉这么火,就没有什么缺点吗?
答:有,板凳太矮了,坐久了会腿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