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有这样一家点心铺
位处镇区
有东莞多镇街共11个微信群的客户
想吃他们家的点心
要靠手速快!
·
这家店的主人
是一对30多岁的夫妻
老板娘从小就在食品厂长大
# 1
半个月才能等到一次「送货名额」
热门镇区5分钟内即抢完
今年32岁的老板娘刘玥昕,已经有20年做点心的经验了。上小学时,她就常在爸爸的传统食品厂里帮忙,去年在东莞石碣开起了夫妻档小店。
< class="pgc-img">>每天早上6点闹钟一响,夫妻俩就要立刻起身到店开始一天的食材准备工作。上午是他们最忙碌的时间,20来平方米的街边小店里挤着5个人,分工手作、打包下午要配送的订单。
中午12点左右,总算打包完成,老板甚至来不及好好吃个午饭,拿着前一天自己写的配送路线图,开着五菱车赶紧出发送货。
< class="pgc-img">>▲老板手写的配送线路
老板娘会提前公布本周去往东莞各镇街配送的“行程表”,并在配送的前一天在11个微信群中发送次日的下单小程序。
因为只有老板一个人送货,一天只能到一个镇街送30-40个地址,大部分镇街要等上半个月才能轮到自己所在的镇街配送,即使轮到了也得拼手速。像南城这样热门的镇区,往往接龙开始五分钟配送名额就满员了。
< class="pgc-img">>▲等待配送的点心
并不是老板夫妻有意做“饥饿营销”,只是小店目前的配送模式的确满足不了更多的上门订单。老板娘每天都在门店里忙活儿,只要有客人登门,照样能买到新鲜现做的点心。
虽店名叫绿豆饼,她家却有原味、海盐绿豆、紫薯、板栗等6种不同的馅儿,还有十几种口味的糯米糍、钵仔糕、龟苓膏、虎皮卷、奶酪球等丰富出品。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2
仅靠2元一枚的绿豆饼
开业当天营业额6000+
刘玥昕出生在一个“点心之家”,在她小的时候,爸爸便在食堂里做点心师傅。她12岁时,父亲出来创业开了家传统食品制作工厂,主营月饼,也做广东年货中的各式点心。
每年寒暑假,刘玥昕都要到爸爸的厂里帮忙,在那个机器制造还不发达的年代,很多环节都是手工制作。年复一年,她的手艺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牛屎饼、鸡仔饼、龙船饼......她总能做的又快又好。
< class="pgc-img">>毕业后,刘玥昕也曾短暂涉足职场当文员,还尝试发挥自己的特长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开糖水店。然而,初次创业并不轻松,她形容那时候“累到极限”:既要独自接待顾客,又要事无巨细地准备食材与制作糖水,多重压力让她感觉“好郁闷”,加上生意未能如预期般红火,开了一年多就把店关了。
兜兜转转她还是回到了爸爸的工厂。期间除了做点心,她还拍摄了很多抖音视频做宣传,这些经历都为她后来成功创业打下了基础。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刘玥昕之前运营爸爸的食品厂抖音账号
几年前结婚后,丈夫跟着她一起在父亲厂里做事。虽说衣食无缺,但儿子渐渐大了,每个月领几千块的工资让夫妻俩感觉存钱是件困难的事情。
一直生活在父亲羽翼下的他们,也渴望能做出点成绩证明自己,可是丈夫只有初中学历,能做什么呢?
< class="pgc-img">>夫妻俩决定做回老本行,拿出积攒的小几万元,租下街边的店铺,马上就把店开起来了,起初只做绿豆饼。
3月1日开业的第一天,生意的火爆程度就远超夫妻俩想象,单价2元、买10个送2个的绿豆饼,单日卖出了6000+元的营业额!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刘玥昕形容那一天夫妻俩不停地煎饼,尤其到了晚上八点半,不知怎地店门口突然排起了几个小时的长队,两人忙得晕头转向,连前来给她捧场的朋友都被她临时喊来帮忙顾店。
#3
糯米糍夏季“救场”
“天降流量”一觉起来五六百人加好友
可惜好景不长,两个月后,也许因为天气渐渐热起来了,来吃饼的人一下就少了下来,夫妻俩每天在店里闲坐着,琢磨得想办法把生意做起来。
她首先增加了丰富种类的糯米糍,并逐渐加入龟苓膏、双皮奶、奶冻等更适合夏天食用的点心,平时没事干也会把做好的点心拍照发到小红书上。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两人分工合作
另一边,刘玥昕在国贸附近工作的朋友托他们将店里的点心送到公司,这给他们拓宽订单量提供了重要灵感,小店从此开始提供上门送货服务。
因为以前有帮爸爸的食品厂经营抖音账号,刘玥昕的网感很好。虽然在网上发的贴子一直不温不火,但她仍坚持发了好几个月。
有天一觉醒来,刘玥昕正奇怪怎么突然有五六百人来加她的微信,原来有条小红书火了!有4万+人看过她的笔记。客户数目像滚雪球般扩大,很快从原本的2个微信群增加到现在的11个群聊。开业半年后,生意终于渐入佳境,两人忙不过来,请了第一个员工帮忙。
小店收获了许多人的青睐,夫妻俩忙到每天只能睡五个多小时。老板总在中午出发送货,午饭经常只能在路上买瓶八宝粥凑合对付一口。
下午丈夫送货,刘玥昕和员工在店里继续做龟苓膏、奶冻等可以提前做好冷藏的产品,一直忙碌到晚上九点左右才关店回家。
< class="pgc-img">>虽然夫妻俩现在的工作节奏很紧凑,两人常常忙得“失去面部表情”“累的不想说话”,但总归是靠自己的双手做出了一些小小的成就。
除此之外,刘玥昕也有其他的收获:开店短短一年多,他们和很多客人成为了朋友。新人进群不知道怎么下单时,总会有熟客自发地充当起“客服”、丈夫上门送货时为他准备饮料、配送即使等到晚上八九点也没有怨言......
< class="pgc-img">>朝着「证明自己」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但每天“泡”在店里的生活,让他们心中生出一些遗憾——几乎没有时间陪伴4岁的孩子。
下一步,他们期待着生意慢慢稳定后能找到更大、更舒适的店面,小孩放学后可以接到店里玩耍,度过更多的亲子时光。
< class="pgc-img">>刘玥昕夫妇的创业故事
是普通人奋斗生活的一个缩影
人生这段旅程
关山难越,而勇者无惧
源:【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杜虹晓 赵鹏程 济南报道
00后、宝妈、夜市摆摊、月入十万……靠着肯努力、肯吃苦、认准目标肯坚持,来自枣庄的张娅婷在济南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张娅婷正在制作舒芙蕾
坚持摆摊两年月入十万
5月30日,济南环联夜市人声鼎沸,2000年出生的美女宝妈张娅婷的摊位前排起了长龙。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张娅婷制作的舒芙蕾比普通的面包更加松软,更加Q弹。“我每次来环联都会买一份舒芙蕾,今天是工作日排队的人少,我最长一次排了两小时队。”
“我们研发的甜品迎合了现在的年轻人,在口感上更加松软,但甜度上又没那么高。现在年轻人都比较注重身材管理,我们的甜品都用奶油制作,降低甜度,女生都很喜欢。”张娅婷说。
在张娅婷的社交账号下面,有不少人好奇,为什么别人摆摊赔钱,而她就可以这么成功?张娅婷告诉记者,她们一家三口是2023年从枣庄来到济南,原本只是一次简单的出游,却让张娅婷看到了商机,“环联夜市的人流量真的很大,我当时觉得的确是个机会,就跟老公商量了两天,决定要干,两个周的时间就把家搬到了济南。”
起初,张娅婷将注意力放在了芋泥麻薯小丸子上面,“当时北方没有这个品,我从网上看到之后,就直接去苏州学习,然后回济南开始卖。”张娅婷告诉记者,前三天的营业额只有几百块,后来就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好了。
直到去年年底,天气越来越冷,芋泥麻薯小丸子的销量下滑,张娅婷觉得需要变通,不能只依靠一个产品,于是她再次南下,去上海学习了舒芙蕾的制作方法。
“工作日我们一般会准备二三百份,周末会准备五六百份,平均单价16元,一个月的营业额能到16万。”张娅婷告诉记者,她并不认为自己很成功,她只是觉得自己肯努力,肯吃苦,认准目标肯坚持。
张娅婷在教学员
几个月时间培训了二百多位学员
提起创业的不易,张娅婷摇了摇头,眼眶开始泛红,“创业难、创业累、创业风险高,这我们都能承受,但我最对不起的是我的女儿诺诺。”
去年冬天,诺诺查出了哮喘。不能剧烈活动,随身带药,张娅婷把诺诺得病的一切过错都归到了自己的身上,“在诺诺一岁多的时候,我们就把她带到了济南,跟着我们风餐露宿,吃不好也睡不好。”
凌晨十二点,女儿诺诺在三轮车里睡觉
张娅婷很自责,“在她本该无忧无虑玩耍的时候,晚上跟着我们熬夜,我们在摆摊,她就睡在后面的三轮车里,冬天冷夏天热……”说到一半,张娅婷忍不住哭了起来。
今年4月份,张娅婷的公公婆婆从老家来到了济南,帮夫妻俩带孩子,让他们有时间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诺诺三岁多了,也上学了,公婆来帮忙带孩子,也让我们有时间带带学员。”
几个月的时间,张娅婷已经带出了二百多位学员,大多以年轻人为主。她将自己的经验和手法都教给了学员,也改善了二百多个家庭的生活环境。“有的学员开业第一天的营业额就突破3000元。”张娅婷说。
谈起未来的计划,张娅婷告诉记者她没有想太远,一切以孩子为重心,希望可以三年之内买上房子,给孩子一个稳定的生活。
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cript>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捷萍 实习生 王锦鹏)受暑假旅游热的影响,这个夏天,长沙餐饮迎来一大波客流。面对这“泼天的流量”,众多餐饮品牌打起了“低价牌”。部分老牌餐企通过把关原材料倒逼菜品降价,也有不少餐饮品牌适时推出亲民套餐,发力促消费。
餐厅亲民路线让人心动
“原来48元的全辣锅底,现在9.9元一人份,味道不变,选择更多样。9.9元一盘的现切肥牛,也比以前便宜得多。”午餐时分,万家丽广场的大斌家串串火锅,不少食客端起菜单发现,菜品降价了。
大斌家相关负责人李俊云告诉记者,从7月初开始的“大降价”,一方面是10周年庆回馈消费者,另一方面也是顺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对于性价比的更高需求。“基于我们在供应链体系上积累的优势,降价不降品质,丰富产品结构,降低客单价,让消费者选择更多,丰俭由人。”
该品牌本轮调价不但推出多款5元至9.9元的锅底随心配,下调肥牛等“硬菜”价格,还有线上5折购券、团购优惠等。“反馈到消费者,实现大约30%的降幅。”李俊云介绍。
除了大斌家,今夏,长沙不少品牌餐厅都开启“亲民路线”。
“目前长沙4家餐厅,都推出了不同价位的亲民套餐。比如我们的鱼市、肉店,就在暑假期间推出了百元左右的双人餐,也有适合家庭聚会的套餐,价格也相对实惠。”老许家餐饮相关负责人武亚斌告诉记者,价格下降,不代表品质下降,而是希望全国各地的宾客到长沙,享受到正宗亲民的湘菜美食。
市民李先生最近频频刷到餐厅上架优惠套餐的视频,他说:“徐记海鲜、新长福、冰火楼等双人套餐都在200元以内,原价的6折左右,主菜、点心、凉菜有六七道,虽然都是小份,但性价比真的高,让人心动。”
餐饮业价格战愈演愈烈
降价、团购、送券……餐饮业的价格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近日,汉堡王中国宣布,从8月5日起“汉堡进入9.9元时代”,连续四周将四款招牌汉堡降到9.9元。不仅是汉堡王,肯德基9.9元汉堡、麦当劳“10元吃堡”,德克士9.9元任选2件等消息也吸引了不少顾客。
一批知名火锅品牌客单价纷纷下调价格。比如,呷哺呷哺今年5月宣布菜单调整,单人餐均价58元,双人餐均价130元,平均客单价不超过60元,餐单价普遍下调10%以上。
楠火锅推出1.9元的素菜、9.9元的鲜牛肉、39.9元的锅底,人均消费降至70至80元。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品牌密集降价、推出大折扣的原因,一方面是顺应当前餐饮业性价比的流行趋势,而不得不采用降价手段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另一方面是当前市场供给密集,甚至过剩,可供消费者选择太多。“价格战反映出市场疲软和竞争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为吸引到更多消费者,部分餐厅不得不采取降价的形式。”
降价的效果显著。“7月降价以来,客流量大幅提升,不仅吸引了大量新客光临,更巩固了老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月度复购率增长21%,顾客满意度也持续攀升。”李俊云告诉记者,降价没有损伤品牌形象,反而让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了更加紧密的情感联系。
拼价格更要拼内功
降价,势必压缩盈利空间。餐饮价格战能否持续?
“暑假来了,长沙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我们通过特价团购吸引了更多游客,来店里打卡用餐。其实,特价套餐也没有低得离谱,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武亚斌认为,降价促销不能超过企业承受范围,餐饮不仅要看价格和成本,还要讲品质、讲体验。
在另一位本土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看来,在人工、房租、原材料三大成本大山下,降价空间有限。如果是牺牲品质和服务水平的降价,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利益和品牌声誉。
“对消费者而言,品牌间的竞争可以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为他们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但若是无序的价格战,从长远来看,没有赢家。”省餐饮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韦巍表示,在价格战之外,餐饮企业更要练好内功,优化供应链,提升产品性价比,优化服务和体验。
将组织长沙美食季等促消费活动
民以食为天。餐饮业跟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关联,并在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半年,长沙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9.07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29.09亿元,增长4.3%。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通过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培育特色小吃产业集群,开展促消费活动等方式,挖掘餐饮等基础型消费潜力。
今年来,长沙以“来长沙·Go快乐”为主题,举办各类主题消费活动50余场,实现线上线下销售累计超100亿元。据市商务局介绍,下半年长沙将围绕餐饮业复苏,办好中国国际食品餐饮博览会、长沙美食季等活动,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