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 郑莹莹 马帅莎
“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们能参与运载火箭首飞的机会一只手数得过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程刚感慨地说。
从“长征六号”到“长征六号甲”(又称“长征六号改”)再到7日发射的“长征六号丙”。短短九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的研制团队已经历了三次火箭首飞。
研制场景,资料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 供图)
三个首飞时刻
2015年9月20日,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一箭20星”创造当时中国航天一箭多星发射新纪录,也拉开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投入使用的序幕。
2022年3月29日,长征六号甲(又称: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这是中国首款固液捆绑中型运载火箭。
2024年5月7日,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首飞。
研制场景,资料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 供图)
加速“成长模式”
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总指挥丁秀峰介绍说,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充分“继承”了长征六号和长征六号甲等新一代运载火箭的成熟技术和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复制品,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的快速成长除了得益于既有型号的成熟产品,其自身也有着完全不同的研制模式和关键技术的升级换代。”
相对于现役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取消了气动风洞试验、全箭模态试验、舱段静力试验等大型地面试验。“虽然我们已经竭尽所能地将长六(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和长六甲(长征六号甲运载火箭)的‘人生经验’传授给了长六丙(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但还是觉得不够。”李程刚说。
于是,研制团队给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做个“脑科手术”,实现在中国运载火箭中首次应用AAC(Adaptive Augmentation Control,自适应增广控制)技术。由此,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的“大脑”——控制系统变得更聪慧,可以指引“智能驾驶”。
研制场景,资料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 供图)
“去任务化”省时妙招
对于一款面向商业发射市场的火箭来说,研制速度很重要。严格来说,“长征六号丙”的研制仅用了3年多,比火箭的传统研制周期缩短了30%以上。
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研制团队采用了“去任务化”省时妙招。所谓“去任务化”,就是最大化地统一产品状态,先打造出一发可适配多任务要求、可滚动组批投产的“标准火箭”,在后期发射任务明确后,按照卫星配套要求,在“标准火箭”上开展适应性的加装和改进。
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余延生说,“这就像我们购买电子产品时的标配和选配,通过‘去任务化’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长征六号丙运载火箭的灵活性,满足商业航天市场高频次、高密度发射的需求。”
火箭从点火升空到完成载客任务,有的只需要10多分钟,但其成熟历练之路,往往长达几十个春秋。首飞的背后是一次次迭代升级,加速的背后是一次次厚积薄发,“新生代火箭”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将奔向更宽广的天地。(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米速7是小米旗下的一款电动汽车,于2024年3月28日正式发布,提供单电机和双电机版本,售价区间为21.59-29.99万元。以下是关于小米速7汽车的一些评价:
1.?外观:小米速7的长宽高分别为4997mm、1963mm和1440mm,轴距为3000mm,是一款 C 级豪华科技轿车。小米速7的设计不是单纯的美学,而是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并不断寻求最优解的过程。其外形得到了极为自然的形态、优雅的比例和流动的曲面,它既是科技的产物、也是美的化身,设计师只是帮助风把它无形的语言翻译成了具象的形态。
2.?动力和续航:小米速7有两个版本,单电机普通版73.6度电池,双电机 MAX 版101度电池,也就有668km和800km两个续航里程。小米汽车能做到这样的比例,是因为小米汽车自研的 CTB 一体化电池技术,把车身地板和电池包上盖合二为一,释放了10mm 高度,这也让小米汽车最高可以支持安装150kWh 的电池,理论 CLTC 续航可以做到1260km。
3.?智能化配置:小米速7搭载了 ADB 自适应远光水滴大灯,自研 AI 图像识别算法,可根据环境光线自动开闭远光灯并使远光灯智能避让其它车辆、防止眩目产生危险。内饰设计方面,小米速7内饰造型比较简洁,采用 Nappa 真皮座椅,25扬声器豪华音响系统,配备头枕音响。整车玻璃面积5.35㎡,天幕玻璃采用双层镀银,前风挡玻璃三层镀银,侧窗光学涂层,隔离紫外线、红外线。
4.?价格:小米速7的售价区间为21.59-29.99万元,在同级别车型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5.?品牌影响力:小米作为一家知名的科技公司,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等领域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和良好的口碑。小米进入汽车领域,有望借助其品牌影响力和技术实力,推动电动汽车的发展。
总的来说,小米速7是一款外观时尚、动力强劲、智能化配置丰富的电动汽车,但其实际表现还需要市场的检验。
日,汽车行业传来一则令人瞩目的消息,5 月 15 日,小米汽车通过微博官宣,已成功完成第 10000 辆小米速 7 的交付!自 4 月 3 日首次交付以来,仅仅用了 43 天时间便达成这一惊人成绩,这无疑是小米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 class="pgc-img">>雷军也亲自发文,表示正在积极继续扩充产能,以确保今年能够交付 10 万台。小米速 7 能取得如此瞩目的交付速度和成绩,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其自身强大的品牌加持起到了关键作用,小米多年来在科技领域积累的声誉和口碑为其汽车业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庞大的“米粉”群体给予了坚定的支持,他们的热情和追捧成为推动小米速 7 前进的重要力量。再者,雷军自身所带的话题度也为小米汽车带来了极高的关注度。同时,小米在营销手段上突破行业传统,以创新的方式吸引消费者。
< class="pgc-img">>
该车型提供了三种配置选择,起售价格分别为 21.59 万元、24.59 万元和 29.99 万元,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不得不说小米此次在汽车领域的突破令人赞叹。其展现出的高效与创新,让人们对小米汽车的未来充满期待。然而,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小米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后续能否持续保持这样的交付速度和市场竞争力,还需时间的检验。但无论如何,小米速 7 的这一良好开端已经为其在汽车行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相信未来小米汽车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