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人民日报
“吃”出来的垃圾,去哪儿了?(美丽中国·关注餐厨垃圾处理①)
餐厨废油变工业原料,食物残渣变生物饵料
爆炒猪肝、油淋茄子、干炸丸子、煎带鱼……不少好吃的菜肴似乎都和大油大火的烹饪方式分不开。由此产生的餐厨油烟又会造成环境污染。而无论何种烹饪方式,都不可能避免餐厨垃圾的产生。
怎样解决“吃”出来的垃圾?一些地方开始尝试通过科学的收运和处理方式,将餐厨废油、餐厨垃圾等变废为宝。
一大早,一辆厢式货车驶进了湖南联合餐厨垃圾处理有限公司。公司生产设备部副经理罗军赶紧招呼工人,连接管道,开动机器。伴着轰鸣声,黄褐色的油脂从50升容量的蓝色油桶中不断流出,进了车间进料口。
“这是从社区居民家庭收集来的灶台油。”罗军说,“它的含油量在80%以上,蒸煮半个多小时,静置一天,油水一分离,就从污染物变成了不错的工业原料。”
灶台油主要来源于居民家中厨房排放的油烟。这些灶台油能被收集和处理,得益于湖南省长沙市正在一些老旧小区推行的“油烟分离,烟气净化,废油回收”的方案。
厨房烟气直排有三害:油、烟、灰
“以前啊,这树上常年是油疙瘩,新叶子长了就落。”黄仲陶打开抽油烟机,指着出风口处一节扑簌簌抖动的树枝说。
黄仲陶、朱健萍夫妇住在长沙市芙蓉区东湖街道丰裕小区。小区里的楼都是上世纪80年代单位兴建的集资房,没有油烟管道,每家每户都在厨房窗户上装个排气扇。一到做饭时间,风扇齐响,呼呼地往外抽油烟。
“空气污染,小区脏乱。”谈起油烟问题,小区所在的龙马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晓凤有直观感受,“直排有三害:油、烟、灰。”
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彩亭分析,餐厨油烟成分复杂,主要危害性产物有两类,一类是大大小小的颗粒物,一类是挥发性有机物。而且,油烟中的颗粒物中一部分是可吸入颗粒物,PM2.5又占其中的80%以上。
丰裕小区的居民楼,厨房窗外大多装有遮雨棚,但棚上全是厚厚的油垢。“五楼滴四楼,四楼滴三楼……进出一楼的杂物间都要打伞。”居民元小群回忆起当初的情景时说,“遮雨棚成了遮油棚!”
“油滴到地上,会使土壤透水性降低,不利于植物生长,造成土壤局部污染;流到下水道里,会使污水的含油浓度过高,增加城市污水处理负担。”李彩亭说。
油垢还带来安全隐患。长沙不少老旧小区的电线沿着二层楼的外墙架设,油污滴到电线上,极易引发火灾。“去年到今年,由此引发的电线烧燃事件就有两起,所幸发现及时,被迅速扑灭,没有产生事故。”芙蓉区恒达社区支委成员魏成粮说。
芙蓉区两型办曾请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居民家庭未经处理直排出来的油烟浓度接近8毫克每立方米。而现行的《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规定,餐饮业单位油烟排放浓度不应超过2毫克每立方米。虽然单个家庭的排放量不多,但考虑到总数,其对大气的污染仍不可小觑。
废油被回收,提炼工业级混合油
令居民苦恼的厨房油烟,实际上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周末的中午,长沙恒达社区教师一村热闹起来,叮叮当当,锅碗瓢盆碰撞,显出屋里的忙碌。若不是魏成粮指着玻璃窗上一个小小的风门,在外面乍一瞧,完全看不出哪里是厨房。这与满目油烟管道的隔壁小区截然不同。
为解决餐厨油烟污染问题,2016年,长沙市两型办会同相关部门以网上征集解决思路、赴外省市学习调研、组织专家研讨论证等方式,确立了一套“油烟分离,烟气净化,废油回收”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公开招投标,请企业进行设备安装和油烟排放改造。经过摸排查清,长沙有待改造的居民家庭有22万户,目前已经改造完成11.8万户,全市计划到2020年实现老旧社区家庭油烟设备改造全覆盖。
恒达社区教师一村300余户居民,超过九成参与了最早的试点,更新油烟处理设备,清理楼房外墙油污。两年多过去,厨房外墙光洁如新。油污都到哪儿去了?
原来,新的油烟处理设备采用的“全动态离心式油烟净化技术”,能将烹饪时产生的油烟进行拦截并分离。挥发性有机物在设备内经过处理,达标的气体直接排放;机器里高速旋转的净化网盘将油、水、渣颗粒甩到一起,凝成废油,流到油槽里,走向了再利用。
“在招投标时,政府同企业签的合同就包含了废油回收方面的条款。”芙蓉区两型办副主任冀超介绍。
在龙马社区的健身广场上,设备中标企业湖南中禹利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给居民发放塑料广口瓶,收集油槽废油。
“一吨废油五千来块,重油去污剂大概两万块一吨。最初,我们参照这个价格,规定5升废油换1升清洁剂。每个月去社区换一次。”公司负责人傅彬解释。后来为了鼓励居民养成良好回收习惯,“只要拿油过来,也不管多少,就给居民换一些日化用品。”
回收的废油,被送往湖南联合餐厨垃圾处理有限公司,制成原料,提炼工业级混合油。相比于普通餐厨垃圾,通过油槽收集的餐厨废油,残渣较少,一般不需要经过分选无机物、破碎制浆等预处理环节,减少了能源消耗。
“1千克该油脂可提炼0.9千克左右的工业级混合油。”联合餐厨工业油脂生产车间主管徐进告诉记者,如今,联合餐厨生产的工业级混合油,全部出口欧洲,用于制作生物柴油。
餐厨垃圾集中收运处理,成了黑水虻的喂养饵料
除了餐厨油烟,“吃”出来的垃圾另外一块就是餐厨垃圾。那种刺鼻的腐烂味道,常常令人要捂紧了鼻子。但在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的一个养殖基地,让人们离得远远的餐厨垃圾,却成了“宝贝”。
干净宽阔的厂房里放置着一组组蓝色容器,容器中不计其数的黑水虻正忙着进食。在河北省大厂的黑水虻养殖基地里,记者看到自动化设备正在给黑水虻喂食。
“黑水虻,学名亮斑扁角水虻,是腐生性生物,在自然界中以人类和动物的食物残渣和粪便为食,体内含有抗菌肽,可以抑制自然界的致病菌,能够将餐厨垃圾等转化为自身物质,被业内誉为‘环保小卫士’。”养殖基地的厂长王欢介绍,黑水虻每天24小时可以不停地进食餐厨垃圾。
那黑水虻饵料的原料从哪里来呢?“这些‘环保小卫士’的饵料原料来自北京的一家环保公司,和养殖基地同属一家企业。”王欢介绍,环保公司负责北京市东城区3400余家企事业单位食堂以及餐饮企业的餐厨垃圾收运与处理,日处理餐厨垃圾230余吨。
那么,餐厨垃圾如何转化为黑水虻饵料?
王欢介绍,第一步是集中收运。这些餐厨垃圾由环保公司集中回收至北京玉蜓桥预处理中心,首先对其进行分拣,经专业过滤设备滤除其中多余的水分,同时分离出黑水虻无法食用的塑料制品、玻璃制品、废弃金属、泡沫、木筷等杂物,降低黑水虻饵料的杂质率,实现餐厨垃圾的第一次减量化。
“200余人的专业收运队伍、70余辆收运车辆采取点对点、桶换桶的上门收运方式。政府进行智能化监管,把握源头,科学收集,称重餐厨垃圾,确保含量不得低于70%;车辆GPS跟踪定位,确保垃圾收运;同时实时监控垃圾处理站,确保垃圾科学转化饵料。”环保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230余吨餐厨垃圾大致可转化为100吨黑水虻饵料原料。
第二步是分拣加菌。在餐厨垃圾分拣的过程中,通过定时定量的喷淋系统,对其喷洒液体益生菌发酵剂,有效抑制餐厨垃圾中的有害菌繁殖,防止病菌传播和腐臭异味产生。
第三步是粉碎搅拌。分拣和加菌混合后,通过高速粉碎机,对餐厨垃圾进行粉碎,然后再进一步与玉米芯粉等辅料混合,搅拌成为颗粒均匀、无异臭、无结块、膏状形态的黑水虻饵料。
经过100吨的黑水虻饵料喂养,一天能够出产10吨的黑水虻鲜虫、20吨的虫粪。虫粪进行发酵处理,可以作为有机肥料。10吨的黑水虻鲜虫还可以通过微波烘干设备成为3吨的虫干,变成宠物高档饲料原料。
“收运管理是推广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的难题。以前很多餐饮企业单位产生的餐厨垃圾处置不得当,一些餐饮企业不愿将餐厨垃圾提供给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很多垃圾都被不法商贩提取油脂制成‘地沟油’,或者用于饲养垃圾猪,可能产生同源污染,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还会导致环境污染。”业内专家认为,要从源头上增强垃圾分类的宣传,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和参与度。(申智林 马 晨)
疫情突袭,给成都按下暂停键,原定于2022年9月9日举行的以“双节合璧·传承精典”为主题的圣恩股份联合伴步餐饮的厨艺联谊赛,延期至9月29日。疫情过后,蓄势待发,2022年9月29日,圣恩股份热情迎接伴步餐饮团队的到来,在切磋交流的同时,共同创造美食、美味,为厨艺大赛增添了更多的精彩与亮点,彰显餐饮人良好的烹饪技艺与风采。
< class="pgc-img">赛前合影
>本次厨艺联谊赛延续原定的节庆主题,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审团采用8-10人评分制,分别由圣恩股份、伴步餐饮选派嘉宾以及陶德砂锅特邀嘉宾组成本次评审团。评分流程按菜品烹制、菜品解说、评委品评、点评互动、台面整理等五个环节依序评分,涉及菜品形态、口味、特色创作、团队协作、主题相关性等十余项评比细则,综合考量,严格评分。此次大赛共有4组厨师队伍参赛,每组团队有各自的队名和口号,共计17名大厨在比赛中各显身手,为国庆佳节的到来添彩。
< class="pgc-img">签到留念
>比赛开始前,圣恩股份总经理张敏女士在致辞中表示,圣恩作为复合调味料柔性定制专业服务商,做标准化的同时也非常重视产品及菜品创新,所以圣恩每个季度都会组织不同主题的厨艺大赛,也是希望圣恩人在做标准化的同时不忘初心、不忘创新。这一次,非常感谢伴步餐饮团队来参加这场活动,比赛切磋,互相学习。
< class="pgc-img">张总赛前抽签
>接下来,我们共同欣赏本次比赛中各厨师团队制作的美味佳肴。
争先队-圣恩股份
口号:试试就行,争争就赢。
< class="pgc-img">前菜:捞汁全家福
>< class="pgc-img">主菜:青龙嫁鱼
>< class="pgc-img">主菜:青龙嫁鱼
>< class="pgc-img">甜品:氮气冰淇淋
>卧虎藏龙队-圣恩股份
口号:以虎的威猛引领美食文化,以豹的速度传递匠心精神。
< class="pgc-img">前菜:鸡丝什锦双拼秀
>< class="pgc-img">主菜:虎皮霸王肘
>< class="pgc-img">甜品:脆皮山延
>“疫情”敢死队-伴步餐饮
口号:一切看淡,不服就干!
< class="pgc-img">前菜:金不换
>< class="pgc-img">主菜:白玉入秋
>< class="pgc-img">甜品:胭脂百合
>王炸队-圣恩股份
口号:王炸在手,天下我有!炸出风格,炸出水平炸炸炸!
< class="pgc-img">前菜:海上生明月
>< class="pgc-img">主菜:千里共婵娟
>< class="pgc-img">甜品:中秋月圆
>比赛过程中,每个团队分工配合、精心制作,发挥自己的烹饪技艺,纷纷秀出“拿手活”,以创新、创造的精神制作出一道道美味的“作品”,各位评委也对呈现的菜品进行一一点评,每个团队经过菜品烹饪、菜品解说、互动沟通等现场考验环节,最终评出第一名为伴步餐饮“疫情”敢死队,第二名圣恩股份王炸队,第三名圣恩股份卧虎藏龙队。
< class="pgc-img">伴步餐饮团队
>本次比赛邀请到圣恩股份董事长朱俊松先生、化蝶千寻联合创始人罗菲尔女士做总结致辞。
朱总说道:“很荣幸能够邀请到伴步餐饮、陶德砂锅一起参与本次比赛,因为比赛才能竞争,竞争才会有进步。经过此次比赛,我们应该学习伴步餐饮团队将食材的价值最大化的体现,结合文化内涵,赋予了菜品更高的价值。让文化融入菜品,让团队理解文化,深化内涵,圣恩的团队也应该去学习和思考,了解食材的来源与文化,坚持匠心、创新、敬业和专注,以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回归本质,苦练基本功,在后疫情时代持续奋发。”
< class="pgc-img">朱总致辞
>化蝶千寻联合创始人罗总在总结中谈到:“感谢圣恩邀请我们参加这次活动,圣恩团队的感染力、凝聚力都深深吸引了我,通过这次联谊赛,我们也需要在产品方面进行思考,创新不是割裂的,是需要基于传统文化的创新,传统与创新要结合,并且保持匠心、初心。如何让中餐做到标准化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我希望本次的碰撞,能让我们将川菜的匠心和创新结合到一起走出去,朝着共同目标前行!”
< class="pgc-img">罗总致辞
>< class="pgc-img">合影留念
>本次圣恩股份联合伴步餐饮的厨艺大赛在掌声中圆满落下帷幕,这场内外联动是一场灵感的碰撞,也是一次相互学习的机会,能让圣恩“走出去,看世界”,通过比拼、交流提升厨师团队的整体素质,培育磨练一批烹饪技艺高超的优秀厨师队伍,强化产品创新意识,结合公司文化,不忘初心,全面提升菜品呈现品质和服务质量,助力餐饮行业发展,为每个人带来健康美味的享受。
<>018年8月9日上午,珠海伴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迎来各界宾客共同见证乔迁庆典,公司新址为珠海南湾南路佳兆业中心,董事长施文程表示,公司于2015年正式涉足内地餐饮行业,未來也会继续推动澳门自创品牌在內地以至全球的发展,助力澳门作为“美食之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 class="pgc-img">>乔迁之喜仪式昨上午10时半于该公司新址举行,一众社会贤达受邀出席,从左到右分别为珠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品牌执行总监王思兴先生,内蒙古政协委员、澳门龙湖同乡会永远会长、澳门伴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志伴先生,杭州市政协委员、理事长吴东秒先生,湖南省政协委员、澳门晋江同乡会会长姚文衷,福建省政协委员、澳门立法议员宋碧琪,福建省政协委员、杭州泉州商会会长施人玮,台湾晋江商会监事长林其苏,澳门龙湖青年促进会会长、伴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文程先生,伴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亚游牛杂大王技术总监许德祥先生。场面热闹非凡,董事长施文程致词时表示“一九八九年伴和在澳成立,跻身澳门房地产建筑、物业管理行业之列,珠海伴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是澳门伴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的附属公司,旗下的“澳门皇茶macao imperial tea”、“果汁小怪物juice mummy”、“小馄饨当家”、“香港亚游牛杂大王”、“音瑟欧包与茶”等餐饮品牌,目前在全球已有超过500间门店,受到各大百货公司与购物中心欢迎。”
< class="pgc-img">>欢聚时刻,伴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志伴先生以及施文程先生(Siman)为全体嘉宾及公司员工带来了精彩讲话。真切回顾了伴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一路以来的发展历程。受邀的嘉宾受到深深的鼓舞并以热烈的掌声作为回应。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对望流光溢彩的澳门景,站在城市之巅,俯瞰天幕下的繁华世界,伴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以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更创新的品牌理念,在这块土地上砥砺前行。伴随着入驻新址,伴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事业版图,也将翻开新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