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期玩得嗨吗?吃得爽吗?睡懒觉开心吗?走亲访友,累吗?很舒服是不是?「真话财经」要来讲鬼故事了。
这是我们节后第一篇文章,这个文章的出现也意味着春节假期正式Say Goodbye了,更恐怖的是,很多人不只是过了个年,荷包也「一夜回到解放前」了。
春节消费早已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年度账单上的重头戏,今年过年,你的钱都花在哪了呢?(可在文末留言)。
春节消费这三群人差别竟然这么大!
不同人群的春节支出金额是有差异的,「真话财经」分析了单身汪、有对象和已婚三类人的春节消费金额,相信总有一款戳到你的内心。
1.加价买火车票
「真话财经」团队有个同事,每年春节都抢不到票,一张300元的车票,黄牛竟然要加价150元才能买到。
以此标准,单程车票大约500元,往返一趟1000元。
这还是离家近一点的,或者是能买到火车票的人的交通费,如果运气不好,买不到火车票,很多人不得不选择机票,这样交通费就会翻几番。
在买票的花费上,单身汪、有对象和已婚人士的花费差不多,因为交通费基本上都是按人头收费的。
2.购置年货
已婚:烟酒糖茶、鸡鸭鱼肉,可能要到元宵才算完结,不备好怎么过?甜甜只是买了些干果和点心就花了将近2000元钱,把所有都置办下来,按5000元来算不多吧。
有对象:按照两边一家1000元,就是2000元。
单身汪:恭喜你,父母基本已经替你包办,意思一下500元吧。
3.购买新衣
已婚:普通的商场一套下来,大人至少1000元,孩子500元。按照大人2个,孩子1个来算,也要2500元。
有对象:自己和女朋友一人一套,加起来也要2000元。
单身汪:虽然是单身,但要对自己好一点,花1000元买新衣,赶紧找个对象。
4.压岁钱
已婚:双方父母每人1000元,孩子每人200元,加上七大姑八大姨等2000元,算算也有5000元。
有对象:见家长要献心意吧,按照父母每人1000元,给对象500元,加起来2500元。
单身汪:虽然单身,但好歹工作了,遇见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按5个算,每人200就是1000元。
5.走亲访友
已婚:走亲访友在过年的时候是必不可少的,去每家总得带点东西才像样。一般都是提点水果或者饮料、酒水,按照一家200元算,走5家也得1000元。
有对象:跟着父母走自家的亲戚,可以不用太操心,花500元。刚刚已计算去对方家的年货钱,这一环节暂时没什么花销。
单身汪:走那么多亲戚,自己总是要承担一些吧?500块算了。
6.各种聚会
年底了,小时候的发小、同学都回来了,免不了要聚一下,拉近一下感情,就按同学聚一次,朋友聚一次。聚会大概就是吃饭、喝酒、唱歌,要么就打麻将。就按每一场500元算,1000元你是要花的。
7.其他消费
春节期间各处活动多,总得去转转的,但出去转就是花钱啊。那么就备500元吧,真的已经很少了...
最后统计下来,已婚人士要花掉大约16000元,有对象的则要花掉9500元,单身汪花费相对较少是5500元。
春节经济学:钱大致都花在这三方面
看了上面的春节账单,简单归个类,很多钱其实花在了饮食、人情送礼和娱乐上,这几年这些方面的花费也有一些变化,有些可以省钱了,有些可能省不了。
1、饮食经济
现象:平价年夜饭逐渐受热捧
原理:供需将趋于平衡
许多人迎接春节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吃一顿尽可能丰富的年夜饭。从2014年开始,春节餐饮市场以家庭聚餐、同学朋友聚会为主,大众餐饮持续红火,高端餐饮遇冷,纷纷寻求转型。
数据显示,2014年安徽、辽宁、广西、湖北、湖南大众型餐饮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北京一些老字号餐饮企业年夜饭包间基本预订一空,大厅上座率达九成,与平价年夜饭受到热捧不同的是,高端餐饮销售明显下滑。
其实,年夜饭的价格和质量是供给与需求的问题,当需求过旺时,只要充分竞争,供给者就有权力抬高价格来平衡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尽管如此,也不会有供给者把价格抬高到逼退目标客户的程度,同时客人选择除夕夜外出享受也肯定会核算成本,价格太离谱,很多人会选择在家自己做。
2、送礼经济
现象:人情帐成为甜蜜的负担
原理:二八定律
曾经有调查显示,春节假期是多数人一年之中人情支出的爆发期。在受访者中,人情支出在500至2000元的网友占比最大,为37.2%;其次为2000至5000元区间,占比为32.5%;花费5000至1万元的网友占12.5%;还有5.5%的人花费在1万元以上;花费在500元以下的占比为12.3%,堪称省钱达人。
春节期间的人情开支,历来由几个固定部分构成。其一,就是「赴宴随礼」所发生的花费。众所周知,过年那几天,从来都是设宴请客办喜事的「经典档期」,礼钱自然不能少给;其二,则是基于「家庭责任」所衍生的开支。孝敬长辈、关照晚辈等;其三,还有走亲访友、置物纳新等「年节活动」所产生的费用。
而实际上,根据经济学「年节活动」送礼不一定非得送贵的,有一个「二八定律」值得参考。
二八定律也叫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二八定律给我们的启示是:礼品中只有两成是有用的。送礼给人,应该投其所好。通常那种「急对方之所急」、「想对方之所想」的礼物,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而且通常不会被拒绝。
3、娱乐经济
现象:鞭炮、搓麻难以被替代
原理:替代品的魅力远不及正品
年节将至,多地都出台了关于规范烟花爆竹燃放的规定和文件,上海市甚至规定,2016年上海市民购买烟花爆竹需要「实名」。尽管如此,对于很多人来说,鞭炮和烟花是过年很难舍弃的旧俗,没有了它们,年味儿好像也淡了一些。
这里「真话财经」要提到一个经济学中的词「替代品」。简而言之,有两种物品,多种也可以,如果一种物品价格的上升可以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的增加,则这两种物品被称为替代品。也就是说这些物品使用上有相关性,就是可以互相替代,例如,公交车和小轿车,猪肉牛肉鸡肉。
如此看来,就烟花炮竹而言有替代品吗?能用其他可以发出类似光和声的物品代替吗?
这样的替代品并不鲜见。但现实是,替代品的魅力远不及正品。燃放者正是从爆竹自身的毁灭中获得快感和享受。
快来留言说说自己花了多少钱吧!让我们这些家底「一夜回到解放前」的人们在留言区紧紧相拥吧!
>近这个周末,憋久了的各地居民纷纷出门喝茶、就餐、游玩。一些饭店也开始尝试营业。
21日,广州老字号餐饮店陶陶居全线堂食恢复营业,但中午营业被紧急叫停,21日晚,堂食供应又重新恢复。一天之内,开放、叫停、再开放,堂食“一波三折”。而排队就餐的画面经社交媒体报道后,也引发了担忧。
一些地方开始发布推动餐饮业有序复工复业的指引,但在疫情还未完全明朗的当下,餐饮业的复苏没那么容易。
这场重击,谁也没有料到
从2014年到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一直在攀升,占每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也稳定在10%以上。
春节更是餐饮业一年中最大的商机。根据2018年美团发布的《春节餐饮大数据报告》,当年除夕到正月初六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共实现销售额约9260亿元。2019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全年餐饮业收入为46721亿元,15.5%来自春节期间(约7241.8亿元)。
但打击来得猝不及防。2020年,因肺炎疫情的冲击,餐饮企业春节的经营情况急转直下。全国年夜饭退订率达到94%。根据恒大研究院数据,春节7天,疫情造成了全国餐饮行业5000亿元零售额的损失。
美团研究院在2月初针对肺炎疫情对餐饮商户的影响展开了问卷调查。近3.3万家商户中,69.3%的商户认为疫情对营业造成的损失非常大,25.8%的商户认为比较大。
表示损失非常大的商家中,有72.5%都是连锁店,因为商户数量多、房租和人力等固定成本占比更高、供应链条更长,面临的损失相较个体店会更大一些。
79.4%的商户未来三个月内不考虑裁员
对餐饮企业而言,即使复工了,生意惨淡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在上海共有32家分店的家常菜品牌兜约下饭菜的老板杨跃军告诉上观新闻记者,2月份店面亏损将近400万,3月份即便有好转也会亏200万左右,而2019年全年的盈利也只有200万。
“今年能做到不亏损就不得了了。”他说。
为了尽可能节省开支,杨跃军让各分店的店长和厨师长牵头在员工中做调查,看看大家是否可以接受2月份的工资减半。
困境之中,像杨跃军一样,多数餐饮商户们还是保持着继续坚持的决心,不会通过裁员、关店等方式来向疫情妥协。
根据美团研究院的调研,79.4%的商户未来三个月内不考虑裁员,甚至要添加1-2名员工,只有17.1%的商户考虑减少1-2人,3.5%的商户考虑减少3-5人;同时,有56.9%的商户打算维持店面现状或扩张,分别只有9%和6.3%预备关闭所有或部分店面。
三个月,也是记者在采访中,多家餐饮企业告诉的“生死线”。
复工后,外卖订单量增长了29%
如何尽可能挽回营业额?“送外卖”成了餐饮企业的生存之道。
根据美团研究院2月初的调研,近3.3万家餐饮商户中有53.6%的商户外卖收入占营业收入的一半以上。
而复工潮的到来更是给餐饮店的外卖业务带来了曙光。
据美团数据,全国小吃快餐类外卖营业商户的拐点出现在2月8日。相比2月8日,2月13日的营业商户数增长29.6%,外卖订单量增长了29%。而上观新闻记者从多位餐饮从业者那儿了解到,上海的餐饮外卖经营情况也逐渐向好,外卖服务在企业复工后开始步入正轨。
杨跃军的32家分店,现在有24家已经进入营业状态。从春节到现在,他的店一直坚持开通着外卖服务,一直到企业复工后业绩终于有了起色。
“从大年三十(1月24日)到2月10日之间,整个外卖的经营情况是比较惨淡的。但10号到15号订单量一下子升了20%左右,之后每天都有提升,现在已经恢复到了正常情况下外卖量的40%多,”杨跃军说。
目前,兜约下饭菜每家分店平均一天只有一桌的堂食消费,这也意味着其营业额对外卖的依赖程度是近乎百分百。
经营着一家华莱士加盟店的卢长永也在2月10日之后迎来了外卖订单量的爬坡。
“在10号之前每天的订单量大约在80-90单,现在已经恢复到了140单左右,”卢长永说。受到疫情影响,卢长永经营的华莱士订单量一度下滑了近六成,但他一直保持着营业。
有危就有机
非典时期,餐饮业同样遭受了重创。根据中国烹饪协会2003年的调查,在非典最严重的4、5月,北京的餐饮业歇业率达到70%,当年餐饮行业整体损失210亿左右。
当时不存在那么发达的O2O式外卖服务,但是,也有一些企业通过创新,不仅度过了难关,而且抓住机会“火”了。
比如呷哺呷哺,凭借避免唾液传播的“一人一锅”模式在众多餐厅中脱颖而出,并在接下来几年中迅速崛起,在2008年拿下了英联投资5000万美元的注资。当时还未走红的“海底捞”,也在非典期间首次尝试了“送火锅上门”,将电磁炉和食材一并送往客户那儿,第二天再去取回来。《焦点访谈》还对这一创新做了专题报道。
今天餐饮业也有很多自救的措施。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联合美团已经征集到80家企业的1724家门店,在疫情期间向社会提供外卖供餐服务,方便企食堂暂未开通的企事业单位和餐饮店对接。
协会中的一知情人士向上观新闻记者表示,餐饮企业必须达到他们发布的《上海餐饮业防控疫情特殊时期经营指南(3.0)》中的要求,包括外卖餐盒要加“食安锁”、保温箱要每天清洗等等。2月18日上海餐饮协会又开始了一波新的餐饮企业召集。协会希望通过上观新闻让更多餐饮企业知道,所有餐饮企业都具备入选资格。“只要觉得自己符合条件就能报名,我们都会审核。”
2020年的餐饮企业也许比17年前需要坚持得更久一点,但相信春天一样会来。
栏目主编:张陌 文字编辑:尤莼洁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月18日晚间,呷哺呷哺餐饮管理(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公布2014年度综合业绩。期内,该集团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16.5%;集团的餐厅层面经营利润为4.5亿元,同比增长23.1%;流动资产净值亦由去年同期的2.06亿大幅增加至8.87亿元。
于2014年,呷哺呷哺共开张86间餐厅,并将其餐厅网络扩张至山西省及河南省。
截至2014年12月31日止,呷哺呷哺于中国六个省份的26个城市,以及三个直辖市(北京、天津及上海)拥有452间直营餐厅。
另外 ,呷哺呷哺2014年的员工成本去年同期的3.99亿元增加31.1%至2014年的5.23亿元;2014年的员工成本占该集团收入的23.8%。
同时,该集团的年内利润由去年同期的1.40亿元增加0.3%至今年的1.41亿元,年内利润占该集团收入的百分比则由2013年的7.4%减至2014年的6.4%。
2015年,呷哺呷哺计划开立120家新餐厅,深耕密植现有市场及进一步拓展新市场如山西、河南、湖北、黑龙江。
另外,为驱动同店销售增长,除了品牌推广及新颖的促销手段,呷哺呷哺今年将加大呷哺小站(饮品站)模式的探索;此外将通过利用下午时段,拉升业绩,打造午、晚高峰外的业绩增长空间;通过客户关系管理平台的建立,推进精准营销,进一步强化顾客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