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集团(0520.HK)交出又一份年度亏损的财报之际,其旗下高端烤肉品牌“趁烧欢乐烧肉”(下称“趁烧”)于近日关闭了其位于广东的最后一家门店以及上海一家门店。
随着今年陆续关闭7家门店,“趁烧”在全国仅剩上海一家门店,3月30日,上海这家门店的店员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呷哺呷哺集团正在对“趁烧”品牌进行业务调整。
“趁烧”原广州天河城店
“趁烧”原本想要做高端烤肉的领头羊,创立之初人均消费在250元以上,后续却不断降低客单价。此前,“趁烧”相关负责人向南都湾财社记者否认了“趁烧”将业务收缩,其称,“趁烧”聚焦产品出新、模型精进、氛围打造等方面,同时将按照计划稳步扩张。
在呷哺呷哺集团旗下定位中高端的火锅品牌凑凑业绩承压时,卖得更贵、仅剩1家门店的“趁烧”,还有机会重新起步吗?
生意冷清,经营亏损
广东最后一家“趁烧”正式闭店
3月29日晚,南都湾财社记者走访发现,“趁烧”广州(天河城店)已经正式关闭,该门店所在的位置被装修的围挡封闭,另一个餐饮品牌将取代“趁烧”入驻天河城。
原趁烧(天河城)的铺位已经被其他品牌取代
周边商户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趁烧”(天河城店)是在近两天关闭的,该门店从开业以来生意冷清,即使是周末,就餐的顾客仍然不多。此前,3月9日周六傍晚,南都湾财社记者曾走访过“趁烧”,其附近餐厅门口都排上队,而“趁烧”门店却无人就餐。
3月29日晚,“趁烧”原天河城门店的员工向南都湾财社记者确认,该门店已于近两天闭店,至于“趁烧”是否还会在广东开店,该店员则没有回应。
“趁烧”原广州天河城店
事实上,2月29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就从“趁烧”(天河城店)多名员工处获悉,这家店于2023年7月对外营业,由于生意情况不理想,定于今年3月底正式停业。该店一名店员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趁烧”(天河城店)每月营业额只有30多万元,但租金就达到20万元,此外,还有水电、人工等成本,每个月基本上处于亏损的状态。
美团平台显示,“趁烧”在广东有3家门店,其中2家位于广州,1家位于深圳。南都湾财社记者致电多个商场方了解到,今年春节前,“趁烧”广州领展广场门店和深圳益田假日店均已停业。这也意味着,随着天河城店歇业,广东再无“趁烧”门店。
“趁烧”今年连关7家门店
全国仅剩上海一家门店
除了广深外,“趁烧”在上海和杭州亦有布局,南都湾财社记者最新获悉,除了“趁烧”广州(天河城店)外,“趁烧”上海(打浦桥日月光店)也于近日关闭。
3月30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致电“趁烧”上海(打浦桥日月光店),电话无法接通,美团平台显示,该店调整了营业时间,3月30日前暂时停止营业。而同一时间,商场方即日月光中心的工作人员则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趁烧”(打浦桥日月光店)已经在这两天撤场了,合同到期,门店不续租了。
“趁烧”(上海龙华会店)的员工同样向南都湾财社记者确认,“趁烧”打浦桥日月光店已于近几天关闭了,“‘趁烧’(打浦桥日月光店)重新装修,做定位,不开了,其他的店也在做调整,近期应该不会重新开”,目前“趁烧”在上海仅剩下龙华会店还在营业。
美团平台显示,“趁烧”此前在上海有4家门店,在杭州有1家门店,全国合计有8家门店。此前,南都湾财社记者从多个商场方了解到,今年以来,“趁烧”位于上海五角万达广场店和悦荟广场店和杭州的湖滨银泰店陆续关闭,加上最新关闭的“趁烧”上海打浦桥日月光店,今年以来,“趁烧”合计关闭了7家门店,目前在全国仅剩上海龙华会店1家门店。南都湾财社记者此前从“趁烧”招聘部了解到,今年“趁烧”龙华会店预计不会关停。
针对“趁烧”门店大量关闭,3月30日,南都湾财社记者向呷哺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今年3月初,南都湾财社记者曾向“趁烧”方求证“趁烧”广州(天河城店)是否要关闭以及“趁烧”是否收缩业务布局,“趁烧”相关负责人回应称,“‘趁烧’餐厅目前均在正常营业。下一步,‘趁烧’也将持续赋能品牌,聚焦产品出新、模型精进、氛围打造等方面;同时也将按照计划稳步扩张。”
一年营收仅两千多万元
“趁烧”原本计划去年开店30家
“趁烧”是呷哺呷哺集团于2022年9月推出的定位于高端的烧肉品牌,聚焦“烧肉+酒+茶”,价格定位为250元及以上。“趁烧”的出现,意味着呷哺呷哺集团首次从火锅赛道跨界到烧肉赛道。
在第一家门店开业之时,呷哺呷哺集团透露,“趁烧”首批20余家门店将落户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未来三年门店数将突破百家。2023年3月,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采访时也透露,2023年,“趁烧”计划开店30家,广州和深圳各开3家门店。
实际上,“趁烧”的开店数量远不如预期。“趁烧”创立至今仅开店8家,其中广州、深圳和杭州合计4家门店均在2023年7月开业。
“趁烧”扩张较慢以及大量关店背后,是其经营表现或不达预期。呷哺呷哺集团旗下餐饮品牌包括平价火锅品牌呷哺呷哺、定位中高端火锅品牌凑凑以及烧肉品牌趁烧。财报显示,分品牌来看,2023年,呷哺呷哺餐厅业务营收30.22亿元,凑凑餐厅业务营收26.52亿元,其他餐厅业务营收2202.6万元,由此可以推断出,趁烧2023年营收2202.6万元。
在不考虑门店的开业时间粗略估算,去年,趁烧8家门店平均每家门店年营收约275.33万元,作为对比,去年呷哺呷哺餐厅均店年营收363.01万元,凑凑餐厅均店年营收1031.85万元,必须说明的是,趁烧有超过一半的门店在去年下半年才开业。
去年,呷哺呷哺经营利润为1.18亿元,凑凑经营亏损为295.7万元,呷哺呷哺集团在财报中并未明示趁烧的经营利润情况,而其包含“趁烧”、调料品销售等其他业务的收入为6.80亿元,经营亏损为2756.9万元。
原本在创立之初,趁烧瞄准的是高端市场,想要做高端烤肉赛道“领头羊”,但是根据大众点评网的信息,目前“趁烧”的人均消费降低至120元-133元,远低于创立之初的“250元+”。
凌雁咨询管理首席分析师林岳曾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趁烧”最大的问题是定位错位,客单价高端本身在消费趋于谨慎的大背景下就不太友好,再加上其门店、服务定位更偏向于小酒馆,但是喜欢小酒馆的消费者不一定会为“趁烧”的高价买单。“趁烧”如果想重新站稳脚跟,“要么调整后专注烤肉和菜品,要么转型做小酒馆,但不管怎样,定位定价一定要有亲和力”。
除了“趁烧”大量关店外,呷哺呷哺集团旗下定位于中高端的凑凑火锅在价格定位上也面临着较大压力。尽管去年凑凑火锅人均消费降低了8.6元至142.3元,但是呷哺呷哺集团认为,消费的改变对凑凑相对较高的客单价定位影响较大,即使推出小份菜等措施,其客单价相对于市场内其他竞争对手而言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凑凑也连续两年录得经营亏损。
“趁烧”未能成为新的收入增长曲线,凑凑经营承压,呷哺呷哺集团则至今未能摆脱亏损的局面。2023年,呷哺呷哺集团营收同比增长了25.3%至59.18亿元,净亏损缩减了43.62%至1.99亿元。这也是呷哺呷哺集团连续三年亏损,三年合计亏损8.45亿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冯家钜 詹丹晴
<>名真实社畜,
一天最大的慰藉大概就是晚上回家时路边的奶茶,
加冰之后凉凉的,
< class="pgc-img">>仿佛可以消散一天的疲倦。
最近经常被安利凑凑奶茶,还说火锅也很好吃成为网红。
名副其实的因为副业出圈的火锅品牌。
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因为凑凑的奶茶而去尝试的凑凑火锅。
< class="pgc-img">>凑凑火锅
究竟能不能担得起网红火锅的名声
随着呷哺呷哺连锁店近几年的发展,逐渐深入全国各地,
吧台式小火锅热潮也占领了一部分消费市场,
< class="pgc-img">>主打低价便捷小火锅的呷哺呷哺在火锅低价市场站稳脚跟。
但是不满足于此的呷哺呷哺于2017年推出凑凑火锅,主打服务和舒适就餐环境,菜品价格较主品牌呷哺呷哺高出好多。
< class="pgc-img">>凑凑火锅的出现,是呷哺呷哺与海底捞竞争市场创建的品牌。
而它最大的特色就是将饮品消费加入火锅行业,新型的茶饮+火锅的复合组合模式出现在国内的餐饮界。
那么我们接下来看看这家火锅店到底能不能追上海底捞。
环境服务
简单来说就是新中式风格。
凑凑的店面大多为700平方米。
< class="pgc-img">>整个店面低调稳重的古典设计,混合了中式、禅风和现代感等元素。
餐区也使用屏风、竹帘、植物等中式风格的小件来进行区域划分,注重用餐隐秘感,
< class="pgc-img">>陶艺杯盏的餐具十分精致,
< class="pgc-img">>凑凑所有的餐具都请台湾文创大师专门设计,吃火锅用的不是普通的不锈钢锅,而是古色古香的“鼎”。
虽然食客也看不出来它的名头但是这样的餐具确实让整体的风格达到了最优。
服务和菜品也进行了优化,像海底捞学习?
菜品类其实是主打台式麻辣锅,另外还有番茄锅、菌菇锅、四川麻辣锅。
蔬菜主食类基本和其他的火锅店类似。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但是肉类的肥牛和雪花牛肉粒算是招牌菜了。
< class="pgc-img">>重头戏大红袍珍珠奶茶,超大杯,是怕火锅吃不饱吗?
但是味道是很好,红茶和牛奶完美的融合,珍珠也很有弹性。
真的很不错。
< class="pgc-img">>不得不说凑凑的火锅+茶饮的新模式,是真的为之吸引了不少的消费者,打破了我们对火锅的固有思维。
但是是否能经受市场的考验,长久的生存下去,也是一种难题。
为什么说在副业上,凑凑只是弟弟呢?
主要是前辈们太过优秀。
< class="pgc-img">>猫爪杯的威名还在
你对星巴克的印象停留在哪里?
对于国人来说,星巴克就是咖啡的代表。
虽然瑞幸咖啡近两年奋起直追,但不管是店面的铺陈还是定位都与星巴克不同。
< class="pgc-img">>星巴克仍然在国内市场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星巴克的成功不只是咖啡的成功,也有各种营销手段,咖啡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
< class="pgc-img">>外部以樱花为点缀,内壁以“猫爪”为造型,倒进有颜色的饮料后,仿佛一只萌猫小爪正在和你打招呼。
这款猫爪杯在三月可谓是赚足了眼球,也将星巴克再次的带到大众的眼前。
从熬夜排队到店里“大打出手”,从开售“秒空”到被炒到数千元,星巴克因为“猫爪杯”几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星巴克到底是卖杯子的,还是卖咖啡的,实在是叫人有些难以区分,为啥会这么说呢?
每逢春天樱花季,星巴克都会上架一批主题杯子。
< class="pgc-img">>由于杯子属于限量发行,每年都会掀起一阵采购潮。
今年,星巴克共推出了31款“樱花杯”,与“猫爪杯”一同上架的,还有赏樱小狗款马克杯、赏樱宠物款对杯、樱花树下款马克杯等不同款式的杯子,“猫爪杯”由于造型可爱,于是受到了格外的追捧。
< class="pgc-img">>除了春季限定杯子,星巴克还有固定的圣诞杯、主题杯……
< class="pgc-img">>当然,星巴克的副业可不只有杯子,还有午餐、果汁、面包、蛋糕、冰淇淋……
所有的副业都还是为主业咖啡服务。
这些副业不仅让爱咖啡人士有了更多的消费选择,也拉拢了不想或不能喝咖啡的顾客,一举两得。
同时不可忽视的是,虽然副业的业绩并不足以支撑运营,但是副业的宣传手法,以及广告效应却为星巴克省下了不少的推广费。
< class="pgc-img">>再加上网友间口耳相传的点单攻略、隐藏菜单等,限定饮品也为其带来了大量的消费者。
春天的樱花系列饮品和冬天的圣诞专享系列已经是固定操作。
从1997年星巴克推出“圣诞杯”开始,星巴克在每年的圣诞节期间,都会推出圣诞红杯。
因此,只要在星巴克的店里看到红杯出现,消费者就会知道圣诞节即将来临。
< class="pgc-img">>这些固定动作起到的传播效果,远比任何非常规营销来得更好。
咖啡和咖啡杯的营销模式,不仅没有让副业影响主业,反而为其带来了很大的推广效果,这绝对是十分成功的副业。
< class="pgc-img">>服务著称的海底捞,副业遍布产业链
海底捞可谓是国内数一数二的火锅品牌了,以服务著称的火锅,每年都能够通过客户反馈写出一本书来。
< class="pgc-img">>▲五图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虽然海底捞堪称火锅界的扛把子,但是火锅行业的竞争实在不小,除了现在的火锅细分,毛肚火锅、潮汕火锅、四川火锅、串串火锅,都是强有力的竞争者。
< class="pgc-img">>但海底捞其实悄没声的,拦下了火锅产业电费所有链条
比如做火锅底料和蘸料加工的颐海国际,
比海底捞还要早两年上市;
< class="pgc-img">>作为海底捞火锅底料的供应商,颐海国际于2016年7月13日在香港主板上市。
根据其对外公开的年度财报,2018年的收入超过26.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2.9%;净利润超过5.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09.9%。
颐海国际除了给海底捞供应底料外。
已经成为国内火锅底料及调味料的主要品牌之一,产品进军全国各大超市系统(包括沃尔玛及家乐福)、传统零售渠道(如杂货店、社区门店及肉食店)、线上销售网络(天猫、京东等)。
< class="pgc-img">>同时,产品还销往北美、欧洲及亚洲的42个海外国家和地区。
通俗点说就是,颐海和海底捞集团算是“一家人”,前者不仅为后者提供火锅底料,还能独立创收。
还有给海底捞自有火锅门店提供菜品采购、仓储、物流等全托管服务的蜀海供应链;
蜀海供应链于2007年开始独立运作,2011年成立独立公司;
除了给海底捞自有火锅门店提供菜品的采购、仓储、物流等全托管服务外,其客户开始对外扩展到7-11便利店、九毛九、金鼎轩等数百家连锁餐饮企业。
< class="pgc-img">>▲ 图源:蜀海供应链
以及为海底捞餐饮企业提供餐厅设计和施工管理的蜀韵东方;
由海底捞工程部演变而来,2007年成立独立公司;
除了为海底捞餐饮企业提供餐厅设计、施工管理和后期服务之外,也有对外承接业务的战略计划。
< class="pgc-img">>▲ 图源:蜀韵东方
除此之外,
更有为海底捞以及体系外的餐饮企业提供业务培训、
管理咨询、财税架构规划等财务服务的海晟通;
以及前身是海底捞片区人事部,
负责海底捞招聘及培训,
< class="pgc-img">>目前已经是一家独立为餐饮企业提供门店运营咨询等服务的微海咨询;
还有由海底捞和用友软件合资成立、
为海底捞以及餐饮企业定制餐饮云平台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红火台网络科技;
成立于2016年、
负责海底捞火锅外送的独立平台海底捞外送等等。
< class="pgc-img">>最重要的是,
这些几乎都是从海底捞不同部门拆分出来,
且已经独立运营的公司。
也得益于它们在背后越织越大的海底捞帝国同盟网,
不仅促成了海底捞现在的规模,
更能分散风险,
甚至成了海底捞另一个独立的盈利空间。
< class="pgc-img">>▲ 赞叹品牌家综合整理
把火锅调料单独上市、
把财务部做成了财务咨询公司,
工程部顺便给别人搞装修……
各部门干起副业来,比卖火锅还凶,
就此把海底捞的版图量化到新的商业高度。
< class="pgc-img">>这样的海底捞你了解过吗?和它相比凑凑真的是个弟弟。
这些企业的副业真的不是盖的,不管是凑凑的奶茶还是星巴克的咖啡杯,还是海底捞的全产业链,都是全面发展的一个方式。
也给我们消费者带来了很好的消费体验,这才是最重要的。
写了这么多,小编想喝奶茶,想喝咖啡,想吃火锅。
做一个美食小编真的很费钱。
>< class="_18p7x">< class="dpu8C _2kCx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