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为复苏经济、重振餐饮,各地都在问计。最近,中央文明办明确表态,不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地摊经济”获得鼓励,有其现实的考量。在释放政策善意的同时,也隐含了“小吃小喝”的潜在市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推出系列报道《路边摊上的“中国经济”》,从微观民生看经济活力与潜力。6月1日推出第一篇:推动餐饮业快速回血,路边摊成效显著。
“地摊经济”被鼓励 四川成都餐饮业加速回血
“马上就好了,马上就来,还有2分钟……”在四川成都的黉门街上,川菜馆老板姜韩正在忙碌着。此时,店外的8张桌子已经坐满了客人,呈现出了一片热闹的市井烟火气息。
这家川菜馆外热闹的场景只是成都众多街道中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第一个允许占道经营摆路边摊的大城市,成都早在今年3月中旬,就推出了“五允许一坚持”政策,其中包括允许设置临时占道摊点摊区,允许临街店铺临时越门经营,允许流动商贩贩卖经营等。
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地摊经济”在连接大众日常消费需求的同时,也推动着餐饮业的快速回血。姜韩说,餐桌可以摆在户外了,店里的营业额也开始提高了。姜韩表示:“餐桌能摆到外面来了,一是吸引客人,二是外面凉快。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不少,去年一天营业额1000元,现在营业额能达到(一天)2000元。”
最近,成都又升级出台了城市管理“八项机制”,包括摊点摊区设置引导机制、商贩摊主榜样示范机制、商贩摊区择优拓展机制等,从服务保障、正向激励等维度,推动占道经营更规范有序,城市消费更活跃。四川省成都市城管委副主任何汝云介绍,目前,成都的餐饮业复工率已经达到了98%。何汝云说:“成都这块的烟火气、市井气更浓了,消费者的信心也更足了。到目前为止,全市设置的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允许临时越门经营的点位是17748个,中心城区的餐饮店铺复工率超98%。”
“地摊经济”渐热 商户生意回暖
“地摊经济”获得鼓励。目前,除了四川成都,浙江杭州、河南许昌等地也都已经允许在不影响疫情防控、不妨碍居民生活、不扰乱市容环境秩序的情况下,摆摊经营,助力商户恢复经营和经济复苏。
在河南许昌,为了让流动摊贩规范经营,许昌市增加开放一批背街小巷,让流动摊贩们在道牙以上区域经营。统计显示,最近2个月里,已经有将近20家曾经的流动摊贩在文化路中段的便民服务点安了家。从事火锅食材生意的兰红利就是其中之一。兰红利说:“生意比疫情期间强多了,给咱们提供的这个平台挺卫生、挺干净,下雨可以挪进去,非常好。”
“小吃小喝”潜力大 餐饮业活力尽现
政府在变“堵”为“疏”,释放政策善意的同时,也激发了“小吃小喝”的潜在市场。餐饮业也正在“流动”起来,释放出新的活力。
最近一段时间,山东济南的不少夜市先后开放了,摊主们骑着电三轮,戴着口罩集体出摊,其中有煎饼摊,有鲜榨果汁,还有东北烤冷面、铁板鱿鱼,而食客们正在大快朵颐。
这样的热闹场面还出现在了上海、天津、杭州多地的夜市里。食客们的胃被流动摊位满足了,餐饮业红火多了,商户们的钱包也鼓起来了。
商户:开业以后,每天的桌数能有120桌,营业额有4万多块钱。
商户:在允许出店经营的情况下,至少每天都在3万块钱以上;现在有77桌了,估计两万七八千块钱是没问题的。
商户:整个销量对我们来讲是平稳有提升的,我相信一定会很好的。
“地摊经济”成为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抓手
截至5月中旬,我国的住宿和餐饮业复工率达到87%左右。在推动餐饮业快速回血的过程中,路边摊将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研究员赵萍说,“地摊经济”是促进消费增长的重要抓手。赵萍表示:“从当前来看,消费快速回暖是我们当前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今年1—4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8万亿元,其中65%是由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贡献的,这些主体实际上就是当前地摊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这个举措可能会成为一个长期措施,从而成为促消费增长的重要抓手。”
央广短评:小地摊 大民生
有网友说:如果要拍中国版的《深夜食堂》,路边摊、大排档将是最合适的场景之一。在沉寂了几个月后,如今,路边摊正在逐步回归。一个个香气四溢的摊位前,食客的肠胃得到满足、灵魂得到安抚,城市也更有烟火气。而从长远来看,小地摊背后的“地摊经济”连接着就业、消费等大民生,各地为“地摊经济”松绑,让食客有了更多、更实惠的选择,也让摊主们重新走上了他们的“岗位”,钱包逐渐鼓了起来,小地摊也不断释放出巨大的经济能量。(记者刘倩茹)
追求一份美食
上海人等待的时间可以被无限拉长
而让他们耐心等候的地点
往往不在装修精美、明亮宽敞的餐厅
而是藏在街头巷尾的一个个路边小摊
这些『路边小摊』
撑起了阿拉口味的半边天
让我们深夜在街头找到慰藉
快一起跟着地铁线去打卡吧!
8号线
西藏南路站
【阿婆油墩子】
黄浦区局门路406号
2017年,阿婆因为卖油墩子替儿子还债80万,被很多媒体报道,如今她搬来了局门路,也终于有了自己的小摊,生活越来越好~
阿婆出产的3块钱油墩子,内馅胡萝卜超扎实,出油锅后金澄澄地放在漏网上,不一会就被慕名而来的食客买走,如果你路过,一定要买来尝一尝~
陆家浜路站
【耳光馄饨】
黄家阙路109号
如今有“耳光馄饨”招牌的店,遍布整个上海,但黄家阙路上的,却是正宗的第一家,连胡歌都在深夜推荐。
它家的特色是荠菜肉馄饨,一个个大元宝出锅时香气浓郁,汤面上还飘着猪油,再加一点五香粉和辣油,啧啧啧,真是打耳光都不放呢!
翔殷路站
转59路军工路松花江路站
【220面馆】
松花江路2号
传说中“上海滩最好吃的十大面馆之一”,老板爷叔脾气坏众人皆知,但闻香的人可不管,即使过饭点,还是人人人人人。
招牌辣肉面+榨菜,是一个懂经食客点单的标配,面点红油发亮勾人食欲,手工现剁的肉糜又酥又嫩,还辣劲十足!还想加浇头的小伙伴,人手一套的大肉、兰花干、素鸡、鸡腿,必须安利给你们~
沈杜公路站
转闵行38路龙吴路剑川路站
【吴泾第一炸】
闵行区龙吴路5515号
上南第一炸已经多到不知谁是“真身”,吴泾第一炸却霸气撩人,26年如一日做炸串的老板,已经深谙串串料理的秘诀。
招牌小肉串4毛一串,便宜到哭!还有炸鱿鱼串、鸡皮鸡心、香酥鸡、炸鸡排、炸鸡块……金灿灿的汁水诱人,一口咬下去,全是小时候的咪道~
鞍山新村站
【阿姨小肉摊】
杨浦区赤峰路184号
只在晚上营业的阿姨小肉摊,名声在外,价格却很实在,小肉一元三串,年糕一元四串,鸡心一块五角一串,每一串都是阿姨现炸,和小时放学后吃的味道竟惊人相似!
肉质鲜嫩的小肉,蘸上酱料,一口入魂,是必点款!很多人因为朋友口口相传而来,可谓杨浦附近居民的“深夜食堂”。
11号线
浦三路站
【奶油鸡蛋卷】
浦三路229号红宝石蛋糕旁(近临沂路)
小区门口的夫妻档美味,替阿拉保留了快绝迹的老上海咪道——奶油鸡蛋卷。吃一口酥脆掉渣,鸡蛋黄油混着芝麻的香气,直冲鼻尖。
而能做出这不俗美味,阿姨爷叔也有秘诀,用一口古董级别,重达30斤的铁烤炉,烘出来的鸡蛋卷,就是小时候在弄堂里吃到的美味。
祁连山路站
【曹阿姨小吃】
双河路458号(近桃浦路)
曹阿姨家的炸猪排,裹着上海老饕的旧情怀。直接用肉锤拍打的肉,松软弹嫩,再裹上薄薄面包糠后,放入油锅滋滋冒着香气,口水开始泛滥。
这家以良心炸猪排闻名的店,超多人赶着来吃,咬一口嫩香十足的猪肉,纹理间渗透着的汁水便突突冒出来,再配上特制辣酱油,更添酸甜口感,仅仅只要11元哦!
1号线
共康路站
【专红专业铁板鱿鱼炒年糕】
宝山一二八纪念路968号
曾经叱咤彭浦夜市的红姐,因为被别人抢先注册“红姐”名头,现在改名专红专业铁板鱿鱼炒年糕,人气却一点未减,来吃的人先要领碗,领到的才能吃到。
红光满满的鱿鱼,在铁板上发出呲啦声响,不一会就有奇香钻入味蕾中,尝一口软嫩弹滑,搭配香浓酱汁更香到你停不下来!
人民广场站
【牛肉煎包摊】
广东路585号
密密的人群,总是轻易就能把牛肉煎包的小小摊头挡住,10分钟出一锅,却还满足不了阿拉对美食的需求。
待煎包逐渐上色至金黄,热腾腾递到乘客手中时,咬一口韧劲香脆的包子皮,包裹着的大块馅料也将食欲送到巅峰,幸福感随着汁水溢了出来。
2号线
静安寺站
【敬食】
愚园路496号
敬食,一个藏在愚园路街边的小店。如果不是门口站着吃、坐着吃的人们,吸引了小编,可能一不小心就要错过这份美味了!
10平米的小店,除了开放式厨房,只有4个座位,却连歪果仁都来打卡。因为店内只有一位大厨爷叔,去晚了私房招牌红烧肉可就没了,那种浓油赤酱的家里味道,一定要体会一次呢。
10号线
邮电新村站
【孙记炸串小馆】
新港路235号
老孙做炸串已经二十多年了,从在虹口学校附近的移动摊头,到如今有了自己的小小门店,他辗转搬挪多少次,寻香的食客就跟了多少次。
@大众点评
尤其外酥里嫩的香酥鸡,让无数人吞了几十年口水,撒上椒盐和胡椒粉后,口味更是一绝!里脊肉、炸年糕、炸金针菇、小肉、炸鸡胗鸡心…店里的炸串多达40款,每一款都是小时候额味道。
老西门站
【长脚面馆】
黄浦区瑞金二路街道复兴中路561号
王思聪、潘玮柏、李晨都推荐的“小破店”,在弄堂深处,几张简朴的木桌木凳一摆,就吸引无数饕客闻香而来。
这一碗面,只在深夜可以吃到,可以加肉丝或青菜,粗粗的面条夹起来有筋道,入口却软滑,是小编很早就想拔的草了~
【胖子面】
黄浦区文庙路113号
一家三口在经营的小面馆,阿拉可以自由选择二十多种浇头,辣肉雪菜面、大肠面、菌菇浇头面、麻辣鸡杂面都是招牌,一碗平均十二块,回头客超多的。
也许因为胖子面在老西门弄堂里,依然留存着上海最初的市井情怀,有时店里人太多,大家就端起碗在门口边吃边聊着天,很有感觉~重点是它家的面真的筋道有嚼劲,是“网红”里的实力派了!
【大肠面】
复兴中路59号
作为一个不爱吃大肠的人,一开始走进大肠面馆时是拒绝的,但真正吃到却马上反口真香。这家的大肠很干净,肥糯细滑、一点不膻,分量还超足,小鸟胃的女生必须拖着闺蜜来吃!
大肠面开了三十年,很多人都吃着它家的面长大,再单点一份烤麸浇头,别有滋味!这里藏着老上海人对美食的最初记忆,能让大家排一个多小时队而深感值得的店,必须打卡!
13号线
淮海中路站
【味香斋】
雁荡路14号
走进味香斋,就走进了80年代,老底子上海人都爱来这里,吃了几十年,感情越发深厚,连主持人曹可凡都忍不住推荐。
招牌麻酱面只要10块钱,弹滑的面条上铺满了麻酱+花生酱,点睛之笔辣油,更直接抓住了食客的味蕾。再来一碗咖喱味的小牛汤,做神仙也不换呀~
7号线
镇坪路站
【阿婆酒酿】
西康路桥墩下
独自一人卖酒酿的70岁阿婆,在西康路整整待了20年,每一个经过她身边的居民,都会被糯米散发的浓浓香味吸引~
只要8元钱你就能买一斤酒酿回家,阿婆盛酒、装袋、称重、绑扎……动作熟练,分量十足,虽然辛苦,脸上却总不缺笑容。
常熟路站
【踢树 kick tree】
长乐路714号
蛋烘糕是流传成都街头的百年小吃,如今那股香味也飘到上海咯,长乐路的踢树就是一家主打蛋烘糕的小店,一开业就火爆上海!
用鸡蛋和发酵米糊摊成小薄饼,再加红豆沙,就能做酥软喷香的标配蛋烘糕了。但踢树却大开脑洞,小龙虾、辣子鸡、奶油肉松、孜然羊肉……都可以成为店家的饼中之物,一口吃出新鲜感。
小编相信
这样的“宝藏小店”
还有更多藏于街头巷弄之间
等待饕客们的挖掘~
还有什么店是你私家珍藏的宝贝
不如在留言区写出,
一起共享人间烟火!
来源:上海头条 ID:shtt365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公众号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现在只需三步:
猜你喜欢↓↓↓
伊华:“这是千家万户都少不了的服务,它需要美感!”
把崇明的春天穿在身上,美得简直移不开眼!
2019青团花式大合集!喜茶、杏花楼、高校版……好吃到停不下~
喜欢就给我个好看吧!
掉韩国路边摊的滤镜,与韩剧相差巨大 ,网友:还不如我家县城
表妹很喜欢看韩剧,从小就爱看韩剧中的帅哥美女,长大后,表妹选择了去韩国留学,虽然她说是为了学习,但是看她眼里散发出来的光芒就知道,肯定是为了去看韩剧中的美女帅哥。
到了韩国留学后,表妹才怒气冲冲地给我发了消息:表哥,韩剧都是骗人的,我们班50多个同学,没有一个长相类似韩剧里的主人公,在韩剧里唯美场景的路边摊,在现实里却还不如我们老家的美食街。
“别再被韩剧忽悠了!”这是表妹跟我聊天时经常提及的话语。
< class="pgc-img">>我对于韩国的路边摊也很好奇,于是让表妹实拍了一些韩国真实的路边摊照片,看完这些照片后,与韩剧电影中的场景相差巨大,有网友看完后表示:“还不如我家县城,看到就没胃口。”
在电影中,韩国路边摊给人留下了干劲,整洁,唯美的形象,各种美食小吃丰富多样,看起来就让人食欲满满。
摘掉韩国路边摊的滤镜,看到这些真实的路边摊照片后,却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街道上脏乱差,小吃摊卫生堪忧,菜品让人看后吃的欲望都没有了。
< class="pgc-img">>韩国人很喜欢吃各种泡菜,在路边摊中,炒年糕是最具特色的一种韩式小吃美食,在韩国首尔的路边摊上,有位年过六旬的老奶奶正在用铁板制作炒年糕。
一份炒年糕的价格并不便宜,需要近30元,韩国薪资高,消费也高,将韩国风味辣酱和年糕一起炒,便做成了最具特色的炒年糕。
< class="pgc-img">>除了年糕之外,老奶奶摊位上也有类似春卷的油炸小吃,还有各种韩式风味的酱汤,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跟韩剧里的场景完全不一样,在韩剧里路边摊的老奶奶都是精气神十足,颜值很高,售卖的美食有了滤镜的加持,让人看上去就忍不住想吃。
但是品尝一口路边摊的炒年糕后,又咸又辣,颜色鲜红,吃一口便再也不想吃了。
< class="pgc-img">>韩国也有很多的烤串,也有类似国内的串串香,麻辣烫等美食,这种串串本身是没有味道的,锅底也是清淡的,煮熟后需要放入韩国特色蘸料一起吃,跟国内的串串香不一样,国内串串香锅底有味道,煮熟后不需要加入调料便可以直接吃。
韩国有很多的风味调料,但是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重口味,将串串放入特色蘸料中,蔬菜就变得黏糊糊的,让人吃下去的欲望都没了。
< class="pgc-img">>韩国人也很爱吃面条,大街上的路边摊里,也有不少卖面条的摊主,45元一碗的炸酱面,里面自然是没有肉的,想要加个火腿,最低也要50块钱。
韩国街头的炸酱面跟老北京的完全不一样,这里的炸酱面又甜又腻,放入了黑色的蘸酱后,显得油腻腻,一口下肚之后,再也不想吃第二口了。
< class="pgc-img">>韩国街头小吃的口味以酸咸,酸辣,咸辣为主,尤其了特辣口味的炒年糕,黏黏糊糊还会拉丝,味道很是呛人,广东福建浙江清淡饮食地方的人,不建议轻易尝试。
韩国人做菜的方式有限,一般就是烤,煮,炒,凉拌,腌制这5种为主,不像我们拥有近百种烹饪技巧,韩国人对于做菜这件事情也不太看重,他们觉得与其浪费两个小时做饭,还不如吃泡菜来得更方便快捷。
表妹在韩国留学了2年,问其体验感如何?表妹直言道,韩国人对待日本人,中国人,美国人态度完全不一样,如果去韩国旅游要做好被冷嘲热讽的准备。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点赞点推转发走好运,愿你有始料不及的运气和突如其来的欢喜。
本文由餐饮新纪元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欢迎留言评论,收藏与转发,你的每一条点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餐饮新纪元全网文章阅读量突破5亿,如果你对餐饮业感兴趣,热爱美食,喜欢创业,有想法有梦想,那不妨关注我们,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角解读餐饮创业、分享美食。
有更精彩的观点讨论,欢迎大家私信我,图片来源于网络配图,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