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 你觉得,火锅中的素菜之王是什么#
哦吼!新开10万家火锅店的背后:行业大洗牌,你准备好了吗?
在过去的一年半里,中国火锅行业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
据最新数据显示,短短一年半内,全国范围内新增了约10万家火锅店。
这背后不仅仅是市场繁荣的写照,更是行业竞争加剧和价格战激烈化的直接证明。
面对这一现象,不少业内人士和消费者都开始关注:这样的增长速度究竟意味着什么?未来火锅行业的走向将如何发展?
来看,新开的火锅店数量激增至10万家,一方面反映了市场需求的旺盛,另一方面也预示着行业内的竞争将变得更为惨烈。
随着更多的创业者涌入这一领域,原有的市场份额被进一步细分,每家店铺面临的挑战也随之增加。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吸引顾客,不少火锅店开始实施降价策略,希望通过更低的价格来获取市场优势。
事实上,降价并非个案。
从和府捞面到乡村基,再到呷哺呷哺和怂火锅,众多知名连锁品牌近期都纷纷宣布降价。
和府捞面的新菜单价格下调近三成,其负责人表示,降价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追求;而乡村基则宣称“价格回到2008年”,部分产品降价幅度达到了19%-25%。
降价虽然能短期内吸引顾客,却也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
首先,过度降价可能会损害品牌的长期形象。
其次,持续的价格战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长此以往可能导致服务质量的下降。
更为关键的是,这种以低价竞争为主的策略可能忽视了产品本身的创新与差异化,最终导致行业内同质化严重。
面对这种情况,未来的火锅店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甚至脱颖而出?首先,店家需要更加注重品质和服务的提升。
在保证食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就餐环境来吸引顾客。
其次,创新成为关键。
无论是菜品的独特性,还是就餐方式的创新,都能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从而在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最后,对于创业者而言,深入分析市场需求,找准定位,避免盲目跟风,是立足长远发展的基石。
新开的10万家火锅店标志着行业竞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面对激烈的价格战和市场竞争,火锅店需要寻找新的生存策略。
只有那些能够在品质、服务和创新上不断突破的火锅店,才能在未来的市场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 class="pgc-img">>到3、4月份,都有一大批创业新人蠢蠢欲动,也都有一大批餐饮老炮艰难度日,火锅餐见在采访多名餐饮从业者后,看到了更多“残忍的真相”。
究竟怎样,一起来看。
第 1545 期
文 | 张冬
新手开始入局
老炮准备转店
1、他离开互联网大厂,想去县城开茶饮店
在北京某互联网大厂上班的小刘,在返乡一周后,做出个大胆的决定——他要辞去工作,回老家河南某县城开一家茶饮店。
“虽然每月拿着上万元的薪水,但还是为他人做嫁衣裳,部分交房租,部分出行、零用,生活上紧衣缩食,月底盘算,落在自己嘴里的,没几口。”小刘说。
看着县城茶饮店天天排队,大街上的红男绿女们人手一杯茶饮,确实羡煞小刘,“下沉市场有需求,有消费能力,用心经营,一定能做好。”
◎某县城茶饮店(仅作示意,图文无关)
2、他想16万转手鱼火锅,不考虑成本,先填窟窿
在河南新乡经营着一家鱼火锅餐厅的劳先生,最近一直计划着将做了两年的餐厅转出去,2023年因为这家店,劳先生赔了十几万,本来想着靠这家店,能跟妻子安享晚年,目前来看,不闹饥荒已是万幸。
劳先生告诉火锅餐见,餐厅现在问题很大,一是活鱼现杀,效率很低,二是人工成本太高(320平的店、29张桌、3个厨师、1个杀鱼工、3个服务员、1个店长)。
顾客点完鱼,从现杀到上桌,需要20多分钟,如果没有高客流量、高翻台率,几乎每天都处于亏损之中,但是买了两年的活鱼,劳先生又不敢贸然使用冷冻鱼片,他听说,某某餐厅用死鱼、冻鱼,口碑很差,生意也很差。
劳先生准备16万转出去,不考虑回本,只盼能填上窟窿先。
◎鱼火锅(仅作示意,图文无关)
4、他见证邪门店铺,一年换四五个招牌
在经历了春节的繁荣后,很多火锅店在初六以后出现营业额下滑现象,少则3成,多则5成,郑州管城区某街道一位拉泔水的工作人员介绍,很多火锅店生意很差。
“年前还能两天拉走一大桶,现在三天还装不满”。泔水桶似乎成了餐饮行业的晴雨表。
在郑州北三环某社区居住的孙先生说,楼下的餐厅几乎换了个遍,有家餐厅“很邪门”,一年换了四五个招牌,卖过酸菜鱼、手擀面、大盘鸡、地摊牛排锅和早点,孙先生如数家珍,“每次开业,我都会去光顾,他们的共同点是——难吃。”
最近,孙先生看到一个叫做“肚丝小火锅”的招牌,挂在了这个“邪门”的店铺上,预备3月中旬开业,孙先生颇有预感地告诉火锅餐见,这家店应该撑不过夏天。
◎鸡火锅(仅作示意,图文无关)
当然,也有生意“猖狂”的,山东烟台的李女士在跑了一年市场后,最终选择加盟一家鸡火锅品牌,过完正月十五开的业,220平的店,每天的营业额能到1万5左右,李女士介绍,主要是山东的鸡肉供应链相对成熟,效率很高,餐厅增加了一些小海鲜和甜饮品,既拉升了价值感,也提高了客单价。
2月份的火锅行业似乎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根据往常的经验,3、4月份将会进入餐饮淡季,届时,将有更多新手入局、更多老炮退出。
大乱斗的一年
这拨人靠“转让"餐厅,坐收渔翁之利
餐饮行业的这幅“浮世绘”,远比想象中精彩,餐饮的这杯羹甭管是甜是苦,都有很多人虎视眈眈地盯着。
在郑州某文化公司上班的小吴告诉火锅餐见,原先公司运营抖音、小红书和快手等平台,靠着给餐饮公司做宣传“差点饿死”,后来老板转换思路,开始为一些转店的餐厅做宣传,竟然奇迹般地赚了大钱。
小吴的工作是剪辑,偶尔去店里转转,拍些人多的视频,剪辑出来,发到网上,标题总不忘带上“旺铺转让”“接手即盈利”“老板家中有事”之类的字眼。
◎ 小红书上的一些转店信息
一般来说,小吴这样的文化公司做传播,一次性收费大约2000元左右,但转出后的抽成很高,比如,餐厅给出转店低价是12万,中介卖出14万,多出的2万,就塞进了自己腰包,据小吴的不完全统计,公司每月收入都在二十万以上,而整个公司才不过5个人。
“每年的2月和3月都是转店和接店高峰期,每天都有不少电话咨询,随着运营平台粉丝的增多,报价也逐渐水涨船高,遇到大店、装修奢华的店,我们老板的刀都磨得特别快。”小吴说。
另外,小吴还告诉火锅餐见,与之类似的同行,有些操作“很昧良心”,他们直接修改餐厅的营业额,打印出来,给“准接店者”看,并讲得天花乱坠,以期达成交易,他们也好从中赚取高额差价。
“提醒那些准备接店的创业者,最好能蹲守几天,看一看实际流量,而不是只听别人的口头承诺。”
◎ 回收的厨具
如果说小吴每天接听的电话是餐饮行情的“传感器”,那么,小李做的工作就是餐饮行情的“温度计”。
小李原先做茶饮,赔个底儿朝天,也是转变思路,做起了“餐饮收尸人”——专做餐厨设备回收。
值得庆幸的是,小李开茶饮店时得的抑郁症,被做“收尸人”的工作给彻底治愈了,不仅治愈,现在的小李每天甚至很亢奋。
小李告诉火锅餐见,上半年,仓库基本都会被清空,尤其是3、4月份,几乎能清空三分之二,到了下半年,靠近年关,仓库又会被塞满,一清一塞之间,大几百万轻松到手。
“上半年做茶饮的多,下半年做火锅的多,低价收,高价卖,双方都很感激彼此。这两年,教培行业和房产行业入局的人最多,也有在疫情中挣了快钱的人,后续我们偶尔也有追踪客户情况,胜者极少。”
◎ 为谁辛苦为谁忙
过去三年,掏空钱包,大家一股脑儿地想挣钱,攒着一股子劲儿向前冲,但很少有人会想一想、踩刹车,哪怕是“点刹”,直到撞上南墙,才有“众生皆苦”的顿悟。
成都一家做底料的业务员小王介绍,很多火锅老板为了缩减成本,都会在底料上动手脚,要么减量,要么经常更换品牌,基本上,谁便宜用谁的,“我们想一路陪伴,今生共白头,但人家偏偏半路焗了油。”
火锅餐见餐创联会员、阿光正传重庆地摊火锅创始人闫智翔说,越是风浪大,越能看出一个品牌的“家底”,能在大风大浪中存活的,都是那些组织力、创新力、门店力等各方面拔尖且均衡的餐厅,所以,死亡是常态,活着才是意外。
◎ 阿光正传部分产品
然而,餐饮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它吸引着前赴后继的来者为之流血流汗,健康而强壮地向前行走。
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餐饮行业。
最后
一位火锅餐见的读者,在观察市场两年之久后,如愿以偿地开了一个小火锅店,杳无音讯三个月后,终于发来信息:
“你们写的有关火锅店生存艰难的文章,经过我的验证,竟然是真的。”
久前,参加一场自媒体分享会,一位重庆旅游部门的负责人开玩笑说道:重庆现在拥有1万多辆出租车,3万多家火锅店,因此你可能会在街头打不到出租车,但绝对不会吃不上火锅,引发了全场的一阵笑声。
< class="pgc-img">>重庆是名副其实的火锅之都,有着庞大的人口受众,因此许多餐饮行业的创业者,都会首选开火锅店。不过,重庆人吃火锅,并不代表生意就好做。
据一位资深的火锅店主透露,自己从业以来,已经先后开垮了10多家火锅店,如今仍然在重新奋斗的路上。目前,重庆火锅店一年的存活率不到30%,三年的存活率更是只有10%。
而且,你看到的那些生意兴隆的火锅店,许多背后其实都是同一群人在进行运作,一个新手小白想要在这个行业分杯羹,已经很难了。
< class="pgc-img">>由于火锅食材的特殊性,火锅本身的口感很难做到大的颠覆和创新,几十年来都是熟悉的味道,导致非知名的火锅店只能不断打价格战来吸引顾客。
与此同时,为了体现个性化和差异化,火锅店前期的装修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许多老板甚至搞出了猪圈火锅,厕所火锅这样博人眼球的概念,让人哭笑不得。
此外,由于火锅店在重庆分布的密度太大,导致其辐射半径越来越小,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在不特别追求口感的情况下,肯定是选择在家附近的火锅店。
< class="pgc-img">>正是因为以上种种原因,让重庆的火锅行业利润都很薄,虽然行业体量庞大,但至今都没有诞生出一家上市公司。
其实不光是重庆火锅的日子难过,类似海底捞这样的巨头,目前都在到处关店。因此,告诫那些准备进入火锅行业的朋友们,一定要慎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