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度本地餐饮界盛事《香港澳门米芝莲指南》(The MICHELIN Guide Hong Kong & Macau 2023)榜单公布的日子。
今年共有95间餐厅获米芝莲(内地称:米其林)星级肯定,其中三星餐厅有9家,二星餐厅有18家,一星餐厅共有68家上榜。
< class="pgc-img">>一星、二星、三星餐厅名单公布
虽然近年《世界50最佳餐厅》、《黑珍珠餐厅指南》等影响力愈益上升,但有近120年历史的《米芝莲指南》,由于多年来坚持匿名评审,标准严谨,对餐饮界依然举足轻重,不容忽视。
2024年香港澳门米芝莲星级餐厅榜单14日于澳门公布,以下为港澳米芝莲2024年一星、二星、三星名单。
< class="pgc-img">>米芝莲2024三星餐厅
< class="pgc-img">>米芝莲2024二星餐厅
< class="pgc-img">>米芝莲2024 一星餐厅名单
< class="pgc-img">>米芝莲绿星餐厅名单2024
标榜永续作为的米芝莲绿星奖项,每年一度,旨在表彰在道德和环保方面取得领先地位的餐厅。 这些餐厅与注重可持续发展的供应商和生产者合作,以减少浪费,甚至避免使用塑料和其他无法回收的材料。
< class="pgc-img">>米芝莲侍酒师大奖2024
对于2024年的结果,米芝莲指南国际总监 Gwendal Poullennec 表示:“香港是一个汇集多元人才的大熔炉,当中包括曾在世界各地磨练厨艺后回流香港的主厨,以及将自己的专长和技巧带到本地餐饮业界的外国主厨。 同时,澳门亦逐渐回复其活力,不少新晋食肆以其高质量的烹饪技巧获得认可。 尽管面对近期的经济波动,两地的餐饮业整体仍朝向正面发展,建构一个健康且生气勃勃的饮食生态圈。 这次的新名单中有两家餐厅晋升二星,正是最好的印证。
< class="pgc-img">>“我们专业的评审员团队乐见本届的入选名单维持一贯的多元性,特别是上周公布的必比登推介名单,呈现了本地美食的重要,为食客发掘了鲜为人知的美食和创新手艺。 我们很骄傲地为大家揭晓今年的《香港澳门米芝莲指南 2024》完整名单,其中包括三项米芝莲特别奖项:年轻主厨大奖、侍酒师大奖和服务大奖。”
《香港澳门米芝莲指南》首度颁发由RSRV Champagne鼎力支持的侍酒师大奖,得主是一星米芝莲餐厅Godenya的五嶋慎也(Shinya Goshima)。 20岁开始便开始着手探索美食与清酒的搭配可能性。 经过在酿酒厂接受专业培训后,五嶋先生成功完成了一篇关于清酒境外消费的研究论文。 他敏锐的味觉,总能够感知到食物和清酒之间微妙的交互作用,并将其转化,让客人获得一种美妙清酒佐餐体验。
< class="pgc-img">>新上榜一星餐厅详细介绍:
1. Cristal Room by Anne-Sophie Pic 法国女厨神主理
餐厅为法籍主厨 Anne-Sophie Pic 于亚洲开设的第二家餐厅。 餐厅室内装潢高雅华丽,尤其是入口处的水晶吊灯非常宏伟而闪亮,引人目光。
< class="pgc-img">>餐厅内部设有开放式厨房,天花板镶设镜面,这样的设计使空间感更加提升。 晚市提供六或八道菜的套餐,其中包括主厨的首本名菜。 主厨选用了日本食材并且融合了当地元素,为客人创造出丰富细腻的味道。 此外,客人还可以在甜品区享用美味的茶点。
< class="pgc-img">>2. Feuille 本地食材入馔
法国主厨 David Toutain 在海外开设的首间餐厅。 餐厅的名字取自法文的叶子。 这里使用本地生产及有机农场的食材,结合法式烹饪手法,炮制出以蔬菜为主的时令美食。
< class="pgc-img">>菜单以植物的生命周期为主题,分为谷物和种子、根茎叶、花和水果及《起源》四个部分。 其中包含了小茴香鸡蛋甜粟米、Feuille 面包和炭烧龙虾等令人期待的菜馄饨。
< class="pgc-img">>3. Racines 双厨主理法南滋味
Racines的两位主厨来自法国南部,他们曾在一起工作多年,以家族食谱为基础,带领客人展开一场美食之旅,这恰好符合Racines在法文中的意思——“根”。
< class="pgc-img">>餐厅使用法国和本地的时令食材,提供五道或七道菜的套餐,并在经典的法式料理中融入现代元素,使菜式更加精致细腻。
< class="pgc-img">>4. Mora摩 以豆出发的时令菜单
摩罗街上充满了特色古玩小店,而餐厅的名字也与这个街区呼应。 餐厅的室内装潢以米色为主调,并且大量使用了弧形设计,营造出一种舒适和谐的氛围。
< class="pgc-img">>菜单上的料理以黄豆为中心,广泛运用了豆瓣、腐皮、豆浆、豆豉等各种黄豆制品,再结合欧陆烹调技巧,呈现出风味独特且质感丰富的菜式。 餐厅的菜单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动,其中麻婆豆腐更是这里的招牌菜。
< class="pgc-img">>5. 彤福轩 精致顺德风味
彤福轩是一家以现代顺德菜闻名的餐厅,并且荣获了米芝莲一星的殊荣。 他们的菜单包括了生拆鲜鱼羹、鱼塘公煎焗鱼嘴等菜式,非常受到食客的喜爱。
< class="pgc-img">>餐厅非常注重食材的选择,使用了本地优质的海鲜,例如从海钓船上获得的海鲜,以及来自本地农场的新鲜蔬菜和香料。 连竹蒸笼也是由本地老店提供的。 在这里,你可以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欣赏着维多利亚港的景色。
< class="pgc-img">>6. 谭卉 粤菜大师谭国锋主理
谭卉这家餐厅由粤菜行业资深师傅谭国锋主理,拥有超过四十年的经验。 他们非常注重食材的时令性,每个季节都会推出新的菜单,并提供经典套餐,其中包括一些招牌菜式。 他们的招牌菜之一是蜜豉烧排骨,使用荔枝果木燻烤,使得排骨软嫩多汁,风味浓郁。
< class="pgc-img">>另外,他们还有一道从传统粤菜演变而来的甜品,叫做核桃戈渣,非常值得一试。 谭卉还提供茶师推荐的配茶,根据季节变化,同时还有一系列中国白酒可供选择。
< class="pgc-img">>7. 鮨金悦 高质江户前寿司
鮨金悦以其精致的厨师发办菜式继续惊艳食客,并荣获米芝莲一星。 使用山形县的米来做醋饭,并加入鹿儿岛的水来蒸煮,最后再用淡赤醋调味。 为了确保食材的新鲜度,他们每个星期都从日本进货数次。
< class="pgc-img">>餐厅提供中午和晚上两种不同的套餐供选择,但需要提前预约。 如果您想增加米饭的份量,建议在预约时事先告知。 此外,餐厅还设有板前座位和私人房间,适合各种用餐场合。
< class="pgc-img">>职业餐饮网 旖旎
“每到饭点,店外就要排出100米的长队……”
最近,“两餸饭”模式,突然在香港爆火!
不仅惹得一批博主、明星、国外议员前去打卡,很多街边小店也从2年前的100多家,上升至目前的400多家,甚至还诞生了如岱民这样已拥有40多家门店的连锁品牌。
两餸饭通俗话就是“盒饭”,一个“盒饭”为什么能爆火到在香港遍地开花?
而这种能跑出连锁模式的“盒饭”,又能否成为快餐细分市场下的新机会?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两餸饭爆火!
2年跑出400多家店,还有开出40家店的连锁品牌
如果说,以前两餸饭是大学食堂学生和务工工人的选择。
那如今的香港,它已经成为了白领和很多平民老百姓的“便餐”首选。
1、2年时间迸发出485家“档口店”,数量是麦当劳一倍
两餸饭,在香港异常火爆。
很多网友不仅建立相关网页、分享“吃货”心得,甚至还制作了“两餸饭地图”。
地图上密密麻麻的都是售卖两餸饭的店铺,从疫情最初不到100家店,目前数量超过 485 家。
而在寸土寸金的香港,麦当劳门店数量加一起也只有 245 家左右。
有业内人士说,两餸饭,现在可以说统治了香港绝大部分顾客的午餐和晚餐。
甚至说,已经成了香港饮食文化的代表。
< class="pgc-img">>2、不起眼的“盒饭”,竟跑出40家门店的连锁品牌
以前在香港,一直是西式快餐店主导市场,大家乐、美心、大快活三分天下。
而疫情以后,两餸饭的火爆,吸引一批餐饮创业者开两餸饭店。
像是原本做饭盒供应商的,转型开出“D30有飯開”的两餸饭店。
< class="pgc-img">>原本是一家吃潮州菜的餐厅,后来也转型加入两餸饭行列的“麗園”。
< class="pgc-img">>更有已经开出40多家门店的连锁品牌“岱民”两餸饭店。
小小的盒饭,在很多人看来,它只会出现在食堂和作为流动摊贩形式出现,如今不仅入局开小店的越来越多,还跑出了形成不小规模的连锁品牌。
< class="pgc-img">>两餸饭模式:
20平档口店,两菜一饭仅要14.5元!
其实,两餸饭中的“餸”就是下饭菜的意思,两餸饭,就是两个下饭菜+一份饭,在之前的香港,这种盒饭形式大多出现在学生的食堂,或者是流动摊贩卖给工人吃。
但疫情以后,两餸饭似乎换了“新衣”,成了很多白领和普通老百姓的新选择。
那如今的两餸饭店,究竟有怎样的新模式?
1、20平小店,大多不设堂食,选址在CBD商圈或大型社区
两餸饭的门店,基本都很小,不到 20㎡的店铺。
很多门店都没有堂食,顾客基本都是外带,每天营业 12 个小时左右。
而且大部分门店都选址在香港最核心的CBD商圈附近,或者是大型社区、居住区附近。
2、价格最低14.5元一份,均价在25-30元
“好感动,周围别的店都特别贵,两餸饭很有人情味。”
“它就是我们的‘恩物’,又便宜又好吃”
……
很多人对于两餸饭的一个评价就是“平”,也就是实惠便宜。
以香港白领中午的快餐,以著名连锁品牌大家乐的价格为例,一份只有一种菜的猪排饭要39元,只有一个菜,还没有饮料。
尤其是香港中环的茶餐厅,很少能少于50港币点一份快餐吃,更不用说能够用25港币买到两菜一饭。
而两餸饭的价格,从 17 港币到 80 港币不等,折合到人民币最低能做到14.5元。
不仅是价格便宜,最重要的菜品种类极其丰富。
< class="pgc-img">>3、从粤菜到韩、泰等异国料理,种类极其丰富,开背龙虾只卖39元
“菜如轮转”,很多两餸饭店的菜品都很丰富。
两餸饭的精髓不在于一味地追求便宜,而在于相对不错的菜品。
< class="pgc-img">>两餸饭属于混合菜式,既有异国菜品,比如东南亚地区的菠萝炒饭、芒果沙拉、韩国烤肉片、法国红酒炖牛腩,也有粤菜中传统的叉烧和蟹柳蒸水蛋、清炒菜心等。
有很多两餸饭店还配有饮品,饮品还不局限于瓶装饮料,有很多自制茶饮。
< class="pgc-img">>有一家叫 “玲珑巧点” 的两餸饭门店,因为其主推蒜蓉开背龙虾,还只卖 45 港币,每天早上 6 点就有人在门前排队。
< class="pgc-img">>4、现做现卖,分量足
不仅种类极其丰富,基本每一份两餸饭量都很足,汁水都很够,满满一大盒,管饱还好吃。
而且两餸饭都是档口现做现炒现卖,味道口感都很好。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没有堂食的“两餸饭”,
能成为快餐细分下的黑马?
快餐是餐饮规模最大的业态。
但这个赛道却让餐饮人“爱恨交加”,毛利低、饭市短、加之疫情后消费降级,客单下降,利润再被摊薄。
客单下降,顾客又要求现炒的锅气,倒闭快餐店要么放弃,要么寻求新出路。
近几年,似乎在这条赛道没有诞生新模式、新黑马来破局。
而香港爆火的两餸饭,新的快餐细分模式,似乎在给我们新的启发,是否可以借鉴这种模式,探索出新路子。
< class="pgc-img">>1、疫情培育新的市场,两餸饭被“新客群”所接受
为什么两餸饭以前在香港就“销声匿迹”,如今却爆火而且受到不同阶层的客群所喜爱。
其实这背后有个大环境的“刺激”,就是3年难熬的疫情。
疫情的到来,一方面很多餐厅开不了堂食,为了活着就做档口外带盒饭的形式保命。
另一方面则是顾客需求的变化。以前可能很多白领都选择茶餐厅,盒饭相对低端。
但疫情影响堂食禁止,顾客慢慢接受了外带的形式,带回家、带到办公室,而不是像以往一样去茶餐厅吃快餐。
而且疫情香港失业率高位升到5.4%,收入锐减的打工者不得不寻求更便宜的吃食。
在曾经的香港,白领中午的午餐,通常在大家乐、大快活、茶餐厅、麦当劳解决。大家乐的单拼叉烧饭也要 39 元起,只能吃一个菜,看起来远没有两餸饭简单直接。
< class="pgc-img">>就这样疫情培育了“两餸饭”在香港的市场,也因此让其有了新的白领、老百姓等客群,受众不断提升,市场也就随之变大。
让两餸饭从流动摊贩,到形成“正规军”开档口餐厅,甚至跑出连锁品牌。
2、“性价比”成杀手锏
我们曾说,“极致性价比”是快餐的唯一出路。
雪糕刺客、饮料刺客、机票刺客,“刺客”一词被反复提起,疫情之后人们对价格很敏感。
大众餐饮客单价在降低,更加追求高性价比。
而两餸饭作为快餐的新模式探索,它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极致性价比,性价比是价格上的下降,足够便宜,而极致性价比,则是既有品质,又很便宜。
对比香港以前的很多快餐厅,比如像大家乐这种,一份只有一种菜的猪排饭就要 44 港币,还没有饮料。
如今17港币,我甚至就可以吃到两个荤菜和一份饭,不仅量足、现做的、食材新鲜,口味还好,对比之下当然会选择两餸饭。
3、那为什么可以做到这么便宜还丰富?
——砍掉堂食、缩减成本
那为什么两餸饭店,可以将快餐,卖得又便宜,又丰富?
当职餐在研究其模式的底层逻辑时候,发现,它改变了之前的成本结构。
a、省去堂食房租成本:
它的门店只有20平,去掉了堂食,用去掉堂食的成本去反哺产品和价格,让其能保证自己的极致性价比。
b、省去部分员工成本:
以前普通快餐厅需要收餐、服务的员工,而去掉堂食,它就省掉了这部分员工成本。
C、抢占优秀商圈、社区选址
因为门店规模小,可以选择开店的铺位就比之前会宽泛很多,像很多香港中环核心商圈都有两餸饭店的身影,香港如此寸土寸金的地方,两餸饭店相对更好选址,而且更贴近客群。
< class="pgc-img">>4、便利性,直接开到顾客的“办公楼下和家楼下”
“快还方便,下班带回家,不用自己做,节省时间”
“中环这么贵的地方,就在办公楼下,白领首选”
……
不仅便宜、丰富,还就在你家楼下或者办公楼下。
正因为门店规模小,租金压力小,选址也更容易,很多两餸饭的铺位对于顾客来说也更加便利。
比如直接开在白领扎堆的商圈写字楼,开在居民多的黄金社区。
而顾客中午、晚上下班或者回家都可以顺便带着一份两餸饭,便利性也是它能火爆出圈的一个重要原因。
5、外卖越来越贵,为新的快餐细分模式“腾出”市场
而如今的外卖客单逐渐攀升,很多顾客都反映外卖越来越贵,快吃不起了。
对于快餐厅商家来说,配送费和抽成逐年上涨,为了让门店活着,客单价也被逼无奈在上涨,利润低顾客还不买账,快餐外卖这条路越来越难做。
并且,目前香港市场的外卖,比国内的外卖更贵。
一方面,香港的外卖还处于早期阶段,配送费比较贵,基本上配送服务费用要约为几十到一百港币左右。时间也比较长,商家覆盖度也有限。
而另一方面,香港当地的用人成本较高,配送员的费用也更高一些,折合到一餐外卖的成本之中自然会很贵。
而这样的情况下,就让顾客更愿意自己走下楼,去买便宜、好吃、丰富的两餸饭,毕竟自己下个楼不仅吃得好,还能省下20几元人民币的配送费,何乐而不为。
职业餐饮网总结:
在城市发展中,“盒饭”似乎已经销声匿迹了。
但“两餸饭”在香港爆火,以全新的进阶模式回归。
它的价格、产品结构、选址和极致性价比路子,以及告别流动摊贩和食堂的场景,走近更多白领、老百姓的身边,甚至说开出连锁品牌。
似乎让我们看到“盒饭”,在快餐细分市场下的更多可能。
你如何看待香港爆火的“两餸饭”?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其官方公众号上发布结案信息。米其林集团总公司作为原告(简称米其林公司)诉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三人董某某商标权无效宣告行政纠纷一案,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结,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据结案信息显示,第三人董某某申请注册了“米记米芝蓮”商标,核定使用在果汁、奶茶等饮料类产品上,米其林公司认为该商标是对其驰名商标“MICHELIN”商标的翻译,故申请宣告该商标无效。
“MICHELIN”一般被翻译为“米其林”。然而,由于普通话与粤语的差异,在香港地区“MICHELIN”的中文主要被译成“米芝蓮”。根据米其林公司在本案中提交的证据,包括《米芝蓮指南》(即著名餐厅指南《米其林指南》)、相关新闻报道以及行政机关的在先裁决,证明在相关公众的认知中,“米芝蓮”已经与“MICHELIN”的建立了对应关系,故法院认定“米芝蓮”是对“MICHELIN”的翻译。
法院认为,在“MICHELIN”商标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的情况下,董某某将对“MICHELIN”的翻译词语作为商标注册,相关公众在看到“米记米芝蓮”商标时,极易联想到“MICHELIN”商标,不但会对消费者产生误导,同时也会破坏“MICHELIN”与轮胎商品间的密切联系,损害米其林公司的权益。据此,法院最终认定“米记米芝蓮”商标的注册违反了商标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应予无效。
除了“米其林”与“米芝蓮”,由于方言的差异,很多国际品牌在内地与港澳地区有着不同的中文译名。比如“雷克萨斯”与“凌志”、“路虎”与“越野路华”、“凯美瑞“与“佳美”等等。而这也使得在商标注册上成为了可以被钻的空子。
南都记者通过查询中国商标网发现,许多知名国际品牌的粤语译名也已多被注册成了商标。如“米芝莲”就有接近20多种商品分类被注册。一些名人如“佐敦”(乔丹)、“碧咸”(贝克汉姆),也在一些商品分类中被注册为了商标。
南都记者发现,一些粤语词也被注册成为了商标。比如“猴赛雷”就有200多条商标注册信息。同时,一些粤语粗口词汇也被一些商家申请成为了公司名称或商标。根据《商标法》第十条规定,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标志不能作为商标使用。粤语中译的商标注册也需要规范化。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周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