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吉可谓早期“互联网营销”的典型代表。2012年首家黄太吉煎饼店在天津开业,借助当年微博的兴起搞了波漂亮的炒作:“开奔驰送煎饼外卖”、“外星人讲座”、“美女老板娘”等热门话题,黄太吉成为了“网红”,短短1年时间,创造了700万营业额,获得2亿融资,估价达12亿。曾经备受期待的品牌,却最终没能逃过店铺倒闭、自建外卖平台被收购的结局。今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黄太吉的发展历程,看看它的兴衰史给餐饮创业者带来的启示。
第一阶段:声名鹊起却被吐槽产品差。经过一大波成功的互联网营销,黄太吉煎饼迅速打响了名气,但是产品的问题却层出不穷。首先,顾客认为定价太高,一份煎饼可以卖到20元,价格上和街边5块钱的煎饼果子差距过大;其次,黄太吉的煎饼果子被吐槽难吃,三方平台一堆差评,而品牌方选择无视顾客对于产品口味的差评不做改进。贵又难吃成了顾客给黄太吉煎饼打的标签。
第二阶段:类百丽计划宣告失败。百丽模式指的是百丽集团旗下运营有多个子品牌,无论顾客去任何商场里的任何一家旗下品牌店铺消费,钱最后都会流入百丽集团的口袋中。黄太吉煎饼借鉴这一多品牌模式推出类百丽计划,一年多时间,开出40多家旗下餐饮品牌的分店,如大黄疯小火锅、牛炖先生等,最终以大黄疯小火锅倒闭草草收场。
第三阶段:自建外卖平台被收购。多品牌计划流产后,黄太吉又看上了外卖平台的巨大市场,号称要打造“航母式外卖平台”。自建外卖平台不仅仅为自家的煎饼提供配送,更能够为其他餐饮品牌提供生产、包装、配送等服务。然而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三分天下的局面已经形成,黄太吉煎饼自建外卖平台在效率和水准上都存在着诸多不足,最终被收购。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黄太吉的老板曾经说:“我们做的是品牌,是一个可以让你贴上标签符号的品牌。三流公司做文化,二流公司做产品,一流公司做品牌,黄太吉就是站在浪潮尖上的弄潮儿。很多人说黄太吉难吃,我从来不回应,因为我觉得这样的人太LOW了!我有说过我做产品了吗?”
显而易见,浪潮尖上的弄潮儿黄太吉自始至终没能找到一个可以跑通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放弃做煎饼后,四年间三度转型,均以失败告终。旗下新品牌接二连三出现,又频频没落;外卖平台商家大量流失;花费巨资建设的工厂门店也在一年内关闭了一半…不仅如此,据说网红鼻祖黄太吉的官方微博会拉黑每一个说煎饼不好吃的人,因为他们不在意别人对煎饼口味的评价。创业团队也没有把重点投入到产品的开发上(口味、食材的进步),反而享受着集中精力让自己的品牌更多地在社交平台上曝光。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通过黄太吉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出,做餐饮的不专注于产品本身,却在旁门左道上下功夫,这样的初衷也注定了黄太吉最终走向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