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走进位于长安镇兴福村的项氏园艺基地,工作人员正在忙碌采摘新鲜的“红美人”,项式花艺负责人褚红亚不时忙碌地接着电话,将水果打包后及时发货,给消费者送去一口冬日甜蜜。
褚红亚是“美名”在外的花卉种植女能手,20年来她与风雨骄阳相伴,创造了一份“美丽事业”,曾先后评为全国农村科技示范户、浙江省“双学双比”女能手、嘉兴市优秀农产品女经济人、海宁市十佳“双学双比”女能手等荣誉称号。
说起创业的经历,褚红亚充满感慨。1999年,褚红亚开始着手创业,起初她先是在自家农田种植玫瑰,2亩多大的玫瑰田就是她花样幸福生活的起点。“一开始也是陪着我老公,没想到接触着花花草草,自己也爱上了。”在学习和积累了种植技巧和销售渠道的探索后,2003年,褚红亚和丈夫项跃杰一起承包了十几亩地,专门用于种植香水百合。
“当时种了第一棚没有成功,反复调整试验后开始种第二棚,起初长得都还不错,但很快百合就蔫得只剩下一排。”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褚红亚印象深刻,出现这个问题后她找了很多人来看,都找不出确切原因。后来又托人找到了浙大的一位专家,反复实地查看后才确认,是因为土壤盐分太高导致的,之后才对症下药地解决了问题。到了第三棚,百合长势才越来越好。几年内,东方百合争相开放,褚红亚也绽开了笑颜。
她说,“这是一个美好的行业,虽然整天和泥土打交道,却始终和芬芳作伴,扮靓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2009年,为响应花卉产业北移的号召,褚红亚将种植基地搬到了兴福村,随后成立了海宁项氏花卉园艺有限公司,经营以百合、扶郎为主的鲜切花种植,之后又拓展到了绣球、北美冬青等家庭植物和花境植物。
之后的十年,褚红亚夫妇拓宽思路,跨出“鲜花舒适圈”,尝试多元经营,实施农旅结合项目,成立项家农场,从象山引入种植水果,朝着休闲农业发展。
“当时由于政策影响,我们考虑到纯粹的花卉种植过于单一,承受风险性较差,于是在分析本地农业市场后,选择了‘红美人’柑橘来种植。”红美人是柑橘的品种之一,果面浓橙色,果肉极佳化渣,有甜橙般香气,它的成熟期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完熟,刚好与花卉种植时间互补,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农庄的抗风险力。
由于农业本身的特征,前期投入大、回报慢,经过了三年的培育,这批“红美人”才果熟蒂落,迎来了首次丰收,收获了10吨果实。
如今,褚红亚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年产值接近500万元,但从未忘记带领他人共富。作为兴福村花卉龙头,项氏花卉积极带动他人投身于花卉苗木行业,吸引了花境园艺、晓红苗木、植物图书馆等经营主体入驻兴福村花卉精品园区。
褚红亚自己则开设公益课堂,无偿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咨询和指导,传授有意愿的创业者创业经验,更将村里一些想干活、想挣钱的老人或者有老人孩子走不出家门的妇女及困难家庭成员吸收到基地里来,以长工短工相结合的方式,带动周边妇女就近灵活就业。经过几年的努力,曾经的困难户逐步走上了致富路,村庄40余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
以园区基地为中心,以姐妹微家为依托,褚红亚深入周边组户,帮助指导花草树木的养护知识,更与农户无距离亲密接触成为了贴心人。
大家一有空都愿意往她的基地跑,交流植物打理技巧和家常园艺知识,说说心里话。随着与周边乡邻越处越亲,褚红亚不定期免费为农户提供优质绿植和花种,不断丰富农户小庭院、村庄大花园的品种和色彩。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褚红亚的花卉种植路越走越远,越闯越宽,同时也遇见了各行各业的优秀女能手,志同道合的她们凝聚在一起,注册成立了长安镇她创女能手协会,褚红亚担任会长,带领着各行业的妇女姐妹们通过互学、互助、互进,自我成长与授人以渔双向发力,为共同富裕发挥半边天力量。
原标题:《巾帼共创|收获10吨“红美人”!长安有位花果种植女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