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晚,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唐槐路的胡夫炸串(富士康店)门口聚集了不少围观群众,随后接到报警的民警赶到了解情况后得知,原来是有两位学生来胡夫炸串利用暑假时间做兼职打工,结果商家不愿结算工资,学生多次讨要无果后,叫来家里亲戚跟商家沟通,期间因双方各执一词言语愈发激烈,甚至一度恶语相向。商家见围观群众越来越多,选择以学生亲戚扰乱秩序为理由报警,最后也是以民警将女子(学生亲戚)带回所里做笔录而收场。
暑假工欠薪这一现象为何已成为社会常态?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每到暑假,就会有高中生、大学生因为暑假打工被欠薪或少薪而与用人单位或 商家发生纠纷,而且往往最后的处理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为何每年都会有人落入这种“馅饼”变“陷阱”的圈套之中?除了学生本身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之外,也和双方劳动关系“模糊”不无相关。目前我国法律对在校生当暑期工并没有明确的规范,也就是说,暑假工和用人单位、商家并未建立劳动关系,并未签订劳动合同,不视为就业,也就意味不受《劳动法》保护;但双方明确成立了劳务关系,还是受到《民法典》相关条例保护的,可以走民事诉讼来进行维权。
但是走民事诉讼这条路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并不现实。学生主要还是以学业为主,讨薪这条路上花费的时间、精力、金钱的成本要远远大于讨要的薪酬。而这一漏洞,似乎被一些“嗅觉”敏锐的商家发现,被用来恶意赚取免费(廉价)劳动力。或许这种成果会让他们沾沾自喜,并在他们圈子里大肆宣扬,久而久之。这种现象就在社会上泛滥开来。
暑假工欠薪这一现象如何能改善或者避免呢?
作为在欠薪事件中的弱势方,学生最好能和用人方签订一份书面协议,协议上要清楚写明将来可以作为证据的关键点,例如:用人单位,具体薪酬,工作内容、事件、地点等等。如果用人方不愿意签书面协议,可以考虑通过录音录像、保留工作记录等方式,留下相关证据。当然,面对不愿意签订书面协议的单位,是否一定要去该单位打工,也是值得仔细考量的事情。除此之外,也可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合理捍卫自己的权益。下方有遇到各种情况的受理部门和联系方式,即使可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帮助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 style="text-align: left; margin-bottom: 10px;">作为孩子家长,以本事件为例,在孩子受到不公正待遇和商家协商时,切记不可意气用事,保持冷静,避免将事情升级到不可控程度。要帮助孩子通过走正常流程合理维权。
而作为商家,可能会因为一时得利而沾沾自喜,但通过社会各界对此类现象的高度关注,相关法律规定的完善,这种恶意欠薪行为必将受到严厉的处罚!这些积极面对生活的学生们,理应获得一份心有所获的社会体验卡,和一份充足有力的劳动保障,商家应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为了给自己牟利让孩子们遭受不公平待遇。
最后希望社会各界人士能保持高度关注,并希望建议劳动局及相关部门升级保障措施,完善相关规定,让他们享有正当、合法的劳动权益,是法律的应有之义,更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