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 蜂狂购商城
距离健康更近一步
桃酥
请输入标题 bcdef
桃酥
是一种南北皆宜的乐平传统特色小吃,以其干、酥、脆、甜的特点闻名全国,主要成分是面粉、鸡蛋、奶油等。
相传在唐元时期,景德镇周边县乐平、贵溪、鹰潭等地农民纷纷前往做陶工,由于当时工作繁忙,当时有一位乐平农民将自家带来的面粉搅拌后直接放在窑炉表面烘焙,由于其常年咳嗽,平日常有食桃仁止咳习惯,故在烘焙时候会加入桃仁碎末。
其他瓷工见此法做的干粮便于日常保存和长途运送瓷器时候食用,便纷纷仿效,因并取名“桃酥";由于桃仁味略苦,之后将加入桃仁习惯去除,于是便在其中加入鸡蛋、糖、盐等各种口味,此做法便迅速在陶工中传播开了,之后成江西乐平一带百姓常逢年过节招待来客糕点。
乡间对于桃酥之名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因当时是陶工烘焙出来的酥饼故名“陶酥”由于后面经世人口传谐音成了“桃酥”。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记忆中儿时的老味道桃酥
每个人都会记住某一时期、某一地方吃到过的某种食物,很多令人至今回味的食物都留在记忆中的匣子,在时光的流转中,因为不再能回味到这份味道,越显得心驰神往。
或许
这就是记忆里关于老味道留在舌尖最美好的印记
有的人就会难忘
每次回老家
奶奶从床头点心盒,拿出一块块包着油纸的老桃酥
那股入口的香酥,甜蜜与奶奶慈爱的笑脸
总是萦绕在心头
“儿时的味道”记忆在哪?
故乡,儿时,我们不富裕。但有些记忆有些感觉,却是如今花钱也买不到的。
那时候,小街的尽头都有一家不错的杂货店,有用的东西卖,也有孩子们最心仪的小零食。
有种小零食就叫桃酥,那时的桃酥品种很少,最多加点芝麻在上面就可以了。好像记得是八角钱一斤,家里很少会有闲钱去买。
有天放学的时候,天正在下小雨,几个孩子在雨中疯玩,很累很饿的时候,对面过来两个女孩子,比我们大很多,应该是中学生了,手里抓着个纸袋子,袋子已经印出了油迹斑斑,女孩子从袋子里拿出一块桃酥,分开,每个人只吃半块,就这半块,也让我们几个孩子馋的流口水。
那时候起,孩子们开始想跟父母要零花钱了,大家攒了一阵子,竟然攒够了八角钱,那个下午,大家又聚在一起,走进小店,由个子高的女孩跟店里胖胖的阿婆说,我们要一斤桃酥。
胖阿婆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我们看见阿婆拿了个纸袋子,开始一块一块往袋子装,装得几乎都要满了,才给了高个子女孩。
高个子女孩向店外走去,我们都跟着她,一路上,装桃酥的纸袋子上,渐渐渗出油迹,好香啊,真的,隔着几步远,都能闻到桃酥散发出的香味,我们找到附近一个小街心公园,大家等着分桃酥。
高个子女孩刚刚坐定,突然来了几个初中男生,坏笑着冲过来,好像无意似地碰了高个子女孩一下,桃酥哗的一声就落在了草地上,后面几个男孩又跟着起哄,等我看清发生什么事的时候,地上就只剩几块残破的桃酥了。
依然可以闻到桃酥的香味,可是,我们都哭了......
以后谁都没有提过桃酥,直到第二年,高个子女孩生日,我们几个商量着跟家里要了钱,买了一斤桃酥去她家过生日,一进门,看见她家堂屋的大桌子上,也赫然摆着一盘桃酥,大家在那一刻都笑了起来!我们吃得很开心,满嘴上都是桃酥的粉末。
以后再吃到桃酥总会想到那个下午,那个生日聚会,好像桃酥的味道里,不只是香味,还有种遗憾,还有这种遗憾被意外填补后的甜蜜,这种甜蜜就像粘合剂,让我们的发小之情变得回味无穷。
每段往事都长了一对翅膀,记忆的风一吹,她们就飞了出来,仿佛她们是那么不舍得离开我们的生命!
桃酥真的是样红火了很多年的小点心。它最早起源于宫廷,那个时侯是只有皇亲国戚才能享用的点心。再后来传到民间,几百年来,历经各样历史变迁,桃酥的做法也较之早初有了些变化。
酥
中国的点心
桃
酥
外国人有甜点,中国人则有点心,
总之这种香甜酥脆的东西不仅仅是好吃,
关键是它完全能抚慰你的味觉,调剂你的心情,
我其实不是那种吃点心停不下来的人,
但是甜点的诱人不光是口感,还有一种酥脆甜香的惑人的力量。
对于甜点很多人又爱又恨,总有点飞蛾补火的味道,
于是甜点不能占据餐桌的一大片江山,
却总有着固定的位置,
缺了便觉得生活的味道单调了,无趣了。
说起我最爱吃的不是外表华丽的甜点,
而是质朴的中国桃酥,酥脆到入口即化,从吃上第一口就爱到现在,可见桃酥的魅力之大。
即使现在已经过了爱吃甜食年纪的我,桃酥也没有让我失望,即便是后来尝到更多花样味道的曲奇!
桃酥承包了我小时候所有美好的味道。
在还没有曲奇的记忆里,
桃酥是最美的味道。
在没有吃过曲奇的时候,
桃酥的味道无人代替。
虽然,现在糕点的种类越来越多。
可是回想起来,小时候的味道难以忘记。
曾经的味道,慢慢回忆。
不可辜负
唯爱与美食
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
点击“阅读原文”,与“美食中国”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