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客户端 记者 潘骏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3月25日,上海麻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新增一条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95万元,执行法院为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同时该执行信息还关联了案由为“特许经营合同纠纷”法律案件,目前处于民事一审阶段。
而上海麻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正是麦吉machimachi在内地的独家合作运营商,负责该品牌奶茶在内地的全部运营事项。2019年,麦吉因在周杰伦的歌曲MV中亮相而一夜爆火,成为大热的“网红奶茶”,一杯奶茶一度被黄牛炒到800元天价。麦吉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品牌高光时期曾在内地开出23家门店。
目前,潮新闻记者登陆麦吉内地的官方小程序“麦吉会员”发现,其内地在营门店已经仅剩7家。
被周杰伦“捧红”
杭州首店开业排队5小时买杯奶茶
2019年,周杰伦发布新歌《说好不哭》,麦吉machimachi在歌曲MV中出现。此外,周杰伦还曾多次在社交媒体中晒出打卡该品牌的图片。就这样,麦吉成了优乐美之后,第二个被周杰伦“捧”红的奶茶品牌。
2019年,麦吉开始攻入内地市场,且选择了麻吉公司作为其大陆地区唯一的代理运营商。
2019年6月,麦吉内地第一家门店在杭州皇后公园开业,此后又陆续在上海、宁波、广州等城市开店扩张。据当地网友透露,麦吉杭州首店开业便大火,最高排队时长一度超过了5小时,一杯28元的奶酪奶茶一度被黄牛炒至800元。为了杜绝黄牛,门店甚至制定了消费者取到商品后需要现场喝一口的规则。
杭州首店开业门口排队情况
此后几年,麦吉在内地加快开店。2022年,品牌门店最多时达到了23家。然而目前,麦吉内地在营门店已经仅剩7家,分别位于上海、深圳、南京、合肥、苏州,这5个城市,其中深圳、南京各有2家,其余城市各有1家。
作为麦吉大陆地区唯一的代理运营商,麻吉公司近年来遇到的麻烦可不少。
今年1月,上海麻吉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因委托合同纠纷成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47.35万元,执行法院为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法院;2月,该公司因买卖合同纠纷被限制高消费,再次被列为被执行人;3月25日,该公司又因特许经营合同纠纷,被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法院列入被执行人名单。根据天眼查统计,2023年至今,麻吉公司被列为执行人或失信执行人多达10次,截至2024年3月26日,该公司的被执行金额已经达到152.22万元。
屡遭山寨,产品跟不上变化
山寨或许是阻碍麦吉在内地发展的一个关键原因,同时这也是麻吉公司近几年疲于解决的一大难题。
据了解,由于麻吉公司没有及时注册相关的品牌商标,2020年起,市场上就涌现出一大批山寨的麦吉奶茶。当杭州第二家麦吉分店开到城西时,记者在线上平台一搜,拉出了一溜麦吉奶茶店。
这些“李鬼”店从门店多处商标logo的呈现来看,商标英文的排列和正牌的排列搭配上不同。
线上平台用户评价
据界面新闻报道,山东、江西、江苏等省份均出现了以“麦吉奶茶”命名的实体奶茶店铺,有的甚至打着麦吉的旗号开始招商加盟。
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麻吉公司都忙于打击山寨。比如,通过官方微博和公众号等渠道发文强调,品牌只以直营方式经营。同时,麦吉官方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更新品牌最新的门店数,且特别声明“除上述餐厅外无其他分店”。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26日,麻吉公司相关的195起案件中,近80%的案件,麻吉都是作为原告,而这当中,大部分又都是别人侵害了其商标权所致。
这也不禁让人联想到另一个台湾网红奶茶——鹿角巷。同样是在内地开业大火,同样也被山寨现象拖累,最终导致品牌发展失利。
2019年,鹿角巷创始人邱茂庭就曾向红餐网表示,山寨问题是他在内地市场收获的最惨痛教训。据其所说,当时鹿角巷的正牌门店只有100来家,可全国的山寨店却高达7000家。而光是在打假山寨品牌这件事上,鹿角巷的支出就超过1个亿。
庞大的维权成本和长时间的维权拉锯战让鹿角巷元气大伤。最终,鹿角巷错过了在内地发展的最佳时期。
其实,抛开大家对周杰伦的“滤镜”,麦吉奶茶的产品定位一直走传统台式奶茶路线,价格在28-30元左右。
然而如今,消费者愿意为一杯奶茶支付的价钱正在下滑,新茶饮客单价普遍降低,喜茶、奈雪的价格已经下探到20元左右,沪上阿姨、茶百道等品牌的价格则在15元左右,更别提蜜雪冰城等价格更亲民的品牌了。
产品方面,麦吉的奶酪奶茶和烤布蕾奶茶都是以奶茶小料和芝士奶盖作为最大卖点。多年以来,产品菜单并无太大的创新;营销方面,除了周杰伦这野生代言人外,并无其他风声。
这些年,茶饮赛道内的品牌为了突围,纷纷在价格、加盟、供应链、产品、营销等多个方面变革、升级。在如此竞争白热化的局面下,麦吉这些年似乎却一直停留在原地,不进则退。
(部分内容来源:红餐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天,有网友晒出了“伏小桃”滨江龙湖天街店闭店的消息,至此,杭州范围内就只剩下一家伏小桃门店。
如果你对“伏小桃”还有些陌生,那汴京茶寮、伏见桃山或许能勾起一些记忆吗?
没错,这些都是它的曾用名。
帖子的评论区里众说纷纭,见证了杭州奶茶界一波又一波新老店铺交替沉浮,大家都颇有感慨。
@オタク:太卷了,杭州太卷了,他因为伏见桃山热度下去很多了吧,小眷村、宝珠奶酪也要卷没了。
@momo:啊啊啊啊怎么这样,我觉得他家的麻薯是最好喝的。
@查理苏油饼:啊,怪不得好久没在外卖上看到了,那个超大杯的莓果饮料超好喝。
@卷完就摆:现在生意不好做,奶茶不断有新品牌进军市场,感觉一点点也是这样。
杭州仅存的一家门店
正在转让中
今天中午,我来到了杭州仅存这家——位于余杭区联创街49号的伏小桃EFC欧美金融城店。
店铺只有一间房大小,分了两层。一楼是点餐区,旁边有两套小桌椅,二楼是大大的落地窗,还有好几张桌子。
1点多,正是附近写字楼里的上班族午间休息的时段,我在店里待了半个小时,却没有看到一个来堂食的人。
外卖订单倒是叮叮咚咚持续在响,外卖员们接二连三地来,3个店员在柜台里忙活着。
我在平台买券,花了17块多点了一杯大杯招牌草莓大福奶茶。店员说,卖得最好的就是这款了,差不多60%的订单都是。
点的微糖、热的,软糯的麻薯配合酸甜草莓果粒和草莓果酱,口感温润丰厚,还是挺好喝的。
这家伏小桃在两大外卖平台上显示的月销量合计1100+,和销量排名前列、单平台月销动辄3000~5000的喜茶、茶百道、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美团外卖上附近的奶茶销量榜
这家店外面贴了转租的告示,我按照电话联系了对方。店主吴女士称,确实是在转让。店里业绩不好,亏本。
看来,离伏小桃品牌彻底退出杭州也已经不远了。
曾经红火到排队1小时
两次更名后销量持续下滑
伏小桃的前身是成立于2017年的汴京茶寮,当时的定位就是日式茶饮店。开业2年,生意火爆,成了红极一时的网红店。
由于在商标注册期间出现众多山寨门店,2019年8月,汴京茶寮正式更名为伏见桃山。
伏见桃山初期,店铺发展和扩张情况还是很顺利的。杭州的第一家店就在这时候开业,位于余之城。后来也是开一家火一家、嘉里中心、杭州大厦、滨江天街等地都有门店。
排队的状况屡见不鲜,橙友@趁新鲜 就表示,曾在伏见桃山大悦城店排了一个小时的队才喝上。
橙友@大大小小
2020年起,伏见桃山这个名字引起了一些争议。有网友称,伏见桃山陵是日本明治天皇陵墓。
品牌解释称,“伏见桃山”不是陵墓名,而是一个地名的简称,指日本京都的伏见区桃山一带。网络上提及的陵墓,确实位于这一带,但并不代表这个地方,更不能等同于“伏见桃山”这个词。
不过,网友们对这种说法似乎并不买账。加之品牌的发源地是在南京,这也让此番争议声更大了。
2021年8月,事件再次发酵,同年9月9日,伏见桃山通过官方公众号发表声明,将正式更名为“伏小桃”。同时,还对此前起名和更名引发的争议和风波道歉。
这次更名后,品牌发展开始彻底走下坡路。
伏小桃EFC欧美金融城店的老板吴女士表示,自己是在伏见桃山时期加盟的,觉得产品口感不错、研发靠谱、颜值也高。
2020年的时候,陆续投了西溪印象城、丁桥天街以及EFC3家门店。开业之初生意挺好的,2021年9月改名之后,销量持续下滑。另外两家已于今年5月份关掉了,还剩这最后一家也在着手转让。
吴女士又加盟了一家主打杭州特色的瓦煲奶茶品牌,前几天刚开业。
如此“卷”的奶茶市场,新店层出不穷,老品牌一点点、coco等也都曾传出闭店的消息。各家靠着一波波联名争先恐后地刷着存在感和热度。
你喝过“伏小桃”奶茶吗?奶茶店那么多,你最爱哪家?
欢迎来评论区聊一聊!
30
杭州吃什么
去发帖
的20万创业梦
我老家是在28线的一个小县城,县城常住人口15万,总人口不到30万,2019年10月我在县城开了一家奶茶店,这是我工作5年的梦想。
在深圳工厂工作了5年,省不得花钱,就是为了存够钱回老家开奶茶店,我在深圳喝了很多奶茶,几乎工厂附近的奶茶店里面的每一款奶茶都被我喝遍了,我也经常跟奶茶店里的老板聊天。
想要知道他的奶茶店是如何运作的,经过5年的积累,我认为自己了解的差不多了,对奶茶也有一定的品鉴能力。
2019年7月,我从工厂辞职,5年上班期间我存下了20万,回到老家之后,就开始着手开店事项,去上海参观了一家奶茶品牌,花了2万元加盟费,开始正式开店第一步。
在县城医院的旁边找了一个街边的铺面50平米,花了五万块钱进行装修,店铺的楼层间隔比较高,于是让师傅隔出了一个阁楼,50平米变成了使用面积70平米。
装修花了两个月,2019年赶在10月1号那天开业了,那天按照总部的要求,开业做了活动,全场5折,最便宜3元喝一杯奶茶,当天的生意很火,来店里的年轻人很多,毕竟那么便宜。
开业活动搞了7天,全家人跟我一起在店里忙里忙外,3元一杯的奶茶,根本就不赚钱,只是为了吸引人气,一个星期后活动结束,店里的营业额从一天1300元,下降到800元,门店除了我还有两个服务员,一个月下来房租6000,员工工资7000都没赚回来。
跟总部反映,希望派人过来指导,总部要求支付5000元的指导费用,并且需要报销差旅费,我算了一下一来一回需要1万元,就没有同意,跟总部的人电话咨询了两次,没什么效果。
连续亏了4个月,本来想着春年期间,在外务工的人员都回家了,我门店生意应该会很好,能够赚一点,结果遇见了疫情,停业了近两个月。
在家期间,我家人跟我商量了很多次,我也终于下定决心把门店转让出去,在朋友圈开始发布转让信息,价格从最开始的5万到最后的5000元。
我已经彻底放弃了,本来还想靠转让费减少一些损失,但是整个县城转让的店不少,最后那个人砍价到了2000,我把店里的空调搬走了,就这样我的奶茶店梦想结束了。
对于未来,我还是会选择去深圳打工,但是再也不会想着创业了,我老家县城一套房子的首付也就18万左右,但我这次创业不后悔,因为这是我一直想做的事情。
如果你有20万,是选择去开店呢?还是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