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咖啡之后,第二家主营业务为中国咖啡经营的公司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
红星资本局获悉,北京时间9月29日晚间,加拿大“国民咖啡”Tim Hortons的中国业务Tim Hortons中国(下称Tims中国)单独打包上市,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为“THCH”。
↑2022年8月8日,北京王府井咖啡角 据视觉中国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Tims中国营收分别为5726万元、2.12亿元、6.43亿元;净亏损分别为8783万元、1.43亿元、3.83亿元。3年多时间里,Tims中国开设门店超590家,累计亏损超过6亿元。
中国业务单独打包
Tims中国借壳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加拿大咖啡品牌Tims Hortons是由加拿大冰球运动员Tims Hortons于1964年在多伦多汉密尔顿小镇创立。2018年,Tims Hortons母公司Restaurant Brands International(下称“RBI”)和笛卡尔资本集团合资成立Tims中国。RBI旗下品牌还有快餐品牌汉堡王、炸鸡品牌Popeyes。
2019年2月,Tims中国(THCH.US)第一家咖啡门店落地上海,3年半后,Tims中国正式登陆纳斯达克。
美东时间2022年9月29日,Tims中国开盘价5.87美元,盘中最低触达5.81美元,最高触达8.09美元,收盘价7.29美元,首日下跌8.76%,市值12.06亿美元。
↑Tims中国股价截图
据了解,Tims中国此次上市采用了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方式,即空壳公司IPO募集资金后,收购有实际业务的目标公司完成上市。
而作为Tims中国上市“空壳”的Silver Crest,由私募股权公司上达资本创始人孟亮成立,2021年1月在纳斯达克完成IPO,募资3.45亿美元。9月28日,Tims中国与空壳公司Silver Crest完成合并后,Tims中国将获得近2亿美元的额外融资。
资本加持
计划到2026年开店超2750家
进入中国3年半时间,Tims中国成长迅速。
上市文件显示,与Silver Crest合并前,腾讯在Tims中国持股14.9%,红杉资本持股11.4%,钟鼎资本持股5.7%;合并后,腾讯在Tims中国持股10.29%,红杉资本持股7.40%。
资本加持下,Tims中国开店加速,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别净增34家、103家、253家门店,3年间Tims中国自营店数量增长超10倍,自营店同店销售增长率从2020年7.4%上升至2021年15.7%。2022年前三季度,Tims中国又开了200多家门店。其计划到2026年,在中国拥有超过2750家门店。
但相对于瑞幸、星巴克这些门店数量在6000家以上的咖啡品牌,Tims中国门店数量仍然较少。分析认为,这与Tims中国的经营模式相关。
红星资本局发现,Tims中国走的是咖啡+暖食的差异化模式,除咖啡外,餐厅还提供肉卷、三明治、贝果等烘焙食品,暖食的价格定位在18-36元之间。
数据显示,目前Tims食物的SKU有40多个,在咖啡品牌中数量居前。而在其咖啡+暖食的模式中,早餐组合最受市场关注。公司方面明确,未来能推出更多暖食品类,覆盖一天中的各个时段,并将持续提升暖食占比,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设备及空间。
正是因为要提供暖食,Tims中国店型面积普遍都比较大,主要包括经营面积超过150平方米的旗舰店、80-150平方米的经典店以及20-80平方米“即取即走”的Tims Go。截至2021年年末,Tims中国中型店面经典店数量最多,为275家、Tims Go有85家、旗舰店有30家。
3年亏6亿元
餐厅经营成本远高于收入
相较于瑞幸、星巴克,红星资本局注意到,Tims中国咖啡定价精准控制在18-30元人民币区间,正好是瑞幸和星巴克二者价格的中间市场。
但目前,Tims中国还没找到盈利的路径,成绩单并不好看。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Tims中国营收分别为5726万元、2.12亿元以及6.43亿元,净亏损分别为8783万元、1.43亿元以及3.83亿元,进入中国3年,Tims中国累计亏损超过6亿元。2020年、2021年,其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各为7.4%、15.7%。
↑Tims中国招股书截图
餐厅经营收入是Tims中国的主要收入来源。2021年,其餐厅经营收入为6.17亿元,占比95.9%。但是其餐厅经营成本远高于收入,全年毛利-1.57亿元。上市文件显示,Tims中国食材成本和员工成本是餐饮经营最大的两项支出,其食品和包装去年成本为2.08亿元,占餐厅经营成本的比例为27.51%;员工成本为1.99亿元,占餐厅经营成本比例的26.37%。
关于影响公司业绩的原因,Tims中国将其归于疫情影响和成本上涨。其在招股书中表示,自2020年以来,疫情对Tims中国门店的运营和销售产生了不利影响,主要是由于门店临时关闭、营业时间缩短和客流量减少。此外,原材料成本上涨、运输延误、供应不稳定等情况,都增加了Tims中国的运输和仓储等成本,对Tims中国的业务、客户群、经营业绩、利润率和前景等方面,产生了间接或直接的影响。
截至目前,Tims中国仅完成2750家门店目标的20%,前3年的亏损逐年增大,上市后的两个交易日股价表现也不尽人意。Tims中国将如何面对市场和股市的双重考验,红星资本局将持续关注。
红星新闻记者 谢雨桐
责编 邓旆光 编辑 彭疆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文转自微信公号“每日经济新闻”(ID:nbdnews)
“柳叶刀”,一个听上去和医学很有渊源、和餐饮毫无关系的名字,却是北京一家烧烤店的店名。
有意思的是,这家烧烤店的主要创始人均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前期顾客以医学圈人士为主;近五年内,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SSCI(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到店里吃饭还能拿到折扣。
昨天(3月15日),柳叶刀烧烤宣布完成500万元天使轮融资,由1898基金领投,北大明德基金、伏牛堂餐饮(霸蛮)、天图资本合伙人李康林等一线基金合伙人跟投。
外光锥(ID:waiguangzhui)翻看某平台对于柳叶刀烧烤的点评发现,消费者对于其口味评价“一般”的不在少数,这或许也是柳叶刀烧烤计划“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门店扩张、人才梯队组建以及多元化产品研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家略显特殊的烧烤店背后有怎样的故事?缘何能受到资本的青睐?未来又会如何发展?
噱头十足的烧烤店
客观说来,柳叶刀烧烤的异军突起,来自它强大的营销能力。
一位投资了多个餐饮项目的资深投资人告诉光妹,一个餐饮店能不能火,从名字就能大致看出端倪。柳叶刀烧烤的创始团队显然深谙此道。
所谓柳叶刀,是一种用于外科手术的刀;此外,它还是一本世界权威的医学周刊的名字,于1832年创立于英国。换句话来说,只要提到“柳叶刀”这个名字,在医学圈内几乎就是一张通行证,能立即让圈子里的人产生身份认同感。
围绕这样一张名片,创始团队做了诸多努力。这家成立于2017年4月的餐饮品牌(公司注册于2018年2月),从一开始主打的卖点就是“医学+餐饮”,此外不乏名校、学霸、小清新等诸多要素,可谓噱头十足。为了配合这些看点,柳叶刀烧烤还推出了一些配套的营销活动,例如刚开业就宣布近五年内SCI、SSCI、CSSCI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均可拿凭证到店获得最高30%的折扣,在医学界受到不少关注。
2017年10月,《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高级执行主编William Summerskill的到店更是将这场营销推向了高潮。不得不说,这波操作对于提升其品牌的质感和吸引力都很有益。
除了这些传统玩法,柳叶刀烧烤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抖音网红。打开其抖音账号,其创始人、北大美女医学博士程丝的视频相当多,播放量在几万乃至十万以上的不在少数。此外,置顶介绍柳叶刀烧烤店的视频里,也将这家店与医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还有部分介绍顾客的视频也着重突出其医学背景、高材生等特质,运营者对于自身特色和吸引力的认知可谓十分清晰。
图片来源:抖音截图
噱头是非常足了,也令光妹对这家拿手术刀的医生们开的店充满了好奇。不过,翻看某平台的点评,瞬间有种祛魅的清醒。在这些来自真实消费者的评论中,欣赏医生们创业激情的有之,被情怀所打动的有之,但对于口味的评价似乎很一致。
图片来源:某平台消费者评论截图
而这似乎是不少网红餐饮店面临的共同问题:营销已经成功了,业务水平是否能跟得上?
网红餐饮店的“护城河”
柳叶刀烧烤算是一家非常幸运的餐饮店了,在天使轮就拿到了500万元的融资。事实上,其另外一位创始人王建此前在采访中曾透露,创业最初首次集资便筹到了80万元,“都是朋友,很多都投的是自己的奖学金”。
公开信息显示,其天使轮的投资来自1898基金、北大明德基金、伏牛堂餐饮(霸蛮)和天图资本合伙人李康林等。我们这里着重说一下领投的1898基金。
IT桔子数据显示,1898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10月,由北大校友创业联合会秘书长郦红、拉卡拉集团董事长孙陶然、中搜网络董事长兼总裁陈沛等人共同发起,主要投资于北大校友创业企业及北大校友投资或推荐的创业企业。从过往的投资项目来看,企业服务、硬件、电子商务等赛道是1898创投基金着重关注的赛道,而柳叶刀烧烤是其投资的第一个本地生活或者餐饮类项目,也侧面反映了该机构对于柳叶刀烧烤的看好。
不过看看通稿中柳叶刀烧烤对于本轮融资的计划,还是不免让人暗中捏了一把汗。原话是这么说的:“本轮融资后,烧烤作为柳叶刀的主打业务,会持续加码。团队未来计划在门店复制稳定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基于品牌业务相关的电商零售计划。目前积极布局新媒体,着力于电商零售计划开启后的线下转化。”
简而言之就是,继续延续网红餐饮店的路线,布局新媒体,走好营销路,最好还能做做电商的转化。相当眼熟的思路。
光妹也算看过和吃过不少网红餐饮店,这些年红过的餐饮潮牌,大多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为内核,毕竟“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最好再加上明星效应的光环,例如薛之谦的火锅品牌“上上谦”、林依轮的餐饮品牌“饭爷”等,那绝对是妥妥的流量大户。
但另一面比较残酷的是,4万亿的餐饮市场,占据了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左右,看似门槛和壁垒最低的行业,却也最为变化多端。根据《中国餐饮报告2018》,餐饮店每年以70%的比例洗牌,2017年关店数为开店数的91.6%,风险与机遇并存。曾经的网红名店“雕爷牛腩”的衰落,以及韩寒所开餐厅“很高兴遇见你”的倒闭,至少说明网红餐厅的护城河不仅仅是营销,回归餐饮的本质也相当重要。
正如上述投资人告诉光妹的,现在要去评价柳叶刀烧烤的下一步发展还言之尚早,无论如何这个在北京只有两家店铺的品牌能顺利拿到融资已经相当幸运。“餐饮这个行业集中率低、淘汰率高,如何持续吸引消费者的兴趣、提高供应链的管理能力等等都是接下来要面临的挑战。”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 id="js_content">本文共2266字
阅读完约5分钟
金融投资报记者 薛蕾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金妹儿
转载须在正文开头显著位置
注明稿件来源及作者名,违者必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51120180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