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中国2023年全年净利润达到8.27亿美元,同比增长87%;赛百味全球同店销售额连续12个季度实现正增长,7年来首次实现门店净增长。详情请看红餐网《每日餐讯》。
头部企业动向
百胜中国净利润同比增长87%
红餐网消息,2月7日,百胜中国(HK:09987)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务业绩。公告显示,2023年公司总收入为109.8亿美元,同比增长15%,系统销售额较上一年同期增长21%。经营利润增长76%至11亿美元。净利润为8.2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
此外,公司第四季度净新增542家门店,截止2023年12月31日,门店总数达到14644家。其中,肯德基门店数达10296家,必胜客门店数达3312家,公司预计将于2026年达成20000店目标。
< class="pgc-img">>△图片来源:肯德基官方微博
赛百味7年来首次实现门店净增长
36氪消息,据《Restaurant Business》报道,2023年,赛百味全球同店销售额连续12个季度实现正增长,并且自2016年后首次实现全球餐厅数量净增长。截至目前,赛百味在全球拥有近37000家餐厅,其中约23000家位于北美。
瑞幸9.9指定饮品规则发生更改
咖啡工房消息,近日,有网友在使用瑞幸app下单时注意到,瑞幸给的9.9折扣券的使用规发生了变化,原本适用门店内大部分饮品的9.9折扣券现在只有指定的几款饮品可以使用,折扣券涵盖的指定饮品的范围则由瑞幸门店自行决定。对此,有部分网友表示,瑞幸缩小了9.9折扣券的使用范围后,可能会转而选择库迪、Manner等其他咖啡品牌作为代替。
饿了么推出蓝骑士新春关怀行动
新京报消息,2月6日,饿了么联合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中国职工发展基金会、北京市朝阳区委组织部、北京市CBD总工会,在北京CBD骑士驿站举行新春关怀活动。据饿了么副总裁陈艳霞介绍,今年春节饿了么将在各地举办上百场年夜饭活动,与骑手共度新年。此外还会推出火车票优先抢购特权、返岗补贴、线上关怀红包等更多关怀举措。
喜茶·茶坊上海首店开业
红餐网消息,2月6日,喜茶官方表示,喜茶·茶坊在上海首店已于上海环球港正式落地,并在原有鲜萃精品茗茶产品基础上,同步推出应用包括蝶恋花、白玉兰两款全新茶底在内的5款新品。为了庆祝开业,上海喜茶·茶坊目前推出了上线招牌产品买一送一、茶坊周边赠送等产品体验活动,吸引消费者到店打卡消费。
社会热点
莲香楼或3月前完成“中华老字号”复核整改
消费者报道消息,去年1月,由于缺乏商标授权,广东老字号莲香楼被商务部要求限期整改,若整改后仍不符合有关要求,将被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莲香楼相关负责人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多方的协调和推动下,莲香楼相关各方达成搁置争议、完成老字号复核工作的共识,预计在2月底3月初完成“中华老字号”的相关整改。
延吉150余家餐饮单位承诺春节期间不涨价
延边晨报消息,春节降至,延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号召延吉餐饮单位春节期间不涨价,截至2月7日,延边已有150余家餐饮店在店内公示了《春节期间不涨价承诺书》。依据《承诺书》,商家自2月9日至17日期间,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价格政策,任何菜品在保质保量的情况下不涨价;坚决不出现“时令价”、虚假折扣、“阴阳菜单”,不做“天价”年夜饭,维护春节期间市场价格秩序。
注:本文由红餐网综合自延边晨报、消费者报道、新京报、咖啡工房、36氪等公开信息,如需转载,请标明来源。也希望广大读者在评论区留言,为广大餐饮人提供更多宝贵的建议。
整编|红餐网_朱 明
京报讯 9月14日,北京市商务局等9部门发布《进一步促进北京老字号创新发展的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为全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工匠精神为根本,以品牌保护和改革创新为核心,加大老字号保护力度、健全老字号传承体系、激发老字号创新活力、培育老字号发展动能,促进老字号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北京老字号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品牌发展更具活力,文化承载力持续提升,宣传渠道更加多样,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老字号企业整体营收或产值规模明显扩大,总规模达到2000亿左右,助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凸显,人民群众认同感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品牌队伍更加壮大。示范创建“中华老字号”达到130家左右,统筹推进“北京老字号”认定,达到300家左右。
——传承体系更加健全。市级以上非遗技艺达到60项,北京老字号工匠总数达到150名,授予10个左右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
——展示形式更加丰富。建设集展示、体验、销售于一体的北京老字号博物馆,鼓励市场主体自建博物馆,培育10个左右北京老字号集聚区。九成以上老字号企业实现“触网”,七成以上开展直播销售。
三、重点任务
(一)知识产权保护行动
1.完善品牌保护协调机制。鼓励老字号企业提升品牌保护意识,加强老字号企业商标、字号保护。指导老字号企业提升商标管理水平,运用商标品牌战略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指导老字号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针对老字号企业需求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完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协同指导老字号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2.维护老字号企业合法权益。对已认定的老字号企业,对商号予以全行业保护,新申请设立的企业、个体工商户未经授权不可使用与其相同或近似的企业名称。指导法律服务机构为老字号企业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支持老字号企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加大侵权打击力度。开展打击制售侵权假冒老字号专项执法行动,对侵权老字号商品生产、销售企业的全链条、全环节打击。
(二)原址风貌保护行动
4.加强老字号遗存保护。加快推进对符合条件的老字号遗存开展文物认定和定级工作,提升老字号文物保护级别。强化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对于老字号文化遗存的调查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老字号文化遗存,指导各相关区开展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工作。将拥有重要价值文物的老字号企业和符合条件的老字号经营场所原址,依法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5.强化老字号原址原貌保护。涉及搬迁的需征求业务主管部门意见,确需搬迁的按照“拆一还一”或不低于原产权单位评估价值的原则予以补偿。
6.设置店铺特色招牌。老字号企业可设置体现历史文化的传统匾额和楹联。在建筑物外立面实体墙的适当位置,附着设置介绍老字号起源、历史和企业特色的铭牌。
(三)文脉资源赓续行动
7.活化老字号特色文化资源。鼓励企业建设北京老字号集合博物馆,兴办品牌博物馆、陈列馆、国潮体验馆和技艺传习馆。加强对老字号博物馆申办企业的指导,推进老字号博物馆备案。推进老字号博物馆馆藏文物定级备案。
8.推进老字号数字博物馆建设。推动老字号企业、老字号博物馆运用数字化技术保存、展示老字号发展史料,以数字化方式集中展示相关丛书、画册、视频,讲好老字号故事。
9.推动老字号与博物馆融合发展。推动老字号与博物馆在文化展示、技艺传授、互动体验、文创产品等方面加强合作,探索在博物馆内以“馆中馆”形式打造“北京老字号展示区”。
(四)传统技艺传承行动
10.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对濒危传统技艺项目的抢救性记录和保护,加快传承人技艺影像收集保存。将老字号特色技艺纳入国家级、市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和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支持老字号企业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11.激励优秀传承人。支持老字号企业申报非遗传承人,对代表性传承人带徒传艺给予补助。支持老字号企业积极申报北京市技师大师工作室。鼓励老字号工匠申报北京市政府技师特殊津贴。
12.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支持老字号技艺传承人到院校兼职任教。推动老字号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现代学徒制项目,共建产业学院、实习基地、员工培训基地,探索“入学即入职”培养模式。支持中医药传承老字号开办中医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纳入医疗保障定点管理。
(五)产品服务创新行动
13.推动老字号品牌焕新。鼓励老字号与历史资源、文化IP和新消费品牌等跨界联动,通过合作、授权等方式,开发更多蕴含传统文化和时尚元素,满足当代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强化品牌联名效应,提升品牌影响力。
14.推广应用现代化技术。支持老字号企业利用元宇宙、数字藏品等新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还原历史场景,开展策展型零售,丰富互动体验。
15.深化大数据应用。数智赋能老字号服务,鼓励企业运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及市场潜力,助推产品和服务精准化、个性化。
(六)技术工艺创新行动
16.引导提升产品科技含量。鼓励老字号申报高新科技和专精特新企业,加大对老字号企业的支持力度,提升老字号产品技术含量。
17.延长老字号产业链。鼓励老字号企业自建或引入集产品研发、生产、仓储、配送为一体的数字化供应链。将老字号产品技艺融入绿色食品、生物科技、纺织服装、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链建设,给予政策支持。
18.打造老字号产业园。鼓励结合现有文化创意和科技产业园区特点,探索建立老字号创新赋能平台,对入园老字号企业给予政策优惠,鼓励老字号抱团发展。强化产业园公共服务枢纽和产业发展平台功能,支持相关服务机构入驻园区,提供培训、融资、展会、赛事、法律等服务。
(七)营销策略创新行动
19.加强与旅游资源融合。利用老厂房、古建筑,将老字号工业旅游纳入北京经典旅游线路重点推介。鼓励重点公园、旅游景区引进老字号企业入驻,培育一批“老字号+公园景区”。
20.丰富体验活动。结合传统节日等重要时点,办好“原汁原味老字号”“非遗购物节”等北京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鼓励电商、短视频、互动和分享平台,发起心动老字号、老字号巡回公开课、直播探店、特色店榜单等体验活动,设置开屏页、国潮老字号主题专区,减免老字号企业入驻费用,强化老字号影响力。
21.构建宣传矩阵。运用网络、电视、报纸、地铁、公交等媒介,支持各类媒体加大对老字号的宣传力度,鼓励老字号企业与电影、电视剧、综艺等文化娱乐联动。在艺术馆、美术馆、剧本杀、电竞大赛游戏中丰富老字号元素,通过拍摄纪录片、微电影、开发剧目、丛书、画册等方式,传播彰显大国魅力的老字号文化。
(八)集合展示创新行动
22.布局集合展示空间。市区联动开发老字号公共文化展示空间,营造氛围。推动分批分类分级建设融合老字号文化体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旗舰店,设置统一标识,率先在商业零售类、餐饮服务类的中华老字号品牌中开展试点示范。鼓励各区依托本地资源打造老字号集聚区,将老字号集聚区建设纳入相关规划。
23.塑造北京老字号城市IP。深化“北京有礼”城市级伴手礼平台,通过头部直播平台开展北京城市专场活动,与“北京礼物”形成良性互动。
24.发挥交通枢纽带动作用。支持在机场、火车站、客运枢纽、文化遗产景区、口岸免税店及市内免税店,设立“北京老字号”品牌集合专区,给予租金优惠。增加老字号离境退税商店。
25.引导老字号企业进驻。推动老字号进街区、进社区、进景区、进平台。鼓励在前门大栅栏等重点商圈,琉璃厂、中轴线等重点区域,持有商业资源的国企及旗下商场、超市、酒店、园区等各类设施,引进老字号企业入驻。鼓励企业开设首店、旗舰店、创新概念店等,给予资金支持。
(九)体制机制改革行动
26.推动国有老字号体制机制创新。结合新一轮深化国企改革行动有关要求,支持有条件的国有老字号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从资金配套、考核激励、人才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激发老字号企业改革发展内生动力。
27.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坚持市场化原则,探索推进符合条件的国有老字号企业混改,吸引社会资本盘活老字号品牌,实现品牌价值和资源优势互补。
28.优化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老字号的金融产品,引导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主体对品牌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老字号企业加大投入。
(十)老字号走出去行动
29.发挥平台引领作用。发挥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平台作用,举办中华老字号博览会,促进老字号国际交流合作。鼓励北京老字号积极参与北京国际非遗周、时装周、电影节等活动,彰显国潮新活力。
30.深化国际交往作用。发挥老字号中华文化承载作用,推动优质北京老字号成为国礼和国际交往接待窗口。利用国际友好城市项目,在境外举办老字号专场展示,扩大品牌国际影响力。鼓励老字号企业加强对外推广能力,设计推出适合外籍游客体验的产品及服务,加强与入境游企业的对接合作。支持老字号企业申报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同。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加强市区联动、部门协同,发挥北京老字号协会作用,解决跨部门、跨领域的难点问题,统筹推进老字号创新发展工作任务,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实施动态管理。科学有序推进老字号培育评估,建立老字号动态名录,定期核查、动态管理、有进有出。积极推进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北京老字号认定。
(三)加大政策支持。统筹用好经信、商务、文旅、人社等领域资金,加大对老字号保护、传承、创新、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区出台支持措施,助力老字号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持续宣传引导。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对老字号放心企业、创新品牌、技艺传承人等开展宣传报道,持续营造国内外良好舆论环境。
编辑 刘佳妮
边不少的朋友,尤其是地产圈的朋友,想转行或创业,又不知该如何迈出第一步。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大多数创业转行的人都扎堆进了三个行业:自媒体、餐饮、加盟店.....
尤其是餐饮,毕竟门槛低,又不需要太高的专业能力。
但反过来想想,因为餐饮入行门槛低、投入少,这是优点,但也意味着没有行业护城河,必然会导致极致的内卷,要想杀出红海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餐饮行业,并不是想当然的用油干净、用材新鲜就能一炮而红!对于新手小白,贸然进入餐饮行业,基本上就是“交学费”的炮灰....
以北京为例,今日北京统计局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北京餐饮行业统计数据,其中规模以上(营收1000万)餐饮业利润同比下降88.8%,营收下降2.9%,净利润只有可怜的0.37%....
< class="pgc-img">>这可是人口规模超过2000万的首都,也是号称“美食荒漠”的城市,在拥有全国最多的公务员、教师、医生及央国企白领和私营企业主的情况下,依然如此拉胯,你还觉得餐饮好干吗?
另外,截止6月30日,上半年国内餐饮行业注销105.6万家,而2023年全年餐饮注销135.9万家,上半年就逼近去年全年的闭店数量,经济体感,冷暖自知....
< class="pgc-img">>而且,这还只是统计数据,真实情况,估计更差!
以笔者所在的江苏无锡为例,前几年高峰时段湖滨商业街或万象汇等几乎每一家餐厅都要排队等位。而现在,排队等位的,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并且,像万象城、万达广场、茂业天地等,换店率也是变得很勤,无论是知名连锁餐饮,还是地方特色美食小吃,两三个月就换店装修的,数不胜数。很多店铺都没去逛逛,就已经不在了....
综合餐饮行业一年期闭店率高达70%,这个数字,很合理!
而对于餐饮寒冬的出现,无外乎两个原因:
1、营收下降:进店消费的客户减少,再加上消费降级,无论是消费金额还是消费频次都在减少,营收下降也就在所难免;
2、营运成本增加:房租居高不下,美团饿了么等平台高抽佣,造成餐饮商家运营成本增高、利润率大幅降低,试问现在不开外卖单的店,有几个能活过三个月?
现在活的比较滋润的,大概都是那些规模小、性价比高并且兼具口味特色的苍蝇馆或特色菜大排档。这些店主打一个地摊抢客,完全就是靠口味取胜....
而口味,才是最难的点!
毕竟,众口难调,既要做出有特色的菜肴,还要保持厨师长久稳定性,这些,都很难!
所以,不要动不动就转行去做餐饮,就算要做,地摊大排档也远比实体店要“抗压”能力强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