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北京消费者丽丽外出就餐时发现,太二酸菜鱼的米饭由“按碗收费”变成了“按位收费”。
“以前是4块钱一碗,现在是米饭自助,4块钱一份,可以无限续。”丽丽说。
盯上米饭自助的,不止太二酸菜鱼。
< class="pgc-img">>北京某餐厅的米饭自助区。 中新经纬 图
餐厅盯上米饭自助
前段时间,凭借米饭自助,米村拌饭在社交平台上收获了不少流量,并带火了“3元穷鬼套餐”:免费的海带汤、免费的小菜,3元一碗的米饭。
< class="pgc-img">>来源:社交媒体截图
经常在米村拌饭就餐的周女士介绍,最早,米村拌饭的米饭是按碗收费,一碗3元,后来改为按位收费,3元一位,可无限续。“最近他们家的米饭直接免费了,消费者可以在自助区自取。”
据消费者反映,除米村拌饭、太二酸菜鱼外,费大厨、老乡鸡、鱼你在一起、贾大娘跷脚牛肉等多家餐饮品牌线下店内的米饭,也采取了“自助”或“按位收费”的模式,价格多在3-5元之间。
对于消费者而言,米饭自助会更划算吗?
“之前我们去一家烤鱼店吃饭,米饭3块钱一碗,分量特别少,我老公吃了三碗才勉强吃饱。像烤鱼、酸菜鱼这类菜品,本身就很下饭,米饭自助的话能少花不少钱。”丽丽说。
不过,也有网友吐槽部分餐厅米饭“按位收费”模式不合理。“两个人、四个人去吃都是给一锅米饭,一个人收5块钱,可以无限续。两人根本吃不完那一锅,却依然要付10块钱的米饭钱。”
价格战愈演愈烈
米饭自助,在某种程度上,是餐饮价格战的一种体现。
今年5月,呷哺呷哺宣布菜单调整,单人餐均价58元,双人餐均价130元,平均客单价不超过60元,餐单价普遍下调10%以上。
与此同时,楠火锅宣布开启门店3.0时代,将人均消费降至70-80元;九毛九旗下怂火锅更是喊出“锅底8元起,荤菜9.9元起、素菜6.6元起、焖饭6元任吃”等口号。
餐饮大数据研究与认证机构NCBD(餐宝典)近日发布的《2024上半年中国火锅品牌价格监测报告》显示,从近100个火锅品牌2024年上半年客单价变化来看,58.0%的品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价,其中客单价在100元以上的火锅品牌,82.4%出现了降价;客单价在100元以下的品牌,45.5%出现降价。
除火锅品类外,今年6月,乡村基发布产品降价通知,“川式小煎鸡饭”“宫保鸡丁饭”“姜爆鸭丝饭”“香菇滑鸡饭”4款产品降价,称“价格回到2008年”;和府捞面也进一步下调产品价格,其中草本骨汤软面降价约27%、草本酸辣肥牛面降价约32%、草本番茄肥牛面降价约32%,新一轮降价后,其主流产品价格区间下调至16-29元之间。
连锁经营产业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向中新经纬分析,价格战反映出餐饮行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从需求端来看,消费者外出就餐更加谨慎、更加注重性价比;从供给端来看,餐饮行业是一个完全竞争的行业,门槛低、竞争激烈,同质化程度高,创新难度大。“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为吸引到更多消费者,部分餐厅不得不采取降价的形式。”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也提到,餐饮行业的价格战是受整体行业环境影响,符合消费者对于高性价比菜品和服务的需求。
多家上市餐企受影响
中新经纬梳理发现,近期,全聚德、西安饮食、中科云网、九毛九、达势股份5家上市餐企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业绩快报或业绩预告,其中西安饮食、中科云网2家企业预亏,九毛九则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不超过69.8%。
在解释净利下滑的原因时,九毛九提到,报告期内集团餐厅的顾客人均消费及翻台率均出现下跌,进而导致餐厅单店收入下跌;集团实施的成本控制措施对餐厅开业及运营各项成本费用的降低,滞后于餐厅单店收入的下跌等。
西安饮食在说明2024年上半年业绩变动原因时,也提及竞争不断加剧等因素。
“价格战比拼的是企业的硬实力,是一种正常的市场竞争现象。当然,如果企业盲目去打价格战的话,可能也会让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境地。”文志宏称。
朱丹蓬提到,价格战难免会导致企业利润率出现下滑,某种程度上也是行业洗牌的过程。“不过,从长远来看,餐饮消费的红利还是客观存在。”朱丹蓬表示。
来源:澎湃新闻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段时间,餐饮行业谈起自助餐,都带着一种惋惜的语气,认为这个品类已经凉透了。
从近几年的自助餐企业注册量来看,这个结论似乎合情合理。
但是如果你也这么想,并放弃了对自助餐的关注,也许就错过了一个重要的增长机遇。
总第 2835 期
餐企老板内参 王菁 | 文
自助餐的A面:
领头羊倒闭,相关企业锐减
自助餐被唱衰,可不是从这两年才开始的。
自从金钱豹走向没落,餐饮人已经对这个品类保持警惕了。而今年被大力倡导的“反粮食浪费”,更是让自助餐被当成了反面典型。
而最近针对自助餐的悲观气氛,来自一组数据。
企查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现存“自助餐”相关企业共2.2万家。从自助餐相关企业的发展状况来看,2019年注册量最多,为5283家。2020年注册量出现下跌,为3929家,同比下跌了25.6%。
从今年的注册量来看,2021年前8月,我国自助餐相关企业注册量为1691家,同比下跌了41.6%。从前8月的注册量来看,2021年我国自助餐相关企业的注册量将呈下跌趋势。
从数据出发,金钱豹倒闭、好伦哥过气等案例又被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波针对自助餐的反思。诸如顾客的用餐需求发生了变化,自助餐的运营难度高,同质化现象严重等等。
这些分析很有道理,但是却没有揭示全面的真相。因为近两年来,自助餐还有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自助餐的B面:
大量餐饮品牌在加码自助餐
最近因为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的一绪和牛寿喜烧,其实就是新一轮自助餐热潮的领军品牌之一。
虽然由于扩张太快,丢掉了底线,但是它仍是近两年的一个现象级品牌。以一绪为代表的一众品牌,掀起了一个日式寿喜烧自助品类的风口。
打开大众点评,输入寿喜烧自助,就容易就能找到2、30个新的品牌,喜樽牛、满来、牛NEW、MOMO牧场……新品牌辈出的同时,相关品类的门店总数也在迅速膨胀。
这些门店的模式如出一辙,在充满日式风情的门店环境内,提供品种相对少,但是品质较高的牛肉产品,其它的配菜、小食也是少而精,不用廉价感强的菜品充数。
由于选择少,翻台率比传统自助餐厅快得多,而相对优质的食材又带来了较高的客户满意度,复购率也很不错。从而创造了一个优质的餐饮商业模型。
很快,这种模型开始向其它品类蔓延,如全国范围内快速开店的蚝英雄,将和牛换成了生蚝,同样受到了市场欢迎。
随后,又有一批餐饮品牌“心思活络”了,它们就是传统的火锅店。
从今年4月份开始,上海的一批小肥羊火锅店大变身,开始主打自助餐模式,和一绪等寿喜烧自助餐厅一样,提供从138元到228元不等的自助套餐,采用涮锅加烧烤的模式。价格越贵,羔羊肉、上脑肥牛等优质菜品越多。
这一举措让小肥羊重新赢得了顾客的关注,从大众点评的评价上来看,不少多年未登门的顾客,因为听闻推出自助餐,而来到门店体验,并给出了满意的评价。
无独有偶,前不久内参君发现,来自成都的串串品牌“玉林串串香”,也开始了“自助餐化”的尝试,北京崇文门搜秀广场的玉林串串香和其它店不同,采用了109元全场自助的模式。
必胜客也是自助餐界的老玩家了,其实它从来没忘记当年的自助沙拉给品牌带来的曝光。在入华30年之际,必胜客的很多创新活动,都是围绕自助餐展开的。
2020年6月份,必胜客在全国一些门店限时开放158元自助餐,顿时引来疯狂预定。此后,自助餐在必胜客多次短暂回归,后来上海部分门店还试水了自助早餐,反响都很强烈。
吉野家于今年4月份,在全国3家门店推出了68元每位的火锅自助,反响强烈,在随后以快闪的形势多次在部分门店推出,引来了顾客的高度关注。在每一期官宣自助餐餐厅名单的推文下,都有大量顾客呼吁自家门口的吉野家也推自助餐。
而最近一个让“自助餐”登上热搜的,还有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坊自助餐案例。
一个多月前,星巴克上海工坊限时推出了自助餐,有358元和398元两档套餐可选。可以尝到鸡尾酒、冰激凌、冷切肉、三文鱼披萨和沙拉面包等餐品。却由于美食博主体验后表示选择太少价格太高,而引发了一场口水战。
也许这算不上是一次圆满的试水,但是却表明了,星巴克同样在“琢磨”自助餐。
看似矛盾的现象
真相是什么?
所以,这是为什么?自助餐到底是凉了还是火了?
一句话揭示真相,那就是,凉的是品类,火的是场景!
作为一个餐饮品类,自助餐的确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疯狂饕餮已经不是中国消费者下馆子的重要目的了。消费水平普遍提升,见多“食”广后,人们对饮食又从占有欲回到了食欲,专而精“吃好每一顿”重新变得重要。
而观察那些入局自助餐的品牌可以发现,它们并不把自助餐当作一种品类来运营,而是在自己原有品类的基础上,叠加了“自助餐场景”。
如此一来,用餐体验变得更加轻松随意,产品品质和运营成本并没有受到影响。“自助”成了餐饮品牌进行体验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
内参君相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自助餐场景”仍将大行其道,帮助一个个餐饮品牌打造出和之前截然不同的就餐体验,有效地激活顾客。
而这些餐饮品牌,仍然经营着和之前一样的品类,自然不会被划归为“自助餐相关企业”,统计口径上的偏差由此而来。
品类思维切换为场景思维
增长空间由此打开
自助餐在品类赛道上,已经死了。这却不妨碍它在场景这个新赛道上,再活一次。
这句话一定能引来餐饮人的发散思维。
火锅,可以是一种场景吗?烧烤,可以是一种场景吗?快餐,可以是一种场景吗?
如同光线具有波粒二象性,大部分餐饮品类,也可以跳出品类的思维,用场景的思维“重做”一次。
也许,新的增长空间,就此打开。
*图片均来自网络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者 | 餐饮老板内参 余从
满记甜品做自助
商场都没营业,队伍就排飞起
许留山大规模撤店后,也在走下坡路的满记甜品成为“港式甜品”最后的希望。
满记出招,做甜品自助!
满记在上海选了5家商场店作为活动门店,推出“35元甜品畅吃”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1点,消费者付人头费,就可以随心吃满记30余款经典产品。
35元,刚好和满记的人均差不多。想来这顿“甜品自助”,优惠力度并没有很大。只有那些可以大早上连着炫好几份甜品的顾客,才能算吃得“划算”。
但排满记自助的队伍,长得让人虎躯一震。
b站up主@王师傅和小毛毛 在视频中记录:
为了早一点吃上自助,她早上7点就起床,并且成功赶在商场开业前进场。但是,她还是来晚了。
来吃满记自助餐的队伍已经排过好几个路口,她没能成为第一批进去的顾客,只能在外面排队,等里面的人吃完了才有位置进去。
最后,她排了2个小时队,终于吃上。
开放“甜品自助”的满记,火得像一个网红餐饮品牌突然在上海开出城市首店一样。这就是自助的魅力?
像满记这样在门店中引入自助模式,能成为餐饮品牌的“还魂术”吗?
非自助餐餐厅,
最近都在做“半自助”
近段时间,“自助”又热起来了。
不是自助餐餐厅怎么了,而是很多像满记这样的“非自助餐餐厅”,开始做“自助”了。
有一些餐厅之前就做过限期的自助活动,近期再次推出。
比如“披萨大佬”必胜客,在3000店店庆期间推出多重活动,其中就包括必胜客经典项目“沙拉自助”,依旧是老玩法,28元拿一个盘,到自助区随意挑选,限装一次,沙拉垒多高、拿多少,全看本事。
比如肯德基,再次推出“夜宵自助”——6月9日到24日,每周五、周六,晚上8点到11点,推出“55元畅吃”和“19元畅喝”活动。
肯德基的自助规则比较复杂。一切需要在APP上操作,小吃核销码25分钟生成一次,饮品核销码15分钟生成一次,有了核销码,才能去柜台核销,拿吃的喝的。
还有一些之前没做过自助的餐饮品牌,也开始推出自助了。
比如北京的社区餐饮大牌,南城香,近期推出了3元早餐自助。消费者只要花3块钱,豆浆、皮蛋粥、牛奶、酸辣汤4种汤粥,随便喝,随便续。每天9:40前供应,售完为止。
再比如前文提到的满记甜品,也是头一回推出了自助。
这一批“非自助餐厅”做的“自助”有以下几个共同点:限时间段、限门店、限餐品。它是一种“半自助”。
“半自助”模式可以追溯到川渝地区的豆花鱼火锅。豆花鱼火锅是一种客单价比较亲民的有料火锅,当地的火锅店通常会将涮菜中的素菜全放到一个立式的冰柜里,在冰柜外面贴张纸,表示0元自选,给消费者一种“省了素菜钱,很实惠”的感觉。
这种模式很受欢迎,并且逐渐发展到其他品类的门店。一些其他类型的火锅店也开始做素菜自助。再后来发展出更多形态,比如一些烧烤店里的啤酒自助。
从“自助”模式
到“半自助”模式
必胜客每年的限时自助时都能掀起一阵风浪。每年一次的限时回归,引得一众头部美食博主蜂拥而至,有些博主甚至在活动开始前半个月便给粉丝预告必胜客的活动,生怕错过。
可以说,必胜客的限时回归自助,因为其限时的稀缺性赚足了眼球。
在高流量、高话题度之下,其他品牌也将其视为“流量救星”。火锅、烤串、西餐厅等一众不同赛道的品牌,也没过多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转型做“自助”,都选择“先做了再说”。
头部品牌丰茂烤串在去年探索起“新店型”,在北京开出品牌首家“日式自助烧烤店”,价格分三个档位,从119-259元不等;西餐厅牛立方,在今年3月推出晚间119元牛排自助;贤合庄也尝试过的“火锅+海鲜+卤味+甜品小吃”的自助模式。
现如今,丰茂烤串放题店,即在品牌北京唯一的一家日式自助烧烤店,在大众点评上已经显示歇业关闭状态;西餐厅牛立方也选择了回归正常经营模式;至于尝试“转型自助”一段时间的贤合庄,也没有持续经营下去,这里不过多赘述。
大牌试水做自助的案例还有很多,东来顺在2020年短暂推出过68元自助火锅、吉野家推出8城覆盖11店的自助小火锅等等。
转型做自助难道没有一个成功的案例吗?
有,但不多。
比格比萨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比格比萨在创立之初并没有将自己定位成一家“自助店”,后来,他们聚焦自助披萨模式,将消费人群定位为学生、年轻上班族,比格比萨很快就打开了市场。总结下来,比格能在北京立足的重要原因就是选对了模式,开创了一条“爆品自助餐”之路。
其创始人赵志强或许能给出比格比萨转型成功的原因:“如果你把一个品牌定义为自助餐厅,那么一定会失败,如果聚焦于产品,那么你一定会做成。”
但自助这个模式对于自助门外汉来讲,需要考虑的事情还有很多,涉及到成本核算的定价问题、客流量预估的备餐问题、库存周转率问题、员工培训问题、供应链问题等。
一个不小心,转型做自助不但没有让品牌“还魂”,反而“丢了命”。
小结
对大多数餐厅来说,老老实实转型、长期做一家自助餐餐厅很难。但这并不能否认,“自助”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引流标签。
限时限量的半自助模式同样能激起消费者的兴趣,给品牌带来流量,同时又不会让品牌“太冒险”。
限定的门店、限定的时间、限定的产品,这一系列限定的活动设置给品牌规避了一定的风险,带来“安全感”。
比如满记甜品,在甜品店客流量本就不高的10:00-13:00,这个时段开放自助,一来给品牌增加曝光,二来增加门店营业时段,增加收益。
这样看来,半自助对餐厅来说,或许是一笔更划算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