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服务员门槛低,流动快。常有老板抱怨道:新来的工人刚做没几天就跑了。
新生代餐饮服务者不好管、不好留,似乎也正成为让各大餐厅老板头疼的问题。
“底座”不稳,上层难以保持平衡,餐厅盈利也就自然而然成了难事儿......
餐饮行业早已是厮杀惨烈的红海,不是三国鼎立,而是多国混战,而餐饮行业的人力管理一直都是餐饮经营管理中最大的类目,也是竞争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要想突出重围,除了进行模式升级和品类细分以外,更重要的就是打牢服务人员这一“底座”。人员管理不仅是餐饮企业的大事,更是中小型餐厅的经营必修课。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提升管理员工的能力呢?
不妨试试打造餐饮界的“放、管、服”。
1
放什么?
放,即权力下放,一授到底。
台湾《天下杂志》评出的“台湾大学生最向往的1000家企业”中,王品集团曾超越统一、谷歌等知名企业,位居榜首。创始人戴胜益秉承着“家天下”的思想,而他授权到底的个性也成就了王品的“一家人主义”;海底捞的员工拥有为顾客免单的“特权”;北京宴的“倒金字塔”模式使得一线的服务员权威最大,而总经理是最大的店小二。
因此,在服务上谁越靠近顾客,谁的指挥权就越大。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当老板能彻底地信任手下的员工,他们也会以更大的积极性来服务顾客,创造效益。
适当的放权不仅可以减轻上层的工作压力,也能使下级员工甚至是底层员工增强自信,提升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海底捞的“信任激励法”值得参考
2
怎么管?
管,即适当考核,促进公平竞争。
有序的竞争能给餐厅带来生机,海底捞的“分级制”、西贝的“裁判制”、王品的“幼狮计划”都是业内值得学习典型案例。
就拿西贝来说,在引入裁判员制度之初,贾国龙就有一个表述:希望考核机制从以结果为导向,转向以过程为导向。
裁判制是指从总部向各个门店派出“裁判”(相当于管理人员下基层),以“巡视”“驻店”的方式进行考核。从刚开始的一个裁判员“裁”四个店到一个裁判一个店,裁判员每个季度平均要访问不少于1000位顾客,裁判员评定优秀的店面、团队就有机会获得开店牌照。
不论是服务员还是店长,任何人都有机会当裁判。“裁判员”是一个轮值的岗位,这个月是裁判员,下个月就又回到门店里成为运动员了。
当然,这种相互监督、轮流上岗的方式也是建立在“真实”的前提上,因此,“真实”也成为了西贝企业文化中“六亲不认”的“高压线”。
▲西贝莜面村四季度裁判员在各自店中
3
如何服?
服,即换位思考,营造便利环境。
提高员工的粘性比提高用户粘性更重要,使员工满意才能进而使顾客满意。服务人员作为与顾客接触的第一道战线,无形之中掌控着餐厅形象的生杀大权。
正如宇宙卷饼创始人刘晴认为的那样:人是餐饮的核心。
对于基层员工,如果仅仅是靠高压管理,而忽视他们生活、心理上的需要,那么撑不到一个月,你的餐厅服务员就会跑光。
真正聪明的老板善于建立和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虽说老板和员工本质上是雇佣关系,但情感的联系会成为餐厅发展的润滑剂。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说:“没有任何一家成功企业的管理制度是提前设计好的,都是边干边摸索出来的”。在生活上,海底捞不让员工住地下室、生病享受贴心照顾、有专人洗衣做饭;在工作上,张勇用放权的方式获得了员工的信任与爱。
而面对新一批90后的服务员,张勇说“现在这些小孩儿,他们想要的可能就是下班打打游戏,和老家的女朋友视频聊聊天。因此,我们在宿舍里配了电脑和wifi,时代不同了,员工的需求也不一样了。”
▲张勇和海底捞员工
星巴克的创始人舒尔茨为员工尽可能谋取最大福利,如助房津贴、星基金(家中突遇变故或意外可申请),还有兼职员工在内的全部医疗福利。
最近,星巴克又宣布为工作两年以上的伙伴父母购买医疗保险,这一充满人性化的决定又将为数千家门店带来忠实的员工,同时还能吸引新的伙伴加入,何乐而不为?
▲这一计划将在今年6月开始施行,涉及每年“数百万美元的投资”
小结:
真正优秀的管理者不该仅仅纠结于团队建设的必要、留住人手的条件或是寻求某种平衡点,更多的应该考虑如何做的更好。
“成人达己,成己为人”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员工和老板本就是互相成就的关系,“双成”的理念理应深入到各个餐饮掌舵者的心中。
运营管理关注餐创中国发私信
><>多新手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开了一家餐饮店却不知道怎么管理,即使前期看了那么多攻略,经营起来还是一团糟。管理,听起来像是很复杂,很难。
我问过一位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二十年的餐饮专家,他给我讲个三个故事,说餐饮店管理其实没那么难,只要抓住三个重要的原则就可以了。
故事一:关于分工
有一位炮兵军官上任去下属部队视察,发现部队操练时都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整个操练过程,有一位士兵从始至终站在炮筒下纹丝不动。他上前一问才得知是规定要求这样做的。
原来在马拉大炮时代,需要有一位士兵站在炮筒下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位置因后座力的作用产生偏差,这样可以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然而现在的大炮是用车载,并不会出现这一问题,此人也就不需要了,但规定没有及时调整,便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
餐厅经营管理涉及到许多事情,说它是一部庞大的机器一点都不为过。餐厅管理首要工作是科学分工,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要做什么,餐厅才能经营得好。
但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餐饮老板要适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做出调整,否则就会有的员工忙死,有的员工无所事事,不仅会造成餐厅的经营成本增加,还会导致其他员工的心理不平衡,工作效率越来越差。
故事二:关于标准
有个小和尚在寺庙里负责撞钟,撞了半年便觉得很无聊,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突然有一天,主持要他去后院劈柴跳水,原因是他钟撞不好,小和尚不服气:“我撞的钟不准时,不响亮吗?”
主持问答他说:“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撞出来的钟声不仅要准时,洪亮,还要深沉、悠远。你撞的钟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乏,疲软,没有感召力”
本故事的主持犯了一个管理错误,那就是没有说明工作标准。工作标准不仅是用来约束员工,还充当考核作用。没有工作标准,时间长了员工容易自满,工作懈怠。如果小和尚第一天撞钟便知道要怎么撞,断不会因为怠工而被撤职。
故事三:关于沟通
美国一位知名主持人有一天访问一位小朋友,问他:“长大后想当什么?”小朋友天真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主持人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后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
小朋友想了一下说:“我会跟飞机上的人说绑好安全带,然后我穿上降落伞跳出去。”这时在场的所有人都笑了,小朋友却哭了起来,主持人不解,接着问他:“你哭什么?”他回答:“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再回来!”
我们经常犯这样的毛病:在下属讲完自己事情前,便以自己的经验大加评论,指挥。这样做是很愚蠢的,一方面这做出的决策是片面的,另一方面员工会觉得不被尊重。时间一长,下属便再也没有兴趣向你反馈问题。
管理不能太严厉,也不能放任自由。如果餐饮老板忽略了对下属的管理与激励,团队成员就很容易成为“温水里的青蛙”的:悠哉地过着日子,得过且过,感觉不到外在的威胁。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关注微信公众号“茶派果语”,微信号:cpgy520,获取饮品店营销干货、管理技巧资讯。茶派果语,用良心做优质品牌。
><>< class="pgc-img">>丨餐饮人必读 刘芮
餐厅服务员门槛低,流动快。常有老板抱怨道:新来的工人刚做没几天就跑了。
新生代餐饮服务者不好管、不好留,似乎也正成为让各大餐厅老板头疼的问题。
“底座”不稳,上层难以保持平衡,餐厅盈利也就自然而然成了难事儿......
餐饮行业早已是厮杀惨烈的红海,不是三国鼎立,而是多国混战,而餐饮行业的人力管理一直都是餐饮经营管理中最大的类目,也是竞争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要想突出重围,除了进行模式升级和品类细分以外,更重要的就是打牢服务人员这一“底座”。人员管理不仅是餐饮企业的大事,更是中小型餐厅的经营必修课。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提升管理员工的能力呢?
不妨试试打造餐饮界的“放、管、服”。
1
放什么?
放,即权力下放,一授到底。
台湾《天下杂志》评出的“台湾大学生最向往的1000家企业”中,王品集团曾超越统一、谷歌等知名企业,位居榜首。创始人戴胜益秉承着“家天下”的思想,而他授权到底的个性也成就了王品的“一家人主义”;海底捞的员工拥有为顾客免单的“特权”;北京宴的“倒金字塔”模式使得一线的服务员权威最大,而总经理是最大的店小二。
因此,在服务上谁越靠近顾客,谁的指挥权就越大。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当老板能彻底地信任手下的员工,他们也会以更大的积极性来服务顾客,创造效益。
适当的放权不仅可以减轻上层的工作压力,也能使下级员工甚至是底层员工增强自信,提升对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 class="pgc-img">>▲海底捞的“信任激励法”值得参考
2
怎么管?
管,即适当考核,促进公平竞争。
有序的竞争能给餐厅带来生机,海底捞的“分级制”、西贝的“裁判制”、王品的“幼狮计划”都是业内值得学习典型案例。
就拿西贝来说,在引入裁判员制度之初,贾国龙就有一个表述:希望考核机制从以结果为导向,转向以过程为导向。
裁判制是指从总部向各个门店派出“裁判”(相当于管理人员下基层),以“巡视”“驻店”的方式进行考核。从刚开始的一个裁判员“裁”四个店到一个裁判一个店,裁判员每个季度平均要访问不少于1000位顾客,裁判员评定优秀的店面、团队就有机会获得开店牌照。
< class="pgc-img">>不论是服务员还是店长,任何人都有机会当裁判。“裁判员”是一个轮值的岗位,这个月是裁判员,下个月就又回到门店里成为运动员了。
当然,这种相互监督、轮流上岗的方式也是建立在“真实”的前提上,因此,“真实”也成为了西贝企业文化中“六亲不认”的“高压线”。
< class="pgc-img">>▲西贝莜面村四季度裁判员在各自店中
3
如何服?
服,即换位思考,营造便利环境。
提高员工的粘性比提高用户粘性更重要,使员工满意才能进而使顾客满意。服务人员作为与顾客接触的第一道战线,无形之中掌控着餐厅形象的生杀大权。
正如宇宙卷饼创始人刘晴认为的那样:人是餐饮的核心。
对于基层员工,如果仅仅是靠高压管理,而忽视他们生活、心理上的需要,那么撑不到一个月,你的餐厅服务员就会跑光。
真正聪明的老板善于建立和员工之间的情感联系,虽说老板和员工本质上是雇佣关系,但情感的联系会成为餐厅发展的润滑剂。
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曾说:“没有任何一家成功企业的管理制度是提前设计好的,都是边干边摸索出来的”。在生活上,海底捞不让员工住地下室、生病享受贴心照顾、有专人洗衣做饭;在工作上,张勇用放权的方式获得了员工的信任与爱。
而面对新一批90后的服务员,张勇说“现在这些小孩儿,他们想要的可能就是下班打打游戏,和老家的女朋友视频聊聊天。因此,我们在宿舍里配了电脑和wifi,时代不同了,员工的需求也不一样了。”
< class="pgc-img">>▲张勇和海底捞员工
星巴克的创始人舒尔茨为员工尽可能谋取最大福利,如助房津贴、星基金(家中突遇变故或意外可申请),还有兼职员工在内的全部医疗福利。
最近,星巴克又宣布为工作两年以上的伙伴父母购买医疗保险,这一充满人性化的决定又将为数千家门店带来忠实的员工,同时还能吸引新的伙伴加入,何乐而不为?
< class="pgc-img">>小结:
真正优秀的管理者不该仅仅纠结于团队建设的必要、留住人手的条件或是寻求某种平衡点,更多的应该考虑如何做的更好。
“成人达己,成己为人”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员工和老板本就是互相成就的关系,“双成”的理念理应深入到各个餐饮掌舵者的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