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去为填饱肚子才吃,一入冬就进山去挖,如今成香饽饽,25元1斤
冬天到了,最美好的时光,莫过于和一家人,或者是朋友们聚在一起吃火锅了。
如果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那就来两顿。
而说到吃火锅,那怎么能少得了粉丝呢?这可以说是火锅的标配了。
< class="pgc-img">>现在市面上粉丝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各种原材料做成的粉丝,其售价也是相差悬殊。
其中有一种叫蕨根粉的粉丝就售价一直不低,一般都要卖到25元一斤。
可是在过去,它是农民的充饥粮,为了吃饱肚子才吃,每年都有不少人进山去采挖它。
想不到的是,现在却成为了稀罕货,价格还不低。
蕨根粉的简介
蕨根粉,它的主要原料就是我们熟悉的凤尾蕨科植物蕨的根茎。
没错,就是在春天的时候,常把它的嫩茎叶采摘来当野菜吃的蕨菜。
而它地下的根茎也是可以食用的,在民间多叫它蕨根,这在我国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可是农民最常吃的一种充饥粮,一到冬季里很多山区的农民就常进山去采挖蕨根。
别看蕨根看起来很脏,黑乎乎的有点恶心。但是它却含有丰富的淀粉,尤其是在入冬以后,经过大半年时间的生长,根部聚集了大量的淀粉。
< class="pgc-img">>所以把它挖回来之后,经过清洗、捶打、过滤和沉淀等多道工序以后,就得到了淀粉,然后就可以制作成为美食了。
蕨根粉做的美食,吃起来非常有饱腹感,在过去很多的山区农民遇到饥荒年了,就常常去山里挖它来充饥。
曾是农民的“充饥粮”
蕨是农村一种十分常见的植物,它在一些荒山中,树林下常常是成片的生长。即便是不施肥,不打农药,依然能茁壮成长。
并且蕨是一种多年生的植物,冬季的时候虽然茎叶会枯萎,可是地下的根茎依然会生长。到了入冬以后,因为农民也没什么农活了,就常去山里采挖蕨根,用它来做成各种美食吃。
< class="pgc-img">>蕨根长得很像树根,一般都是黑乎乎的,但是却很粗大,上面还有很多的根须。要采挖蕨根,也是一个力气活,因为它们生长的地块都是荒地,比较的坚硬。而它的根又在地下深处,所以采挖起来很费力气。
这一点,估计30多年前很多山区的农民都有干过。采挖出来的蕨根,一担一担的挑回去,然后还要用水把它们一根根仔细的刷洗干净了,不然里面混入了泥沙,就会影响吃起来的口感。
清洗好的蕨根,就要用木棍,或者是木锤子把它们一根一根敲碎了。不过现在都有机器替代了,要方便很多。
捶打之后的蕨根,扔进一个大缸里面,用水浸泡上一段时间,然后就用纱布来过滤,经过一遍又一遍的过滤,就沉淀得到了蕨根粉。
< class="pgc-img">>在当时技术比较落后,都是用人工来完成,往往采挖就要几天,清洗也要一两天,之后还要大量的时间来捶打、过滤和沉淀,所以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非常的辛苦。
但是之前食物短缺,蕨根粉就成为了冬季常吃的一种食物了。蕨根粉既能直接用它做成一些菜肴来吃,也可以制作成为蕨根粉条,比如用它来下火锅、干锅,当成面条等主食来食用。
这一点,只有当时经历过的人才最清楚,也最懂其中的心酸。
如今成稀罕货50元一公斤
可是在过去为了冲击才吃的蕨根粉,如今在城里却很吃香,像一些超市就有加工好的蕨根粉售卖,也就是那种黑乎乎的细长的粉丝,它们就是蕨根粉。
< class="pgc-img">>别看这种蕨根粉丝不怎么起眼,颜值也不高,可是它的价格却很高,往往一小袋一斤装的就要25元以上,算下来就是50元一公斤。
但是喜欢吃蕨根粉丝的人却不少,特别是冬季的时候,它更是成为了抢手货,做菜,下火锅都是很受欢迎的。
而蕨根粉丝的价格如此昂贵,相信很多人也清楚,其中一点就是投入的人工成本太高了,采挖、清洗、过滤和沉淀等,即便是现在有机器粉碎了,但是其他方面还是要人工完成。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蕨根粉丝的营养价值也很高,这可是一种真正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 class="pgc-img">>同时蕨根粉丝中还含有各种天然色素、矿物质和其他成分,特别是含有较多的类黄酮等抗氧化成分,营养非常丰富,吃起来口感也很棒。
再加上蕨根粉丝本来在市面上比较稀少,这些种种原因,所以才提升了蕨根粉丝的价格。
结束语
不过,相信有些人也听说过,说蕨根粉丝和蕨菜一样,是“有毒”的。其实这方面大家是可以放心的,既然蕨菜、蕨根粉丝能在市面上销售,可见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并且对身体很有好处。
< class="pgc-img">>但是大家需要记住,蕨菜和蕨根粉丝一样,虽然可以食用,却不可以过来的食用,偶尔吃一下就行,可不要因为好吃就天天吃,那是对身体健康反而不利的。
又到入冬采挖蕨根的时候了,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已经很少有人去山里采挖蕨根了。就算是喜欢吃,也都是宁愿花钱去市场购买了。
各位朋友们,你们可挖过蕨根呢?喜欢吃蕨根粉丝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然过了立秋,代表夏季结束,秋季开始,暑去凉来。俗话说上午立罢秋,下午凉飕飕。但是中午还有秋老虎,秋老虎也是挺厉害的,它要是醒了发起威来中午也是挺热的。
< class="pgc-img">>蕨根粉是从野生蕨菜的根里提炼出来的淀粉。是直接将蕨菜根部洗涤、捣碎、过滤、晒干而成,保留了蕨菜根里大部分营养,对人体有较大的保健作用。
< class="pgc-img">>蕨根粉丝营养丰富,夏季可以凉拌吃,冬季可以吃火锅用,今天与大家分享凉拌蕨根粉丝,它柔韧、润滑、爽口,是炎热天气不可或缺的美食,整个夏天每星期都要做一次,总觉得吃不够。
< class="pgc-img">>凉拌蕨根粉丝
蕨根粉丝80克,蒜3瓣,青椒1段,红椒1段,葱1段,盐、一品鲜酱油、香醋、香油、花椒油适量。
具体做法:
蕨根粉丝80克,干品是近似于黑色的。
< class="pgc-img">>放入开水中煮约5分钟盖上锅盖泡约30分钟至无硬芯后淘洗两遍,泡发之后是深棕色的。
< class="pgc-img">>加入剁碎的蒜沫儿、切碎的葱花和青红椒粒。如果喜欢辣味浓的可以用小米椒。
< class="pgc-img">>依次加入盐、一品鲜酱油、香醋,再淋入香油和花椒油搅拌均匀。腌十分钟以上更入味,中途搅拌两次。
< class="pgc-img">>装入盘中就可以上桌开吃了。抓住夏季的尾巴,喜欢的朋友赶快做着吃吧。
感谢阅读。喜欢就关注我吧,欢迎留言评论点赞转发,共同交流美食心得。
>川物语
大雪节气一到,我就迫不及待想钻回大山里的家。
农闲的家人烧亮火塘,准备向大山进发。我跟着长辈们,背个纤维袋,胳肢窝夹把柴刀或扛把锄头就进山。躲在干柴里的柴虫,藏在葛根藤里的葛根虫,蜷缩在竹节里的竹虫,我都能利索地找到它们。就连藏在石头底下的胡蜂窝,我也能趁手掏出几个。这个季节,虫儿、蜂蛹都养得白白胖胖,捞回去用菜籽油一炸,蘸上盐和辣椒粉,倒杯刚蒸馏出来的粮食酒,一口虫,一口酒,猫冬的小日子就惬意起来了。
山居的人们鼻子灵,闻一闻空气的味道,就知道什么季节。“吃山”的时刻表早就烂熟于心,循味而动就好。春日,惠风南来,是草木香,要挎大竹篮进山。鸡婆笋、蕨菜、椿芽、野葱、鼠曲草等,篮子装不下。夏日,凉风袭来,要向山间小溪跑。抓起家里的虾筢占个水草多的位置捞个来回,小虾米、小螃蟹、鳑鲏鱼悉数入筢,运气好还能碰上石斑鱼、趴岩鱼。拿回家交给妈妈,只需扯几片紫苏,摘三两个新鲜辣椒,一炒就是一锅鲜,夏日的“没胃口”立马驱散。秋日,空气都是香的。八月炸、野猕猴桃、刺葡萄等野果摘不尽,乌头菌、青头菌、枞菌捡不完。冬日,山风吹来朽木味,别磨叽,冬笋长肥了。找到竹根最松软的泥土处,一锄头下去,黄嫩的冬笋探出头。白头霜刚过,蔫儿吧唧的蕨叶丛里,一挖一堆蕨根,用木槌捶出蕨根淀粉,做成蕨根豆腐下火锅,那筋道几乎没有其他火锅料可比。
习惯了大山的土味,嘴刁得再也容不下其他滋味。这是大山和我的约定。
保靖的山居人家,火塘上的炕腊肉就是一个微缩版腊味陈列馆。组图/张谨
保靖,藏着一个森系风味宇宙
作家林清玄说,一个人选择的食物,能够代表这个人的性格。而一座城的食味,其实也是食物和人性格投契的过程。
生活在武陵山腹地的保靖人是重口味,饮食中高油高盐高辣居多。同事去保靖出差一周,餐餐被油、咸、辣支配,她形容夹一筷子菜流出的油可以浸泡白米饭,火锅里的辣一沾筷子就让人掉眼泪。但保靖的食材真好,忍着高油盐都要动筷。
久居深山的保靖人在饮食上的用力过猛,大概是吃过太多苦,饥饿、漂泊的记忆长在基因里了。
一幅武陵山区“山居图”
保靖大小山头有4965个,其中900米以上的有563座。这里的一切因“山”展开,保靖的“味解之谜”也藏在这幅武陵山区“山居图”里。
山,阻隔外界交通,隔绝了文明交流,同样也妨碍了饮食交汇。反过来,因为有了山,才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有了“靠山吃山”的底气,有了山,才有保靖食味既个性又神秘的气质。
为了适应山居,保靖人的食物多以酸、辣、腌、腊为主导,偶尔用时令野菜来调和。
地处湘西深处的保靖不产盐,历史上由于自然和人为的重重阻碍,人们饱受缺盐之苦,很长时间保靖人以酸代盐,以酸调味。因而保靖食味中“酸”首当其冲。山居的保靖人家几乎家家户户有陶制酸菜坛,他们制酸的手艺都是祖传。
保靖的酸菜分菜酸和肉酸。菜酸根据不同季节的时令菜入坛,青菜酸、萝卜酸、野菜酸、辣椒酸、苞谷酸等,这些酸菜入坛做酸做鲊可以留存很久。我曾在吕洞山镇夯沙村吃到入坛三年的野葱,用它直接和猪油汆汤,非常酸爽,喝下后肠胃熨帖至极。保靖人也将当地特色稻花鱼、猪肉等荤菜入酸,制成酸鱼、酸肉。将酸鱼用盐、糯米粉、辣椒粉腌制入坛,可以保存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坏。经过时间沉淀,微生物发酵,酸鱼出坛时可生食也可以煎炒,风味极为特别。
保靖山区,山高路陡,旧时很难出山获取新鲜食材。因而,制腊也成了应对食物保鲜的最佳选择。保靖的腊味是炕腊,将土猪或其他肉食切成均匀大小,腌制后,放入火塘横梁上熏。腊味几乎每天不离烟火,它带着草木香,最具烟火味。
除了酸、腊,明清时期传入湘西地区的辣椒也迅速俘获保靖人的心,成为食味中的“新宠”。辣甚至取代酸成为“代盐人”。保靖人嗜辣,干辣椒、酸辣椒、糟辣椒、糯米粉发酵的辣椒酸等辣椒制品应有尽有,他们甚至连素炒鸭脚板、水芹菜都要干辣椒调味。辣椒祛湿、发汗,这是他们对抗山居湿寒天气的法宝。
神秘的祭祀食俗
保靖的神秘,还跟众多祭祀食俗相关。在这个山区县里,土家族、苗族与瑶、满、壮、侗、白等少数民族聚居,创造出多元的文化,也流传出很多奇葩食味。
以保靖土家族、苗族为例。土家族一年有很多重大节日,如“社巴节”、“赶年”、“四月八”、“六月六”等,这些不同的日子祭祀不同的神灵,因而产生不一样的食味。如土家族的除夕,称为“赶年”,他们要比汉族提前一天过年,究其缘由,大多与古代战争有关。“赶年”时一家人要团圆,还要吃一道“合菜”。这道预示团年的“合菜”,是将萝卜、豆腐、白菜、火葱、猪肉、红辣椒条等放入一锅同煮,很像一锅关东煮。“合菜”象征五谷丰登,合家团聚,吃完这锅“合菜”,才叫过了土家年。苗族人的节庆和祭祀更多,他们有祭祀土地神的“社日”,有赶苗年、三月三、六月六、赶秋等。印象最深的是过“社日”,即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苗家人家家户户挤青蒿、切野葱、洗腊肉,他们要用这些食材搭配糯米和粘米蒸一锅社饭。“社日”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带着青蒿、野葱香的社饭是春天的第一口鲜,敬神最虔诚。
此外,苗族每年正月间还有大型的还愿祭祀活动。这场祭天祀祖的仪式要持续三天,期间还要请苗族“巴代”来祭祀,活动中,还涉及椎牛、椎猪、椎羊等环节。还愿祭祀的是近乎完美的牛牯,祭祀完之后要杀而分食,“牛头宴”应运而生。牛头宴需要将整只牛头蒸熟后连大铁锅一起端上席,配以泡红辣椒、酸肉、蒿子粑、腊肉等,人们用刀子切割牛头上的肉食用。这种吃法看起来十分吓人,但牛头肉吃起来鲜嫩软糯,肥而不腻。保靖县城著名的牛头宴美食也是从这种祭祀活动中流传出去的。
如今,这些神秘的祭祀活动仍在山中继续,那些个性鲜明的食俗依然留存至今,循着它们的痕迹,或许能解开湘西更多“味解之谜”。
文/潇湘晨报记者伍婷婷 图/张谨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帮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