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宝林茶室”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台北市政府今天(4月2日)宣布,3月24日卫生局于“宝林茶室”采检的相关检体,验出“米酵菌酸呈阳性”,采集的生物迹证包括厨师手部、2把刀具及1个砧板。
< class="pgc-img">>根据台湾卫生福利部门4月1日通报,台北市“宝林茶室”事件已累计通报29例,其中2人死亡,5人在重症监护病房抢救,2人在普通病房,另有20人治疗后好转。
< class="pgc-img">>什么是米酵菌酸?
据介绍,米酵菌酸是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鲜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制品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作为闽台民众餐桌上的“常客”,凉皮、肠粉、薯粉粿条等淀粉类食品,在环境不卫生、原料变质、存储不当、泡发过久、存储环境潮湿等情况下,就可能被污染。米酵菌酸的耐热性强,100℃煮沸和高压蒸煮(120℃)均不能被破坏,进食后会引发中毒,且中毒发病急、病情发展快,一旦食用了被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后,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一两天。首先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头晕无力,重者出现头痛、肌肉痉挛、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休克甚至死亡。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米酵菌酸中毒病死率超过50%。
< class="pgc-img">>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
专家建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食用发酵食品前,要确保其存储、加工和烹饪方法正确,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食用发酵食品时,要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污染。在制作发酵食品时,要注意卫生和温度控制,避免细菌滋生。“一旦怀疑自身或家人发生米酵菌酸中毒,可第一时间用筷子或手指刺激咽喉部催吐,将刚吃进去的食物呕出。”如果怀疑误食米酵菌酸,专家建议尽快催吐,并将剩余食物保存好,以便就医时送检。明确诊断后,可结合临床症状,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并根据病情轻重对症治疗。
看台海
<>< class="tt_format_content js_underline_content 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 " id="js_content">此前报道:日本发生集体中毒!有人死亡
日本山阴中央电视台9月3日报道,岛根县政府当天证实,8月31日,当地一家餐厅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导致13人出现腹泻和呕吐的症状。目前,这家餐厅已被要求停止营业。
日本《琉球新报》2日报道,冲绳县表示,冲绳市一家售卖便当的餐厅8月底发生食物中毒事件,4名购入便当的顾客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当地调查后在便当中发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日本《北国新闻》同一天报道,石川县一家餐厅在8月11日至12日有多达93人食物中毒,食客们出现了腹痛、腹泻、发烧等症状。石川县中央保健所调查发现,该店制作流水面(日本的一种面类料理)所用的泉水中检测出了弯曲杆菌。
日本CBC电视台1日报道,三重县一家烤肉店有10名顾客在8月12日吃饭后,出现了发烧、腹泻等食物中毒的症状,部分人被送往医院治疗;8月31日,日本MBS新闻报道了和歌山县白浜町一家餐厅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吃完该餐厅的便当后,共有32人出现身体不适的情况,其中还有1人死亡。
者从河南省安阳县相关部门了解到,12月22日晚,安阳县白璧镇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当时6人在白璧镇杜固美食城一包间内使用炭火吃火锅。
当地公安部门经现场初步调查,并结合医院救治情况,初步判定6人属一氧化碳中毒,已造成3人死亡,其他3人在医院救治,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事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