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冲泡杯装奶茶很麻烦,但是冲泡雀巢咖啡的时候为何不觉得麻烦?
你觉得杯装奶茶不够新鲜,但是街边茶饮店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何视而不见?
杯装奶茶的“麻烦”,问题不在是否麻烦,而在于品类势能不够高;它的不够新鲜也不是真正的问题,而是没有把自己的优势放大。
品类是品牌背后的动力,解决品牌的问题首先要解决品类的问题。品类是可以重新定位、注入势能的,否则可乐早就消失了。
香飘飘的答案不是新品类
现有品类衰落之后,常见的办法是开创一个新品类。
最典型的案例是诺基亚和富士,诺基亚代表的通信手机品类衰落之后,企业在现有品类上的努力都无效,要紧的是尽快推出智能手机产品。
富士代表的胶卷品类衰落后,富士用原有的技术能力迁移到化妆品行业,开辟了新的增长曲线。
这类商业实践,以及此类实践展示的商业理论,肯定也影响到了香飘飘:既然杯装奶茶的品类衰落了,那就开辟几个新品类。
然而我们认为,香飘飘的战略困境,其解法并不在开辟新品类上。
快消品不同于电子类产品,诺基亚和富士所在的赛道科技属性强,产品迭代周期快,开辟新品类的必要性也就足够高。
快消品如饮料、白酒、服装等,科技属性不高,其品类的生命力在于品类势能,是认知层面的问题,不是事实层面的问题。
例如咖啡曾经是低端的属性,星巴克为这个品类注入了势能,把它变成高端属性。例如可乐,如果不是可口可乐在为这个品类做推广,它也早就自然衰退了。例如牛仔裤,曾经是淘金工人的服装,但是在李维斯这个品牌的推动下,成为了高端时尚单品。
也就是说,像杯装奶茶这样的快消品的品类势能,是可以靠品牌的力量去造就出来的。
我们说品类终究会衰亡,但是品类的衰亡并不是完全“自然”的,它可以被人为的力量所改变。
正是在这个层面,我们认为香飘飘的战略困境,并不是由其他品类来解决。而是由杯装奶茶的品类本身解决。
杯装奶茶才是基本盘
香飘飘推出的港式奶茶兰芳园、即饮奶茶Meco都有不错的业绩表现。但都不是香飘飘的基本盘,因为即饮类饮料市场虽然大,但是防御性很弱。
茶饮品牌如蜜雪冰城、霸王茶姬和喜茶随时可以推出类似产品,并且以广泛的门店渠道和更高的品牌势能占据市场。
Meco和兰芳园很明显是在做茶饮店的平替:在茶饮渠道触及不到的地方,作为顾客的第二选择。这些渠道通常都不够高端,利润也就很小。
对香飘飘来说,更大的战略机会是杯装奶茶。
这个品类目前的困境是:不新鲜、不便捷、不高端。解决这三个问题,就可以提升品类的势能。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可口可乐和茅台已经给过了。
不新鲜?问可乐
杯装奶茶的“问题”就是不如茶饮店的产品更新鲜。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在顾客的关注点上发力,而是转移顾客的注意力。
例如可乐这个品类,它的“问题”就是含糖量高。可口可乐也推出了无糖可乐,但是也并没有因此放弃传统可乐,甚至为其注入了新的价值。
它极力塑造的主力产品还是原来的含糖的可乐,并且根本没有考虑含糖量的负面联想,而是宣扬它的正面价值:爽、要爽由自己、年轻就要爽快。
它在塑造这样一种感觉:年轻就要爽快,老年人才担心长胖。香飘飘完全可以复制这个战术。这个战术的心法就是强调自己的优势,而非弥补劣势。杯装奶茶的问题就是不新鲜,这个对比来自现制茶饮店。那么杯装奶茶的优势是什么?是安全。
工厂批量制造的杯装奶茶虽然不比现制的奶茶新鲜,但是它的质量稳定性远远超过茶饮店。相比之下,手工制作的茶饮总是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
就像可乐的含糖量确实比一般饮料高,但是它的爽快口感超过其他饮料。比弥补劣势更重要的,是发挥自己的优势。
不便捷?问茅台
杯装奶茶需要顾客自己冲泡,所以不够便捷。但为什么顾客冲泡雀巢咖啡的时候不这样觉得?
不喜欢喝江小白的顾客,会说是江小白不好喝。但是不喜欢喝茅台的顾客,会说是自己还不适应茅台的口感。
假茅台一年的销量可能有200万吨,真茅台的产量只有2万吨。假拉菲的销量一年会有200万瓶,真拉菲在中国的销量也就5万瓶。
这个数字的对比,证明了品牌的魅力。越是贵,就越多人追捧,越多人追捧就越是贵。战略思想家王志纲说茅台:口感的一半是心感。确是如此。
品牌势能决定了顾客的感受。
香飘飘杯装奶茶的不新鲜、不便捷、不高端的问题,看似是事实问题,其实都是认知问题。当香飘飘的品牌势能达到雀巢或茅台的高度,这些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事实上,这种高端感足够的冲泡类奶茶已经出现了,顾客在办公室或客厅里冲泡的时候根本不觉得麻烦。
尤其是,对香飘飘来说,解决品牌的认知势能问题之后,完全可以成为所有茶饮店的快消品版本。
不管是喜茶还是蜜雪冰城,哪个产品火了香飘飘就可以推出一个同款。相比现制茶饮,杯装奶茶便捷多了。
更加有优势的是,杯装奶茶不会出现产品安全问题,茶饮店需要店员手工制作,不可能杜绝食品安全问题。
第三个优势是,杯装奶茶因为不需要门店和手工制作成本,它可以使用真奶真茶,以10元以内的价格提供真奶真奶的产品。
对于茶饮店来说,10元内的产品很难用真奶真茶做原料,因为房租和人工成本在那里。
更安全、更便捷、更有品质。这是香飘飘的优势所在。
总之:
香飘飘的最大机会还是杯装奶茶本身,关键是对这个品类的重新定位,注入新的势能。需要更加准确的战略定位,和更加高明的营销手段。
类比可乐和茅台的品牌历史,你会发现它们都具备同样的特征:它们都曾经遇到过严重的品类危机,它们也并不是上来就是势能最高的品类。而是在正确战略的前提下,不断发起心智中的战役,以多年的积累逐渐拉高了品牌和品类的势能。
春天来了,喝杯奶茶庆祝一下不过分吧?”
“ 一直很尊重奶茶,没去冰,没少糖,没少喝。”
“ 今天风挺大的,本来想去健身房的,却被吹来了奶茶店。”
“ 今日诸事皆宜,宜逛街,宜喝奶茶。”
“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有奶茶喝的每一天。”
“ 生活已然这么苦,不喝奶茶心里堵。”
< class="pgc-img">>“ 对象没有不要紧,奶茶不喝要伤心。”
“ 爱喝奶茶,更爱和朋友们在一起的休闲时光。”
“ 恋爱可以慢慢谈,奶茶必须马上喝。”
“ 想我的时候请我喝奶茶,我马上到。”
“ 下午时分,奶茶+音乐+书籍很舒服。”
“ 奶茶一杯,快乐飞起。”
< class="pgc-img">>“ 想喝奶茶想吃肉,不想运动想变瘦。”
“ 奶茶喝一喝,生活乐趣多。”
“ 春夏秋冬和奶茶很配哦~”
“ 今天也要做个奶茶女孩。”
“ 把眼睛留给风光,把体重留给奶茶。”
“ 抛个硬币,摔碎了今天就不喝奶茶了。”
< class="pgc-img">>“ 每天喝8杯水很难,但是喝8杯奶茶,只需要你一句我请你喝。”
“ 现在发送“在吗?请你喝奶茶”即可获得请我喝奶茶的机会。”
“ 春天真好啊,穿大大的卫衣,喝热乎乎的奶茶,吹温柔的晚风,这一切都刚刚好。”
“ 人生就像一杯奶茶,不能甜一辈子,但总能甜一阵子。”
“ 有些人总是发信息问我 “在干嘛” ,却从来不问 “天冷了,请你喝杯奶茶怎么样?”
“ 我对朋友的最基本要求:我冬天难过时,给我一杯热奶茶;我夏天难过时,给我一杯冰奶茶。”
< class="pgc-img">>“ 奶茶一杯,快乐起飞。”
“ 午餐加鸡腿,奶茶最大杯。”
“ 医生说我低血糖,不仅要听甜甜的话,还需要饭后服奶茶。”
“ 我要两杯芋圆奶茶,我想要双倍快乐。”
“ 所谓缘份就是我想喝奶茶,而你刚好有20块钱。”
“ 身上有奶茶香,执行力UP!心情愉快!”
< class="pgc-img">>“ 每天一杯奶茶,不用什么奖励也有动力!”
“ 吃喜欢的东西,过可爱的人生。”
“ 在白开水一样淡的日子,多吃两口甜。”
“ 我和我的朋友总想做富婆,但是一碰面就散尽家财喝奶茶。”
“ 朋友引诱我喝奶茶,我拒绝了,我是要减肥的人,我守住了底线,奖励自己喝一杯奶茶。”
< class="pgc-img">>#我来唠家常#
017年8月,上海消保委就曾对多家“网红”奶茶店展开比较试验,结果令人震惊:试验对比显示,含糖量最高的奶茶竟等于14块方糖!
试验显示,正常甜度的奶茶,含糖量介于每杯11~62g之间,平均含糖量为每杯34g,都超过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的25g以下。
如今,随着年轻人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大家为了养生、美容等原因都需要抗糖,所以每次想点奶茶时就会犹豫。于是乎,为了照顾大家追求的“减糖低脂”,各大奶茶店也在不断改变,推出了无糖、三分糖、五分糖等不同甜度的选择。
八分糖比全糖还甜?
关于这些甜度的区分,最近上海消保委又专门去做了一次暗访,结果发现,因为奶茶加糖是完全手工操作,所以误差较大且参差不齐。
有些品牌的八分糖甚至超过了全糖的含糖量,比如说湊湊经典奶茶,商家标示的含糖量比例为0:30%:50%:80%:100%,而实际测出的含糖量比例为0:43%:68%:122%:100%,八分糖含糖量高于了全糖。
除此之外,对于相同标示甜度的不同品牌奶茶中的含糖量也完全不同,有些标示三分糖的比别家七分糖更甜,而有些五分糖比别家的三分含糖还少。比如,一点点和湊湊的三分超过了COCO、KOI、茶桔便、贡茶和悸动的七分;贡茶的七分比许多品牌的五分甚至三分还含糖少。
检测人员称,现在大多数奶茶店不再用白砂糖熬糖浆,基本都直接用各类糖浆。其中,果葡糖浆就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糖浆,它能增加饮品的甜蜜感,但不会掩盖本身的风味。过量摄入果葡糖浆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如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糖等疾病时,应减少或避免食用果葡糖浆。
由此可见,即使是同样的奶茶,其中的含糖量以及甜味剂也是完全不同的,单从商家给出的甜度来选择,可能会有误解。如果大家觉得口感差不多的话,建议还是选择含糖量低的品牌。
由于奶茶含糖量缺乏客观标准,不管如何区分,都有很强的随意性。如果在糖的使用上仅是靠消费者口感进行一一感受,必然会产生消费纠纷。商家需尽可能地在含糖量或甜味剂的使用上予以清晰化和标准化。对于消费者来说,清晰明确的标准才能使他们在选择饮品以及甜度时更准确。
“无糖”奶茶并非真无糖
奶茶中含有一定量的糖,糖摄入过多会增加超重肥胖的风险。以一杯大杯三分甜的奶茶(约450毫升)计算,摄入的总含糖量在14克—36克之间,几乎满足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每日推荐量。经营者宣称的“无糖”“不另外加糖”并非完全无糖,而是指在现制过程中不额外加糖,这不能排除原料中含糖量过高的可能性。有糖摄入量控制需求的消费者、糖尿病患者以及老年和儿童,应尽量避免或减少饮用奶茶。
如果实在喜欢,可以在家自制奶茶。
准备好水、奶和茶叶,将奶在锅里加水烧开,放入1汤匙茶叶(茶叶量根据自己喜好调整),浸泡2~5分钟,滤掉茶叶留茶汤,倒入3/4杯纯牛奶,重新加热煮沸(避免牛奶焦糊),可以加入少量糖调味,这样传统奶茶就大功告成了。自己做出来的奶茶,虽然蛋白质和钙含量与牛奶相比减少了一半,但只要不添加大量的糖,也算是一种健康的饮品。
在时间上,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清华大学医学院硕士顾中一建议,摄入奶茶适合在两餐之间,因为这时候正是血糖相对比较低的时候,或者安排在剧烈运动后,这样可以为肌肉补充糖分、蛋白质和电解质,抵消奶茶的副作用。另外考虑到奶茶中有咖啡因,喝的时候要小心它对睡眠的影响。
食品安全博士、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钟凯则认为,想要健康地喝奶茶,不用纠结于“一天喝一杯”或“几天喝一杯”的频率,重要的是控制总的糖摄入量,不能喝了奶茶还惦记冰激凌、蛋糕、曲奇、巧克力等甜食。“这是总体上的控制,享受甜味的同时要懂得取舍。我们本身的膳食模式是比(在意)某一样具体食物更重要的。”
你喝奶茶喜欢几分糖?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