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中,人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去餐馆用餐后,剩菜不打包,请客的人大手豪气一挥,理直气壮:“这桌菜我埋单了,就算浪费,也是出我自己的钱。”甚至在网络上,持这种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
然而,新近出炉的《餐饮浪费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对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表明,城市居民的餐饮浪费会导致水资源、土地资源浪费,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和氮足迹、生态足迹等。
换言之,餐饮浪费,绝不只是在“烧个人的钱”,更是在伤我们共同的环境。
这份由来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共同开展的研究认为,餐饮浪费会对间接资源、环境及生态效应产生影响,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
大型餐馆人均浪费量最高
我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量有多大?
研究认为,我国城市年餐饮食物浪费大概1700万~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这是基于2015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开展的北京、上海、成都、拉萨4座城市实地调研测算而来的。
依据《报告》,从地域上来看,人均餐饮浪费量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中心、人口密集区,也是餐饮浪费的主要区域,每年餐饮浪费量约为700万~750万吨。
从浪费的食物结构来看,蔬菜类食物人均浪费量最高,约为每餐每人27克,占总浪费量的29%。紧随其后的是主食25%和肉类食物18%,浪费比例最低的是水果和奶类,只占1%和0.2%。
从餐馆类型来看,餐馆规模越大、食物浪费程度越严重。大型餐馆的人均浪费量最高,为每餐每人132克;小型餐馆人均浪费量相对较少,为69克;快餐的人均浪费量不足整体平均水平的一半,为38克。
不同餐馆类型餐饮浪费碳足迹
研究人员分析,大型餐馆的朋友聚会和公务、商务聚会比例高于中小型餐馆,而这两种就餐类型在点餐时,更注重“面子”而不是“肚子”,加之就餐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的酒水饮用,减少了其他食物的食用,所以食物浪费现象更严重。
餐饮浪费,既烧钱又损环境
餐饮浪费不仅是食物本身的浪费,更意味着食物生产、加工、运输等过程中投入的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由此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等。
研究认为,城市居民人均每餐浪费了0.22m3水资源、0.24m2土地,产生了0.34kg温室气体排放、4.88g氮足迹和1.5ghm2生态足迹。
餐饮浪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体现在餐厨垃圾处理环节。目前,我国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资源化处理、焚烧和填埋。研究分析了“预处理+厌氧发酵”技术、焚烧、填埋等不同处理技术路径下处理餐饮浪费的环境影响。无论采用哪种处理方式,都会产生污染物,增加环境负担。
餐饮浪费环境足迹核算系统边界图
除了环境账,还有经济账。
仅就供应端来说,城市居民餐饮浪费的平均经济损失就达1.52元/人/餐。积少成多,考虑到东、中、西部地区每年的餐饮浪费量,这3个区域的餐饮浪费经济成本皆可达数十亿元,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为29.5亿~46.2亿元。
如果再考虑餐厨垃圾处理的经济成本,那么,光是东部地区就需要再多花14亿~15亿元。而就全国来说,如果都采用“预处理+厌氧发酵”技术,全国餐饮浪费的处理成本将达34亿~36亿元。
多途径推进引导绿色消费行为
杜绝餐饮浪费需要社会体系的“革命”,需要多措并举、多途径推进,促进餐饮消费从认识、行为、习惯上进行调整。
研究建议,加快推进制止餐饮浪费立法,健全制止餐饮浪费有关的行业固定押金、财税激励等制度,完善监督举报奖惩机制,开展针对餐饮浪费的社会倡议等,引导全社会树立绿色消费理念。
例如,统筹考虑我国不同区域、食物结构和餐馆规模,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措施,鼓励餐馆实施推行小份菜或半份菜等。
这个研究传递出一个信息,“制止餐饮浪费,实际上是与生态环保工作很有相关性的。减少餐饮浪费,也是具有生态环境效益和减碳效益的,不仅能减少污染物,还有利于生态保护、减缓气候变化等,对环保是利好的。”《报告》第一作者、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董战峰研究员认为,推动减少餐饮浪费,也是环保工作的任务之一。
此外,报告还建议,将餐饮浪费作为考核指标纳入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等考核中,进一步引导绿色消费行为。(陈妍凌)
来源:中国环境报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环球网
<>着经济水平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这其中自然是有一些对就餐环境的需求,接下来餐厅设计公司小编为你带来关于餐饮环境设计的这些相关知识:
用餐环境的好坏,除了与餐厅空间的设计和陈设有关之外,光线更是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
餐饮店堂的光线不外乎自然光、饰光、照三种。通常情况下,原生的光线适宜于店堂的时段有限,因而饰光与照是店堂光线的主要部分。
灯光是餐饮店堂的重要物质要素。灯光的功能与食客的味觉、心理有着潜移默化的联系,与餐饮企业的经营定位也息息相关。作为一种物质语言,与餐饮企业定位相适应的光源能有机地衬托餐饮企业的个性和风格,因此,餐饮企业的灯光布置是一个整合的过程,要正确处理明与暗、光与影、实与虚等关系。
鲁道夫·阿恩海姆的视觉则更深告诉我们,人天生具有自觉的视觉补偿功能,因此,餐饮企业应该艺术地构置灯光系统,调动食客的审美心理,从而达到饮食之美与环境之美的统一。
灯光必须与经营定位相适应,不同的餐饮企业有着不同的灯饰系统。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在中国作为一种休闲餐饮,就餐的对象多为妇女、儿童,光源系统以明亮为主,有活跃之意。传统的咖啡厅、西餐厅是讲究情调的地方,灯饰系统以沉着、柔和为美。
不同的有不同的情调,英国式的古典庄重,法国式的活泼明朗,美国式的不拘一格等,都需要灯光来配合。根据中国传统的就餐心理,中餐厅应灯火辉煌、兴高采烈,布光热力气氛。
餐饮的灯饰还往往勾起人们的餐饮记忆,如果一家西餐厅灯火通明,大红灯笼,人们肯定以为经营的不是西餐,这就是灯光在人们印象中所起的暗示作用。因此,灯光要和人们传统就餐记忆相吻合。
此外,就目前餐饮企业的发展态势来看,个性餐吧不断涌现,许多主题餐吧正在颠覆着传统的店堂布置格局,如一些城市出现的海洋餐吧、动力火车餐吧等等。这时,其灯饰设置与传统习惯完全不同,但都是基于灯饰服务于经营定位的基本思路,所以灯饰系统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要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
灯光的种类不应是孤立存在的,它要为餐饮经营服务,吊灯、吸顶灯、宫灯、壁灯、筒灯、暗灯等等,不同的灯具,系统化使用才能显现出它的魅力。
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光源在餐饮中的作用,但还远远不够,餐饮企业不能仅仅限于灯饰问题的研究,更应推及整个餐饮装饰领域。因为在餐厅装饰过程中已经出现了很多不好的倾向,许多餐饮企业把餐饮装修与餐饮经营分隔开来,为新、奇、异而装修,片面理解餐饮文化片面追求所谓品位,出现了诸如许多餐饮训堂博物馆化、音乐厅化等等现象,应引起业界的思考。
>源:中国环境
生活中,人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去餐馆用餐后,剩菜不打包,请客的人大手豪气一挥,理直气壮:“这桌菜我埋单了,就算浪费,也是出我自己的钱。”甚至在网络上,持这种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
然而,新近出炉的《餐饮浪费的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对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表明,城市居民的餐饮浪费会导致水资源、土地资源浪费,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和氮足迹、生态足迹等。
换言之,餐饮浪费,绝不只是在“烧个人的钱”,更是在伤我们共同的环境。
这份由来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共同开展的研究认为,餐饮浪费会对间接资源、环境及生态效应产生影响,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
大型餐馆人均浪费量最高
我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量有多大?
研究认为,我国城市年餐饮食物浪费大概1700万~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这是基于2015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开展的北京、上海、成都、拉萨4座城市实地调研测算而来的。
依据《报告》,从地域上来看,人均餐饮浪费量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中心、人口密集区,也是餐饮浪费的主要区域,每年餐饮浪费量约为700万~750万吨。
从浪费的食物结构来看,蔬菜类食物人均浪费量最高,约为每餐每人27克,占总浪费量的29%。紧随其后的是主食25%和肉类食物18%,浪费比例最低的是水果和奶类,只占1%和0.2%。
从餐馆类型来看,餐馆规模越大、食物浪费程度越严重。大型餐馆的人均浪费量最高,为每餐每人132克;小型餐馆人均浪费量相对较少,为69克;快餐的人均浪费量不足整体平均水平的一半,为38克。
不同餐馆类型餐饮浪费碳足迹
研究人员分析,大型餐馆的朋友聚会和公务、商务聚会比例高于中小型餐馆,而这两种就餐类型在点餐时,更注重“面子”而不是“肚子”,加之就餐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量的酒水饮用,减少了其他食物的食用,所以食物浪费现象更严重。
餐饮浪费,既烧钱又损环境
餐饮浪费不仅是食物本身的浪费,更意味着食物生产、加工、运输等过程中投入的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由此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等。
研究认为,城市居民人均每餐浪费了0.22m3水资源、0.24m2土地,产生了0.34kg温室气体排放、4.88g氮足迹和1.5ghm2生态足迹。
餐饮浪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体现在餐厨垃圾处理环节。目前,我国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资源化处理、焚烧和填埋。研究分析了“预处理+厌氧发酵”技术、焚烧、填埋等不同处理技术路径下处理餐饮浪费的环境影响。无论采用哪种处理方式,都会产生污染物,增加环境负担。
餐饮浪费环境足迹核算系统边界图
除了环境账,还有经济账。
仅就供应端来说,城市居民餐饮浪费的平均经济损失就达1.52元/人/餐。积少成多,考虑到东、中、西部地区每年的餐饮浪费量,这3个区域的餐饮浪费经济成本皆可达数十亿元,其中东部地区最高,为29.5亿~46.2亿元。
如果再考虑餐厨垃圾处理的经济成本,那么,光是东部地区就需要再多花14亿~15亿元。而就全国来说,如果都采用“预处理+厌氧发酵”技术,全国餐饮浪费的处理成本将达34亿~36亿元。
多途径推进引导绿色消费行为
杜绝餐饮浪费需要社会体系的“革命”,需要多措并举、多途径推进,促进餐饮消费从认识、行为、习惯上进行调整。
研究建议,加快推进制止餐饮浪费立法,健全制止餐饮浪费有关的行业固定押金、财税激励等制度,完善监督举报奖惩机制,开展针对餐饮浪费的社会倡议等,引导全社会树立绿色消费理念。
例如,统筹考虑我国不同区域、食物结构和餐馆规模,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措施,鼓励餐馆实施推行小份菜或半份菜等。
这个研究传递出一个信息,“制止餐饮浪费,实际上是与生态环保工作很有相关性的。减少餐饮浪费,也是具有生态环境效益和减碳效益的,不仅能减少污染物,还有利于生态保护、减缓气候变化等,对环保是利好的。”《报告》第一作者、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董战峰研究员认为,推动减少餐饮浪费,也是环保工作的任务之一。
此外,报告还建议,将餐饮浪费作为考核指标纳入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等考核中,进一步引导绿色消费行为。
来源:中国环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