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两次,绿茶餐厅总是人满为患,排队排到头晕,结果都错过了。上个月底去深圳,终于在深圳吃了一次绿茶,感觉环境很有特色,也是四点半就已经有很多人了,菜味道一般般,菜式很多,价格也不贵,应该这就是绿茶的特色吧。如今长沙也开了家绿茶,虽然对其是不是正宗,众说纷纭,但是要排长队的人气依然是火爆,让我等吃货必须一探究竟,毕竟眼见为实。
绿茶餐厅位于长沙解放西路福达银座九楼,以前这里是景尚庭院,一家吃潮州菜的小资餐厅
基本环境没大动,因为本来装修就很有特色,只是调整了下座位。
果然是人气鼎盛,楼下差不多坐满了,因为有十二个人,所以早早定了楼上的大桌子,下面一般都是两人到六人位
楼上简直是别有洞天,绿色的植物,古朴的木饰,无不让人欣喜
包厢也是古香古色,很有韵味,不过遗憾的是没有大圆桌,我们的位置是四个台子拼的,这样夹菜就有点问题了,需要拉长胳膊。
天气热,先来点饮料吧
薏米姜茶 推荐指数★★★★
这是健康饮料,薏米水淡淡的甜混合着些许姜味,在下雨的天气里尤其适合
尤其是喜欢养生的人们一定会喜欢这种口感
桂花乌梅汤 推荐指数★★★★★
对于怕热的我来一壶冰镇酸梅汤那才叫一个爽
酸甜冰凉,大口大口喝才更加韵味
冰镇青橘茶 推荐指数★★★★
这也是我爱的饮料,夏天吃饭,饮料必备,酸甜开胃必须的
绿茶餐厅就是这点好,饮料冰品品种多,不亚于一甜品店
小锅土豆 推荐指数★★★★
就如同干锅土豆,一个小锅子端上来,里边是土豆片炒猪肉,加了点青椒
这道菜味道一般不会差到哪里去,就是离我远了,手够不着,吃了片土豆而已
三文鱼豆腐 28元 推荐指数★★★
比起我在深圳绿茶吃的,这里的分量少了三分之一
明显的豆腐塌陷,样子就差了
三文鱼的口感还行,芥末超辣,眼泪都飙出来了
绿茶蛋蒸肉 18元 推荐指数★★★★★
这道家常菜出乎预料的受到大家的喜欢
鲜嫩美味,最后的一点都被我拌饭吃了
大拌菜 12元推荐指数★★★
有苦菊,圣女果核桃等各种有益健康的蔬菜
不过酱汁基本没味道,就是纯吃菜的原味,微有点苦
一群爱口味的吃货明显对这种健康蔬菜无爱,基本没动
石锅牛蛙 48元 推荐指数★★★★★
这道菜应该算是口感最湘菜的一道,口味重自然也就受到我们这群长沙人的喜欢
牛蛙也入味了,比较香辣,我反正是守着这道菜吃了,太清淡的俺实在是吃不惯
牛仔骨炒年糕 推荐指数★★★
大家好像都没发现这是用牛仔骨炒的,其实牛仔骨的味道还OK
但是年糕的口感不够Q比较硬,影响了整道菜
西湖藕韵 15元推荐指数★★★
其实就是江浙地区有名的糯米藕
加了桂花糖汁,香糯甜,只是我不是太爱甜品
麻婆豆腐 8元 推荐指数★★★
价格很低,味道也只能说一般般,芡汁微甜,没有麻辣的感觉
椒麻豆苗 推荐指数★★★
味道很清淡,基本也是吃原味
实在不是我们这群肉食爱好者的菜
绿茶烤鱼 38元 推荐指数★★★
据说这是绿茶的招牌菜,龙利鱼烤的,没有刺,吃起来也方便
不过口感就真滴非常一般,淡而无味,可能是厨师没发挥好吧。
麻花鸡脆骨 推荐指数★★★★★
这道菜大家很喜欢,脆骨香香脆脆,特别是里边的麻花很有风味
我还没来得及多夹几筷子就见底了
绿茶烤鸡 48元推荐指数★★★★
叶子说烤鸡太淡了,没入味,其实我吃了还好一样
应该说这道菜是除了牛蛙以外我吃得最多的,皮香肉嫩的还是蛮合我口味
谁叫俺就是爱吃肉列
拿破仑 38元 推荐指数★★★★★
绿茶的甜品还是要赞一下的,这个拿破仑味道不错
酥皮搭配水果,完全是清新的感觉
让人忍不住吃了再吃,唯一的不好就是不太好分,酥皮一碰就碎了
面包的诱惑 29元 推荐指数★★★★★
叶子说这是她吃过的最好吃的面包诱惑,味道确实不错,香酥可口
搭配的冰激凌口感也很细腻,大家也是超爱,一下子抢光了
干锅花菜 推荐指数★★★
很普通的味道吧,离我太远,试了一口而已
酱烧茄子推荐指数★★★
甜,太甜了,完全不是长沙人的菜
韭菜炒香干 推荐指数★★★
摆盘很糟糕,绿茶不是一直以精致出品著称吗?
比大排档的还要差点,口味一般
石锅油豆腐烧肉推荐指数★★★
这也是一道比较失败的菜,红烧肉偏甜,整道菜干而无味
且不说这个绿茶是不是正宗的,客观评价,环境必须给赞,非常适合喜欢小资的群体
菜品多样选择余地大,甜品饮料这些是可圈可点
某些菜味道欠佳,口味不适合长沙人,需要改良
总体来说性价比还算是不错,也没出现前期大家反映上菜速度特别慢的问题
偶而还是有几道菜会吸引我去光顾一下,一百二十道菜,我们才试了九牛一毛,希望下次去能有惊喜。
<>都的绿茶餐厅,只要赶在饭点来,必定是里面座无虚席,外面等位的人一大堆,绿茶餐厅主打江浙菜,而且菜品单价相对较低,深受各位年轻人喜爱。
相比较太古里店,世豪广场店略胜一筹。两家都是走的古色古香中国风路线,太古里暗黑狭窄 世豪敞亮大气。太古里真的是人山人海,需要排队我都不说了,吃饭时真的是桌并桌、肩碰肩 而且是陌生人,声音之嘈杂按正常分贝说话是听不见的,加上光线太黑会给人一种烦闷的感觉 几乎都是速度吃完走人。在世豪店就不一样了 私密的空间 吃个饭很惬意啦。
< class="pgc-img">>面包诱惑
必点!!白色的冰激凌放在烤过的面包之上,中间的面包口味醇厚,味道香浓而不腻味,蘸着冰激凌大口吃进去,满足!外面一圈面包烤得焦黄,独特的焦香味,大爱! 吃一千回都不会腻!
小锅土豆
土豆片水分被炒的有点干,吃起来软软糯糯,越吃越想吃,而且价格也超级美丽,强推!
< class="pgc-img">>火焰虾
小哥哥小姐姐拿着锡纸包在火上烤,这就是著名的火焰虾,一根签子上穿着一整只大虾,吃起来口感超级鲜超级嫩,可能唯一的缺点就是剥虾剥的很心累。
剁椒鱼头
鱼头肉质细嫩鲜美,爽辣开胃,做得完全没有泥腥味。68一份,的确性价比比较高。以前还可以半份起售,只要二十几元就能享受绿茶的招牌菜,非常值得尝试。
< class="pgc-img">>绿茶烤肉烤鸡合拼
这道菜是可以单点的,两个都想吃当然是点合拼划算啦。
绿茶烤肉:晶莹透亮的烤肉上点缀着绿莹莹的葱花,看起来就超级诱人,它的味道完全可以和它的颜值媲美。
绿茶烤鸡:烤鸡的外皮会在火的作用下烤得有些焦,这个时候吃起来超级有感觉,味道也是一级棒,绿茶烤鸡吃起来会没有绿茶烤肉那么腻
< class="pgc-img">>蒜香排骨
有很浓郁的散蒜香味儿,下边着洋葱块,上切碎排骨,很小块。味道可以,菜量小点。
< class="pgc-img">>总的来说,这家餐厅性价比非常的高,人均65吃到扶墙出。本期测评就结束啦,下期还会继续出其他的美食测评哦,喜欢美食测评的北鼻们记得点关注哦~
><>饮业发展到今天,各种奇招被玩的风生水起,各种经营“秘籍”充斥业界,但新餐厅“三月死”的现象不但没减少,反而更多了。单来说,选址就是选顾客,它决定着餐厅的客源量、上座率和翻台率。既然店铺的位置对经营如此举足轻重,那么,让我们看看有经验的餐饮人是如何选址的?
天时
评判市场的理想性
这要看目标商圈有没有销售潜力?与餐厅定位相匹配的顾客群是否在这个商圈?这个区域是否与餐厅定位相匹配?这三个问题一定要反复问自己这三个问题,为什么呢?
因为资金有限,如果经营者只有三百万或五百万,那就一定要选择盈利空间大的商圈进行选址。
当然,还要多问自己,餐厅是否有足够的发展潜力?是否一定要在备选区域开店,有没有必要去别的城市。不能因为感觉不错就轻易决定地点开店。
如果餐厅只靠近居民区也会很危险,人流量不一定能有保证,如果碰巧这个居民区入住人员比较少的话,就会更加危险。在选址时,最好晚上去考察一下,通常来说,晚上开多少灯就能大概知道有多少人住。
所有的理想市场,最重要的一点是餐厅的生意要来自于300米之内的销售推动。300米走路要多久?三四分钟左右,这个时间估计是女孩子穿高跟鞋走的状态。如果随处可见餐厅的情况下,人们出去吃饭通常选择的都是走路两三分钟就能到达的地方,正常情况下是不太愿意走五分钟路程吃一顿饭的。
目标市场整体越好,越要考虑选最好的店面,即使租金很贵,也要找最好的,因为如果不选最好的店面,竞争者就有机会去选择,这样一定会影响营业额。
地利
保证餐厅招牌清晰可见
餐厅的可见度决定了有多少人选择来用餐。餐厅周围300米之内要放置招牌,80%的生意来自300米之内,所以300米以内放置招牌对餐厅经营会起到绝对帮助。70%的人会在3分钟之内决定去哪家餐厅。顾客会根据自己的记忆和了解的品牌决定。
另外,招牌的能见度也非常重要,要确保其清晰可见、醒目独特,能第一时间吸引顾客走进店内消费。如果招牌很脏,灯也不亮,甚至颜色都已经褪掉,顾客远远看见这样的餐厅,是不会愿意进门的。
一些生意很好的餐厅,招牌都做得非常好。比如西贝莜面村、绿茶。
选择对比餐厅
第一种,跟自己原有餐厅对比。如果要开一家新店,要靠过去的经验来经营它,也就是说,要找一个对比餐厅才能预估新店将来的营业额。
新店开业之后,实际的营业额是预估营业额的正负15%,都是正常的。但对于已经在营业中的门店,在预估营业额的时候则需要控制在误差正负5%左右。
所以开业前务必要找一个对比餐厅来预估营业额,最好选择三家对比。在对比两家店的时候,还要考虑两个店各自商圈的大小,附近住的人群是否一致。
第二种是跟相同区域内的同类餐厅对比,考察对方的经营情况,分析对比优劣势,然后决定是不是应该开在那个位置。
人和
确认推动力是否足够
所谓销售推动力,就是能带来人潮的推动力。千万不要这样想:“我的产品很好,不论在哪里开店,生意都会很好。”
其实,没有餐厅能有这么大的魅力,假如绿茶餐厅只有一家店的话,也做不到这一点,不要把赌注押在唯一的一家店上,更不要想未来能赚多少钱,先抓住当下的经营利润,是餐厅需要即刻做到的。衡量一个地方的推动力好坏还有一个标准,那就是看这个地方是否一直在成长。
人流统计要看“捕捉率”
在选址时,不能一厢情愿地做决定,实际生意好不好不是经营者能决定的,而是由顾客决定的。如果一厢情愿,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开店,生意肯定好不了;如果是已经开始营业的店,就要想办法改变经营不善的局面。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相信未来会怎样赚钱,而是现在有钱赚最重要。比如,有个地点,说将来这个地方会建地铁,如果现在选这个地方,因为地铁还没有开通,没有足够的人流,开了也很可能亏本。
所以,测量人流量和分析人群消费力就显得异常重要。一般采用两种采点人流量的计算方式:全日采点法和时段采点法。
如果是快餐或咖啡、面包行业,建议采用全日采点法;如果是开正餐餐厅,也最好采用时段采点法,人流量最高的时段在中餐时段11:00~14:00及晚餐时段17:00~21:00,如有供应下午茶,再增加时段14:00~17:00。
对于投资金额比较大的餐厅,最好采点周一至周日(七天)及重要时段(四个时段:即第一时段07:00~9:00,第二时段11:00~13:00,第三时段17:00~19:00,第四时段21:00~23:00四个时段。)的人流量,连续测七天,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中断。平均每小时人流量至少在2700~3000人。
采点应遵守的原则是在正常情况下,采点应在工作日平日(周一至周四)选1天,周五、周六及周日各1天,合计4天。至少应采点平日1天及周末1天,并应避免国定节日。不要因为天气因素而调整实测人流量;如遇特殊的天气(如:台风、暴雨、大雪等),则应延后再测。
全日采点时,应在采点日采集全日的营业时间,每个时段分别记录。
统计的人流,应当是店址一侧,经过门店主入口正前方的人流,包括经过的骑自行车及电动车等每辆计入1。经过的机动车(汽车、摩托车、公交车)不予计算,无消费力的儿童(小学以下)不予计算。
如果餐厅选中某个地点,需要统计这个地方聚集的人流量以及有多少人会知道餐厅所在,这就是所谓的“捕捉率”。
餐饮中的“捕捉率”,简单讲就是餐厅吸引顾客的比率,即每100个人中走进餐厅的人数比例。方法很简单,统计者站在店门口进行统计。这样的统计不是只做一次就够的。周一、周五、周六、周日这几天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做流量统计,是为了预估营业额。统计人流后,可以用对比餐厅的捕捉率计算出可能走进新店餐厅的顾客数量,顾客的数量乘以顾客的平均消费额,就可以估算餐厅营业额。
分析顾客行走路径
统计完人流量后,接下来要做的工作是要分析顾客的行走路径,一定要注意:
第一,不要偏离人走的路径。通常来说,一个人行走的时候都有固定路径,一般不会偏离既定路径。因为顾客怎么走,为什么这么走,都会对餐厅生意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有的人在这边走,不可能到马路对面去,还有时候,他要去超市,可能会径直去超市,所以要记得他走的路径。
第二,如果以小区作为销售的主要推动,捕捉率会很低。小区的人每天都经过这个餐厅,看习惯了也就没有感觉了。
第三,餐厅附近100米之内,最好有人流量大的地铁站。倘若选在地铁站旁了,一定要考虑不同出口的人流量,并对每个出口做具体的人流分析,分析确定后再把餐厅开在靠近人流量最大的那个出入口旁。
注意事项
一、尽量不要选在快车道旁边, 快车道上汽车不能停车,而且通常车速很快,顾客过马路会有危险,因此马路对面的顾客进店概率就会减少。
二、尽量不要选在斜坡上面, 斜坡跟风水没有关系,主要的问题是不方便停车。
从消费心理倒推,什么决定了客人要选择哪家餐厅?
许多普通餐饮创业者都会问,我家的东西口味不错,有几道特色产品,环境也挺好,时不时还会有优惠活动,为什么还是熬不过三个月?
为了弄明白“三月死”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弄明白,是什么决定了一个客人最终选择哪家饭馆。
这是个十分有意思的问题,只有弄明白了顾客最初选择一家新店的动机、新店运营一段时间后的消费动机,以及稳定后的消费动机,那么从最开始如何制定餐厅的品牌定位,后续的营销策略等都可以迎刃而解。
一般来说,顾客选择餐厅时有三大影响因素。
第一是体力因素。
体力不足的顾客懒得跑远,对应离自己近、走路几分钟就到的餐厅;体力充足者愿意跑远,对应比较远、需要使用交通工具才能到达的餐厅。
第二是情感因素。
尝鲜拔草的顾客需求,对应选择新开的餐厅;去熟悉的地方吃饭的需求,对应选择习惯去的餐厅。
第三是品质因素。
对场景有需求的顾客,对应选择特色餐厅;对口味有需求,对应选择大多数人给好评的满意度高的餐厅。
顾客在做最终选择时,考虑的往往是这三种因素叠加的需求。但我们讨论的是新开餐厅而非常去的熟悉餐馆,那么就可以分为四大类、七小类潜在顾客会选择的餐厅:
新店客流为主的餐厅——A(离得近的新开餐厅);
营销客流为主的餐厅——B(新听说的满意餐厅)、C(新听说的特色餐厅);
回头客流为主的餐厅——D(离得近的满意餐厅)、E(离得近的特色餐厅);
口碑客流为主的餐厅——F(离得远的满意餐厅)、G(离得远的特色餐厅)。
要想让自己的餐饮品牌持续盈利,就必须让自己的餐厅在不同运营阶段契合这7个定位。
对于一个普通(非连锁)经营、处于筹备期的餐厅,一般来说运营能力都还达不到直接引入满足B(新听说的优质餐厅)和C(新听说的特色餐厅)定位带来的客流。
这时候,就需要最大限度挖掘A(最近的新开饭馆)定位带来的客流,也就是餐厅能够辐射的社区、商圈内的客流,他们就属于这个餐厅的种子用户,并在这个时期占了消费人数的大多数。
所以餐厅开业初期,首先要把这部分离自己最近的客流服务好,并充分考虑自己的品类、价格、用餐环境等是否满足他们的需求。依靠这点,也可以推断出一家餐厅在开业期间的火爆过后,是否还能维持大约一个月稳定客流量。
而之后的生意,就看品牌能带来多少满足D(离得近的满意饭馆)、E(离得近的特色饭馆)定位的回头客流,即餐厅出品水准层面的考量,基本上也就到了三个月的临界点。
对于满足B和C定位的客流,则会渐渐发生两类变化,一种是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营销知道了这家餐厅,愿意来店消费;另一种则是没有更进一步营销,周边可辐射的客流都已辐射完毕,新客渐渐枯竭。这个阶段也是做营销比较能见效的阶段。
更远期的生意,就到了口碑客流阶段,此时既有老客人持续光顾,又有尝鲜客流入店,餐厅就进入到比较理想的运营状态中。
定位与选址,是餐厅是否能活过三个月的核心
在前三个月,新开餐厅服务周边客流、充分满足周边客流期待的需求,又能做到出品有保障,就能基本上避免“三月死”的情况。
也就是说,餐厅需要在新店筹备初期在选址(客流属性)层面权衡租金水平、做出位置选择,再确定好合适的品牌定位、品类划分,从而实现新开业促销过后也持续能吸引人光顾的好开始。
更简单来说,就是“定位”两个字。“三月死”就是定位出现了问题,餐厅提供的“服务”没有符合当地大部分人群的“需求”。
所以在开店之前,要根据店铺所在位置确定消费人群,然后根据消费人群的消费习惯、消费时间、动机、消费水平决定自己店铺的“特色”(装修、面积、服务、菜品、出菜时间、价位等)。
决定并付诸实施之后,并不是可以高枕无忧了,而是要用前三个月时间去观察实际情况是否和所预想的一致,如有偏差,立即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
以具体例子来说明。
一个老板在北方二线城市开了一家韩式烧烤餐饮门店,店址选在了毗邻居民区的中型商业中心的二流地段,同一层也有火锅、面食等餐饮门店,店面前每日经过客流大概1000到3000人,客流多为周边居民,以家庭用餐、休闲餐饮为主要需求,人均消费大约50至80元。
烤肉店口味中等,环境较佳,在装修和服务上都有韩式特色,初期的营销仅仅是储值满赠。
因为门前客流不算小,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也适中,在开业初期吸引到的尝鲜用户(A)的流量基本可以实现盈亏平衡。但由于餐厅地段在二流位置,尝鲜客流(A)持续时间较短。
周围居民以家庭消费为主,而韩式烧烤更适合朋友聚会、情侣用餐等场景,并不属于硬需求,韩式文化的特色也不是刚需,不会为餐厅带来营销客流(B、C),而商业中心客流多为周边居民,所以尝鲜客流并不持续,一个月后客流就出现缓慢下降。
并且由于其烧烤口味是正常水准,没有特别吸引人之处,周边居民没有形成消费习惯(D、E),所以最终客流并不太理想。
选址与定位背后的支撑,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运营策略
任何有效的商业策略,都是一系列运营执行后,能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诱导。大的连锁品牌餐厅选址会有一套模型,十分复杂,对于新餐饮人并不适用。新店一般都是要找到租金与人流量的一个平衡点,来最终决定选址的地点。
也就是说,往往我们的选址是迫于“形势”的:人流量大的位置贵,能承担得起,就有了获得相应的利润的基础;便宜的地方人流量有限,选择这里就意味着要用更多精力揽客。
而在客观的形势之外,能否围绕已经决定的选址来搭建一整套营销策略,就成了成功与否的关键。
首先,产品围绕“选址”做定位。品类属性与顾客消费目的的吻合度越高,餐厅就越有可能获得高盈利。
如今已经广泛入驻商场的外婆家,在初创之时的第一家店位于杭州马塍路上的街边店。马塍路店位于居民社区,提供家常杭帮菜,从最基本层面满足了A类客流的需求,而在装修上却体现着时尚高端定位,让用餐居民形成“超预期价值”。
在小桥流水的餐厅享受家常美食,这种高性价比让外婆家迅速席卷杭州,日日排队,餐餐排队,创造了2002年杭州餐饮最高翻桌率的“马塍路现象”。
之后的几家分店同样也是选择深入社区的街边店,持续收获B、C客流量,直到品牌已经积累到足够知名度,才把新店开进商业综合体,获取更大的D、E、F、G客流量。
其次,营业时间也可以围绕“选址”做定位。营业时间直接关乎餐厅的运营效率,要根据店铺位置的有效人流量做出安排,根据产品特性安排做早餐、中餐、晚餐、下午茶、夜宵等。
桃园眷村的产品是豆浆油条这样的传统早餐,但却不是覆盖所有人群,而是追求品味格调、对消费体验要求更高的那一部分人群。
所以桃园眷村的选址策略是,必须是一级商圈黄金铺位,营业面积不低于150平。这个选址既能最快接触到它的目标客群A,又能以高端感吸引到B、C这部分客群。
桃园眷村也从营业时间上瞄准的是顾客内心需求:一般店的营业时间从早上6:30到第二天凌晨2:00吸引D、E的客群,每个城市专设一个24小时店来吸引F、G的客群。
24小时店的Slogan就可以窥见其对距离远的客流的吸引力:“为每座城留下最后一盏灯,无论你夜深归来,还是无法入眠,桃园眷村都静静等待着你到来。”
结语
客人在新店开业的新鲜期过去之后,二次消费不足,短期不能盈利,让“三月死”成为许多餐饮创业者必经的第一劫。与其关系最大的是选址问题,背后的却是定位问题,解决的方式是以顾客视角看问题。
三月死虽然概率不低,但如果能做到以顾客为中心思考,品类属性与顾客消费目的的吻合度高,产品能为顾客提供价值,餐厅就越有可能获得高盈利。熬过三个月,初创危险期就基本过了,之后的路虽然也有坑,但已经形成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会让餐厅跨坑更容易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