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个餐饮行业的经营者,除了思考靠菜品酒水差价赚钱以外还能思考什么?
菜品不赚钱,靠卖时间赚钱;又或者是靠广告,或者是其他的?。
有一家鱼火锅店,门口上面挂着一个横幅:本店啤酒、白酒、康师傅饮料长期免费喝。(这里还有些细节,比如,啤酒不限量,白酒每桌限一瓶,饮料只供给不喝酒的人群等)这些都是很关键的点,对于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下图中这种情况,我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场面非常尴尬!在店里点酒水吧,很贵,自己带吧,店家不给!
< class="pgc-img">>而看到本店啤酒、白酒、康师傅饮料长期免费喝这个广告不是不相信,而会替商家疼:长期免费喝不亏死啊!而这条横幅被壹玖人看到,简直太小case了!
当进去消费就会发现:鱼、锅底、调料等等和其他的火锅店基本一样,在价格上基本上没有任何区别。仅仅是多了一个啤酒饮料免费喝,而且啤酒饮料的品种还有十几种之多,而关键的是没!有!套!路!
所以,他们的生意每天晚上都是爆棚,基本都是排队消费。消费者也不傻啊,在其他店要6块钱一瓶的啤酒,在这里是免费的,随便喝上几瓶那都是几十块!
就多了一个酒水免费喝,很多人来这里消费。请客吃饭就来这里,对请客的人来说非常的划算,随便几个人,酒钱就能省下至少100多块。
那么酒水免费是能吸引大量的用户,并且能锁定回头客。但是,到底能不能挣钱呢?!
为什么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很多产品都在提升竞争力,为什么依旧没有卖出去,是因为败在学习上,竞争对手都在掌握营销方法,营销策略,所以产品相同的情况下,做不大就是因为营销不到位。
因为免费酒水,所以每天都是爆满,一个400多平方的店一天可以做到两万多的营业额,大家都知道餐饮的利润基本上都有50%以上,所以,按照这个数据来算的话,一天的利润也有10000以上。
经过他们计算,一个店一天免费酒水的成本就有好几千元!除去各种火锅成本支出,人工,水电,房租,最后还是挣钱的。因为酒水的成本靠餐饮的利润空间来补给。
火锅菜品的利润补贴免费酒水的成本,另外还有盈利的空间,除了这项盈利点还有没有盈利点呢?
另外一个赚钱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靠酒水的返利。仅仅单靠酒水的返利这一项一年就能多赚1000多万。
大家都知道,酒水消费越多,返利就越多。一年能拿1000多万的返利,可想而知他们的酒水销量有多大。
所以,要达到这么大的一个销量,仅靠一个几百平米店面就算你24小时爆满也是不可能的。他们是有几十家连锁店的,而且几十家都是酒水免费模式。
而他们其实拥有30多家连锁店,就按一个店5000元一天的酒水成本,如果按照35家店,大家算一下一年的酒水成本是多少,一年最少就是6000多万的酒水成本,只多不少。
所以,很多人搞不明白,认为酒水免费一定会亏本,拿一个店来说,薄利多销,每天人气爆满!从单桌盈利数据上看,可能比过去降低利润空间很多,但有充足的现金流!
另外,几十家店,酒水的量就很容易上去。返利就会越多,就会越赚钱。
< class="pgc-img">>所以,表面上看是做鱼火锅餐饮生意的,但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一个啤酒的销售代理商。更厉害之处是:他们还是用免费酒水的模式来赚酒水的钱。
所以,这个案例从表面上看,老板有点傻。酒水利润这么高竟然永久免费喝,而他们就是靠这个免费模式获得源源不断的用户,也不用做任何营销活动或者广告。因为用户会口碑相传,来了一次,味道还可以,基本上还会来第二次,第三次。绝对没有任何的套路,客户也确实得到了很大的实惠!感觉占了很大的便宜!
在这里强调一句:很多老板觉得客户是在买便宜,而实际上,客户不是买便宜,而是喜欢占便宜。请将这句话读十遍!
所以,免费的酒水就是为了吸引大量的用户,只要用户越多,那么喝掉的酒水就越多,而他们就越赚钱。
随着连锁店越多,他们就越赚钱,因为除了酒水以外,火锅的食材又会变成一个赚钱的利润点。
最后你会发现,一个干餐饮的,竟然不是靠餐饮赚钱,也不是靠酒水的差价赚钱,靠厂家返利!一年多赚1000多万!这值得我们很多传统实体老板深思!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能把免费玩到极致,还能轻松赚大钱。不需要做一个多么高大上的广告策划案,也不需要搞多么华丽的营销模式,就只是一招酒水饮料免费喝。
为什么现在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很多产品都在提升竞争力,为什么依旧没有卖出去,是因为败在学习上,竞争对手都在掌握营销方法,营销策略,所以产品相同的情况下,做不大就是因为营销不到位。
当今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的竞争。现在是一个跨界打劫的时代,打劫你生意的不一定是你的同行,可能你连对手是谁都不知道!
><>< class="pgc-img">>019年02月06日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每天一篇原创文章,这是第【258】篇
1+1不止>2
——张大宽
初二
今天是年初二,都回娘家了吧,左手鸡鸭鹅,右手大海鲜。回去好好表现,家庭是事业的后盾,一定要照顾好。
今天,进入春节特辑的第二篇,也是第二个重点,“如何更好的与他人合作”
1+1>2
开店处处有合作。
无论是你开多大的店,哪怕是一个人能搞定的路边摊,同样也存在合作。
可能你好奇,一个人的店,自你干好就成了,咋也存在合作?
这就是因为社会分工的不同。比如说最简单的,这几天在街边卖糖葫芦的。一个人,推个自行车,车后面扎着各种各样的糖葫芦。
这糖葫芦的制作太简单了,买来竹签子,山楂,各类水果,清洗干净,锅里熬上糖,糖葫芦放入锅中沾上糖,然后晾凉就好了。
看似一个人就能搞定。但是请你注意,这个卖糖葫芦的,他万万是不可能掌握如何种竹子,如何收割竹子并批量将竹子制作成竹签子的。
同样,他也不可能完全掌握如何种植山楂,如何种植各种水果。更不可能掌握如何制作蔗糖,如何打造一口锅的。
最终摆在你面前的这个糖葫芦,都是不同的人分工协作最终只做好的成品。
那么对你开店来说,你是老板,你不必有大师傅炒菜的技术,你也不必有服务员耐心周到的服务水平,你也不必有非常专业的营销技能,你需要做的,只是将现有的人员,物资进行重新组合,彼此相互协作,最终就能开出一家像样的店。
说白了,一家店能否开好,重点考验的是你与他人的合作能力。还有人把这个能力叫做“资源整合”。
是不是觉得,资源整合这个说法更加高大上一些,显得更洋气。
洋气也罢,土气也好,核心的本质就是协同合作,合作的目的,是1+1>2,是不断的创造更多价值。
< class="pgc-img">>接受不同的观点
既然是合作,那在合作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但,能够以平常心接受合作者的看法,或者说接受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在现实中往往很难。
老板当久了,自然就对自己有一种执念,或是思维固化,或是拒接接受。
我先举个历史上很有名的例子。
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位卖餐饮厨具设备的老雷头,发现了一家快餐店做的非常别致,与其他同类快餐店的理念非常不同。
老雷头觉得这是个大机会,于是便和这家店的两位老板商量,让他加盟吧,给他特许经营权。
开始两兄弟都不同意,说这样会砸自己的牌子,毕竟自己开分店也开不好。
但老雷头还是坚持要拿下代理权,并大方的表示,一切条件由兄弟俩开。
就这样,拿到了代理权之后,老雷头开始了扩张品牌之路。
在这期间,老雷头提出了多项改进和整改的意见和计划,但这哥俩总是不愿意。
这些建议里,包含例如将饮料杯替换成由饮料品牌商提供赞助的杯子,将现调饮料换为预拌粉到店现场冲制的饮料等等。
但哥俩都听不进去,还经常以有合同为由控制老雷头的改进行动。
最终因为意见不合,老雷头干脆买下了哥俩的股份,一切由自己说了算。
在这里看来,这哥俩就有点“听不进去话”的感觉了。
而这边的老雷头的疯狂扩张,则要感谢他“能听进去话”。
在一次资金紧张的时候,老雷头去银行贷款,银行也不给,期间遇到了一个理财顾问小哈同学,小哈给他建议,你不要光盯着卖快餐的利润,还要控制住地皮,控制住门店,才能控制住你的加盟商,才能赚更多钱。
于是,老雷头听取了小哈的建议,重新成立了一家地产公司,用于买卖地皮,并给加盟商提供金融服务。
后来,生意越做越大,直到现在,老雷头的门店在全球有三万多家。
2017年10月,老雷头在中国区门店的名字,改成了“金拱门”。
到这,你应该也知道了,这就是一个极其简单的麦当劳历史。老雷头,就是那个把麦当劳餐厅开遍全球的人。
而麦当劳兄弟,拿到了270万美金的支票,放弃了品牌。
虽然,这是历史,但这个历史里发生过的事情,现在依旧在发生。因为老板自己的执念,听不进去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导致经营不善关门的,不在少数。
在那个年代,都是摸索着来,听不进去可以理解。而现在,都发展成啥了,多少经验其实已经都被前人总结好了,如果还听不进去,直到撞南墙才后悔,你说亏不亏啊。
还有什么方法吗
就算你拥有了合作的心态,能够听进去不同的意见,你还得具备一个“不偷懒”的能力。那就是多问一句“还有什么方法吗?”
人都懒,在拥有一个处理方法后,就拍板执行去了。
为啥很多领导要求员工为同一个问题准备三个不同的方案?
这就是为了扩展思维,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再举一个例子
一个卖冰激凌的,因为生意太好,自己带的小杯子都用完了。怎么办?
方案1、停掉手头的生意,然后开车回家/去市场买
方案2、支付一定的费用,让供应商送来
大概率就是这两个办法吧,那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卖冰激凌的看到旁边还有一家卖蛋卷的,然后去和卖蛋卷的说,你帮我做一些能够把冰激凌包住的蛋卷吧,咱们合作一下。
然后,蛋卷冰激凌就出生了。
所以,多找找方法,也许问题就能更好的解决,你觉得呢?
< class="pgc-img">>目标一致,才能方向一致
既然是合作,那必须得有一致的目标才能合作愉快。
如果各有各的的想法,俗话说都“尿不到一个壶里”,那这个合作大概率是做不好的。
只有各方的目标一致,才可能获得最好的结果。
关于目标,对内,你可以参考一下第【252】篇文章。
而对外,同样的道理,你们一定要有一致的目标。
比如说最简单的采购,你希望的是品质好,价格优。供应商也得有这个目标才行。如果他的目标只是多赚钱,品质服务啥的能糊弄就糊弄,你自然也不答应。
那对顾客来说,到你家能吃好这是基础,如果你只想赚钱,能糊弄就糊弄,到最后就不知道谁糊弄谁了。
总结一下,今天的重点
1、开店做生意就是合作,寻求最优的合作方式,创造更多的价值。
2、合作中,要能接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空杯心态
3、试着寻求更多的备选方法,以找到更好的方法来决绝问题。
4、要有相同的目标才能走的更远。
今天是初二,也是春节特辑的第二篇,明天我们继续聊。
< class="pgc-img">>>我是大宽,每天一篇原创文章,解决一个餐饮问题。
欢迎你在评论区分享,与大家一起交流。
你有哪位朋友是不是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你可以把今天的内容分享给他,或许你能帮到他。
著作权归张大宽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张大宽 微 信 个人 ID:BG9FBG,头条号:餐谋张大宽。
| 餐观局,作者 | 杨泽
“找座位之前,先找一张到店团购套餐。”已成为打工人小张中午吃饭的标准动作。
从9.9元两个汉堡、9.9元一个有肉有菜有饮料的套餐、9.9元一碗续到饱的面再到44.9元三菜一汤的双人餐,99元吃肉吃到饱的套餐,128元面包烤羊腿、大盘鸡的新疆料理,从2022年开始没开过火的小张,就靠特价团购的百家饭,顿顿下饭馆,胖了10斤。
为了争夺小张们,就连麦当劳、肯德基都开始把当家汉堡、炸鸡的价格打了下来,随处可见的9.9元的麦辣鸡腿堡、板烧鸡腿堡甚至是巨无霸优惠券已经取代了原本价廉物美的13.9元随心配1+1套餐,成为打工人走进麦当劳的最大动力。
这场价格大战的始作俑者是抖音、美团,按照两大巨头的说辞,他们贡献大把的流量,不收钱,甚至还拿出巨额补贴,帮助餐饮商家们利用“特价团购”从线上引流,让成百上千的消费者走进门店,品尝美味,爱上品牌,从而实现餐饮商家和消费者的双赢。
然而,在消费者乐此不疲的同时,平台也受益颇丰。美团财报称,其特价团购订单量快速成长,帮助其进一步强化消费者「每日低价」的心智。另据报道,今年1季度抖音生活服务核销前销售额超1000亿,这样的业务体量,是依靠庞大的流量和低价补贴迅速达成的。
餐饮人似乎成了这场游戏中的受害者。如果不参与团购,便几乎看不到客流。特价团购真的是餐饮人的噩梦吗?还是有其他的解决方案存在?
01 为什么做特价团购
在消费不景气的大环境环境下,许多餐饮品牌正在努力寻找机会,确保不错过任何一笔交易,不让任何一个机会擦肩而过。
比如瞄准消费者需求增加品类,设置不赚钱甚至赔钱的「穷鬼套餐」做促销优惠,捕捉短视频和直播的流量红利,搭建会员系统和私域社群维护老客,在平台和餐饮KOL的指引下迅速行动…..
这些策略并不是每一家商户都能负担得起的,尤其是那些缺乏时间、精力和资金的小商家。对他们来说,参与价格战可能是最简单、最快见效的方式。
特别是一些新进入餐饮行业的初学者,他们带着“抄底”心态进入市场,却发现复苏红利迅速消退,供需平衡被打破。面对不足的客源,只能被裹挟,跟随价格战起舞。
与此同时,平台也开始发力,美团和抖音的用户重合数高达3.2亿人,重合比例为81%,想抓住消费者,必须塑造每日低价心智,于是他们开始掏出补贴、释出流量,争抢餐饮品牌加入特价团购大军。
中间商和代理商也在推波助澜,为了在短时间赚取佣金,他们吸引餐饮人设置特价套餐进行冲量。
在他们的话术中,餐饮市场正在进行一场流量洗牌,抢占先机非常重要,有必要用特价套餐,甚至是亏本,把人气做起来,然后再赚钱。
于是,特价团购的火,就这样烧起来了。一些不合理的、跌破「底线」的特价团购开始频繁出现。
一些湘菜馆都做5折以下的团购吸引客人,烧烤店19.9的双人烧烤套餐。还有火锅店推出9.9抵100元的优惠券。
虚假宣传也开始出现。比如名不副实品质缩水,团购的菜品是「特供」的,与正常点单有明显差异。有些团购券无法正常使用,或设置隐形消费门槛。
不仅如此,超低折扣吸引来过大的客流,经常超出商家服务能力,不仅造成了高峰时段1小时以上的等位,还影响了服务质量,「基本是扔下盘子就走」,「不喊两三次,找不到服务员」。
特价团购「失控」了吗? 一部分餐饮人并不为之所动。他们认为亏本做特价团购,吸引来的基本是羊毛党,不一定带来新客户。
还有一部分将特价团购融入到自己的业务当中,有些餐厅进店落座后,店员会主动告知点评上有优惠套餐。还有门店将点单系统直接建立在美团点评系统之上,方便消费者购买和抵扣。
难道他们在自断股肱、舍身饲虎吗?不,特价团购有时并非洪水猛兽,他们在策略性地使用团购来增加曝光和客流量。重点是,餐饮人要算好自己的账。
02 餐饮人要算好自己的账
大多数餐饮商家的收入,来自向消费者出售的一饭一菜、一汤一面,本身就是勤门,赚的就是辛苦钱。美团和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只是一个引流渠道和营销的选择,自己是否参与,以及如何参与,餐饮人要有自己的一本账。
事实上,一些特价团购的成功案例,往往是平台扶持和打造的、用以示范并吸引更多商家加入,大型餐饮公司有内容创作能力,能够承担运营成本,能够尝试不同的玩法和组合拳,有机会催生出现象级的效果。
但是绝大部分中小餐饮人来说,无法复制。可能需要与第三方运营机构合作,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可能遭遇利益被侵蚀的情况,如同在外卖和直播领域的代运营服务中所发生的那样, 面临“卖一单,赔一单”的风险。
那餐饮人应该怎么做?
首先,面对平台和代运营机构的诱惑,要保持定力,同时在看到一条街的同行做特价团购,自己营业额下滑时,避免陷入不必要的焦虑至关重要。
做特价团购的,可能就是新店,为了积累客源、解决菜品轮转和员工士气的问题。有可能是病急乱投医,被代运营商「割韭菜」。也可能利润并不在门店,而是保持足够的客流量,把自己打造成旺店,目的是为了做「快招」和「技术教学」,也可能是「背水一战」,做的好了继续经营,做的不好就转手卖掉….
因此,如果仅是因为看到他人的活动而盲目跟风,很可能就会踏入团购的陷阱。
门店营收下滑,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面对竞争对手轮番上阵,营业额下滑是自然态势。特价能够带来流量,带来营业额,但是流量难以成为留量,营业额也不一定能产生利润。
其次,餐饮人需要更加认清自身所处的地位,做好期望管理。美团和抖音都是营销手段和引流渠道,更多的是在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碳。
大公司的成功难以复制。他们有庞大的门店网络来承接线上的流量。对于中小餐饮企业来说,更应该维护好三公里的老客户,靠产品和服务留住用户,让用户进店二次消费。
特价团购,但主要是增加额外的市场曝光,而不应被视为解决所有销售问题的万能钥匙,使用时应当严格控制比重。
如果不加以限制,依赖特价团购,往往会将将八竿子都打不到的新客引来。虽然能短时增加客流量,但是这群新客很难复购,员工也会因为顾客量的激增而疲惫不堪,还可能影响到常客的就餐体验,从而损害餐厅的长期声誉和客户忠诚度。
第三,任何特价团购都需要进行精密的计算,也并非任何平台都需要做。
特价团购的设置,也需要做好平衡,平衡好门店利润、面向顾客的价格刺激、以及平台佣金。要构建「能赚钱」的机制。一旦消费者习惯了不合理的“特价”,他就不太可能接受正常的定价。
通过提升效率、消除浪费、削减开销,打造出物超所值的产品和菜单,最终增加营业额才是正确的路径。而非一开始就单纯的降价销售。
在投放时,不同的本地生活平台都很好,但并非适合自己。有些平台转化高,有些平台展现力强。但不能亏本做,也不应该形成依赖。而是要根据发展阶段,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进行精算,确保能赚钱。
否则,很容易跌入特价团购的泥沼,陷入「推特价才有客人,有客人却不赚钱,想赚钱降品质」的恶性循环。
餐观局首席顾问、餐饮意见领袖韩东认为,在如今的团购大战中,餐饮老板是真正的弱势群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曹建海博士在他的过度经营论中论述,如遇以下五个条件中的两个,即可以认为该行业产生了过度竞争,一、企业低于成本销售。二、大量企业亏损或低于社会资金回报率。三、退出困难。四、行业供给大于社会需求。五、企业价格战、广告战多采用“自杀式”、“毁灭式”的等特点。
目前的餐饮团购竞争中,以上这五条几乎都出现了,是典型的“过度竞争”行业,这对社会、行业、从业人员都不是好事儿。其成因复杂,多是结构性的。从行业角度看,破解这一恶性博弈局面的条件,目前都没有出现,且短期内没有出现的可能性,这既是现实又是残酷的环境。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通常说的“卷”。
从微观上我们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没有办法改变外部环境,只能努力!改变自己!成为活下来的那一个,为此我建议注意以下四点:
1、餐饮企业一定要打造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产品、服务、环境、便利文化等等,要至少有一个到两个方向突破。
2、要有能承接流量的基础能力,花钱买的流量如果没有复购这绝对是自杀。
3、会算ROI,餐饮行业普遍经验主义多,不会科学的计算ROI,算不出投流后的收益。
4、保住自己的现金流。一旦处在现金流的负向流动的状态下,要迅速解决这个问题,保住现金流。
在最痛苦的环境中,剩下的一定是最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