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快餐历来以快捷、便利、环境卫生、菜品丰富闻名于餐饮界,经常我们能在中式快餐店里看到的情形是,大家在很集中的时间点来到餐饮店中就餐,然后工作人员忙的不亦乐乎,往往在这个时候,也就是考验一个中式快餐店的管理水平的时候。
下面就跟着小编来看看,如何管理一家中式快餐店?我们又要从哪些管理方向上入手呢?小编在这里主要来讲的是餐饮店的制度管理。
< class="pgc-img">>1、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包括餐厅的卫生环境和装修风格环境的管理,装修风格在开店之初就应该确立,最好清新、时尚,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另外,卫生环境对于一个中式快餐店来讲,简直就是生命,环境不好,再美味的饭菜、再廉价的定位,也不能挽回惨淡的生意,只有把环境卫生搞好,才能算是把一家中式快餐店的基础打好了。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完善各项环境卫生制度,认真强化各个经营环节的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
2、卫生管理
这里的卫生工作,是上面提到的环境卫生的具体执行部分。中式快餐店最好的管理卫生的方法是责任到人,包干到人。每人负责什么区域的卫生,要规定下来,这样员工的责任感也会被带动起来,另外出现来的卫生问题,也会第一时间有人负责到,及时清除卫生隐患。创造出优良的洁净的就餐环境。进行更加有效,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条理化的管理是势在必行的。
3、员工管理
员工的管理旨在建设好员工团队,把有优秀的员工留下。这里就要建立良好的,科学的考核机制。现在的餐饮服务行业,除了菜品上的竞争以外,最大的竞争就在人的竞争了。中式快餐经营者要学会怎么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也一定要懂得,如何规范员工的行为,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服务管理
餐饮服务是餐厅的根本服务,这个服务过程可以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能够增加消费者和餐厅之间的粘性,实现服务质量上的提升,还要中式快餐经营者重视第三点中提到的人员的管理。以期在日常的经营中,最大限度的提高消费者满意度。
< class="pgc-img">>5、菜品管理
现在人对菜品的追求,已经不在停留在填饱肚子、也已经不再是口味要好。人们更多的注意力已经提升到菜品是否健康、是否够新奇、是否有时尚元素。这就要求中式快餐餐厅,能够把握人们的饮食需求,及时的推出新的菜品和健康的饮食搭配方案。这方面的工作做好了,肯定能够给中式快餐店的营业状况带来相应的改善。
6、宾客管理
中式快餐店可以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如宾客管理,要求中式快餐店能够更多的针对个人的习惯来服务,能够带给客户除了饮食以外更多的人性化服务,比如赠送生日礼物,定期针对打折等等,增加老客户与餐厅的粘性,拉近距离。
总结
综上,经过了以上六个管理方面的努力,相信您的中式快餐店一定能够在管理水准上再上一个台阶。对于经营不善的中式快餐店,也可以从以上六个管理方向上找到突破口,发现日常管理上的漏洞,及时弥补。
文章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联系删除。
>< class="pgc-img">>源 | Tech星球
文 | 翟元元
今年8月,“塔斯汀”在北京西站附近开出第一家门店时,很多一线城市消费者才第一次知道这个成立11年之久的中式汉堡品牌。中式汉堡概念也因此再一次得到广泛普及。
中式汉堡,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舶来品肯德基、麦当劳而言的中国本土汉堡。然而,不同于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汉堡,中式汉堡目前产品并不统一。市面上主打中式汉堡概念的品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西式汉堡的本土化,一类是“肉夹馍”的改良版。
有些中式汉堡,以“饼”换“堡”,或是只对汉堡皮进行了创新,诸如塔斯汀,汉堡坯改为中式烤饼,汉堡里夹的炸鸡、牛肉等食材与西式汉堡并无不同。或是对汉堡里夹的“肉”进行中式创新,增加“北京烤鸭”“麻婆豆腐”品类。
有些主打中式汉堡概念的品牌,本质上更接近“肉夹馍”,像是西贝旗下创新品牌“贾国龙中国堡”,以馍换堡,核心食材为“小炒黄牛肉”“嫩蛋外婆菜”“北京烤鸭”等等。
无论哪类中式汉堡,今年都在加快扩张步伐。塔斯汀以半年新增1700多家门店的速度,成为仅次于华莱士(2万多家门店)、肯德基(近1万家)、麦当劳(6000多家)的第四名餐饮品牌。
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塔斯汀新增门店数分别为316家、450家、2289家。塔斯汀官网显示,截止2023年6月 , 塔斯汀全国签约门店数达4000+家。这意味着,6个月时间,塔斯汀新增门店数量至少为1700多家,平均一天新增门店近10家。对比而言,西贝“贾国龙中国堡”则在北京开出了53家线下门店。
多家品牌在今年获得融资。目前,楚郑、林堡堡、麦喜堡、奔跑的熊猫等品牌均拿到融资,其中奔跑的熊猫斩获数亿元融资。西贝“贾国龙中国堡”甚至有望今年开放加盟,贾国龙中国堡一位门店负责人告诉Tech星球,总部正在商讨加盟政策。
如火如荼的中式汉堡热,究竟是不是一门好生意?年轻人是否愿意为中式汉堡买单?
中式汉堡成新风口
中式汉堡今年热度持续走高。
蛰伏下沉市场11年,塔斯汀终于在北京开出了第一家位于一线城市的门店。
Tech星球实地探访北京西站塔斯汀门店,其装修风格偏中式,以红色为主色调,店内墙面上突出了塔斯汀主打理念“手擀现烤中国汉堡开创者”。点餐前台与后厨相通,后厨为半开放透明式,顾客可以清楚看到后厨工作人员擀面制作过程。门店面积不大,20多张桌子,可同时容纳40几人。
门店销售的SKU大概在20—30个,汉堡产品包括香辣/藤椒鸡腿中国汉堡、多汁牛肉中国汉堡、板烧凤梨中国汉堡、北京烤鸭中国汉堡、五香肉饼中国汉堡等,小食类产品包括烤翅、鸡块、粗薯、鸡腿、鸡米花等,饮品类有可乐、柠檬红茶等。或许是因为新店,北京烤鸭中国汉堡、麻婆豆腐中国汉堡等代表门店特色的汉堡产品均显示售罄。
售价上,塔斯汀单个汉堡价格带定位在16-18元之间,套餐价格则在24-29.9元,一份套餐通常含有一份汉堡+一份小食+一份饮品。或许是为了提高客单价,北京西站塔斯汀门店重点在推套餐产品。
对比来看,塔斯汀汉堡价格并没有明显优势。此前,外界对于塔斯汀的评价大多为,价格便宜,性价比高。但跟华莱士相比,后者汉堡价格更低,在11-13元左右,套餐价格则在13-20元区间。塔斯汀汉堡北京店价格几乎已经比肩肯德基,肯德基汉堡价格在19-24.5元之间。
一位塔斯汀顾客向Tech星球表示,自己家乡所在城市有4家塔斯汀门店,每次回家都会去店里消费,北京西站塔斯汀跟老家门店环境、客流量差不多。但同样的一份套餐,明显北京这边更贵,将近30元,老家那边只要21.9元。
此外,采用“农村包围城市”发展策略的塔斯汀,进军北京市场明显遭遇水土不服。上述消费者表示,感觉北京塔斯汀汉堡的饼皮吃起来不太新鲜,有点受潮的感觉。门店选址也决定了它的受众有限,位于北京西站,除非坐火车,否则几乎不会专门去回购。此外,作为肯德基麦当劳平替,塔斯汀定价偏高,如果差价不多,消费者不如直接去肯德基、麦当劳消费。
另一家中式汉堡西贝“贾国龙中国堡”,同样在今年悄然发力。不同于塔斯汀披着中式外衣,实则西式汉堡本土化的生意,贾国龙中国堡从馍到馅都实现了中式汉堡的改造。但贾国龙中国堡价格也不便宜,单个汉堡价格从9元到19元不等。
“贾国龙中国堡”个别门店日营业额已经达到了1万元,且今年有望开放加盟,一家门店工作人员向Tech星球表示,目前北京“贾国龙中国堡”门店一共有53家,全部为自营店,好的门店日营业额在1万元左右。该工作人员透露,公司老板去年就在考虑加盟模式,还开过一次加盟招商会,当时参会的人都希望贾老板自己先行探索,得到市场反馈时再向外开放加盟,于是贾国龙便决定自营开店。“现在中国堡市场反馈不错,市场部甚至决定拿出3000万做广告投放。”
毛利高达70%,一个汉堡成本只有3至5元
1987年,肯德基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在北京前门开出中国内地第一家餐厅。1990年,麦当劳紧随其后,在深圳开出中国内地首店。36年之后,中式汉堡异军突起,玩家们争做中国版的肯德基、麦当劳。
加盟模式让中式汉堡的扩张变得更为迅猛,塔斯汀从百家门店狂飙突进至4000多家,倚仗的就是加盟商。
公开资料显示,塔斯汀成立于2012年,隶属于福州塔斯汀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首店落户于江西南昌,最初是主打中式披萨,面饼上加上北京烤鸭、梅菜扣肉、辣椒炒肉等食材。但生意一直不温不火,直到2018塔斯汀研发出“现烤堡胚”,2019年明确做中式汉堡品牌,发展才算驶入快车道。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单2022年塔斯汀就新增门店2289家,今年半年时间已新增1700多家门店。
加盟塔斯汀的门槛并不低,塔斯汀官网明确公布了加盟商条件、加盟费用等。官网信息显示,加盟商年龄需要低于40岁,23~40岁,必须参与门店运营和培训,门店面积需要≥65㎡。开一家标准的65平米店面,在不包含房租、水电、转让费的条件下,需要45万元起。
实际加盟一家塔斯汀门店,启动资金至少要60万起步。塔斯汀招商顾问告诉Tech星球,二三线城市投资一家塔斯汀门店差不多在60-100万元,一线城市只会更高。门店人员配置通常6-8个人,实行两班倒模式。塔斯汀毛利在65-70%左右,现在部分门店因为有各种套餐促销活动,所以毛利有所降低,预估在50-55%之间。全国门店日均营业额在7000-1万元,堂食与外卖比例是四六分,外卖占比更大。正常回本周期在1-2年之间。运营情况好的话,3-6个月时间回本。门店存活率98%,闭店率在2%左右。
加盟条件变得不再友好,利润空间变小,塔斯汀工作人员向Tech星球表示,过去总部未向加盟商抽取分成,今年塔斯汀总部对加盟商的流水开始抽成,其中月营业额20万以下收取3%,超过20万的部分则收取6%扣点。
投资一家塔斯汀费用比较高,但实际上加盟商可能更多的是为品牌溢价买单,很多中式汉堡其实用的是同一家供应链产品。安徽某中式汉堡品牌负责人向Tech星球表示,他们品牌跟塔斯汀用的是同一家供应链工厂,一个汉堡的成本只在3-5元左右。一个香辣鸡腿汉堡的成本大概是3元,其中,饼皮成本只有0.94元,鸡腿肉成本是1.3元。牛肉堡与北京烤鸭堡成本更高一点,大概是5元。
尚未对外开放加盟的西贝“贾国龙中国堡”,同样觊觎加盟市场已久。贾国龙中国堡一位工作人员向Tech星球表示,公司正在研究加盟方案。西贝一直在低调探索单店模型,等完全打磨好,走通模式,肯定会开放加盟。公司去年就有加盟意向,但这个市场属于空白,需要西贝率先向外界证明可行性。内部研发的产品很多,差不多有100来款,后来上市十几种,之后慢慢地筛选缩减,变成现在的固定7款产品。
虽然贾国龙中国堡工作人员并未透露产品成本,但一块馍加上一小份菜,成本同样不会太高。其门店员工向Tech星球表示,部分菜需要在门店现场制作,其他大部分则是公司制作好后统一配送到门店。而预制菜,毛利通常也很高。
中式汉堡是门好生意吗?
从门店数量来看,中式汉堡生意依然如火如荼。
塔斯汀现有门店4000+家,窄门餐眼数据显示,“熊猫现中国堡”现有门店38家,“大大方方·中国汉堡”33家,“林堡堡”20家,“楚郑·中国汉堡”11家;“贾国龙中国堡”53家。随着加盟模式的裂变式增长,中式汉堡门店会越来越多。
但跟西式快餐巨头相比,中式汉堡市场占有率还极其有限。智研瞻产业研究院2022年数据报告显示,以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华莱士为代表的汉堡品牌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巨头们也在加速市场渗透,竞争异常惨烈。其中,百胜中国计划在2023年净新增1100-1300家门店,麦当劳2023年在华新开门店将达到900家,预计到2028年,麦当劳中国将实现1万家餐厅目标,汉堡王中国则在年初定下新开200家店的目标。
中式汉堡行业马太效应明显。投资人宋杰表示,中式汉堡变量没有那么大,整个赛道发展路径,还是走国际快餐的中国化的道路。未来会形成“大巨头(华莱士)+小巨头(塔斯汀)+一批地区小连锁”的市场格局。
中式汉堡挑战不小,市场产品差异化并不大,很多中式品牌供应链都是来自同一家公司“沙拉斯”。换句话说,中式汉堡更多停留在营销概念阶段,产品壁垒并不高,很难形成产品复购。消费者或许会因为一时新鲜体验新品,但一旦新鲜劲过去,很难形成第二次甚至更多次消费。
此外,主打性价比的中式汉堡,很难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路径占领一线城市。塔斯汀工作人员告诉Tech星球,公司去年便对北京等一线城市开放了加盟,但一直没有招到加盟商。所以今年塔斯汀亲自下场试水北京市场。
一线城市消费者相对而言消费力更高,但对产品要求也更高,塔斯汀如何将下沉市场经验成功复制到一线城市,也并非易事。
对于加盟商而言,中式汉堡盈利能力也并非如品牌宣传的那样强劲。一位塔斯汀店员向Tech星球表示,在他看来,加盟塔斯汀实际上赚不到什么钱,以他所在的门店为例,月销售额25万左右,除去成本10万,房租水电员工工资费用10万,最后剩下的利润空间并不大。这还是在没有特殊事件发生的前提下,如果加上罚款,或是被迫关门,亏损的概率就更大了。加上现在美团、抖音上全是活动,塔斯汀营业额能和优惠额持平就不错了。
另有加盟商表示,加盟塔斯汀4年才回本,没有区域保护,竞争很激烈。
贾国龙中国堡扩张之路也没有预想中顺利,去年贾国龙中国堡项目还被称为贾国龙酒酿空气馍,彼时项目目标是,2023年开出300-500家门店。如今从结果来看,汉堡门店数量只实现了目标的六分之一。
可见,中式汉堡未来道阻且长。
<>几年来,餐饮创业进入白热化的地步。据有关数据统计,全国平均每天都有几百家餐厅开业,还不包括那些没统计到的,没注册的。虽然很多餐厅最后都被市场淘汰掉了,但是它们的很多行为,对整个餐饮业的影响巨大。
那些被淘汰的餐厅常犯的错有哪些?作为创业者,应该明白哪些基本常识?这些问题,或许值得我们思考。
创业前
关于选项目的4个错误
选择什么样的项目,这是创业者的格局和眼界的体现,说一些常见的、不应该发生的错误。
1.看什么火做什么
13年的时候,深圳老社区街道,第一家黄焖鸡进驻火爆后,四面八方开始了疯狂的连锁布店模式。半年内,一条两百米的商业街出现了6家类似的黄焖鸡小店。
正是这种恶劣的小白从众心理,导致这条街道6家黄焖鸡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因为各种无脑促销的打击竞争对手而倒闭了5家,就连最后一家也于15年末换了招牌。
同样的,除了餐厅,来看看饮品行业。
休闲茶饮从台湾的珍珠奶茶起身,烧起了一把火,这把星星之火从南方一路由广东登陆烧到了北方,从3元一杯的单品增到现在的十几二十几元一杯,甚至大部分超过了一份饱腹快餐的价格。在这短短不到二十年之间,就一个茶饮行业,倒闭掉的知名品牌不下几百家。
模仿、山寨、同类同模式的聚集战争,让李鬼打了李逵的脸,也迷住了顾客的眼睛,这些行为不仅仅是顾客最讨厌的事情,也是商界最低级却最多的手段。
2.看什么容易做做什么
如果告诉你,开一家餐厅的菜品制作不需要任何厨师,不需要明火,不需要技术,甚至不需要切配员,不需要洗菜阿姨,而且还可以一店同时经营黄焖鸡、老鸭粉丝、苏州汤包、中式快餐、面食等等,你信不信?没错,这正是目前流传最广最美好的一个项目:料理包。
一个简单,不需要成本,类似中央厨房模式的供货方,确实是很多想开餐厅的小白最理想最美好的一个项目。当有些用料理包的小白餐厅们还在遮遮掩掩的时候,在全家、快客、七天等多家便利店,经过包装升级的料理包已经大大咧咧登陆了各大货架,进入消费者的眼界。甚至七天的掌门人也曾经说过,便利店加了餐饮后大大提升了他们的营业额。
那么,是不是中央厨房名下的料理包,已经可以和传统厨房开撕了呢?如果是,为什么到现在,消费者可以接受便利店和高铁飞机上料理包模式的快餐,却又对同样行为的餐厅零容忍?
在经过和多位踏过料理包这个坑的老板取经,以及运用消费者的视角,不难得出一些结论:
料理包这个美好的项目,正是由于有经验的人不愿意用,没经验的人乱用和料理包本身的不成熟带来的很多缺陷,导致了使用料理包经营的几乎80%都三月死的现象。
从这个坑可以看出,商业,没有容易走的路。
3.想一棍子收了所有消费者
市场最火的几个中餐品类,基本是黄焖鸡、小火锅、酸菜鱼、快餐小炒、小龙虾、烧烤等。有些顾客,基本是中午吃快餐,晚上吃好点的小炒菜,聚餐吃吃酸菜鱼或者小龙虾,一天下来,不是在赴馆子的路上,就在思考去哪个馆子赴约的途中。
思考到了这一点的餐饮老板们,大脑灵光一闪,既然我家餐厅厨房够大,为何不把所有客人聚起来?
于是,一家神一样的餐饮诞生了,菜单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各种各样的菜系和品类,当顾客进门的时候,在没有重点的菜单中犯了选择困难症,好不容易点了几份菜,服务员从厨房下单回来,却告诉顾客:“不好意思,这个没有了,这个也没有了,这个也没有了。”
当一家餐厅的品类和菜系跨度够大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原材料款式的增多,却始终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当缺少一份原料而售罄某一份单品的时候,就意味着顾客要再一次经历头痛的选择恐惧症。
当一家餐厅没有重点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它的定位从餐厅降级到了大食堂,可是在顾客看来,要去大食堂公司楼下就有,我何必跑那么远?
4.看到骚浪贱品牌大火也想学习
80年代,餐饮是有什么吃什么的商业环境,餐饮小店大店多为两极化,不是路边摊、大排档就是酒楼。
90年代,已经由吃什么到了怎么吃,外来品牌开始大量进驻中国,这时候餐饮环境出现了改革和适应。
2000年后,餐饮店数量急速井喷,大量的品牌倒下和崛起,市场已经从怎么吃,转变为怎么吃着玩。95后和00后的主导让一些骚浪贱品牌火了起来,也让老老实实做市场的大同酒家发出感慨,“我们并没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都知道好吃是一种本质,好玩是一种趋势。
来看一个案例。某社区新入驻了一家加盟商的烤串店,走的模式是:每个顾客基本配备一个电烤炉,让顾客自己动手玩烧烤。老板用了品牌方的理念,肉类提前腌制好,蔬菜配上足够多选择的调味料,意在每个人都能轻松好玩地享受烤串的乐趣。可是,餐厅从开业经营了半年,生意一直在亏损。
经过半年多的市场调查,餐饮老板才发现,周边社区的顾客群大部分为中老年人,消费模式大体为家庭聚餐。
问题就出在于,中老年人习惯了到店吃厨师做好的烤串,即使自己烤串是非常新奇和好玩的。虽然餐厅设置了巡场厨师,但是无法兼顾到每一个顾客,同时由于顾客群体对自己烤串的火候、时间等因素掌握的不好,导致顾客吃到嘴里的烤串并不好吃。
这时候,一种心理落差就出现了,顾客会把自己做的不好吃转嫁到餐厅上,当一家餐厅出现不好吃这个词的时候,所有的优秀都一败涂地。
说完开业前的选择,我们再来看看餐饮小白那些不太完美的开业行为。
开业时
毫无预谋的回馈盛典
在固定的消费人群中,每新增一家餐厅都会分走一部分消费者,这在餐厅开业时最为明显。
1.打折促销
这是所有新店开业,不管是小白小黑、跨界还是入坑的所有餐饮人,几乎必用的一招,有人开业月八八折,有人一折到九折每天叠加,而更有狠心者,连续三个月半价折扣。
先来一个比较正统的打折促销案例:
久X丫旗下品牌“小黄人”玩X串串刚开业的时候,就多招了几个小黄人员工,举着买40减10的牌子,不停拉着路过的人,问“串串来玩儿吗,减10元哦”。不得不说,这种打折碎碎念的模式确实带来了一部分额外的营业额,但是商家也投入了相应的资本。
2.免费模式
免费模式无疑是最可怕的开业吸客杀招,08年的时候武汉一家麻辣烫开业,老板为了推广,打出开业三天免费吃麻辣烫模式,那三天,几乎武汉全城的老爷爷老太太都去店里排队,一度造成了繁华盛世的假象,三天后,店里恢复原价,顾客顿时人去楼空。
更有甚者,在2016年10月6日,安徽省铜陵市一自助餐厅国庆假期开业,向全市居民免费派送5天的就餐券,中午时分,现场就餐的市民挤爆大门,场面极为混乱,几十名保安现场维护秩序,部分市民不仅用盘子直接哄抢食品,更是一次带走4、5盘。比毫无秩序地疯狂更糟糕的是,就餐结束后很多食物都没吃完,浪费惊人。(此条是转载资料,真实数据)
其实打折促销也好,免费模式也好,都是为了取得客户满意度和餐厅知名度,可是一场毫无预谋和规划的开业回馈盛典,用了错误的宣传模式对餐厅来说无异于自毁前路。
因为:
在同行看来,顾客就那么多,被一家餐厅不正确而且没有任何盈利的促销带走一个顾客,就少一单收入;
在老板看来,不盈利没有交流和感恩的商业行为无非是做的,越多亏的越多;
在餐厅员工看来,这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除了造成身心疲惫外,没有任何的价值;
在顾客看来,商家给予的就是他们能承受的,能承受的就是能盈利的,无商不利,他们为什么还要理解你?
在路人眼里,商家的过分打折和免费行为根本就是非常可笑的,他们想,“老板,你是来普度众生的还是找难民赈灾的?”
说到底,促销打折也好,免费经营也罢,本身就是一种销售减法,这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却又易学易用的下招。如果非要使用,商家应该把握好尺度,在促销中加入惊喜的记忆点,获得顾客交流和认同才是最终的目的。
小 结
从市场乱象和消费者的视角出发来看,好像就应该拒绝不懂尊重商业行为的小白创业。因为但凡了解商业行为的,就会知道它本就是一个变通和融合的过程,却在现实中被小白们用成了一个排斥对内,意图独家做大的行为。
其实,一个好的项目应该和周边环境互补共生,才能带来源源不断的盈利;一个好的营销方案应该是和品牌的未来息息相关,才能给顾客带来惺惺相惜的共鸣。有了盈利,项目才能得以进行下去,有了共鸣,营销才能获取回报。
而这些,是所有创业者应该去明白的基本常识。
——————
作者:陈叙杰,本文由红餐网记者原创,转载请注明。
红餐网,头号餐饮新媒体,百万级订阅量。趋势、实战、菜谱,你们关注的,我们都提供。(微信公众号:ygcywz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