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午餐时间,74岁的魏西安收拾好东西,从家里出发直奔附近的泡馍馆。老人掏出钥匙扣大小的一个圆形红色标牌,原价20元的泡馍,店家只收取他15元。与他一样,辖区的老人只要手持这张小小的标牌,就可以在指定的几家餐饮店享受物美价廉的餐食。
近日,新城区太华路街道铁路东村社区携手辖区4家餐饮店,从解决老年人最关心、最迫切的用餐问题入手,让老人吃饭有“挑”有“拣”,探索独具特色的老年助餐服务新模式。
< class="pgc-img">>让老人吃得开心吃得放心
近日,记者走进铁路东村社区带有“铁东U厨爱心助餐联盟”标识的一家泡馍店,只见店内环境宽敞明亮、整洁干净,凉爽舒适,前来就餐的客人正在悠闲地掰着手中的白吉饼。
“叔,来了!您今儿吃点啥呢?”看到熟悉的面孔,店内工作人员热情地招呼魏西安。魏西安掏出一个“铁东U厨爱心助餐卡”标牌给收银的工作人员展示,点了一份牛肉泡馍,便端着一个大碗加入了掰馍的行列。记者看到,原价20元的泡馍,商家只收取他15元。
2年前,魏师傅的老伴走了,他开始了独居的日子。每天起床后,他把闲逛当作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活得潇洒,吃得任性。“动手下厨,买菜切菜挺麻烦;长期吃老年餐,嘴里也想吃点别的。”魏师傅告诉记者,辖区一家养老院对外开放“老年餐”后,他几乎都在那里吃,但养老院主要收治的是有特殊情况的老年人,他们偏爱质地柔软的食物,而自己总想吃点正常的饭菜。没想到,他偶然的抱怨带给社区工作人员“启发”,这才有了爱心助餐。
“最近,我中午常吃的是饺子和这家泡馍,每份价格比正常价格低1到2元。”87岁的社区居民梁绣花高兴地说,由于身体不好,在家做饭不太方便,现在不管是去社区的“老年餐”还是楼下的“签约”餐饮店都比较省事,干净卫生很放心。
< class="pgc-img">>已有4家餐饮店加入爱心助餐联盟
为了让老年人的餐饭有更多的选择,今年4月开始,铁路东村社区根据老人的需求,进行了大量走访调研。经过几轮筛选,社区最终在7月底与辖区4家餐饮店达成了口头协议。8月初,位于八府庄二坊的4家餐饮店正式对辖区12位老人开放。
“这些餐饮店首要就是确保食品安全及就餐环境干净卫生,按照老年人清淡的口味和饮食习惯来,让他们吃得安心。”铁路东村社区副主任王晓凡说,除强化明厨亮灶、工作人员健康体检外,应保证老人优先用餐和用餐分量外,辖区内老人餐费标准为正常价格优惠10%~20%,让老年人在“老年餐”之外,也能吃上实惠、健康、安心的热乎饭,切实感受家的味道。
“运营一个月以来,每天都有老年人来我们店用餐,我们尽可能在口味上尊重老年人的需求。虽然少一点收入,但为老人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儿非常有意义。”泡馍馆的老板李福升是宁夏人,2年前带着一家老小开了这家小店。他说,很荣幸能被社区选中,成为辖区老年餐食的“签约”餐饮店,“每个人都要老去,我们关爱老年人,也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铁路东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庞爱表示,社区结合老年人就餐需求和地区餐饮店的特点,招募更多“加盟商铺”,希望辖区有意向的餐饮店积极响应,携手撑起老年人健康“防护伞”,让老年人的餐桌更丰富。
< class="pgc-img">>专家:关心老年人需求 寻找新市场
近几年,西安市不断健全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涌现出了“饭大爷”“中央厨房+多点服务”等老年助餐服务模式。前者利用错时用餐、差别定价的方式,在保障老年人享受优质廉价助餐服务的基础上,向市场开放经营,用社会其他人员用餐收入来弥补老年餐厅的日常正常运营,形成自身造血功能;后者在中央厨房进行清洗、加工后送至各社区老年助餐点,实现集约化生产,用户覆盖最大化。两种服务模式,均有效打通了老年助餐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据西安市民政局今年5月通报,西安市1443个社区有老年人助餐点719个。按照《西安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到2023年年底,城市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覆盖率将达70%,有效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市民政局指出,要全力推进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服务规范、安全有序、多元主体参与的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让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对此,陕西省决策咨询委专家组组长石英认为,面对老人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社区与餐饮店合作的有益尝试和探索是值得鼓励的,也是“老年餐”之外,一种新的老年助餐补充形式。这种合作方式需要注意一定要尊重市场规律,并真正为老人着想,才能持续发展下去。
“1元、2元的优惠,老人可能不会那么在意,却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石英说道,餐饮店也是要盈利的,不能过分要求商家在价格上一再降价,可以发挥市场的作用,既然是“老年餐”的补充形式,可以着重在质量上做文章。他表示,市面上的餐饮店都可以做特色的“老年餐”,针对老人口味推出一些老年餐品,也是一种市场战略;政府部门也可在政策、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营造出充满关爱和尊重老年氛围。
为沪上“老字号”餐饮企业最集聚的区域,今年,黄浦区推动老字号加盟为老助餐,持续构建为老服务“10分钟生活圈”。从今天起,又有第三批17家“老字号长者餐厅”正式启用,涵盖了“大富贵、丰裕、光明村、沧浪亭、砂锅饭店、四如春、老半斋”7个老字号品牌。为了社区老人吃一顿方便舒心的饭菜,黄浦区可想出不少办法,不仅方便吃好,而且还讲究吃出一个特色。
福州路浙江路上的老半斋,是这批上榜的“老字号长者餐厅”,临近中午,就有不少老人前来咨询,凭借“黄浦五边十色”标识的助老服务卡就餐可以优惠多少。
84岁王老伯和80岁戎阿婆这对老夫妻,就住在附近中福二期,他们点了肴肉面和小馄饨,优惠价共计31元,就可以当一顿午饭了。
戎阿婆说:“这卡好处多了,有几十家老字号店,老半斋的特色是黄鱼面,雪菜肉丝面,肴肉面等,到季节了还有刀鱼面。 ”
记者看到,在大堂还特意有两张桌子,用标识标明给持助老服务卡老人专用。原先没有扶手的椅子也换成扶手,方便老人。而推出的助老服务卡有9种85折优惠套餐,是经过挑选符合老人口味,主食有4种汤面,2种盖浇饭以及3种点心类,供早中晚选择。
据老半斋大堂经理朱翠华介绍,老年助餐活动上线后, 到老半斋来吃的老年人,不仅让他们吃得满意,还要吃出该店的特色,像肴肉面就是老半斋特色,到了刀鱼上市的时节,也许还会推出刀鱼馄饨、刀鱼面,供老年朋友享用。
据了解,继今年上半年推出的“老字号长者餐厅”在黄浦区五里桥街道试点后,7月18日又推出12家,再加上今天推出的17家,黄浦区现有的34家“老字号长者餐厅”正式实现全区通享服务,涉及小绍兴、德兴馆、大壶春、燕云楼、德大等。年满65岁以上的黄浦老人凭各街道发放的带有“黄浦五边十色”标识的助老服务卡可通享全区“老字号长者餐厅”的食惠福利。目前,全区十个街道的助老服务卡首批申请近7万张。
展老年助餐服务,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民生工程。记者从民政部了解到,目前多数省份都出台了省级发展老年助餐服务的行动方案,各地也都在加大资金、政策等扶持力度,一些地方社区老年食堂出现经营困难的问题。社区老年食堂如何兼顾公益属性和市场化可持续运营?
雄安新区南文营社区食堂于去年1月建成营业,政府采取“以场地换服务”模式,减免部分食堂用地租金,换取运营方对老年人的就餐优惠,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不同比例的折扣,社区还组建了一个党支部,由老党员来监督食堂的运营,保证饭菜的质量。
南文营社区食堂刚建成的时候,前来用餐的多数都是老年人,很快经营者就发现,仅靠提供老年助餐服务的收入难以支撑老年食堂的运营,虽然政府减免了部分房租,但算上每月的人工、水电等费用,社区食堂开展近一年的时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雄安新区南文营社区食堂负责人 张一智:刚开始的时候客人量比较少,营业额做不起来,经营有点困难。一些小的公司没有食堂,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送餐服务,最关键的还是市场化,市场站稳脚跟,社区食堂生存是没有问题的。
为了增加营业收入,南文营社区食堂增加了年轻人喜欢的菜品,将营业时间延长到从早上6时到夜里12时,以满足上班族的就餐需求。开通了外卖业务,并通过多个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推广,经过一年,南文营社区食堂开始实现收支平衡。
政策优惠+送餐服务 助老年食堂持续运营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南文营社区食堂的经历并不是个例,浙江德清县狮山社区老年食堂建于2022年,刚开始服务群体主要是老年人,老年食堂也曾面临经营困难。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狮山社区党支部书记 主任 姚伟武:我们老年食堂,如果按照一天200个人来算,一天的总收入就是1300块钱。但是材料费用就要1000块钱左右,除去水电费、煤气费,还有三四个人的工资,一天基本上要亏损将近500块钱。
为了保障社区老年食堂可持续运营,除了政府提供就餐补贴、给予水、电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社区老年食堂也开始面向社区里的外卖、快递人员等群体开放,并向周边有需求的企业提供送餐服务。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社会事务管理办主任 黄学武:我们的街道、村社以及相关辖区内的企业,有就餐需求的,我们推荐到这里,然后让老年食堂提供盒饭送餐服务,整个老年食堂的成本就会均摊,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老年食堂的生存率。
因地制宜 探索社区老年助餐服务更多模式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要坚持公益属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重点对高龄、失能、独居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保基本兜底线,努力解决他们的做饭难吃饭难问题。对中低收入老年群体助餐需求,支持引导多方参与,提供便利和优惠。对于其他老年群体多样化助餐需求,主要靠市场机制来满足,可以给予必要优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多地都在探索老年助餐服务的更多模式。
最近,成都市“西南街社区幸福食堂”成了很多外地游客的打卡地,这家以老年助餐为主的社区食堂由一栋老旧办公楼改建而成,不仅外观时尚,内部还打造了银龄议事站、老年活动室、儿童假期托管所等多功能活动场所。既有老成都特色的糖水铺,为游客提供各种创意茶饮,还打造了微景观露天平台供游客打卡拍照。
成都市金牛区社区居民:公交车几站路,走20来分钟就到了。价格、味道适合我们老年人,这吃了饭可以喝茶,可以休息。
金牛城投集团交子商管公司 副总经理 朱博:虽然说我们做的是一个民生项目,但是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来这里吃饭。我们也会做些线上的推广,让周围的年轻人过来消费,整个经营状况就会越来越健康。
在天津的一家连锁餐饮企业,专门腾出1000多平方米开展老年助餐服务。为了吸引老年人前来就餐,每天上午,餐厅将一楼大堂提供给老人们开展合唱、舞蹈等活动,很多老人每天都会坐公交来参加活动。
记者在现场看到,餐饮企业的大堂里有老年模特队,还有合唱团,餐厅还在大堂专门放了一架钢琴供老人们使用,80多岁的张爱莲老人经常来为合唱队弹琴伴奏。上午活动完,很多老人就会留在这里吃午餐,老年餐厅还可以提供外卖、生日聚会、家庭聚餐等服务。
天津市民 张爱莲:种类多、又便宜,环境条件各方面非常好。家里过生日、婚庆,或者是朋友聚会,我们就到这来。
西青区津门湖街道友鹏老人家食堂负责人 孟凯:老人一般都是中午、早上多一些,我们的餐饮一般是晚上。现在厨师的工作饱和度就提高了,他既供应我们酒店的餐,也供应我们老人家食堂的餐。
鼓励餐厅外卖平台加盟老年助餐服务
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并不是非要大规模新建新办老年食堂,而是因地制宜探索实践,统筹利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现有资源。新疆等一些地区就通过在现有的餐饮企业、单位食堂等设立老年助餐点,方便老人就近用餐,也让餐品更丰富。
在新疆石河子市,在规划建设老年食堂的基础上,当地通过自主申报、严格筛选、征求居民意见等程序,优选餐饮企业、物业服务企业等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金城老碗”牛肉面馆从2023年底成为辖区“长者助餐服务点”,老年人在这里就餐可享受3到4元的优惠。
新疆石河子市向阳街道党工委书记 于亮:把市场竞争的机制引入之后,能够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优质的服务,给老年人更多的选择性。
政府对承接老年人助餐业务的餐馆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并实施动态管理,如果群众满意度不高,就会清退更换。
甘肃兰州市城关区依托“虚拟养老院”信息化平台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让线下的养老需求在线上精准对接,老年人通过客服电话订餐,调度指挥中心通过网络给就近的加盟餐厅派单。依托虚拟养老院信息平台,还可以将助餐、日间照料、文化娱乐、保健按摩等多项服务整合推进。160多家加盟企业可以提供150余项服务。截至目前,城关区虚拟养老院注册老人已达13.97万人,已办理就餐卡5万余张。
在上海松江区新桥镇,当地民政部门将老年助餐平台与外卖平台进行数据打通,通过平台向绑定的老年人发放就餐补贴,用于抵扣老年人就餐补贴费用、打包费、配送费。
上海市松江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科长 何慧慧:平台内专门构建了助餐系统的整体的数据,老年人只要拿敬老卡或者社保卡就可以在松江一卡通吃、一卡通算。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 李永新:我们鼓励支持餐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对于符合条件的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同时要对提供老年助餐服务的市场主体加强服务质量、食品安全等质量安全监管,不符合条件的要及时退出。
(总台央视记者 李玉梅 刘刚 姚杰杨 王一喆 庞丁)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