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聊聊餐饮店的营销怎么做?
我们最常见的就是“打折”、“买一送一”、“按王者段位给折扣”等等,这当然是最简单的营销方式。一般搞这样的活动也是在店铺前期,等于告诉别人,我在这里开了一家新店,大家快来尝尝。如果吃过感觉比较满意就会有部分复购,也会口碑上的宣传,达到营销的目的。
但是后面再做这样的活动就会发现,优惠一结束顾客数量又回到活动前的状态,没啥作用,就像打了一剂兴奋剂,嗨完就没了。为什么呢,因为别人能过来就是为了蹭点小福利,对你的印象并没有加深,产生不了粘性。
< class="pgc-img">>特别是做连锁餐饮品牌,当一个品牌刚打入一个城市时,顾客对你是没有认知度的,如何让他们喜欢你并产生信任呢?如果单单说自己的菜品好吃,干净卫生肯定不够,这都是餐饮的基本功而已,品牌要做的就是把品牌的形象植入到顾客的印象中。
所以要用什么样的营销策略能让顾客愿意一次又一次来你的店里呢?
答案是:品牌营销既要关联品牌,也要让顾客产生情感联结。
我们做品牌营销之前,先问自己两个问题。这个营销动作能跟我的品牌有关联吗?这个营销动作能跟我的顾客产生情感联结吗?如果能就做,如果不能就坚决不做。
因为最近在研究探鱼,就拿他来举个栗子,深圳的探鱼之前在一个“六一”儿童节做了场很特别的营销活动派对。规则是这样的:只要吃饭的一桌人都穿了校服,就给这桌的人的点的所有烤鱼都免单。当天的场面非常有趣,探鱼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大人和学生都穿上了校服,很像回到了学校食堂的感觉。这场活动异常火爆,而且好评率达到了98%,算是一次很成功的营销。
< class="pgc-img">>探鱼这个活动是为了客流量或者制造话题吗?不是的,他这么做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校服派对能跟顾客产生情感联结。
你可能会纳闷凭什么校服派对就能跟顾客产生情感联结?上面我们也提到这个活动是在深圳举行的,为什么是深圳而不是其他城市呢?
因为深圳人有个很特殊的情结,就是校服情结。在2002年深圳就成为中国第一个统一校服的城市,深圳校服设计曾一度引领全国校服的潮流,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深圳校服甚至作为“博物馆的永久收藏”进驻伦敦博物馆。“白天当校服,晚上当睡裤”,穿校服是深圳人的日 常。
< class="pgc-img">>所以校服成了深圳顾客一看就秒懂的文化符号,这才是探鱼做校服派对的真正原因,紧紧贴靠深圳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产生情感上的联结。
校服派对火了之后,很多餐饮人开始争相模仿,比如在1月举行摩羯座活动,一桌都是摩羯座就能享受优惠;比如一桌人都穿正装就能打折。但是等到活动结束,客流就散去了,因为这样的模仿只是模仿到表面了打折形式,而没有领会到背后的情感联结。
营销活动无法和顾客产生情感联结和共振,就不是一个好的营销。
第二,校服派对跟探鱼品牌调性非常契合。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做校服派对活动。因为当时探鱼这个品牌调性是强调童趣和怀旧,所以这样的活动刚好和品牌调性产生很强的关联性,每个参与的顾客都能感受到一个品牌的文化气息。
除了在一些大型的营销活动上做好,平时的一些细节也可以结合品牌去做营销。像早期探鱼的水杯都是怀旧搪瓷杯,符合品牌调性,而且在每个水杯上印一句话, 比如:“我要加工资” “洗衣做饭嫌累, 琴棋书画不会” “为了老婆吃点苦算啥”等等。表面看起来都是俏皮话,但却不是什么俏皮话都能印在杯子上。俏皮话背后的动机是将顾客的心声幽默地表达出来,顾客有感触了就会把杯子拍照发朋友圈,起到宣传效果。
< class="pgc-img">>后来,也有很多人也开始模仿,但实际上既不契合品牌调性,又不能引起顾客内心的共鸣。品牌一定不能为了搞笑而搞笑,这样反而会失去自己的鲜活个性,在顾客眼里就没有辨识度,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餐厅。
所以,你要提醒自己,“流行什么就做什么”的营销思路虽然是对市场变化的一种敏感度,但是更应该思考的是,它是否和你的品牌有关联,是否和你的顾客有关联。如果有,这样的营销活动才值得做,不要盲目跟风。
再说说营销方案怎么来?
营销方案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要从顾客那里来,顾客的痒点痛点就是营销的起点。2019年世界地球日那天,探鱼公众号发起了"吃外卖的王者,连盒子都不浪费"活动,手把手教顾客怎么把外卖盒子改成收纳盒,再循环利用。这个活动也很成功,有很多人在微博上晒出了自己的作品。
这么一个活动的idea是怎么产生的呢?肯定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品牌方是通过每周去收集顾客在大众点评上的反馈,发现很多顾客浏览说外卖的包装很好看,但是吃完就扔掉了有点可惜。既然顾客有这样的痒点,那我们就设计一个活动给他们挠舒服了,同时展现出自己良好的品牌形象,就很容易增加用户对品牌的认可度,也能引起传播。
最后,还要提一点,营销不是越多越好,不过多打扰顾客,也是一种营销策略。
你可能发现了,上面说到的这些营销活动好像在营收上面没什么好处。对,因为作为一个品牌,我们做营销的目的不是为了短期的获利,而是通过一个个动作把品牌的形象个性植入到顾客的脑中。这样品牌立起来了,顾客认可了,自然就会转化成销售额。
好了,总结一下关于品牌营销的要点,首先是品牌的营销活动要品牌营销既要关联品牌,也要让顾客产生情感联结,其次还要经常去发掘顾客的痒点痛点,因为那就是我们做营销的起点。
欢迎私信交流!
<>什么我们很多人做了营销动作,要么不能落地,要么落地之后,不能使生意更好?
◎ 大鱼餐饮学院特约讲师 王冬明
编者按
餐饮业的营销套路实在太深,餐饮人往往陷入到鸦片式的营销中去:不做营销没顾客,做了营销不赚钱,越做亏得越多。
无数案例证明,想要营销做得好,谋划要前置,甚至在床上琢磨“要不要做餐饮”时,就要开始营销。
在餐饮老板旗下大鱼餐饮学院的线上课程中,特约讲师、从事餐饮连锁管理17年的王冬明,用万字总结了餐饮营销的底层逻辑。
我们在这里将分享两个核心:第一,什么样的营销才可以赚钱?第二,我们之前的营销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导致不能赚到钱?
1
先解决思维逻辑问题
再解决潜规则问题
一般企业都有很多需求,但从根本来说,企业在往前走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如何解决挣钱”这个最大的问题。
解决挣钱的问题有很多办法,有中期、长期和长远期,我们到底选哪种?当然要选最简单、最直接、效率最高的,这种方法就叫“营销之术”。
首先营销是解决挣钱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营销如何来挣钱,这是思维加技巧的问题。很多人都想学一些相关知识问题,但是大多数知识在营销里面是无效化的,学了之后,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见到实打实的效果。
很多人是一种鸦片式学习,越学越不好使,越不好使,就越要去学。所以我们要从根上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了解,营销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这才是核心。
很多人对营销的认知太固化了,认为什么是营销呢?做外卖叫营销,做团购叫营销,在当地的微信公众号发个文章叫营销……这种营销,基本上都不好使,好使的人在里面也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所以这是思维逻辑上出了一个很严重问题。
我拿案例跟大家说明一下:
? 外卖不是堂食的复制
有一个老板说,王老师我想整个外卖。
他说,“店里营业额已经到峰顶了,而且利润并不高。想做外卖,又发现卖贵了没人要,卖便宜了亏本,而且正餐是由菜品的外形和口感来支撑价格的,如果做了外卖,成本没有下来,外观和口感却下来了,就算便宜了也不见得有顾客想吃,所以外卖也做得非常惨。”
这就是一个思维逻辑最根本的问题!
很多餐饮老板认为,堂食必须跟外卖一样,堂食卖整条的鱼,外卖也得卖整条鱼,堂食这个鱼卖50块,外卖也得卖50块。这是最大的一个错误,外卖和堂食针对的市场是不一样的。
外卖解决额外营业额的问题,它是锦上添花。第一,外卖不用占餐位,第二,外卖的市场不限于门店,第三,外卖可以让顾客在餐厅以外的地方品尝到餐厅的产品。
< class="pgc-img">>外卖的优点总是一说一大把,但实际上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回事儿。外卖跟团购一样,让很多餐饮老板深陷其中,用好了能赚钱,但更多是用不好亏钱的人。
所以我就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你看看你的外卖人群是什么样的?堂食菜品跟外卖一定要有差异化,可以设计小份低价的菜来做引流,不但给外卖本身引流,还能让外卖成为门店堂食的营销宣传,把线上顾客拉到线下。
所以做外卖,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外卖怎么做,而是做外卖对整个盈利模式有什么增进。
? 连锁不是复制
什么叫连锁,很多人认为,我开连锁店嘛,首先面积差不多,第二员工工服一样,第三产品一样,第四价格一样,第五装修一样,第六菜单一样,第七培训一样,第八第九……都一样。
大家认为连锁店就必须是双胞胎模式,开三家三胞胎、开五家五胞胎。其实不是这样的。
麦肯开店有一个原则:后开的店必须优于前面的店,在第三家店的时候,首先考到第二家店和第一家店,有哪些好的要复制过去,不好的要把它优化和摒弃掉。
< class="pgc-img">>所以,我要说的第二个思维逻辑,就是连锁和复制是两码事。
很多人把连锁餐饮经营变成了照本宣科完全的copy。这是我们经常进入的一个思维怪圈和瓶颈,最终就会发现,当每家店都一样的时候,就会有一连串的问题,当一家店有问题,两家、三家都会有问题。
即使有些人意识到了该做升级,做了1.0、2.0、3.0版本的升级,但如果只是在产品和环境上做调整,而不是在开店技巧上做优化,一样没走对路。
? 营销不等于花钱
很多老板说,我今天做营销,多了一百个客人,我挺开心,晚上一算账,发现这一个月亏了。结果不断地做营销,然后越做越亏。
不做营销怕死掉,做了营销又亏钱,这就叫假营销。做营销一定要记住,必须花钱的要少花钱,可以不花钱的就一定不要花钱,这是营销最基本的一个套路。
就跟我们营业额一样,要算一个盈亏平衡点。如果营销成本过高,又没有提高太多的营业额,就有可能出现利润负值,这就是很多企业越做营销越亏的原因。
我们在做营销的时候,一要学道,二要学术,先走对路,再跑快路。很多人每年听很多营销课,但是发现听完了,餐厅没有任何起色,因为营销不是一个知识问题,应该是个技巧问题。
而且真正有用的技巧是潜规则性技巧,这种技巧只掌握在部分人手里。潜规则技巧,是概不外传的,很多大型连锁餐饮的营销做得比较不错,但是其实他的营销核心也就一两个点。
2
抛开惯例式营销,去做可行性营销分析
营销有三种,营销、赢销、盈销。
你把眼睛放在哪种营销上,你就是哪种结果。如果你把眼睛放在“营销”上,为了营销而营销,就是干活受累;做“赢销”是你干了这个活儿有人给你捧场;“盈销”是你干了活,赢得了关注,大家还愿意去付费,让你的营销得到了有价值的变现。这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营销。
很多人今天摆了个菜牌,明天研发了个产品,后天打个五折,结果热热闹闹地把店干死了,干的越好死得越快。所以大家一定记住,你的最终目的是盈利。
一般我们做营销的时候,先制定一个营销方案,然后通过门店的营运将这种销售去落地,最后实现盈利。
但这事不靠谱,因为这里有一个逻辑错误,正确的逻辑应该是:先制定盈利的方案,到了从哪挣钱,然后营运能支持哪些挣钱的方式,再去制定营销方案,最后营销方案才发现落地挣钱。
只有把这个想明白了,营销方案才能挣钱,否则永远在亏损。
很多连锁餐饮企业都有一个营销部,大多做着一件事情,叫做惯例式营销。过年过节出个套餐,做一些物料布置,月底一看没赚着钱,但好像也没亏钱,心想万一不做了就亏钱了呢,还得继续做。
他们做的这种营销跟挣钱没关系,只是惯例执行,就跟开会一样。
日本的企业里有一个部门,叫做企划部,主要做一件事,叫可行性营销分析:先决定这事干不干,挣不挣钱,怎么干,这些都弄完了以后,才去落地。企划部是做商业计划书、分析可行性的部门,而在中国给做成了一个小部门,写写文案,做个策划。
3
避开被人“坑”,识破套路反向营销
做餐饮一定会遇到很多坑,无论是干一年、十年还是二十年。
有些项目在开业的第一天,就已经可以知道,这个项目不可能挣钱了。
两种可能,第一选址出了问题,第二营销出了问题,选址是死穴,营销是活穴。
选址要出了问题,你这事儿怎么干都不可能成。但是为什么会出问题,说明你在选址的时候被别人“营销”进坑了。
要想学营销,先学着认清坑、不被营销。我给大家分享常见的几个坑。
? 朋友坑
朋友说,你这真不错,东西真好吃,等以后你开了我要入股,怎样怎样!
他就是跟你说客套话,你却当成真话。你要是当真了,你这个店就不用开了:你已经站在坑里了,就差别人添一锹土把你埋了!
这叫被朋友营销了。但是朋友绝不想坑你,他是给你增加信心,毕竟吃了你的饭。
? 队友坑
有些人找合伙人,干厨师的,干营销的,干设备的,有资源,有经验!两人把资源放在一起!强强联合!但事实上,很多资源是无效的,它并不能变成钱。俩合伙人一块干,发现90%的资源都是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当初兴致勃勃地冲进来,结果把钱赔得稀里哗啦。
所以,找合伙人要记住,合伙人不比媳妇好挑到哪去。一旦选错了合伙人,项目基本上也就黄了。
? 被老司机坑
有朋友喜欢去跟大佬请教,吃顿饭学点东西,期待以后有什么事能帮你。
很多餐饮成功的老板都是几年十几年磕磕碰碰,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 他这么长时间磕碰的东西,你觉得一顿饭一个星期他能全告诉你吗?他就是想告诉你,也说不全。
? 连环坑
就是做这件事情的相关方,比如工程、设备、房子等等。
我们说找房注意两件事,第一是选址不要被坑,第二是选址的方式。
我们经常听到人讲麦肯的选址方式,大致听的就是选址工具应用,而不是选址的基础原理。那是皮毛,不是精髓。
我们要学的是,第一,如何在选址上防止被别人忽悠营销;第二,怎么在选址上学会套路,营销别人来降低你的房租以及相关其他费用。
4
把目标定在“多挣钱”和“少花钱”上
营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痛点,第二是痒点。
痛点就是怎么挣到钱的问题,痒点就是怎么少花钱的问题。该挣的时候能挣更多,该花的时候花得更少,这中间产生的东西叫什么?就是利润。
很多人认为营销只是解决多挣钱的问题,也有的直接把“多挣钱”的问题干成了“多来人”。“多来人”解决不了挣钱的问题,营销应该把目标定在“多挣钱”和“少花钱”上。
? 营销不等于吸粉
前两年,很多学员疯狂地去学如何吸粉,很多餐饮企业玩命吸粉,不惜成本地吸粉,像被洗脑了,觉得粉丝都是钱,最后也没见着钱......
我们不是要吸粉,是想吸顾客兜里的钱,但是把“吸钱”的事干成了“吸人”的事,所以人多了、粉丝多了,钱也都搭进去了。
明明想解决痛点的问题,结果让自己更痛了,为什么?因为很多老板一想到盈利最常见的思路就是:想挣钱就要有营业额,想有营业额就要有顾客,顾客从哪里来?那就是吸引来的。怎么吸引,哪种营销好使?那就是暴力营销——打折。
然后把顾客吸引来了以后,怎么把人按下弄成粉丝,再给他办卡......所有老板都是这个套路,所有老板也都干得很恶心,干得一般恶心的都难受,干得很恶心的都死掉了......
因为你的套路就是被别人蒙的一个套路,还想通过这个东西来给自己解套,结果从小坑掉进深坑了。
? 营销要解决价值感
什么叫价值感?
5块钱的原料,加上装修、厨师、口感技术等,20块顾客也愿意买,15块钱买的就是附加值,是通过房子、装修、员工、服务这些体现出来的。
但是为什么有的人利润比较大?是因为它的成本低,价格高。但为什么很多人不敢涨价,或者价格不敢定高了,还要打折?就是怕顾客不愿买单。顾客为什么不买单?还是价值感太低。
我们首先看这三个字——价值感。“价”指是谁?指餐饮老板。最后一个“感”字,是感觉,指的是顾客。
能不能把产品的价格卖上去,就看顾客感觉值不值。所以价格和感觉值不值就变成了顾客与我们的关系。营销也正是要解决中间这个“值”的问题,如果你做到了“值”,价值感比较高,就可以多挣钱。
5
为什么同行的营销不能盲目学
大家也经常听一些同行去讲课,讲到海底捞、麦当劳、肯德基等。有人学了这么多年,到头来,还是只有一个海底捞、一个麦当劳,其他人该是什么还是什么。为什么?
因为学的这些东西:第一,不可复制,第二,去核心化,第三,有些案例甚至从未成功过。
为什么很多大型餐企的营销不可复制?因为很多营销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学的都是人家曾经的营销,天时、地利肯定不存在了。
< class="pgc-img">>其次是去核心化,好多大型品牌能活到今天,第一是能力确实超群,第二是创始人确实有一些不为人知的方法,第三有些运气在里面,自己也很庆幸。
有老板告诉我:我能做到今天,最关键的就一个点,永远不能告诉别人。
这就是去核心的。你说人家拿命、拿运气、拿金钱、拿时间、拿脑袋换来的经验,你却往这一坐,就让别人、你的竞争对手告诉你,他是怎么样做到今天的,这个可行性多大?
第三就是,有些同行,他把从未成功的东西给你,让你去试错,所以很多餐饮企业向自己的竞争对手学习,越学越死、越死越学......
我跟很多人说,听这些东西的时候要先辨真假,再学做内容。
6
海底捞、星巴克、漫咖啡的营销该怎么学?
搞定上面的学习思路,下面我们来讲讲,这些品牌是如何来做营销的,通过案例来学习我们又该怎样做营销。
第一先说不可复制的海底捞。
很多人都想学海底捞怎样为顾客服务的,即使他都告诉你,你也没机会了。
其实海底捞真正营销精髓是他在那个时代做对了一些事:很多人都在把脑子削尖了去做产品研发的时候,海底捞做了除火锅以外的事——服务,这叫做时代差异化。
< class="pgc-img">>现在很多火锅连锁或其他连锁品牌做完服务,发现没有什么价值感,因为你只能解决不被别人超越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出头的问题。大家都在服务上削尖脑袋跟着瞎折腾,结果发现平起平坐,没人能露头。
我们应该学什么?应该学的是海底捞能精准定位时代差异化。现在,我们为什么不找服务之外的一个东西,去做差异?
第二,讲讲几个咖啡品牌。
其实星巴克、咖啡陪你、漫咖啡做的最好的,就是标签化,我发现下一个风口就是标签化。
什么是标签?咖啡陪你贴了感情标签,星巴克贴了个商务标签,漫咖啡贴了个轻松交友的标签。
< class="pgc-img">>比如,当你谈分手、谈恋爱,不去咖啡陪你都显得不正式;你要是聊商务,就是去星巴克,否则都不地道;要是几个朋友之间去星巴克,那就显得见外了,你只能去漫咖啡。
他们的标签是怎么贴的呢?
星巴克是通过场景营销来做的,在商场、办公核心商圈开店,桌子很大,商务氛围很浓;咖啡陪你则是在韩剧里做软植入广告,男主女主交朋友、分手就去咖啡陪你;而漫咖啡更愿意做一些街边店,外面有外摆可以吸烟,都有烟灰缸,即使不点餐也不会有人赶你,用轻松氛围去贴标签。
这三个品牌营销之术会更深,我们上面只是想说明标签营销。
通过近几年一些营销做的很出色的品牌我们发现:餐饮老板们只靠产品挣钱的年代,没有过去,但是基本上可能性也不大了,而大众已经可以为营销付费了。我们也应该把目光从卖产品,转变到思考营销模式上。
7
营销前置,把省钱的事放在开业前
很多人认为的营销,就是开业的时候,活动、打折、促销,搞个庆典什么的,这种营销太滞后了!
任何营销都有滞后期,现在做了营销,半个月、一个月之后,最少三天之后才会产生效果。如果你想让今天的营销发挥效果,越早铺垫越好,要先有套、再有路,也就是要做铺垫式营销。
你第一次想进餐饮行业,不管是从哪个行业跨行而来,在床上“琢磨我要不要干餐饮”时,营销就要开始了。
所以第一次营销,是一个老板不断在营销自己,这叫自我营销,第一次无意识的营销是躺在床上琢磨出来的。
然后第二次自我营销就是床上的扭头式营销。比如你扭头问你媳妇:我现在想干餐饮,这事靠谱吗?你媳妇说靠谱,你就会接着问问兄弟朋友,几个人一讨论,最后再干上餐饮。这也是无意识的自我营销。
你要想营销别人,就要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开始了营销的第一步:当你决定干这件事的时候,你要开始营销了。
营销分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叫花钱砸营销,第二叫产品营销,第三种营销就是不花钱、不打产品,光靠技术手段做营销。
< class="pgc-img">>? 第一,要营销你的合伙人。
我跟很多人说,不管你需不需要合伙人,在开启这个项目的时候都要找找合伙人。比如你开业的时候需要别人的资源帮忙,只有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让别人真的去帮你。
找合伙人的好处还在于可以共同抵御风险。很多的项目不是不挣钱,而是没有等到挣钱的那一天,所以你们两个人一合作,抗风险能力也就提高了。
第三个原因就是,很多人做项目的时候,有事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合伙人可以。所以一冲资源二冲风险三冲经验,也要找到合伙人。
还有员工营销,当你有一家店的时候就要去营销员工。靠什么跟人谈未来?就需要一些前期的激励股份,实现了分、不实现是分不了的。但是股份激励也属于员工营销的一种。
? 第二,谈判的问题。签合同前先跟地产商谈判。
房租、位置、商场有没有资源支持、广告位、房租征收方式、退出机制,还有水电改造费等等,这些都要谈清楚了。签了合同谁还理你啊,这些一定都要在前期谈好。
跟地产商最先要聊的就是能否把房租降下来。房租是固定成本,试想每个月高1万块钱,如果你的利润率是20%,就需要5万块钱营业额来支撑,日后的盈亏平衡点是不一样的。
在营销圈里,地产是老大,我们怎样从他手里抠出东西呢?首先,不要被他忽悠了,地产商跟你说这个位置怎么好,开业的时候预测每天十万人流,配套什么设备。你一定要知道,这东西不作数。第二,你要去跟他说,我们有引流能力,能给他带来什么品牌效应,要反过来营销他。
所以营销前置,合同之前就要营销,先谈判,后面才是施工、验收、试营业等等。
大家一定要重视:前期营销的侧重点是降低成本,开业之后的营销侧重点是提高营业额、获利。
两个营销的目标不一样。这也就回到我们最开始说的,营销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痛点,第二是痒点。痒点是省钱,痛点是挣钱。省钱的动作在开业之前就要开始做了。
以上内容整理自大鱼餐饮学院营销课程的线上分享
><>< class="pgc-img">>多人不知道怎么去做营销,更不知道自己的店铺适合什么营销,绝大部分人看到别人在做这个,生意不错,照搬照抄,根本没有考虑到适不适合自己,往往都以失败告终。接下来卖卖学院教你几个方法。
1、洞察
发现机会比学习餐饮市场营销更重要。营销的本质是说话,但说什么话并不重要,洞察到消费者爱听什么话,这才重要。想消费者之未想,不一味迎合,不强制教育,通过消费者的行为挖掘消费者真正心理生理需求,说出消费者最想听的那句话。
对于市场来说,洞察到餐饮市场机会比任何牛逼的营销战役都更重要。品牌只有真正关怀到消费者未被注意到的需求点,才能找到餐饮营销的不二法门。
2、产品
产品是用来满足人们需求和欲望的物体或无形载体,同样也是承载品牌的根基。在商品环境中,一种商品的好坏是用另一种商品来衡量,在产品同质化时代,有时无意义的差异化也是有意义的。有时仅仅是产品概念的创新,也是一种产品的创新形式。
人性是喜新厌旧的,所谓的新,并不一定就好。创新的产品不一定用好坏衡量,而是要“有”。当然,创新要匹配消费者需求,否则就是无意义创新。
3、价格
高价不一定“离谱”,低价不一定“亲民”,免费更不是“白送”。价格是区分人群,吸引关注的最佳法宝。适当的价位,针对适配的人群。产品和价格不能成为消费者的负担,不论是经济负担,还是形象负担。免费是一个入口,大量吸引关注和用户,通过这个入口引进的“流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转化成实际效益。
让消费者占到“看得到的便宜”,品牌才能占到大便宜。
< class="pgc-img">>4、游戏
餐饮营销是一场游戏,该认真认真,该混蛋混蛋。说到底,营销不只是卖货,而是一场人和人团队和团队的游戏。利用游戏规则和套路,取得有利获益。
把消费者置于游戏过程之中,让他们在游戏中购买,在游戏中消费,花了钱,享受到愉悦体验。超越他们的期望值,给他们游戏奖励,让他们“常来玩”。
经营餐饮企业是个严肃的事情,做好餐饮营销,首先要会玩。
5、借势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并不是说收获巨人的成功,而是拥有巨人的眼界和视野。小品牌傍大品牌,叫攀高枝,也叫借势。传播蹭热点,叫随大流,更叫借势。关键是在借势中保持自己个性,借势而不同势,在借势的时候大放异彩。用雷军的话说:占到风口,猪都能飞起来。成功借势三境界:用胆识应势(被动接受),用洞察力借势(主动出击),用创造力造势(智慧引领)。
6、试错
在错误中,找到成功方法。对于成长性品牌来说,离成功最近的路径是曲线。成长时多试错,成熟后少犯错。市场调研不能代替试错,当餐饮市场机会出现的时候,快速出手,抓住机会,然后在进行中不断调整。这样远比把一切准备好后再出手要明智的多,市场永远不等人,对谁都一样。
不是给你方案,而是给你思路,结合自身得出属于自己的营销方案,这才是最大的收获,那么,这6点你理解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