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记者 李雨馨
虽然奈雪方面表示公司已经通过港交所聆讯的消息不实,但作为准“新式茶饮第一股”,与其上市有关的各种消息,仍旧触动着市场的神经。
蜜雪冰城“篡改门”事件,让茶饮行业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热点。与蜜雪冰城下沉策略不同,奈雪定位高端茶饮,被称为“最贵奶茶”,成功的营销使其在茶饮消费升级的赛道上跑出了不俗成绩。但快速扩张的同时,奈雪也面临着食品行业共有的困惑。
“最贵的茶”,能否成为消费者最好的选择?奈雪的茶所面对的,是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双重投票。
济南一家奈雪门店
>冲刺新式茶饮第一股
今年除夕当天,在多次传出上市消息后,奈雪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申请IPO。据本次披露的奈雪的茶控股有限公司招股书显示,摩根大通、招银国际、华泰国际为奈雪的保荐人。如果顺利上市,这也意味着奈雪将成为新式茶饮第一股。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5月20日奈雪的茶已通过港交所聆讯,此次计划公开发行15%的新股,具体募资额度和定价将在之后的路演后再确定。但随后,奈雪公开否认该传闻,称公司正有条不紊按计划推进IPO事宜,马上要过聆讯,也就是近一两个月的事情。知情人士透露,奈雪在上周已向港交所提交了最新一版问询回复。
该消息传出次日,5月21日,奈雪联合众多权威机构,发布了新式茶饮行业的首份行业标准。有券商从业者分析称,目前港交所、证监会对新茶饮行业相对不熟悉,在全球资本市场可选对标品牌较少,奈雪在上市之前需要定义整个行业。
对于在此时机发布行业标准是否为助推上市的战略布局,记者发函至奈雪品牌方,对方表示奈雪自2019年就开始推动行业规范建立,该动作与是否上市没有必然联系。
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在新式茶饮赛道,共发生融资事件11起,披露资金总额超过12亿人民币,除了奈雪外,还包括喜茶、古茗、沪上阿姨、7分甜、蜜雪冰城等,涵盖头部高端市场品牌及下沉市场品牌。
其中,与奈雪皆定位在高端市场的喜茶,先后拿到过IDG资本、今日投资、美团龙珠、高瓴资本的投资。喜茶、奈雪在经过几轮融资后,各自融资总额至少在14亿人民币以上,有消息称两个品牌的估值则分别达到了160亿元和130亿元。奈雪此番抢跑上市,或将在资本市场领先喜茶。
门店稳步扩张尚未实现盈利
据官网资料,奈雪的茶隶属于深圳市品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创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广东深圳,以20-35岁年轻女性为主要客群。自2015年成立以来,奈雪从未停止扩张的脚步。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奈雪门店数量分别为155家、327家和422家。
然而,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奈雪分别亏损6972.9万元、3968万元、2751.3万元,2020年前三季度亏损同比扩大605.1%,三年内累计亏损1.37亿元。
据招股书显示,奈雪原材料成本、员工成本、租金开支及物业管理费分别占总收益的38.4%、28.6%、15.2%,三项成本支出合计占总收益的80%以上。
“我们从一家店到全国500多家店,到17000名伙伴,钱从哪里来?门店自己挣的。”近日,奈雪创始人彭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谈到奈雪净利润亏损的原因,表示奈雪靠门店盈利自己发展起来,净利润亏损是因为奈雪在后台、供应链、中央工厂、品牌、团队、IT等等做了大量的投入,在为未来发展做准备。
奈雪亦回应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称,在排除诸如上市费用等一系列非经常性或与经营无关的事项的影响后,2020年前三个季度,公司实现经调整净利润人民币450万元,已经开始盈利。
但是,随着门店数量快速增长,奈雪的同店销售额有所下滑。2019年奈雪单店日均销售额为2.77万元,2018年为3.07万元,同比下滑10%;2020年前三季度单店日均销售额为2.02万元,而2019年同期为2.65万元,同比下滑23.8%。此外,奈雪2018年、2019年同店利润率分别为24.9%、25.3%,2020年前三季度则下跌至12.6%,同店利润率腰斩。
对于门店扩张侵占利润的问题,奈雪回应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称,将会坚持直营,未来大力发展的PRO店会具有更高的议价能力,租金成本基本在10%以下,随着自动化设备的落地以及整体SOP设计,在人力成本上比标准店保守估计可以节省2%-3%。
网红新品再现食品安全隐患
近日,在奈雪对新品“霸气玉油柑”的营销推广下,不少消费者跟风尝试这款小众水果茶,奈雪凭借该产品热度上升。据悉,目前该产品的销量已在奈雪全部茶饮产品中占比超20%,油柑话题关注过亿。
然而,热度高涨的同时,有部分消费者对该饮品的口味提出质疑,还有消费者因该饮品包装质疑食品安全。据媒体报道,有消费者反馈霸气玉油柑的瓶盖析出黑色不明物质,奈雪方面解释“黑色不明物质”实为氧化铝,并陆续将系列产品所用包装更换为塑料材质。
此外,还有消费者反映,该产品瓶子在特定情况下会爆炸,甚至有人在茶饮不慎掉落后喝到外观无恙但内含碎裂玻璃的茶饮。对于该产品包装是否具有安全隐患,奈雪目前尚未公开回应。
此前,奈雪也多次发生此类问题。2021年3月31日,青岛市城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一次检查中,发现北京奈雪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青岛城阳区分公司冷藏柜内有一款产自荷兰的福瑞客乳酸黄油,未执行疫情期间的进口冷链食品的相关规定,涉嫌构成了采购或者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
2020年11月,大渡河门店因生产经营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被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5万元罚款。2020年5月,江宁金鹰分公司因标签、标示、说明书不符合规定被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5000元罚款。2019年6月,深圳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对奈雪的茶门店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其负责配茶工作的部分员工未按规定佩戴口罩,且有食品储存柜无故损毁的现象。2019年1月,正佳广场分店被广州市天河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罚款9150元。
“最贵奶茶”能突围赛道竞争吗?
近期,奈雪“霸气玉油柑”走红后,“老对手”喜茶也推出了类似的油柑茶饮。事实上,新式茶饮两家头部品牌还有不少产品雷同,这也引发过两家品牌创始人之间的口水战。
“我们在竞争激烈且发展迅速的中国市场中经营业务并面临激烈的竞争。我们的产品并非专有产品,且我们无法阻止竞争对手复制我们的产品配方。”奈雪在招股书清晰地认识到了茶饮市场的拥挤与可复制性,指出竞争加剧可能会降低奈雪的市场份额及盈利能力,并需要将来加大销售及营销力度以及资本投入,这可能会对奈雪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或迫使奈雪蒙受进一步损失。
《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从2017年到2019年,新式茶饮的门店从25万家迅速增长到50万家。尽管2020年因为年初疫情的影响而造成了门店数量的减少,但预计在2021年,门店数量又会重回顶峰。
据招股书,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奈雪每单均价达43.3元,被称为“最贵奶茶”,远超行业客单价35元的平均水平。在新式茶饮的赛道,除了以喜茶、奈雪为代表的头部品牌以外,也有越来越多的腰部品牌开始挤占市场,比如茶百道、茶颜悦色、一点点等品牌,以及超1.5万家专攻下沉市场的蜜雪冰城,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和差别不大的产品,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面对可替代产品的夹击,客单价最高的奈雪还能一直坚持高端路线吗?对于是否会向下沉市场拓展,彭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短时间内奈雪还没有必要下沉,在一个城市的深度运营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
速豹新闻网·山东商报编辑 高玲
市刚满一个月,奈雪的茶就迎来危机。
8月2日,新华社发布相关内容称,记者“卧底”奈雪的茶后发现,门店存在蟑螂乱爬,水果腐烂,抹布不洗、标签不实等问题。上岗当天,记者看见一只指甲盖大小的蟑螂,从面包展柜底部爬向面包制作间。记者马上报告同组值班店员,但得到“没事,不用管它”的答复。
很快,“新华社记者卧底奈雪的茶打工”的话题登上了热搜。截至8月3日午间,该词条的阅读已经达到4.6亿。
作为网红奶茶,奈雪的关注度极高。根据此前披露的数据,截至2020年9月30日,奈雪的茶每单平均销售价值达到43.3元。而据媒体统计,高端现制茶饮店客单价的行业平均水平约为35元。于是,其被冠上了“最贵奶茶”的名号。在此背景下,奈雪的茶被曝前述食安问题“戳中了”消费者的神经。“卖得这么贵,却连基本的清洁卫生都做不到!”“太可怕了,食品安全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让人放心!”
8月3日早间,奈雪的茶对此事进行了火速回应,表示涉事的两家门店今天将暂停营业,同时其会邀请市场监督管理局上门检查,并第一时间向大家公布检查结果。
或受此次食安问题影响,8月3日开盘后,奈雪的茶股价大跌,跌幅一度超过10%。
< class="pgc-img">>因“后厨乱象”上热搜
尽管强调品质、经营采取全直营,奈雪的茶还是和其他品牌一样,被揪出了“后厨问题”。
据新华社报道,在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水吧和面包房有蟑螂”在许多店员看来十分“正常”。入职第二天,一些店员告诉记者,虽然店里要求很高,但“忙起来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此外,在奈雪的茶长安商场店,一些发黑的芒果摆放在后厨的桌子上,员工被提醒要去掉“黑色”部分继续使用,“不要浪费,稍处理一下即可”。一些标签纸等杂物不小心掉进芒果泥里,杂物被挑拣出来后芒果泥继续使用。据称,一款软欧包魔法棒系列产品,按要求应在4小时内售完,但一些员工会将未售完的产品及时更改时间标签再卖。
对此,网友们的反应较为强烈。在微博相关热门话题下,有媒体发起投票“你还会喝奈雪的茶吗?”,近八成参与投票的网民表示“永不再喝”或“本来就不喝”。还有网友称自己是奈雪粉丝,但感到很失望。也有网友提及在奈雪消费时的不愉快经历,愤怒于定价颇高的奈雪却也出现如此低级的卫生问题……
今日早间,奈雪的茶通过官方微博,火速对此进行了说明。
“8月2日,媒体报道了奈雪的茶北京西单大悦城店、长安商场店出现‘地面有蟑螂’、‘用发黑芒果’、‘生产标签标识错误’等问题,公司管理层非常重视,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对涉事门店展开连夜彻查、整改。”奈雪的茶方面在进行道歉的同时表示,目前最重要的是快速找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迅速整改。据称,本次整改行动由奈雪的茶华北区总经理彭大诚负责。
对于被指出的多项问题,奈雪的茶一一进行了详细说明。比如,关于西单大悦城店“有蟑螂从面包柜底部爬向面包制作间”这一情况,其在相关说明中指出,虫害消杀一直是奈雪门店卫生的重中之重,每个月其都会聘请专业消杀公司对门店进行2-4次消杀。西单大悦城店因为公共区域比较大,夏季会一个月进行4次消杀。“结合目前的情况,我们会和消杀公司进一步加大消杀力度。同时,对每一位伙伴再次进行培训,向新伙伴正确传递我们的食安标准”。
此外,关于生产时间标签打成前一天这一情况,其则表示,经调查,的确是门店伙伴的失误打错了时间,也在当天门店群内通报批评了此事。“过往我们在稽查时也发现个别类似手误情况,目前我们已经自研了效期管理设备,设备将自动校准时间进行打印,同时有提醒过期功能,让门店伙伴可以更简单、高效地做好效期管理。”
不过,记者注意到,消费者们对于奈雪此次的应对措施不甚满意,不少网友质疑其道歉不够诚恳,“换汤不换药”、“连北京大商圈的店面都出问题,其他地方的品控可想而知”。
事件曝光后,“奈雪的茶港股股价大跌”也攀上热搜前列。截至今日收盘,其报9.72港元,股价下滑了10.83%。
短期或将面临“冷却期”
公开资料显示,奈雪的茶创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隶属于深圳市品道餐饮管理有限公司。2017年12月,奈雪的茶开始走出广东地区,向全国范围内扩张,正式开启“全国城市拓展计划“。截至2020年12月,奈雪的茶已遍布全国70个城市,近500家门店。据称,其所有门店均为直营,且不做任何形式的加盟。
6月30日,奈雪的茶正式在港交所挂牌,成为“新式茶饮第一股”,股票代码“02150”。
在其递交招股书后,有券商人士曾抛出这样一个观点:奈雪作为茶饮行业在二级市场的“先行者”,在监管层面会面临不小的考验和挑战。该券商人士指出,港交所、证监会对新茶饮行业相对不熟悉,奈雪作为头部品牌,需要定义整个行业。同时奈雪目前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对标品牌,所以会面临比较严格的审查。
很显然,对于这家已经登陆资本市场且初具规模的茶饮企业,不仅仅是在企业经营层面,公众对其日常运营管理上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记者注意到,这并非奈雪的茶首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2019年6月,深圳市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对奈雪的茶门店进行突击检查,发现其负责配茶工作的部分员工未按规定佩戴口罩,并且门店后厨食品储存柜的玻璃门存在故障无法锁闭的情况。
去年5月,有媒体报道称,一位南昌市民在奈雪的茶门店买了一份欧包,晚上回家后发现面包上的草莓长满白毛,已发霉变质。此后,奈雪的茶公开道歉,称已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对消费者进行赔偿并得到顾客谅解。
奈雪的茶方面此前指出,其计划于2021年及2022年主要在一线城市及新一线城市分别开设约300间及350间奈雪的茶茶饮店,其中约70%将规划为奈雪PRO茶饮店。不过,有观点认为,经历此次的后厨问题后,其或会调整后续的扩张速度。
联商网高级顾问团成员王国平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奈雪的茶未来的扩张速度或会稍缓下,被动停下来做运营。“已经签约的门店不受影响,继续开店。影响的是未来门店签约速度。”在王国平看来,从品牌影响角度来看,一旦被曝光,会有一段时间冷却期。
王国平还指出,奈雪的茶此次被曝光的问题涉及“自律以及共管”。“一般一些有情怀且有知名连锁餐饮企业从业经历的创业者,自律性会远高于连锁企业的员工,再高于苍蝇小馆创业者。共管在于入驻于购物中心的餐饮要接受商管公司共管,一般例行检查中都会发现各种问题,并进行纠正。不过,现在购物中心发展过快且不重视运营环节,经常会出现走过场现象。”
新式茶饮频出问题
奈雪的茶所属的领域为新式茶饮行业,当前正在迅速发展。
去年底,CBNData发布的《2020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2020年新式茶饮消费者规模正式突破3.4亿人。同时,《白皮书》预计到2020年底,新式茶饮市场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到2021年会则突破1100亿元。用户调研数据显示,90后与00后消费者成为新式茶饮主流消费人群,占整体消费者数量近七成,其中近三成的90后与00后消费者购买新式茶饮的月均花费在400元以上。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相关报告,从竞争层次来看,新式茶饮行业企业数量众多,全国性连锁品牌数量较少,主要以区域性市场竞争为主,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目前行业第一梯队企业,主要以喜茶、奈雪的茶、乐乐茶等全国性连锁品牌为主。
但新式茶饮领域也频频被曝食安问题。今年5月份,蜜雪冰城旗下郑州永安街店、济南大观园店、武汉马湖商业街店存在前述一系列卫生乱象。在情况曝光后,“蜜雪冰城被曝篡改食材日期”的话题也登上了微博热搜。此后,顶不住压力的蜜雪冰城官方发布致歉声明,称此次事件发生后,蜜雪冰城积极配合各级政府的监督检查,并第一时间成立以总经理牵头的专项处理小组,针对门店存在的严重违规行为进行调查整改。
再往前一些,今年2月份,上海市场监管部门突击检查了部分奶茶店,涉及1点点、CoCo、熊姬等知名连锁品牌店,结果发现多家门店存在工作人员健康证不齐全、原材料管理不善等食品安全隐患。该事件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
一位曾有意加盟某头部茶饮品牌的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实际上,茶饮行业的发展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近几年,在喜茶、奈雪等品牌走红后,新式茶饮的概念被更多消费者知晓。“我有大致研究过,当前这一行业准入门槛低,加盟模式管理更是难以严格,还处于野蛮生长状态,同质化较为严重。但可以肯定的是,抓规模不抓品控的品牌是不会长久的,鲜活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企业需要在团队培训、品控等多方面进行投入,否则一次次食安问题消耗的就是品牌价值”。
(实习生王施萱对本文亦有贡献)
记者:王敏杰
编辑:沈玉洁
责任编辑:毕丹丹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