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Tutu(Edmund)
编辑:Yanyan(Freya),Bobo
近日,由国际风味暨品质评鉴所(iTQi)举办的2020年度国际顶级美味奖章正式揭晓,来自中国的奶茶品牌兰芳园首次参选便捧回三枚奖章。其中,兰芳园丝袜奶茶和鸳鸯奶茶夺得iTQi顶级美味奖章,成为首个夺得二星奖章荣誉的中国奶茶品牌。这是继此前连续两年夺得国际MS大奖食品类银奖之后,兰芳园赢得的又一国际美食大奖。
而此前的6月12日,人民日报联合华少在快手打造了"爱上中国风之非一般的非遗"直播专场,助力非遗文化传播和传承。兰芳园作为“港式奶茶始祖“也参与进了直播,开场五分钟观看人数超过10万人,点赞数超过70万,引发关注热潮。
< class="pgc-img">>兰芳园这一美食老字号,历经68年风雨,转战便携杯装奶茶后依旧火爆,兰芳园究竟做对了什么?餐饮老字号又该如何应对这个新时代?
FBIF独家对话了兰芳园,一起来看看兰芳园是如何做的。
01、历经68年风雨的兰芳园,凭什么成为港式奶茶鼻祖?
如今,提到香港美食,“港式奶茶”是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一环。但很少有人知道,港式丝袜奶茶和港式鸳鸯奶茶这两大经典美食的开创者,都是兰芳园的创始人林木河。
< class="pgc-img">>从1952年创立兰芳园到今天,林木河用68年时光使兰芳园成为港式奶茶标杆。周润发、谭咏麟、钟镇涛、陈奕迅等香港明星,都是喝着兰芳园奶茶长大的。美食家蔡澜甚至留下过“不喝兰芳园,白来香港”的高度评价。
回过头看,成功并非偶然。早在1943年,当时只有18岁的林木河就独自一人来到香港西银盘,投奔开大排档的叔叔,成为了一名学徒,开始奶茶制作生涯。林木河发现,虽然丝柔口感的奶茶当时还没有成为港人的日常饮品,但相比起咖啡更适合大众口味,因此开始受到年轻白领的喜爱。
但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品质却跟不上。当时的奶茶充满了茶渣和茶汤的苦涩味,于是林木河经常琢磨有什么方法可以提升奶茶的口感。例如,他发现每天早上,奶茶的销量和消费者反馈俱佳。但一到下午,销量就会下滑,消费者也普遍反应下午的奶茶不好喝。
< class="pgc-img">>一开始,林木河以为是习惯使然,但经过研究发现,工作了大半天的香港人对下午喝奶茶的需求比早上更高。但当时的奶茶都采用大壶煮茶,早上茶汤最为新鲜、汤色正、茶香浓。蒸煮大半天后,下午的茶汤早已没有茶香,反而会产生一股酸味。发现问题后,林木河就对每壶茶的使用次数作出规定,还创新性地采用棉布制成的茶袋过滤茶汤。这样滤出的茶汤不仅去除细小颗粒物,还可以去除茶中的草青味,使茶香更加均匀。
从发现消费者需求到不断提升品质做出更好的奶茶,林木河的成功离不开消费者思维。
02、屡获国际大奖,疫情中依旧逆势向前,兰芳园做对了什么?
近年来,兰芳园的业务获得了长足增长。据兰芳园透露,2019年全年兰芳园销售增长率达到47%,而刚刚过去的2020年第一季度,在疫情的影响下依旧实现了59%的同比增长。
与此同时,兰芳园也接连斩获多项国际行业大奖。2020年,兰芳园携旗下三款主力产品——丝袜奶茶、港式鸳鸯、港式牛乳茶首次参选有“食品界奥斯卡”美誉的iTQi,就赢得三枚奖章。其中丝袜奶茶和港式鸳鸯更是捧回二星奖章。这也是首款赢得iTQi二星奖章的国产奶茶。在此之前,兰芳园还在2019、2020连续两年赢得了MS(Monde Selection)食品类银奖。
< class="pgc-img">>在采访中,我们总结出兰芳园逆势向前、屡获大奖的三点心法。
1、“陪客户时喝酒,是因为做产品时没有流汗”
产品永远是食品饮料品牌的重中之重。没有好的产品,即使在营销与渠道方面投入再大的精力与成本,长期来看终究无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兰芳园介绍起他们的产品品质显得颇为自豪。首先是原料,奶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奶”与“茶”。兰芳园是市面上少有的选用优质新鲜生牛乳,而不是乳粉做原料的奶茶品牌。茶则是由5种进口红茶调配而成,坚持新鲜茶叶现煮。
配方上,兰芳园直接沿用了香港兰芳园线下奶茶铺经历68年时间考验的传统配方。并自建工厂,用现代工业化设备最大程度还原这套生产流程。甚至将拉茶、撞奶等传统丝袜奶茶手工生产工艺用相应生产设备进行了还原。
< class="pgc-img">>如果你喝过兰芳园奶茶,可能还会发现兰芳园奶茶杯的材质与其它品牌有所不同,非常细密而有韧性。兰芳园介绍,这是由于采用了特殊的8层共挤阻隔杯,能够最大程度上阻隔内容物与外界空气,防止奶茶被氧化侵蚀,延长保质期。正因为如此,兰芳园奶茶没有添加化学防腐物质,奶茶的防腐完全由杯身材质实现。
“最贵”的商业顾问之一刘润曾这样形容产品的重要性:“销售时陪客户喝下去的酒,都是因为做产品时没有流过那些汗”。[1]用优质的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从而引发他们自发性地为品牌传播,这是更高级的营销模式。
近年来,兰芳园产品曾多次出现在热门综艺节目,如《青春有你》《创造101》中的人气成员,如李汶翰、吴宣仪等人的手中。据兰芳园透露,他们没有在这些节目中投放过任何广告,这些产品曝光是艺人自发行为,是兰芳园通过产品力而引发的自发传播。
< class="pgc-img">>2、“圈层化”时代,精耕细作是品牌们的新出路
在现代社会,人们更乐于和兴趣相同、价值观相近的同伴交流。我们已经进入了“圈层化”时代。
而对品牌来说,不太容易再出现能满足所有人群需求的“全民爆款”,精准定位目标消费者,在较小的群体内精耕细作才是现代商业的趋势。
兰芳园的目标消费群体非常明确:25-39岁、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中高收入白领。确定了目标群体后,兰芳园围绕目标人群进行了一系列精准服务。
首先,兰芳园洞悉到这类人群有很强的下午茶需求,因此兰芳园将产品定位为“高端奶茶”,瞄准中高收入白领市场。兰芳园12元/杯的售价在同类产品中属于较高档次,但由于兰芳园的目标人群对美食和高品质生活有着更高追求,消费能力也更强,他们愿意追求更好的原料和工艺打造出的更高品质产品。
< class="pgc-img">>其次,由于工作压力大,这类人群对饮品还有着很强的提神需求。而兰芳园的每杯丝袜奶茶中都有超过5g的茶叶用料,能够有效满足这一需求,也是比功能饮料更健康的选择。
最后,在渠道方面,兰芳园重点布局便利店、精品超市。大城市白领们往往没有时间细细逛大型超市,这些渠道布局可以让他们以最便利的方式在需要的时间购买到商品。
“一切以用户为核心,尽全力满足用户需求”,每一个产品经理都会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但用户需求并不千篇一律,而是千人千面。找准自己需要服务的用户,尽全力去满足这一批人的需求,才是厂商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3、君子谋时而动、君子顺势而为
古人云“君子谋时而动,君子顺势而为”,兰芳园深谙这一智慧。他们非常善于在经典款饮品的基础上玩出新花样,例如各种“季节限定款”,产品包装也会“应景而变”。
去年初冬,兰芳园推出了圣诞限定“太妃榛果鸳鸯”,在原有港式鸳鸯奶茶中混合入焦甜香味的太妃榛果,包装设计也充满了浓浓圣诞风。
< class="pgc-img">>今年3月,兰芳园又适时上新“樱花季鸳鸯“,为受疫情所困无法外出赏樱的人们带来一丝安慰。
< class="pgc-img">>而说到趋势,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减糖成为近年来最火爆的食品行业趋势之一。兰芳园也顺应这一趋势,推出了“减糖控甜的港式茶走”。帮助消费者轻松无负担地享用美味。
< class="pgc-img">>传统老字号厚重的历史是优势,却不是“铁饭碗”,品牌绝不能总想着靠“老交情”留住消费者。老品牌也需要”谋时而动、顺势而为“,不断推陈出新,展现出“时尚、新潮”的一面,才能更好地与这个时代的消费者契合。
03、在喜茶、海底捞等新品牌的包围下,老字号餐饮品牌如何吸引年轻人?
除了兰芳园,中国还有着众多的餐饮老字号,他们历经数十年甚至百年风雨,是中国几代人的记忆。
到了今天,一些品牌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全聚德、陶陶居、东来顺等品牌还依旧火爆如初。而王老吉、信远斋等品牌更是已经成功转型为包装食品饮料品牌,以至于几乎没有人还记得它们曾经从事的是餐饮服务。
现代社会中,餐饮老字号们面对着喜茶、奈雪、海底捞等新兴品牌的猛烈攻势,该如何继续俘获年轻人的芳心?
1、“形”可以变,“神”不能改
正如前面所说,产品永远是食品饮料行业的生命线。兰芳园的奶茶从现冲现调变成杯状即饮,虽然形态改变,但原料、工艺、流程都没有改变,最大程度还原港式奶茶的原汁原味。
再例如同为老字号的王老吉,最初只是广州地区的一间普通凉茶铺,近200年的历史中历经多次转型、重组。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首创了盒装与罐装凉茶,将凉茶从又苦又涩的中药汤转变为现代化的饮料产品,开创了凉茶行业的新业态。
到了今天,王老吉也不再只是千篇一律的红罐凉茶,而是推出过包括无糖精品凉茶、黑凉茶、爆冰凉茶、茉莉凉茶等产品在内的系列凉茶产品。但王老吉用产品品质留住客户的行动却从未改变,餐饮老字号的产品形态可以千变万化,却绝不能丢掉品质这个“灵魂“。
2、用多元产品打破业务瓶颈
餐饮行业天然就会受到门店数量和翻台率的限制,业务增长存在瓶颈,如果用加盟模式快速开店,品质又难以把控。正统的兰芳园港式奶茶至今也只在香港开有三家门店。
以自己的核心产品为中心,开发出多元产品矩阵是一种非常可行的方法。如果打开全聚德天猫旗舰店,你就会发现,全聚德早已不是人们印象中的“卖烤鸭的”。全聚德以他们的核心产品——烤鸭为中心,开发了一系列相关产品。如今全聚德的产品线中包括酱鸭、熏鸭、卤鸭掌、咸鸭蛋等一系列鸭产品。甚至包括绿豆糕、蛋黄酥等传统糕点。
< class="pgc-img">>这套打法你可能并不陌生,海底捞的产品线就早已不只是火锅,而是有着包括自热火锅、火锅底料、佐餐酱在内的系列火锅产品。这一招可不只有新兴品牌会用,同为火锅品牌的餐饮老字号东来顺如今的产品线也极为广阔,包括盒装火锅牛羊肉片、古法浓汁羊蝎子、清真火锅底料调味料等产品。
这些产品能帮助餐饮老字号极大地拓展使用场景,创造多元收入渠道。
3、用文化传输占领消费者认知高地
如今,说到包子,人们就会想到狗不理;说到羊肉泡馍,就会想到老孙家;说到传统糕点,就会想到稻香村。这些领域的创业公司想要成功,就要付出极大的市场教育成本,扭转消费者已经形成的固有印象。
面对新兴品牌剧烈的竞争,如果老字号能利用声誉优势,成功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品类的“代表”,那就等于为自己挖了一道极深的护城河,竞争对手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才能跨越。
总的来说,餐饮老字号的传统是优势,但稍不注意,传统也可能成为创新的“枷锁”。老字号们需要放下传统的包袱,不断进取,才不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你有哪些喜欢的餐饮老字号?你觉得他们在这个时代该做出怎样的改变?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
参考来源:
[1]《企业能量模型:你陪客户喝酒,是因为做产品没有流汗》,2016年11月13日,刘润·五分钟商学院
提示:
*本文FBIF食品饮料创新(ID:FoodInnovation)原创首发,转载请联络授权。
* FBIF投稿与商务合作,联系Bobo(ID:fbifmedia1)
飘飘旗下网红奶茶的“授权”迷雾
张锐
目前,两份“严正声明”贴在以丝袜奶茶驰名香港的60多年老字号兰芳园(下称“香港兰芳园”)门前,态度坚决地否认向内地机构或个人授权开设实体店和销售兰芳园食品,更未有办理加盟事宜。
与此同时,内地版兰芳园正在筹备新一轮扩张计划,拟出资1亿元设立兰芳园食品制造四川有限公司。这家兰芳园的背后正是曾以“一年卖出10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圈”广告语闻名的香飘飘。
2月21日,香飘飘公关部人士向经济观察报表示,公司在2016年已取得“香港兰芳园品牌”的许可,而关于其授权是否只是类似香港兰芳园的“A货”公司则并没有直接回复。
负责线下门店业务的杭州兰芳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杭州兰芳园”)相关人士则表示,与香飘飘签署了保密协议不方便回应,并称除了杭州兰芳园授权直营和加盟以外,目前市面上也存在没有授权的兰芳园门店,公司法务部会进行“打假”行动。香飘飘澄清,目前公司没有线下奶茶店业务。
截止记者发稿,萦绕在香飘飘“兰芳园”授权的迷雾并没有完全解开。
授权风波
2月15日,许念(化名)完成了香港网红之旅清单的又一个项目——打卡香港兰芳园。这家依旧保持着铁皮屋造型的小小店铺在港经营大约65年,以丝袜奶茶驰名,曾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姊妹篇《一城一味》中作为香港味道的代表。
近年,港式奶茶成功申请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兰芳园更是蜚声在外,成为访港旅客的网红打卡点。
事实上,许念首次打卡兰芳园是在广州珠江新城的兰芳园线下门店。这一次到访香港兰芳园店,令许念感到非常意外,位于香港中环位置的香港兰芳园店铺门口赫然贴着两份严正声明澄清:兰芳园仅在香港开设三家店铺,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分店,也并未委托/联合/授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开设兰芳园店铺及办理加盟事宜。
记者从香港兰芳园方面了解到,他们已经发现有侵权人假冒及盗用该司名义在中国内地多处设立兰芳园实体店铺,并开设假冒兰芳园茶餐厅,冒用兰芳园之品牌公开销售假冒兰芳园食品,欺骗广大消费者。
面对记者更多询问,香港兰芳园工作人员拒绝再回答。此前,香港兰芳园负责人曾对港媒表示,因考虑到维权失败可能反而面临巨额诉讼费和赔偿费,他们最终选择以公告澄清的方式。
据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除了位于广州珠江新城华利路的兰芳园门店,佛山南海区怡丰城商场内也有一家门店,两家店装潢、商标均采用香港兰芳园相似款。
广东地区一位兰芳园门店经营者向经济观察报透露,大约两年前,她与香飘飘、兰芳园方面签署了加盟协议,目前是4家杭州兰芳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分店的法定代表人,其中一家位于广州、三家位于佛山,包括前述提及的怡丰城商场店。“香港兰芳园,林氏家族,林木河创立的。”该人士表示,她认为自己加盟的就是在香港经营60多年、由林木河家族经营的兰芳园,签署协议时并未与香港方面联系,对方也只是提供了公司名字。
另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加盟商也表示,其加盟的兰芳园是有“香港授权的”,而具体来自哪家兰芳园公司,她则没有表态。
一位接近香港老字号兰芳园人士透露,兰芳园多年来受到“山寨、假冒”困扰,此前曾有内地企业注册与该公司极其相似的商标名。
更有消息指,有企业以每家店30万元加盟费在内地开设多家兰芳园门店,加盟费累计数额或超过千万。记者在香港公司注册处查询到,至少有4家公司注册含有兰芳园字样的名称。
其中一家香港兰芳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公司编号2242762。同时,另有兰芳园有限公司成立于 2003年 11月,公司编号0872539。据悉,后者为香港兰芳园注册的公司名。
记者翻阅资料注意到,早在2016年5月,海口美兰区一家“兰芳园”饮品小吃店在试营期间被媒体披露涉嫌商标和字号侵权被商场方叫停,杭州兰芳园当时也卷入其中,曾出面澄清公司有“香港授权”。海口市美兰区工商部门调查结果显示,美兰“兰芳园”饮品小吃店品牌授权来源于香港兰芳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2月21日,记者再次向杭州兰芳园负责加盟事宜人士核实,他回应称由于公司与香飘飘方面达成合作,并签署了保密协议,不方便答复授权以及加盟费问题,需由香飘飘方面统一回应。
与此同时,该人士称,目前杭州兰芳园以直营为主,加盟方式作为配合,并澄清广州暂无实体店,前述提及的广州珠江新城店可能存在假冒。他表示会通知法务部开展打假行动。
香飘飘新的增长点
在香港兰芳园“打假”的同时,内地版兰芳园正在筹备新一轮扩张计划,它的背后正是奶茶行业巨头香飘飘。
1月9日,香飘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603711.SH下称“香飘飘”)公布两项议案,包括《关于设立全资子公司兰芳园食品制造四川有限公司的议案》和《关于设立孙公司兰芳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议案》。2018年上半年,香飘飘先后在广东江门投建年产 16.8万吨液体奶茶生产线建设项目、在天津滨海新区投建年产 11.2万吨液体奶茶生产线建设项目,下半年再次拟出资6亿元投建成都温江液体即饮奶茶生产基地项目。这是继完成“可绕地球三圈”杯装奶茶销量后,香飘飘进军液体奶茶市场和线下餐饮市场的又一次尝试。
2017年,香飘飘一面忙着准备上市,一面筹备再一次突围奶茶行业,甩掉“产品单一”、“受制淡季”等负面标签,先后推出MECO牛乳茶和兰芳园系列两款液体奶茶产品。根据香飘飘2017年与2018年报告显示,MECO牛乳茶和兰芳园系列很快成为公司新的营收增长点,兰芳园系列表现更为突出。2018年前三季度,兰芳园系列销售收入完成37.26%的增长率,仅次于香飘飘杯装奶茶美味系列48.42%的增长率,但超过香飘飘在杯装奶茶行业的整体增长。在整体收入占比上,华南市场销售收入增长超过70%,较其他区域增长趋势更明显。
公开资料显示,香飘飘旗下拥有包括浙江兰芳园食品有限公司、兰芳园(广东)食品有限公司、天津兰芳园食品有限公司等。在兰芳园港式奶茶官方网站上,关于香飘飘兰芳园杯装液体奶茶的起源、发展均以1952年林木河在香港建立的兰芳园为蓝本,采用的兰芳园商标也与香港兰芳园的相似度极高。
2017年,香飘飘曾因兰芳园商标授权问题被质疑,证监会要求香飘飘说明与“兰芳园”相关的商标权、商标申请权等具体情况。
随后,香飘飘方面在招股书中回应,发行人于2016年7月28日与林俊忠、林俊才、林俊业签订《品牌独家使用许可框架协议》,约定林俊忠、林俊才、林俊业将其拥有的香港兰芳园品牌许可给发行人在中国大陆地区内在许可产品及有关许可产品的宣传上使用及开设实体店使用,该许可为永久性许可,许可费为港币 8050万元。
其中,品牌许可内容包括,香飘飘有权在品牌许可区域任一商标类别申请注册兰芳园或近似名称注册商标、著作权等相关知识产权,在品牌许可区域形象宣传及许可产品销售推广时,在各媒体上永久使用兰芳园品牌成长、历史元素、创始人经历以及宣传香飘飘食品于品牌许可区域内生产、销售的许可产品与兰芳园品牌的渊源、以及协议约定的许可方式和内容等。
2月21日,香飘飘公关部人士回应经济观察报记者关于兰芳园授权问题时重申,公司此前已经在公告中声明。
不过,针对授权方具体为香港兰芳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还是兰芳园有限公司,香飘飘并没有直接回答。香飘飘表示,杭州兰芳园为第三方公司,兰芳园线下奶茶店为杭州兰芳园旗下业务,使用兰芳园品牌是由香飘飘特许。目前,香飘飘没有线下奶茶店业务。
北京市君泽君(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小虎表示,如果香飘飘取得了香港兰芳园的授权,只要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就属于合法使用,而香港兰芳园称其“假冒”,香飘飘也可以追究对方责任。
如果香飘飘只是取得与香港兰芳园相似的香港公司的授权,而相似公司并没有商标,那香飘飘与相似公司签订的授权协议就是无效的,香飘飘使用未经香港兰芳园许可的商标的行为也涉嫌侵权。
此外,按照前述协议,香飘飘方面仅取得兰芳园的品牌授权,但未提及配方。经济观察报记者也注意到,香飘飘推出的兰芳园杯装液体奶茶外包装显示,该产品由浙江兰芳园食品有限公司提供配方。这意味,即便是香飘飘取得香港兰芳园的品牌授权,此兰芳园亦非彼兰芳园。
香飘飘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曾塑造广为消费者熟知的“一年卖出10亿多杯,杯子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圈”香飘飘杯装奶茶,有中国奶茶第一股之称。
近几年发展中,在奶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自身发展瓶颈的双重压力下,香飘飘试图寻求新的突围方式。2018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因加大对液体奶市场投资资源,香飘飘在营业收入实现8.7亿元,同比 55.38%的增长的情况下,归母净利润-5459万元,同比下滑78.92%。
尽管如此,香飘飘对于进入液体奶茶市场的态度依旧是乐观的。
走于内地和香港两地,你经常会发现有很多同名的品牌,看起来相似,但出品和细节却又往往有很多不同。
例如莲香楼、兰芳园、荣华月饼,内地和香港都有他们的踪迹,那么同名的他们同属一家吗?还是说一家是“李鬼”,一家是“李逵”?
其实,这些同名品牌的背后,隐藏着一段段堪比TVB连续剧般的故事……
莲香楼:同源异枝,各有坎坷
相较于香港莲香楼,广州街坊应该更加熟悉位于荔湾区第十甫路的莲香楼总店。
其实,两者可以说是同源异枝。
1889年,广州西关一间专营糕点美食的糕酥馆开业了,这间糕酥馆就是莲香楼的前身。
最开始,这间糕酥馆店名为“连香楼”;直至1910年,翰林学士陈如岳品尝莲蓉食品后赞叹不已,提议给“连”字加上草字头,手书“莲香楼”作为招牌。
< class="pgc-img">▲广州莲香楼,图源网络
>同年,莲香楼被广州“茶楼王”谭新义收购,谭新义与股东们订立《广州莲香楼合同》。莲香楼也开始经营茶楼业务,并逐渐扩大规模。
在莲香楼事业蒸蒸日上的1918 年,香港商人来广州请求开设分店,广州总店便派出师傅前往香港担任高层,香港第一代莲香楼就在1927年于中环皇后大道落地生根。
< class="pgc-img">▲原莲香楼全体股东、司理合照,图源网络
>1949年后,广州莲香楼进行公私合营后,改为国营企业,但是香港莲香楼依然每年派人到广州一德路的办事处派发分红给各股东。
后来因为两地联系越来越困难,广州莲香楼慢慢与香港莲香楼失去联系。在经营运作上,两地莲香楼从此各负盈亏。
< class="pgc-img">▲香港莲香楼,图源网络
>分家后的莲香楼,在省港两地的经营也遭遇了各自的坎坷。
广州莲香楼在文革期间被改名为“东升楼”,作为酒楼的部分被迫停业,二、三楼变成专门加工蓉馅的工厂,一层大堂卖早点,现在月饼柜台的位置,那时是现做肠粉的明档。至1973年才恢复“莲香楼”原名,1984年才恢复酒楼茶饭市。
2006年12月,广州市莲香楼由国有企业转制成为广州市莲香楼有限公司,并通过招标引入民营资本进行经营,而广州饮食服务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继续持有品牌商标,不过合作并不顺利,后续引发了很多商标纠纷,导致诉讼不断。
< class="pgc-img">▲关于广州莲香楼商标争议的报道,图源网络
>而香港莲香楼的情况更为复杂。2006年,当时的主理人颜志人与其侄子颜尊辉等人开设了一家“天香大酒楼有限公司”来管理莲香楼。2008年颜志人逝世后,日常生意便由颜尊辉一人负责。
但到了2009年2月,颜尊辉在上环开了一家与莲香楼风格相近的“莲香居”,并向媒体称是莲香楼分店。
此举引起颜志人子女的不满,双方对簿公堂。两家人就此决裂,港媒将他们的争夺称为“《溏心风暴》茶楼版”。
< class="pgc-img">▲港媒报道颜氏家族的纷争,图源网络
>2019年2月,随着香港莲香楼租约完结,颜氏家族就打算将莲香楼结业。而几位老伙计就合资接手,继续于原址营运,不过受到疫情影响,当时难以正常经营。
直到2020年,莲香楼第四代传人获业主续租,颜氏家族再次接管酒楼。
< class="pgc-img">▲莲香楼宣布结业,图源网络
>然而,2022年受疫情打击,香港莲香楼于8月8日正式结束营业,目前剩“莲香居”继续经营。
兰芳园:包装饮料真假谜团
在内地,大家不难见到“兰芳园”的门店和包装饮料,不少街坊都默认是香港兰芳园的内地分店或者授权品牌。
然而,香港兰芳园近年来声称“只此一家”,已对内地此类实体店和产品进行打假。
< class="pgc-img">▲香港兰芳园,图源网络
>香港兰芳园创始于1952年,是香港现存最悠久的港式奶茶铺之一。创始人为林木河先生,他最初在中环摆花街开设兰芳园大排档,供应多士、三文治、奶茶等传统茶餐厅食品。
2014年6月,港式奶茶技艺成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兰芳园更是首个获得世界食品品质大奖的奶茶品牌。
自此,兰芳园名声大噪,吸引许多人前来香港打卡。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蔡澜就曾说:“不喝兰芳园,白来香港”。
< class="pgc-img">▲香港兰芳园门口排起长队,图源网络
>不过,香港兰芳园多年来受到“山寨”的困扰,2016年就进行了第一次打假。
当年,海口一家名为“兰芳园”的奶茶店试营业。因为与香港中环老字号茶餐厅兰芳园同名,且店家无法明确与香港兰芳园之间的关系,涉嫌商标和字号侵权,门店所在商场决定停止其试营业。
后经当地工商部门调查发现:海口兰芳园从“杭州兰芳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处获得授权经营许可。
< class="pgc-img">▲海口兰芳园,图源网络
>而杭州这家公司的授权来自“香港兰芳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5月,公司编号2242762。
但是,香港兰芳园注册的公司名为“兰芳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1月,公司编号0872539。
所以说,两家并不是同一个“兰芳园”。
< class="pgc-img">▲香港兰芳园餐饮管理公司的授权书,图源网络
>2016年,一款标注为“兰芳园”的包装饮料开始出现在内地市场,其在显要位置写道:香港兰芳园,始于1952年。相信大家在超市或便利店都有见过。
其实,这款“兰芳园”包装饮料是内地知名品牌“香飘飘”的旗下产品。打开香飘飘的官网,关于兰芳园杯装奶茶的起源、发展也是以1952年林木河在香港建立的兰芳园为蓝本。
< class="pgc-img">▲香飘飘旗下兰芳园包装饮料,图源网络
>香飘飘曾在上市招股书中宣称于2016年与香港的兰芳园创始人家族成员林俊忠、林俊才、林俊业签订签署协议,以8050万港币授权兰芳园商标在内地的永久性使用权许可。
< class="pgc-img">▲香飘飘官网内容
>< class="pgc-img">▲香飘飘官网内容
>不过,香港兰芳园就曾把两份“严正声明”贴在香港兰芳园的门前,当中写到:“兰芳园仅在香港开设三家店铺,除此以外别无其他分店,也并未委托/联合/授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开设兰芳园店铺及办理加盟事宜!”
香港兰芳园负责人曾对港媒表示,因考虑到维权失败可能反而面临巨额诉讼费和赔偿费,他们最终选择以公告澄清的方式。
< class="pgc-img">▲兰芳园店内声明,图源网络
>2019年,为了回应消费者的质疑,名为“香港兰芳园”的Facebook账号就展示了“品牌独家使用许可框架协议”,指香飘飘公司得到兰芳园创始人家族的合法授权。
不过,为什么授权协议是跟创始人家族成员签,而不是和香港的“兰芳园有限公司”签,香飘飘却没有说明。
< class="pgc-img">▲相关帖文,图源网络
>而且,还有媒体曾注意到,香飘飘推出的兰芳园杯装液体奶茶外包装显示,该产品由“浙江兰芳园食品有限公司”提供配方,而非香港的“兰芳园有限公司“。
这意味着,你在商超中买到的那杯兰芳园奶茶,即便获得了正版的品牌授权,但和蔡澜赞不绝口的那杯兰芳园奶茶,味道恐怕也并非完全同一回事了。
荣华月饼:商标争了二十余年
荣华月饼对于广州人来说,可以说是耳熟能详的老牌子,因为不少港星都曾经为之代言。但是,市面上曾经有两家“荣华月饼”,双方为了抢夺这个商标进行了持续20多年的官司……
香港荣华成立于1950年,其品牌“荣华月饼”是香港十大名牌之一。1978年起,荣华月饼开始销往内地,90年代大力推进月饼在内地市场的发展。
而苏氏的荣华饼食店于1983年在广东顺德成立,同年开始销售荣华月饼。上世纪90年代,其产品凭借不错的口碑开始销往大江南北。
< class="pgc-img">▲香港荣华月饼的LOGO,图源网络
>至此,两家荣华月饼在内地市场正面相遇,一场关于“荣华”的争夺战就此拉开帷幕。
事实上,两家企业都曾试图申请“荣华”商标。但一家位于山东的糖果厂,已于1990年注册带圈的“荣华”商标。因此,当时两家月饼企业的商标申请都被驳回。
随后,顺德荣华了解相关情况,与持有荣华商标的山东糖果厂接触,顺德荣华最终通过受让取得荣华商标。
< class="pgc-img">▲顺德荣华月饼的LOGO,图源网络
>在内地获得荣华商标后,顺德荣华依然“不满足”。
1996年,顺德荣华仿照香港荣华“花好月圆”外包装盒。第二年,香港荣华把顺德荣华告上法庭。
1999年,佛山中院一审判决,判处“顺德荣华”侵犯“花好月圆”的图案,罚款7万元。
< class="pgc-img">▲左图为香港荣华月饼,右图为顺德荣华月饼
>而香港荣华也没有放弃“荣华”这个名字,两家荣华之间的官司之路漫长而曲折,几十场官司从中院一路打到最高人民法院。
2017年,广东高院判决认定香港荣华的繁体“荣华月饼”为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判决顺德荣华侵权。
接着北京高院在二审判决中认定,香港荣华的繁体“荣华月饼”为知名商品特有名称的抗辩不成立,侵犯了顺德荣华的“带圈荣华”注册商标专用权。
< class="pgc-img">▲图源网络
>实际上,在类似的案件中,法律上界定谁侵谁的权有一定难度,因为香港遵循的是海洋法系,规定先用先得的原则,而内地则是遵循大陆法系,规定注册在先的原则。
有专家认为,两家荣华应在各自合理的范围内规范使用商标。顺德荣华按照国内商标法可以使用“荣华月饼”的商标,但是包装却不该模仿香港荣华的“花好月圆”等标识来模糊。元朗荣华则标注“元朗荣华”“WING WAH”等字样“曲线救国”。
< class="pgc-img">▲香港荣华目前使用元朗荣华作区分,图源网络
>很多驰名省港澳湛的著名品牌,之所以闹出了那么双胞胎案,除了有历史的原因之外,也有两地适用法律不一致的原因。
有学者指,因为香港与内地存在相关制度的不同,商标并不互认。商标不具有通用性,也就是在内地注册的商标在香港不受保护;反之,在香港注册的商标在内地也不受保护。所以,这些法律漏洞令一些资本有了很多可操作的空间……
各位自己友,
你分得清以上几家同名品牌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参考资料:
1. 经济观察报:《网红奶茶的授权迷雾:香飘飘撞名香港老店兰芳园》
2. 中国质量新闻网:《海口兰芳园奶茶店疑为“山寨版” 香港兰芳园:从未授权》
3. 中国质量新闻网:《"真""假"荣华—荣华月饼商标侵权之争伤害了谁?》
4. 中国经济网:《香港"荣华"意外旁落 商标之争酣战十年难解难分》
5. 凤凰网:《14年粤港"荣华"月饼商标纠纷迎最后对决 最高法近期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