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快讯(记者 张晓荣)继外婆家、华莱士后厨卫生问题被曝光后,西贝南京金鹰店因餐具不洁等问题被推上了热搜。3月16日,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西贝莜面村南京金鹰店突击检查,发现其清洗好的餐具仍有油污,食物残渣、灰尘等,同时后厨配餐人员操作不规范,前厅”明厨亮灶"的厨师也没有按要求佩戴口罩,市场监管部门向该门店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针对此事,3月17日西贝餐饮副总裁楚学友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餐具清洗不到位确实违反规范,目前已启动“最后看一眼”行动,增加专人进行检查,确保餐具清洁,并对员工使用抹布进行培训,但对于前厅厨师是否要戴口罩,公司需要慎重考虑。
3月16日晚,江苏公共新闻频道报道,当天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西贝莜面村南京金鹰店突击检查,在洗碗间内发现,清洗好的餐具全部被放在保洁柜中,直接上餐给客人使用,然而这些餐具中仍能看到食物残渣、油渍、灰尘,以及残留的洗涤剂,店长称口杯在使用之前还用口布擦拭,但并未使用一次性毛巾,被执法人员质疑会导致二次污染。
此外,后厨配餐人员操作不规范,一边切肉夹馍的馅,一边用擦桌子的抹布擦手。前厅"明厨亮灶"的厨师均佩戴上手套和帽子,但没有按要求佩戴口罩。执法人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126条,给店方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立即改正,同时要求西贝莜面村相关负责人下周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接受进一步调查。
针对此事,3月17日新京报记者致电西贝餐饮副总裁楚学友,就报道中涉及的三个问题一一询问。首先,针对洗碗间内餐具未清洗干净,用口布擦拭玻璃杯,楚学友表示,餐具未清洁彻底确实违反公司标准操作要求,会接受监督、整改。但公司工作人员面对镜头和监管人员紧张,口误将“白毛巾”说成 “口布”,而西贝餐厅内的毛巾分为红、蓝、白三种颜色,其中“白毛巾”是经过消毒后的、可以直接接触入口餐具和食品。他还详细解释了西贝莜面村餐厅内的餐具清洗流程,称对餐具的清洁与消毒均使用全球知名清洁消毒用品公司产品,每家餐厅均配置洗碗机,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操作程序。
为此,目前内部已启动名为“最后看一眼”行动,即洗碗间会每天增加专人,要求洗碗伙伴在洗碗结束后逐一进行查看检查,不合格的重新清洗消毒,确保餐具清洁。
其次,针对报道中提到的“一位工作人员一边切肉夹馍的馅,一边用抹布擦手”的做法。楚学友称,蓝色抹布是用来清理落在操作台上的肉馅,不应该用于员工擦手,员工应使用规定的擦手纸擦手。他表示,现场员工是在切制肉馅,为非即食食品原料。而西贝要求后厨有白色、蓝色和红色三块抹布,白色清洁对象为即食食品接触面,蓝色清洁对象为非即食食品接触面,红色清洁对象为地面。以上三种抹布使用前均经过150毫克/升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对此,西贝内部将对于抹布和毛巾的放置和使用,实施针对性培训与考核,避免此类操作的再次发生。
而就“前厅明厨亮灶的厨师未佩戴口罩”这一问题,楚学友称公司会慎重考虑,是否非专间和非专区的员工也要戴上口罩。他解释说,门店的口罩佩戴要求严格依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8年10月1日颁布执行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制定,按照规范,规定专间的从业人员必须佩戴口罩;现榨果蔬汁加工制作人员、果蔬拼盘加工制作人员、植物性冷食性食品加工制作人员、对预包装食品进行拆封、装盘、调味等简单加工制作后及供应的人员、调制供消费者直接使用的调味料的人员及备餐人员均必须佩戴口罩,其余工作人员不必须佩戴口罩。
楚学友还表示:“把食品安全操作技能和制度完整落实到位,是我们应该从管理角度反思的问题。感谢媒体和监管机构的关注,我们一定整改到位,不让一直支持我们的消费者失望,欢迎大家持续监督。”
新京报记者 张晓荣 图片来源 官微截图 编辑 李严 校对 李铭
本周学生到校可不穿校服。”今天一早,武宁路小学向家长发布了一则防寒潮提醒。
据市气象局预报,受强冷空气影响,12月29日起上海将“一夜速冻”迎来大幅度降温。为应对即将来临的寒潮流,不少中小学学积极应对,本周有学校可以不穿校服,教室食堂开空调、为学生准备姜茶、热汤,对户外水管包裹保温层,防冻保暖,避免结冰,校园里多了防风门帘,多举措为学生做好安全防护。
今天早上,武宁路小学向家长推送了一条提醒,提示家长“本周寒潮降至,又湿又冷的日子要来了。武宁路小学特别提醒全校同学及家长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注意防寒保暖、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校方提醒学生不宜过早到校,并特别提醒本周学生到校可不穿校服。
在今天的升旗仪式上,愚园路第一小学向红分校校长进行寒潮预警,提醒师生做好防寒准备。
学校安全检查小组进行水管等装置的检查,发现水管暴露在外面,马上与施工队联系,把水管包起来,并安排学校的夜保安遇到晚上降温,关闭水阀或者打开龙头,让水龙头呈滴水状态以此应对寒潮。
曹杨中学向全体学生和家长发放了寒潮预警和防护的告家长书。不仅呼吁鼓励家长注意孩子的保暖防护,还依据校园整体情况做了一系列御寒举措。
学生着装方面,考虑到校服御寒性差,校方表示日气温最低在2摄氏度以下,将提前发放通知,让学生及家长依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着装,确保学生能够穿上厚厚的羽绒服和保暖衣物不受校服制约。
另外,对于因极端气温、大雾天气、交通管制或家长提前告知情况下,学生稍晚到校不予以迟到处理。
学校为应对寒潮还专门设计了不同种类的暖心暖胃热汤,包括:萝卜骨头汤、红枣山药汤、罗宋汤、姜汤等种类,让小孩有选择、爱喝汤。此外食堂会根据情况提供汤面、小馄饨、大馄饨等。
教室和食堂内分时开启空调。教室空调严格按照防疫要求进行,在确保室内温暖的情况下,午休时间关闭,开窗通风,并做相应消毒工作。食堂在学生就餐前30分钟开启空调,确保学生一如餐厅就能享受温暖。
学校就住宿学生寝室的热水供应和空调暖气进行设备检查。保证学生能够随时刷卡用上热水。对于宿舍空调开放,学生入宿期间不与限制。
延安初级中学也在今天利用学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等,将天气变化过程及其有关消息和防御措施向全校师生发布,指导师生安全度过寒潮。
学校总务处全面排查校园用电情况,检查电路设施设备的安全情况,确保极端气温下的校园用电安全。对户外水管包裹保温层,防冻保暖,避免结冰。
华师大附属天山学校积极应对寒潮的到来,及时做好寒潮及雨雪冰冻天气的应对措施,户外通风处裸露水管、水表、阀门做好保温和防护,用保温材料包扎,防止管道结冰。对于不耐寒的树木(尤其是新栽树),使用大树专用防寒保暖衣进行包裹。
幼儿体质较弱,防寒保暖工作尤为重要。
秋月枫幼儿园积极应对,针对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启了防寒保暖工作。幼儿上课的室内温度,学校严格把控,保证室内温度达到18度以上。为了防止病毒传播,开空调的同时及时通风换气。
在餐食方面营养搭配,幼儿园在确保品类的同时,保证饭菜热、点心热、饮用水热,此外还额外增设了热姜茶,鼓励并引导幼儿喝姜茶、爱姜茶,暖身暖胃。
今天一早,宝山区机关幼儿园也为户外水龙头裹了一层“新衣服”,防止结冰。
据园方介绍,幼儿园防寒工作在11月份入冬时就已经开启了,园方在门厅处挂起了防风门帘,每天孩子运动和饭后都用热毛巾擦脸,热毛巾也会提前放在蒸箱里消毒蒸热,运动过后为孩子准备热茶。
兆丰幼儿园也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应对准备。在做好日常冬季防寒保暖工作的基础上,为牛奶壶戴上了“毛线帽”、过道口装好了防风门帘、 两餐一点备好热毛巾。
仙霞路第二幼儿园是一所老园所,硬件上卧室与厕所分离,为了应对寒潮、确保幼儿午睡中上厕所避免着凉,幼儿园特地为每班配备棉拖鞋、冬季睡袍,为幼儿午睡中上厕所提供了保暖保障。
来源:周到
近年末,也是即将迎来旅游小高峰之际,原本应该是酒店业比较欣喜的时刻,然而继“毛巾门”事件之后,日前,酒店业界又集体陷入了“床单门”——有消息曝光,酒店床单“暴力蒸白”黑幕,带血布草和会所内裤掺入混洗,被曝光的洗涤公司与7天、如家、锦江等知名连锁酒店都有过业务。
第一财经记者12月27日多方采访了解到,类似的“床单门”事件并非第一次发生,大部分经济型连锁酒店甚至部分三星级和四星级酒店都会采取外包洗涤模式,因为自建洗涤系统成本过高,通常只有五星级酒店才采取自建洗涤系统。而在外包模式之下,监管和卫生安全很难把控,酒店只是审核洗涤公司的资质和抽检,床单是否洗干净几乎全靠洗涤公司的业界良心。
在酒店业界,布草是一个专业名词,泛指现代酒店里差不多一切跟“布”有关的东西,包含酒店客房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枕芯、被芯、装饰面料等;酒店卫浴产品:如方巾、面巾、浴巾、浴袍等;酒店餐厅用纺织品:如台布、口布、椅套等。
一家酒店每天会有大量被客人使用过的布草需要清洗。
“你想一下,一家酒店基本至少有100间左右客房(小型精品酒店可能单体项目客房数量在几十间),有些酒店客房数在数百间,每间客房都有床单、被套、枕套、浴巾等,以前是每天一换,现在讲究环保,所以是每客一换,每天要产生大量需要清洗的布草。因此,如果都要酒店自己清洗的话,需要耗费巨大成本去购入洗涤设备并且维护。所以在酒店业界,经济型连锁酒店以及不少三星级酒店,甚至相对房价低廉一些的四星级酒店都会采取布草洗涤外包。只有豪华五星级酒店才会采用自建洗涤系统。”张君(化名)在一家大型连锁酒店担任管理者多年,他这样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在采访和查阅公开信息后,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市场上的洗涤公司非常多,通常这些洗涤公司的业务范围会包括洗涤酒店的床单、被套、毛巾、客服洗涤;餐厅的台布、口布、厨衣、椅套洗涤;浴场毛巾、浴巾、浴衣、浴袍洗涤;美容院的毛巾、浴巾、美容袍、美容床单;健身房毛巾、浴巾;工厂:团体制服、工作服干洗湿洗。即主要针对的行业有酒店、宾馆、浴场、餐饮、美容院、健身房、工厂、度假村、商务会馆等。
按照相关要求,不同类别的布草要分开洗,而且要采用对人体无害的专业洗涤用品,干净和污染布草必须分开放置。公开信息显示,常用的洗涤用品有三大类:一是块状,如香皂、透明皂、复合皂;二是粉状,如洗衣粉、天然皂粉;三是液状,如洗洁精、液体皂、沐浴乳、香波等。正规企业的产品有特定的香味,液体产品透明,无悬浮物(非透明型的均匀、不分层);块状产品组织均匀,色泽悦目;粉状产品色泽均匀,无杂质。液体、粉状产品其净含量平均值均达标准要求
然而在此次被曝光的洗涤公司视频中可以看到,该洗涤公司将不同类别的布草混洗,甚至把带血布草和会所内裤掺入混洗、干净与污染布草也未严格分开、最糟糕的是其使用的洗涤用品,属于用化工用品“暴力蒸白”——并非真正洗干净,而是表面看似白净,而且还对人体皮肤有害。
第一财经记者联系相关酒店后,如家等酒店表示上述曝光消息与事实有所出入,具体情况正在处理中。
这并非酒店业界第一次被曝光此类事件,多年前,7天、华住等也都被指与其合作的洗涤公司出现问题,当时7天酒店表示,酒店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监管漏洞,要求涉事酒店马上更换到指定的具有国家环评资质的大型洗涤供应商,今后其还将增加PH值的测试,对酒店的布草进行抽查。
缘何多年来的问题“屡教不改”?
“酒店选择洗涤合作伙伴当然一套要求和细则,但是具体到各个门店,尤其是加盟店的时候,很难管控。对于酒店而言,审核是有的,主要是审核洗涤公司的资质,基本上专业洗涤公司都可以拿出相关的经营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等证件等,所以大家就签约合作了。合作后,每天有大量布草要洗涤,酒店也不可能都检查,一般都是抽查,甚至抽查频率很低,有时候根本就是不查,当然也就难以发现布草否真的清洁。说到底,行业缺乏规范和监管,酒店也难以控制洗涤公司的质量,光靠审核资质并不能真正监管质量,布草是否能洗干净,几乎全看洗涤公司的业界良心和职业道德。”张君这样对第一财经记者描述。
在采访中,不少酒店业界人士也都表达了与张君类似的观点。
第一财经记者曾经采访了解过洗涤行业,低价洗涤厂由于报价低廉,因此为了自己的利润空间,就会进一步压缩洗涤成本。洗涤厂的洗涤用品分为洗涤液、粉或碱类洗涤剂,洗涤液成本最高,而属性最中性温和,洗涤粉其次。最便宜的就是碱类洗涤剂,因此出于省钱考虑,不少不规范洗涤厂都会选用碱类洗涤剂,而且这类洗涤剂还有一个“好处”——洗出来的毛巾和床品看似特别白而显“干净”,于是这种又便宜又“干净”的洗涤方式被不少小型洗涤厂采用。
“这些年酒店业界经历过的‘毛巾门’、‘床单门’等事件的本质都一样,其实就是成本问题。这几年酒店等收益越来越低,投资回报期越来越长,大多已经超过5年。因此在人力和其他成本方面,酒店一直在想方设法节省成本。于是就直接导致服务质量下降,之前的‘毛巾门’风波就是清洁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问题,而此次的‘床单门’则是折射出于布草清洁管理的漏洞。一家100间客房规模的经济型酒店每个月要耗费数万元进行洗涤,如果低价外包给洗涤公司则可以节省开支,但是这样的低成本做法不仅减少了布草的使用寿命,加速折旧,同时也给客人的健康造成影响。然而,要短时间解决类似的行业问题是非常困难的。” 华美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分析。
(责任编辑: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