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转眼就又是毕业季了,离开校园多年,过去的那段时光早已有些模糊,但一回想起来却又历历在目。
有很多情谊,平日里看不出来,结果全都变成了散伙饭时的眼泪。
ID:阿Q
我读书的学校就在成都,我们班很奇特,我是我们班唯一一个本地土著。每次在学校上课都有一种反差感。不过到了大四,同学间倒也是很熟了,除了惯例的同寝室一起上课、食堂吃饭、下课回寝室这种两点一线之外,好像也没有太多其他交集了。
一回头,才发现,四年时间都已经要过去了。有时候你以为的平淡,实际上是一种克制的深情。
临着毕业的时候,大家都有了各自的打算,毕竟成都这座城市的生存难度还是比很多同学的老家高太多,有不少同学都已经打定主意拿到毕业证就回老家。所以,实习期开始前的那顿散伙饭,感慨得有些始料未及,却又仿佛命中注定。
学校在离市区不远的郊县,以荤豆花出名。虽然已经晚饭时间,但天色还很透亮,每一个前往校外那家川菜馆聚餐的同学,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
老家在天津的小林,报道第一天大家约着聚餐,吃回锅肉都会辣得满头大汗,经过四年锤炼,早已“百毒不侵”了;以前滴酒不沾的阿恒,那一天仿佛是千杯不醉;酒过三巡的老胡巴着我说了比过往四年加起来都还多的话……
其实,没有人在意菜好不好吃,在过去的四年里,川菜之美,体验得最为纯粹。
到了最后,大家走路都偏偏倒倒了,那一天的宿管老师特别通情达理,不仅没有呵斥我们,还关心地说让我们回去早点休息了。
如今已是两个孩子爸的小林,偶尔还会怀念成都湿冷的天气和川菜的麻辣;上过班炒过股如今在卖锅盔的阿恒,隔一两年就会来成都约我喝上两杯;平日里话不多的老胡,这几年都在干房地产销售,偶尔在微信上说,好久来成都喝一杯……
对于每一个在那一晚开怀畅饮、把酒言欢的我们来说,最美的味道,就是青春。
ID:Y2J
啊,又到夏天了呢。其实很怕夏天,因为是出汗体质,但夏天在我的记忆里,却是美好无比。毕业前的时间特别无所事事,总想抓紧最后的时间好好玩一下,虽然那时还不懂什么叫做Gap Year。
在二外的课上,认识坐在旁边的学弟,他是那种会让人觉得很善良的人。那个时候其实大家都好单纯啊,早上会发短信说“学姐,我在背单词了”,周末发短信说“学姐,我赶车回家了”,诸如此类……
后来快毕业了,某天就约着说去游泳和吃烤肉,因为我觉得这才是summer day该有的样子。
那时的猛追湾人还不太多,我们轮着从5米池的跳台上往池子里跳,就好像假装自己在海边一样。完了出来在泳池门口一起吃了蛋烘糕,一路走到第五大道,那边当时有很多自助烤肉店,特别受学生的欢迎。
我是那种吃了也不怎么长肉的女生,所以自助烤肉我都是不怕的,还可以喝上几瓶。可能是因为那天游了泳的缘故,我们吃了好多盘肉,还喝了几瓶冰冻啤酒。聊各种开心的回忆笑到岔气,没人去问明天会在哪里。所谓的无忧无虑,大概就是那盛夏光年里我们单纯的样子吧。
后来我去了北京工作,一年到头也回来不到一次。北京吃的其实并不少,但是好吃的真的没法和成都比,特别是那些地摊小吃鬼饮食,还是成都最牛。虽然慢慢习惯了这里的气候、饮食和生活节奏,但不管时间过多久,那年夏天的泳池、第五大道和19元一客的烤肉,在我心中就是夏天里满是阳光的电影定格画面。
D:姗姗来吃
说来有缘,高中的毕业饭和大学的毕业饭,都逃不开小Y和小Z。我们仨,从中学到大学都是一个学校的,中学的时候我和小Y在理科班,小Z去了文科班,虽然每天下课还是会在过道上分享着班级里的趣事,但又总觉得好像少了些什么。
高考完了那天,我们也跟很多同龄人一样,在绿满家吃火锅。每年高考完那天的绿满家,满堂都是毕业生。很多同学是第一次一起吃饭,很多同学是第一次喝酒。毕业那一晚,最有趣的是,一群人去KTV唱歌,喝到天亮,嗓子也沙哑了,一群人带上剩下的啤酒,打车到了校门外的网吧,说玩两把CS。结果,清晨十分学校对面的那家网吧,坐满了同年级同学。
虽然绿满家早已成为过去时,但那一天,却像是我们的成人礼。
后来上了大学,我们经常在一起听五月天、GreenDay,打魔兽,又或者周末晚上去KTV唱歌。可是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没曾想到毕业那天我们仨要各奔东西。小Y要去外省的工地上驻扎,小Z则要去大洋彼岸留学,而我,则留在成都,得过且过。
毕业那一晚,我们几个凑够了钱在超市买了一瓶芝华士12年,在公园里喝到不省人事。那时候的我,大概是最多愁善感的年纪了吧,开心的往事和未知的未来不断地交替着在脑海里变化着画面。
多少年后,我才发现,只有酒一个奔四男人的左右手。
今天的稿子我们没有安利什么餐厅,只是跟大家分享了三个毕业和散伙饭的小故事。
其实,现在吃散伙饭的地方越来越多,火锅、中餐、自助餐,甚至也许就是校门口的某一家豆花店……但不管吃什么,最重要的都是将这份同学情谊珍藏在心。
进入社会以后,往往会发现学生时代的友谊更为纯粹,也不可复制。
文 | 大头葱
>都人不吃火锅=没有灵魂,可以说,成都人身体里流淌的血液都是火锅味的。
傍晚行驶在成都二环高架路上,你会发现成都上方流动的空气中都弥漫着火锅的味道,可以想象店内高朋满座三五人齐聚,门口排队的人群占据了周边整个街道。
< class="pgc-img">>火锅将人们拉到一起,还原了成都最市井的模样。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成都人对火锅的向往。
据最新统计,2018年中国人民吃掉了4800多亿元的火锅,其中四川的火锅店数量在中国位列第一。
< class="pgc-img">>经多方考证,火锅自长江之滨——酒城泸州的小米滩(现高坝二五厂)传入川之后,通过不断演变发展,成就了今天的成都火锅。
纵观成都火锅发展史,你会发现当你还没下手的时候,这个时代就已经变了。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成都街头众多的餐馆里就有火锅的存在,但是要说真正的火爆,还是最近十多年的事情。
1936年,成都有了第一家火锅店,名叫“好莱坞”,开在了总府街川戏院附近。据说是一个重庆人开的,锅底不是红汤,5块钱一个人。
< class="pgc-img">>80年代初,“热盆景”横空出世,火遍了整个新南门,在当时没有比这3个字更能精准定义火锅的名字了。
“明光锃亮的圆盆,腾腾冒着白烟热气,通红的一锅料汤内,翻涌着各色菜肴美味,鱼片雪白,青笋碧翠,粉丝银亮,土豆金黄,花色荟萃,美如盆景。”
< class="pgc-img">>据说那时候两个人随便吃一顿就四五十,攒上一个月的生活费,也就够勉强吃一顿。所以在当时,能够吃上一顿热景盆,洋气的不行。
到后来,整个新南门都是热盆景的店,夜晚的霓虹灯染红了新南门的天。
< class="pgc-img">>1995年,老热盆景店面拆迁,搬到了红星路四段,转身走进“高端”行列,生意依旧火爆。
2002年,重庆火锅孔亮入川。以荤菜6-8元、素菜2-3元,几乎折半的低价,成功打入成都火锅市场,这无疑给了热盆景一个暴击。
2005年,孔亮火锅与热盆景对街而立,短短几个月时间,曾火遍整个新南门的热盆景就落幕退场了。
< class="pgc-img">>回到1991年,狮子楼登场了。狮子楼是杨百万的儿子杨祖伟开的,标志着成都火锅真正进入高端化。
杨百万当时是成都第一个百万个体户,做蚊帐生意起家。狮子楼就开在那年头的万年场,除了狮子楼富丽堂皇点,周围一切都还是烂泥巴路。
< class="pgc-img">>递热毛巾的服务,自己组建的迎送客人的出租车队,还配备有带白手套,开奥迪A6的司机,连李伯清都说:“请客迈狮子楼就狮子楼嘛。”
可见当时的狮子楼多么辉煌。
再后来,狮子楼火锅剧烈下滑,部分店改名为“大同味老火锅”,生意大不如前。
< class="pgc-img">>1992年,芙蓉园火锅在指挥街口开业了。据说芙蓉国的排骨火锅一绝,在当时算是一家比较有特色的火锅,拥有一批老粉丝。
价格有点偏贵,当时大部分家庭还不算富裕,可能偶尔去吃一次,但是也回味无穷,李亚鹏去时还与老板合影过。
可惜后来芙蓉国就改成了芙蓉酒楼,再过几年,就彻底关门了。
< class="pgc-img">李亚鹏与老板合影
>1992年,罗傻儿的“ 傻儿火锅 ”因为一年四季酒水免费狠狠的火了一把。
1200平方米的大楼被堵的水泄不通,店门口经常是人山人海,很多人从中午等到晚上可能都没有位置,望平街头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
< class="pgc-img">>随后,又在南门502被服厂开了个1000平方米的分店,算是当时成都火锅店面积之最,也是傻儿火锅生意最辉煌的时代。
“傻儿火锅”不但是一个招牌,更是成都餐饮史上的一个奇迹,但是后来发生了“死老鼠事件”、“筷子事件”,口碑慢慢下滑。
1996年,望平店、金沙店、502店相继倒闭,新鸿店被法院查封,昔日辉煌已不再。
< class="pgc-img">>1996年,耙子火锅风靡,这是成都第一个用“全牛油”的火锅,可想而知它的欢迎程度。
口味很辣,辣得让人开跳,据说当年向重庆火锅下过战书,还有不少重庆老板跑来考察。
还有谭鱼头、快乐老家、川王府,大白鲨、粗粮王、绿满家,每一家在当年都算得上是叱咤风云,成都火锅也在不断发展。
< class="pgc-img">>川王府是成都第一家大型自助火锅超市!1997年就开在现在的双林路127号,谈得上是成都的一个地标性火锅店。
一家店带火一条街,谈起川王府,相信不少老成都人都知道,很大的一个堂子,39.8元/位,敞吃敞喝,觉得赚翻了。
< class="pgc-img">>大白鲨是成都第一家海鲜自助火锅超市,真的觉得老板儿太港火了,那个时候把海鲜当自助,十分壕气。
当汽车行驶在人南立交,回回都能看见大白鲨闪着的霓虹灯牌,在那时,的确感觉很洋盘。
< class="pgc-img">>过儿童节和生日,必定约定去家家粗粮王,一直没搞懂的是,明明是一家火锅店,字里行间却总是透露出喝粥的意味。
虽然是火锅店,但是也有很多小吃点心,比起生日半价优惠,他们家过生日的人免费,这是当时最大的彩蛋。
< class="pgc-img">>过生日免单的自助火锅还有春熙路口的绿满家,学校里吃土日子的生日都是在那里过的,不吃到扶墙绝不出来!
大概2010年之后,皇城老妈算是垄断了成都整个高端火锅市场,120元/位,在当时吃上一顿皇城老妈,能和别人吹好久的牛。
那时所有的明星来,都吃皇城老妈。
< class="pgc-img">>成都的火锅当然远不止这些,再后来还有老码头、蜀九香、麻辣空间涌现,多少有一点老成都的回忆。
到现在的小龙坎、大龙燚、川西坝子、电台巷等各种火锅风靡成都,成都火锅算得上是进入了繁荣时段。
<>编(德柱)注:个人喜爱烹饪更喜欢美食,十几年吃喝下来也算吃遍德州美食,也遇见颇多同仁。现与相识同好自费品尝德州食肆,只把老饕朋友们饮食感受心得分享与大家。
截稿日2019年05月29日(请注意发稿时间以免为你带来不便)
< class="pgc-img">>前些日子说了十三局烤羊肝评论不少,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有网友建议我去穆斯林烧烤去尝尝,那我就去尝尝呗。在网上查了一下德州的穆斯林烧烤有不少家,我果断选择了知名度较高的满家穆斯林烤涮城,不知道说的是不是这里。这里我去年就去过,但对菜的味道和口感当时没留心,所以影响不深。看看这次故地重游是否能加深我对他的印象。
< class="pgc-img">>它家在城区青年路与陵西路交叉路口 ,这个位置挺好找,在街上往东北的街角一看就能看大小好几个穆斯林涮锅、烧烤的广告牌。你一看就他家就是一德州传统的烤串店,夏天烤串冬天涮锅 。驻足停车,门口挺宽敞前后能挺十多辆车,但是来晚得的客人还是会为车位犯愁。
< class="pgc-img">>这家店是之前的幼儿园改的,一进院门看见如此宽敞的院子已经摆满了桌椅迎接新老食客,店里的气质也正是咱传统德州烧烤的气质,硬座矮桌围碳炉,不用什么华而不实的装饰也,不用金玉其外的先声夺人,一切拿烤串说话。在这你能体会到德州的另一面,身为市井自在。
入座后店家先上两个小菜压压桌,然后我们点好菜就进入主题吧。
< class="pgc-img">>大串烤羊肉(50元一足斤),肉串颜色金红这颜色有食欲,肉串一上来已被它这样的健壮的体魄吓到了,一斤羊肉穿了十串平均一两一串。这肉串分量十足价格也很实惠,肉摊一斤羊肉也要三四十元一斤,50元能吃到这足斤羊肉串,实属不易。
< class="pgc-img">>烤肉串外面有一层脆壳,吃的时候就会有外焦里嫩的感觉。但是这里的肉串外面的脆壳有待商榷,一般说到脆壳有酥、脆、硬三种不同的口感,我感觉这的壳有点硬了。肉很嫩只是羊肉的质感有点逊色,我是喜欢有点咬紧的那种肉串(这纯属个人偏好)。味道有点像奥尔良烤肉的影子,再配上自然辣椒调味中规中矩,比其他的地方沉稳了不少。但是这一两一串的肉串过于豪气,这样大的肉串其实不便于烧烤,难免从味道、口感逊色与他家的40元的羊肉小串比,羊肉小串更入味,烤的也会比较透。
< class="pgc-img">>烤肉筋(20元半把)一样的分量很足,肉中带筋筋外裹肉这正是真正地道的肉筋了,口感劲道弹牙外面的那层酥壳也还在。
< class="pgc-img">>肉筋吃的就是劲道,越嚼越香。肉筋的调味与大串羊肉相同中规中矩。
< class="pgc-img">>烤羊肝(3元一串)比较鲜嫩,中规中矩。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烤羊眼(6元一串)自从看了《人生一串》那个爆浆的眼泡叫我垂涎,今天终于碰上怎能交臂失之。于是毫不犹豫的点了,结果真没叫我失望。
< class="pgc-img">>刚上来一颗颗死羊眼等着你还真是有点心虚,这时我要冷眼旁观省的让眼热的它伤到我。稍等入口浆汁在口爆开,鲜的粘稠,香的稠密,差一点幸福就要夺口而出,等浆汁退去剩下就是一个劲道滑软的皮囊,比肉香比筋韧有时他还会在你的口中横冲直撞,来回挣扎左右摇摆,这样的口感确实奇妙。
< class="pgc-img">>生烤羊排(15元一串)羊排就比羊肉大串入味不少,肉的质感也不是那样敷衍了,毕竟贴骨肉才好吃。
< class="pgc-img">>烤鸡胗(15元半把)感觉烤的欠点,第一次吃这样口感的鸡胗。
< class="pgc-img">>烤圆鸡脆骨(掌中宝20元半把)每次酒过三巡,掌中宝才是我的挚爱。
< class="pgc-img">>烤鸡头(2元一个)由于宝珠在东北上的大学强烈推荐这道菜,这也是我头次吃烤鸡头。鸡头的口感与有其他风格的鸡头差不多,调味与大串羊肉相同。我感觉这是一下酒佳品。
< class="pgc-img">>烤鸡爪(3元一个)
< class="pgc-img">>马步鱼(5元一条)这个没有什么好说的,成品采购各个烧烤店的味道差不多。
< class="pgc-img">>铁板鲫鱼(15元一条)现在也是烧烤店的经典做法。他家的鲫鱼走的是蒜香路线与蒜香扇贝有异曲同工之妙,肉质细嫩微甜外壳还有点酥脆,伴着蒜泥与豉汁的香味,四个人真是不够分啊。本想再要一份,没成想店家已告售罄。看来该店的熟客以早知它家鲫鱼的鲜美,抢先买到了。
< class="pgc-img">>锡纸金针菇(8元一份)
< class="pgc-img">>烤白菜(1元一串)这是街边炸串的价格吧?看来今天是来对地方了。
< class="pgc-img">>大拌菜一菜多得,清淡爽口,喝高了必备。
< class="pgc-img">>店里的客人很多毕竟这家店还是有一定口碑的,所以工作人员有点忙过来。这时候你就别拿自己当外人,小事自己来吧。毕竟咱德州烧烤老店都这样。烧烤师傅手艺的光环有点强悍,已经盖过了食材本身的光芒。让我吃到肉串的时候总在思索肉原本的身形与风采。各烤品的腌制方法基本一致导致你吃的这些烤品除在口感会有些差别外,在味道上基本趋同。
< class="pgc-img">>让我最满意的就是这家店的价格了,我们四个人胡吃海塞了这些东西,菜金居然不到200元,这叫抢先结账的我眼泪掉下来,拿起我的包,掏出我的钱。就算抢单再凶结账一定我得来。你我都是市井小民,总是会对薄利多销让利顾客的店家刮目相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