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了,重庆再次上榜了,增长14%,重庆人果然是好吃,餐饮收入遥遥领先!#重庆#
你们知道吗?我国有很多的美食,其实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美食代表,那现在的人呢,出去旅游都会去尝尝当地的美食。
但是有两个城市的美食是特别出名的,一个是重庆,一个是成都,成都代表的就是四川了。
因为在四川呢,很多人都会做美食,不管是男的女的都会做各种各样的吃的,真的非常的美味,他们很懂得享受生活。
重庆也是一样,大街小巷真的到处都是各种好吃的,很多小吃很多火锅,很多餐饮都是人满为患的。
其实重庆人是很懂得享受生活的,他们可能不会花费太多的金钱在其他事情上,但是一定会花费很多的金钱在吃这件事情上。
重庆人对吃的也是特别讲究的,因为他们对美食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任何一道小菜都会做出绝味。
今天我也看了一下重庆这边的餐饮行业,大家都说这两年餐饮行业不好做,但是我看了一下重庆这边的整体营商环境还不错。
因为重庆的餐饮收入在大大的提升,我不管你们城市的到底怎么样,但重庆这边的真的是表现良好。
如上图所示,我们可以看一下在今年的1~4月份,社零和餐饮收入的增速真的是非常的棒,尤其是重庆遥遥领先。
看来重庆果然是非常讲究美食的,重庆人是果然好吃的,因为他的餐饮收入真的是遥遥领先,而且增幅达到了14%。
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走在重庆的大街小巷,我们可以看到各种美食,很多小吃很多的美食都是特别诱人的。
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朋友,只要走在重庆的大街小巷,都会忍不住去买一些小吃来吃。
而且我看了一下重庆今年的美食行业还是非常火爆的,很多好的餐饮还是人满为患的,很多人去消费。
真的是民以食为天啊,衣食住行仍然是我们正常的刚需,所以啊,要创业的话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庆菜和四川菜有什么区别?在重庆读了两年书,觉得重庆菜特别油,重庆小面也很油很够味,感觉还是和川菜不太一样,具体大家有什么体验吗?
< class="pgc-img">>其实重庆菜就是川菜,顶多叫渝派川菜,跟自贡的小河帮一样,是川菜的几个流派之一。
就像自贡出盐,对于牛肉有心得一样,重庆早期码头文化浓重,后来国民政府迁都,建国后又是工业重镇,自然就产生了更多的变化,但并没有脱离川菜的范畴。
< class="pgc-img">>渝派川菜的特点就是路子野,脑洞大,江湖味重,求创新,更加市民化。这也跟当地的码头文化,工业生产,以及餐饮从业者的经营现状分不开:由于早期工业城市的关系,重庆的生活节奏比成都快一点,餐饮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不求新求突破,很快就会被淘汰,国民政府的迁都,也为这种创新提供了基础条件。
< class="pgc-img">>成都是一个让人舒服的城市,养老或者休闲的好去处,生活节奏没有那么快(当然年轻人另论)。在餐饮方面,底蕴和沉淀强于重庆,也更为讲究传承,川菜传统技艺保存更完整。但相比之下,创新有所不足。
这也跟蓉渝两地的餐饮环境差异有关。比如吃麻婆豆腐,一般就会觉得陈麻婆的更正宗,他店里的生意自然客人最多,这样技艺也得到较好的保存。
< class="pgc-img">>重庆这边不一样,大把喜新厌旧的主,对什么传统老字号不感冒,喜欢图新鲜。面对这么一群大猪蹄子,餐饮业经营者要是不求新求变,活不过三集。
就川菜本身而言,成都那边的上河帮更为传承有序,技艺保存更完整,醇厚平和。以重庆为代表的下河帮则另辟蹊径,个性鲜明。都是川菜,环境不同,所以风格也不同。
源:华龙网-重庆商报
重庆餐饮实力如何?未来行业有哪些趋势?日前,中国饭店协会发布了《2018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2017年财政年度),对2017年国内各省市餐饮收入进行了排名,重庆餐饮收入1153.1亿元,同比增长12.1%,位列排名全国12位。
火锅20强重庆占5席
2017年,全国餐饮收入39644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依据2017年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公报,中国饭店协会发布《2018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广东省餐饮收入为3680.3亿元,同比增长5.9%,位列榜首;山东省、江苏省餐饮收入分别为3602.6亿元和3076.6亿元,位列榜单第二、三位。重庆餐饮收入1153.1亿元,同比增长12.1%,位列排名全国12位。
与各省对比收入数据,重庆似乎有点吃亏。
但就四大直辖市数据看,重庆餐饮收入1153.1亿元,同比增长12.1%;北京餐饮收入1028.8亿元,同比增长7.7%;上海餐饮收入1025.4亿元、同比增长7.9%;天津餐饮收入920.9亿元,同比增长11%。
无论就餐饮收入,还是同比增长率看,四大直辖市中重庆都排名第一。
另外,中国饭店协会发布了五个餐饮细分领域榜单,其中,中国正餐集团50强,陶然居、阿兴记榜上有名。中国火锅餐饮集团20强中,重庆更是位列5席,包括重庆德庄集团、重庆刘一手、重庆鲁西肥牛、重庆五斗米集团、重庆朝天门餐饮,与四川海底捞、成都小龙坎等各占五席,占据20强排行榜一半江山。
报告显示,201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餐饮业大众消费已达80%,快餐、团餐、火锅、小吃、商场餐饮、休闲餐饮生意红火。
特色餐饮高质量发展
那么,今年餐饮呈现哪些趋势?重庆餐企该如何把握?
报告显示,伴随着消费升级,餐饮业整体朝着两个方面发展:一种是特色、文化餐饮,满足个性化、多元化、社交化的消费需求;一种是连锁餐饮零售化、工厂化,满足快速化、便捷化的消费需求。
“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以及“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的模式有了新的发展,老字号企业也在特色化、创新中传承发展。
对此,重庆烹饪协会会长王顺海表示,生产基地、中央厨房的模式,是大型成熟餐饮的标配,这需要许多资金投入。对于小餐企而言,可把重心放在本地的特色餐饮上。包括泉水鸡、太安鱼等,它们有文化基因,工艺也相对成熟,需要考量的是如何变现赋能,针对一个品类做好加减法。
团餐成餐饮黑马
中国饭店协会团餐专业委员会发布的《2016-2017年度团餐发展报告》显示,2017年受调查的125家团餐企业总营业收入185亿,较上年增长21.71%,估测整个团餐行业整体营业收入增长近30%。
报告中,被调查团餐企业营业额增长超过24%,门店数增长超过33%。团餐市场成为餐饮业黑马。据估测,2017年中国团餐市场近万亿。
在重庆,越来越多餐企参与到团餐市场。重庆餐饮行业协会会长刘英表示,团餐与其他餐饮最大的区别是,相对封闭的就餐环境、消费人群固定,这对餐企运营管控能力以及创新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如阿兴记有近3000平方米的加工配送中心,一条生产线每小时能生产1000份餐品,如包子等面点类每小时能提供3000个单品。同时,将阿兴记饭店、阿兴家等菜品,改良成易标准化餐品,并建了一支20人的专业团队负责团膳菜品开发,为客户提供多种就餐模式选择,如自选式、传统套餐、传统面食、西式扒饭、特色餐(干锅、汤锅类)等。
外卖市场玩法多变
2017年外卖市场继续快速增长,根据美团点评发布的数据,2017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达到2046亿元,增长23%。
在线订餐用户规模达到3亿人,同比增长18%,远高于餐饮大盘增速,对餐饮收入增长起到拉动作用。外卖品类不断扩张,品质不断提升,三四线城市覆盖增长迅猛。
就商家端看,重庆外卖市场已分出三个层级。首先,只做外卖产品,不做堂食。其次,作为堂食的补充。此外,出现希望以外卖带线下门店流量,树品牌的商家,它们通常有定制的包装彰显logo,在装盘上有更多的人性化考量。
餐饮观察人士刘然表示,外卖产业通过互联网赋能后,越发受到消费者青睐。需要提醒外卖商家注意的是,切记贪多,引发嚼不烂,在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优先保证厨品质量。
新餐饮是创新主驱动力
报告显示,2017年,随着消费市场的年轻化、新技术的全面导入,由分散到集中,由粗放到集约,由共性到个性,由守成到创新,具有互联网时代特征的新餐饮已经形成。以智能餐厅、单一品类的新餐饮与新零售相结合,催生跨界新模式。新餐饮成为行业创新主要驱动力。
刘然称,新餐饮、新零售已成为时下热词。许多老板对此含义并不理解,而是仅以为把装修变得更现代就是转型了。事实上,这些改变并不一定适合这一类餐饮、品牌。“我个人对新餐饮的理解是,把从事领域的相关方进行价值重构,找到自己企业的特色,深挖下去,以点带面做好市场竞争策略。”另外,部分餐饮品牌在考虑融合更多资源时,一定要与其定位相符,如定位小资的,可与文创类结合等。
串串等小餐饮受到热捧
餐饮业中,火锅营业额占据很大比重,根据美团数据,其为各细分品类中规模最大的一个。2017年,火锅业增长表现良好,本报告中被调查的火锅企业营业额增长超过24%。麻辣火锅增长较快,尤其是其中的串串香等小餐饮品类发展迅猛。
餐饮分析人士认为,串串是火锅的细分品类,通过部分串串的公司化、品牌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串串能达到与火锅一样的味型和消费体验。同时,它的开店成本低于火锅,具有更易标准化的后厨、丰富的菜品、适合年轻人小型聚餐等特性,使得串串生意最近几年持续火爆。
四大直辖市餐饮收入排名
1重庆
餐饮收入1153.1亿元
同比增长12.1%
2北京
餐饮收入1028.8亿元
同比增长7.7%
3上海
餐饮收入1025.4亿元
同比增长7.9%
4天津
餐饮收入920.9亿元
同比增长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