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宝花呗经常有红包奖励,一天三次机会,只要用花呗付款就行。
我一直用花呗,所以有这种活动就参加,无非是多买点东西,常用的小东西。
这两天请病假,没下楼。
下午,药店的朋友问我怎么样了。我说还是丝丝拉拉地疼,走路也得慢悠悠地。
她说还得吃两天药,至少再吃一天。
昨天爱人就给我买了一盒霍香正气合剂,刚够两天的量。他今天晚上会回来很晚,所以我慢慢溜达着去买药。
药店里今天又不能刷医保卡,所以我用了支付宝,才发现花呗又有红包活动了。
买药花了8元,红包1.5元。
去药店隔壁菜店给自己买了把菠菜,2.5元,红包1.08元。
买一包白糖5元,红包0.85元。
买了一点点红枣,红包0.82元。
不大会儿功夫,得了4.35元的红包,离6元很近了。
明天记得再去刷三次直到满6元提取。
不知道接下来的红包大不大,反正这次前面几个红包比往常要大。
<>校大学生也好、社会青年也罢看似天天买东西、天天收快递,依然觉得缺少的东西太多,大到房子、车子,小到衣服、小食,年青人收入有限的原因让我们束手无策。
年青人通常寻求质优价廉的渠道选购物品,近些年来很多年青人都在电商、微商选购物品,尤其是在阿里巴巴、淘宝、天猫选购物品的较多,那里的物美价廉,使用支付宝交易也安全受到众多年青人甚至是老年人的青睐。由于年青人的购买能力有限的原因,支付宝推出信用消费的花呗和信用贷款借呗来增加年轻人的购买能力。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order pgc-img-border-ios">>>花呗和借呗都是结合用户在使用支付宝消费的综合信用评级情况给岀的信用额度,很多朋友虽然已经取得了花呗和借呗的额度,但是对于年青人来说一点点是不够的。
现在大学生、社会青年手机、电脑人人都需要的物品,有的还需要买名牌的,他们都觉得支付宝给他们的花呗、借呗的额度太低了,在此我想给大家讲如何提高花呗、借呗的额,希大家能够得到帮助买上更多喜欢的物品。
1.首先在支付宝的余额宝里存2000元,最好先别用它,让系统知道你是一个有钱花有能力还钱的料,对的系统是吸引你来消费,只要你有钱消费,马云还巴不得要讨好你呢!
2.用你的支付宝在阿里巴巴、淘宝、天猫每月购买20单以上,买一些20块以下还包邮的,不管卖家发的货是好是坏都给卖家个好评,当然卖家也会给你好评(这几年来我这样未曾收到过一个差评,物品与想象的也相差无几)。这样大家互相给信用,大家都会产生信用,你乐卖家也开心。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handler">< class="pgc-img-button editor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setImageCover fix-ios">>< class="pgc-img-button deleteImage fix-ios">>>< class="pgc-img-border pgc-img-border-ios">>>3.每天就餐、日常小店商场都用支付宝付款。
4.用支付宝转账缴纳水电费、信用卡还款。
5.每月定期向在支付宝里的公益机构捐赠,捐多少也取决个人了,每月捐10左右较多。
我按照以上的做法使用支付宝能让我的花呗、借呗提额最快。
(声名: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有关利息高低原因与本文作者无关)
>华社北京1月9日电 题:花多少?存多少?欠多少?——聚焦“90后”理财与负债
新华社记者许晟、李延霞
2020年刚到,第一批“90后”已经“三十而立”。而立之年的他们,财务状况怎么样?他们怎么消费,怎样理财,负债几何?
超九成“90后”生活有压力
“日常除吃喝外,旅游、看电影、玩游戏支出较大。”现居北京、1990年出生的郝先生刚从日本游玩归来,存钱不多、无房无车、压力不小。
这似乎就是我们印象中的“90后”。但“90后”真是如此吗?
腾讯理财通日前发布的《90后理财与消费报告》显示,98.4%的“90后”认为生活有压力,住房、汽车是主要压力来源,对恋爱消费,男生压力明显大于女生。
有意思的是,这份报告还显示,压力指数与学历成正比,学历越高的“90后”压力越大,硕士及博士成为“90后”中最“高压”的人群。
腾讯理财通高级研究员王钧认为:“这可能与社会、家庭对高学历人群预期较高,以及该人群自我预期较高有关。”
值得关注的是,人情消费也是“90后”的重要压力来源。在腾讯理财通的报告中,选择这一项的“90后”占比达到31.7%,仅次于买房买车与日常开销。
近半“90后”有实质负债
“90后”除了努力工作,增加工资收入满足消费外,他们会更多地借助信用卡、互联网分期消费产品满足消费需要。
尼尔森的《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18岁至29岁的人群中,信贷产品渗透率为86.6%。使用信用卡的比例达到46%,使用互联网分期消费产品的比例达到61%。
但信贷产品的使用,并不意味着“90后”往往超前消费、负债消费。
“很多年轻人把信用卡、花呗等消费类信贷看作是‘支付工具’,大部分债务会在当月偿还,不产生利息。”尼尔森消费者洞察研究总监何歆说,这部分人群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负债。
尼尔森数据显示,去除当月还清的消费类信贷使用人群,实质负债人群为44.5%。此外,在18岁至29岁的年轻人中,还有13.4%的人群连当期还清的信贷都没有,是“完全的”零负债。
有意思的是,高知高薪人群的负债比例显著更高。尼尔森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偏高收入、硕士及以上、有海外经历的年轻人负债比例分别为55%、64%、64%、72%。
大部分有负债的“90后”都能及时还上款。尼尔森的报告还显示,87%的年轻人近一年中从未出现过逾期现象。
“随着消费理念转变,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发展,征信的逐步规范化、社会化,消费金融行业有很大发展空间。”何歆说。这也意味着“90后”可以更多地利用消费金融带来的便利。
偏爱互联网平台的“90后”理财
“我几乎把80%的钱都放在了余额宝里,还有一些放在招行的一个理财产品里。”郝先生说,之前还关注过黄金,买过一点点。
郝先生并非个例,“90后”似乎比他们的父辈们更愿意理财。《90后理财与消费报告》显示,投资理财收益已成为“90后”工资外最普遍的收入来源。
中国新经济研究院联合支付宝发布的《90后攒钱报告》还显示,“90后”首次开始理财的平均年龄是23岁,比父母辈第一次接触理财早了整整10年。
“目前的理财收益可能只是‘90后’收入的一个补充,但随着年龄增长,财产性收入比例将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要。”王钧说。
“90后”更喜欢通过互联网理财。腾讯理财通的报告显示,84.5%的“90后”选择了互联网平台,远远高出选择银行等传统理财渠道的比例。
但需提醒的是,目前互联网领域仍有一些平台对产品把关不严,没能引导投资者建立长期投资、资产配置等科学投资理念,部分平台风险还较高,投资者需要仔细甄别,谨慎投资。
“对于‘90后’来说,当前大多数处在事业上升期,更重要的是努力工作提升工资收入,为将来的财富增值打下一个好基础。”王钧说,同时也要养成好的消费、理财习惯,树立科学的消费、理财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