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话百科:暖粒粒
点样读:
暖粒粒(nyun lap lap)
乜意思:
“暖粒粒”是温暖的意思。
点造句:
今日冬至,一家人系屋企打边炉,吃完饭全身都暖粒粒。(今天冬至,一家人在家里吃火锅,吃完饭全身都温暖了。)
哩件衫好保暖,一着起身就暖粒粒。(这件衣服很保暖,一穿起来就很温暖。)
话你知:
“暖粒粒”在广东话中是“温暖”的意思,与“暖粒粒”意思相反的词是“冻冰冰”,形容“寒冷”。广东人在表达某种程度的时候,经常会使用ABB结构的词汇,非常有趣,例如:热辣辣、眼湿湿、肥嘟嘟。
看看古代人如何“暖粒粒”过冬:
版权声明:以上作品均属于新华网(广东)原创“广东话百科”系列产品。新华网(广东)合法拥有“广东话百科”系列的版权,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违反上述声明者,新华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已经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广东话百科”。
022年即将到来,冬奥会已进入“北京时间”。在度过了热情似火的“央young之夏”后,央视频即将重磅推出“央young”品牌系列节目——《冬日暖央young》。节目将积极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创新节目形式,通过喜闻乐见、新颖活泼的表达方式谱写网友了解冰雪、参与冰雪、爱上冰雪的三部青春“悦”曲,推动讲好冰雪故事、传播奥运精神,助力我国未来冰雪事业与产业发展。
超人气队长震撼官宣 四大战队超强集结扩列
日前,《冬日暖央young》的大、小队长已经通过“像素风队长大猜想”等新媒体互动产品陆续公布。像素风悬念视频中,独具特色的像素小人配合复古背景,仿佛带网友瞬间回到了玩“红白机”的稚嫩童年。机智的网友也积极参与竞猜,纷纷表示“都猜出来了,过于明显”“头围57那个肯定是冰冰”,花式猜想脑洞大开。
在吊足了观众胃口后,12月7日,央视频官方微博终于释放大、小队长官方人物海报,一时间引发热烈讨论。大队长朱广权、小队长罗平章组成“权平实力队”,充满自信的队名彰显了他们的不俗实力,他们是否能“全凭实力”完成通关升级?鞠萍携手撒贝宁共扛大队长旗帜,与小队长王嘉宁组成“宁2聚力队”,队伍中又将展现出怎样诙谐的“三角关系”?
“凡山月岭队”的集合,可谓一波童年回忆杀。月亮姐姐化身大队长,与小队长马凡舒带队演绎“梦幻同台”,谁看了都免不了直呼一声“爷青回”。以“尼好冰雪王队”之名,大队长尼格买提、小队长王冰冰这对观众喜爱的兄妹组合也将再次搭档。据悉,许多观众耳熟能详的总台主持人、记者也将在《冬日暖央young》中集结扩列。每支战队从队形上看都是以老带新模式,就年龄层而言,中生代主持人为中流砥柱,90后新生代主持人也将新鲜加盟。四大战队队长惊喜亮相,这个冬日的“暖央young”秘方正待观众探析。
“央young”品牌持续升级 央视频年轻态内容实现价值引领
作为“央young”品牌系列的首创之作,《央young之夏》珠玉在前,被广大网友称为“夏天过去留下的粉红色回忆”。无论是李思思月前翩翩起舞,抑或“冰皮月饼队”国风走秀,还是康辉携手朱广权的说唱,《央young之夏》每次亮相都能贡献一鸣惊人的名场面、解锁各种艺术形式新玩法。不仅如此,成功“破圈”的跨界主持人和颠覆传统模式的节目创意编排,以直播、微视频、实时互动等新媒体传播方式,都让《央young之夏》展现出胶原满满的青春young姿态、迸发激情四射的活力young能量,节目契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趣味,全员“造梗”、“玩梗”更是火爆全网。
与《央young之夏》相比,央视频再度推出的《冬日暖央young》将在节目模式上进一步突破创新。节目以冬季“冰雪”特色为主题,增加冰雪运动的真人秀内容。总台的“宝藏”主持人、记者将以第一视角带领观众体验冰雪运动的魅力。此外,节目的全新赛制也值得关注,“文艺竞演”和“冰雪运动”双赛道比拼增加了各战队“打怪升级”难度,对各战队的文、体才能均是极大的考验。从战队“集结”伊始,各方比拼便已经吹响了号角,最后在公演直播夜舞台的竞逐即是最终的角斗场。冰与雪的考验、冰与火的碰撞,相信这个冬日不止一点“暖央young”。
从延续“央young”品牌、创新打造内容形式可以看出,出品方央视频在一直源源不断地探索精品文艺生产新模式,诠释了总台作为国家级主流媒体用明德引领风尚、以精品奉献人民的使命担当。从微视频到慢直播,从云带货到微综艺,央视频不仅努力打破圈层壁垒,瞄准热门话题,还努力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观众,不断深耕内容垂类,精准定位受众需求,体现了在新媒体时代守正创新的破题思路和探索努力。
《冬日暖央young》的启动是央视频深入探索实现创新生活化、生活青春化、青春全民化的重要一步,相信这也将为央视频集聚更多年轻的受众群体,助力央视频以更具青春感、正能量的姿态实现总台综合性视听新媒体旗舰平台的价值引领作用。锁定央视频《冬日暖央young》,共同燃情冰雪、绽放青春!
来源: 光明网
者:王琳
来!左边跟我一起冻个梨,右边冻条咸带鱼!
如果给东北的冬天一个节奏,那应该是“冻吃大吃、冻吃大吃、冻吃大吃冻冻冻”。东北冬天万物皆可冻,鲜美的冻鱼、酸甜的冻梨、滑腻的冻柿子……冻着好吃,大吃特吃!
冻得嘶哈的东北人,吆喝着梆硬的冻货,加上哈气制造舞台效果,就是一个自带BGM的冻货大集。
年货大集上叫卖冻猪头(王琳/摄)
东北冬天有多冷冻得嘶哈的一步一“出溜”
看到热搜上“南方人抗冻还是北方人抗冻”的话题,东北人呵呵一笑、不置可否。
咬了咬牙,靠爆发力离开被窝,靠毅力穿上三件棉袄,靠勇气开始了冻得嘶哈的一天。
清洁工走在漠河寒冷的清晨中(王景阳/摄)
几拳凿开冻住的走廊门,一步一出溜走向小轿车,用冻在墙上的铁锹把它从雪里挖出来,20分钟后热车成功,40迈在溜光大道上慢慢前蹭,抽冷子来个飘移。
用扫帚挖出被雪埋的汽车
开车到冰雪大世界,那是-25℃的大冰箱,工作人员送上一副发热鞋垫,脚上冒汗,脸冻僵了……哈尔滨是不能呆了,跟单位申请出差吧,结果被派去这俩地儿。
游客“全副武装”在冰雪大世界蹦冰迪(吕品/摄)
到漠河的绿皮火车像一个行走的大冰箱,年平均气温-5℃,南方冷一阵子,北方冷一辈子。东北人泼了保温杯里的枸杞水,体验了一次“养生”的“收冰成水”。
在漠河体验“收冰成水”
第二站“中国最冷小镇”呼中,历史最低气温-53.2℃,挑一口泡面根根直立,打一个鸡蛋冻成冰坨。
被冻得根根直立的泡面(王平/摄)
打在铁皮上的鸡蛋冻成“冰蛋”(王平/摄)
不知道是哪儿冷去哪儿,还是去哪儿哪儿冷。被冻怕了的东北人默默钻进墙角,墙角有90度。实在太冷就自转一周,那就有360度。
在漠河冰雪旅馆90度的墙角里做瑜伽(王景阳/摄)
东北的冬天像个化妆师,一出门脸上就冻出山炮红,再一会儿涂上了霜花牌睫毛膏;
东北的冬天像一“流氓”,总“冻手冻脚”的,穿多少衣服都像是在裸奔。
东北姑娘的睫毛染上霜花(张澍/摄)
看朋友圈里的南方姑娘,穿着短袖露大腿,东北姑娘提了提四两半的驼绒大棉裤:“他人笑我穿得厚,我笑他人冻得透。”
穿丝袜踢雪地足球的俄罗斯姑娘(吕品/摄)
东北冻货有多硬冻得杠杠的一咬梆老硬
眼瞅过年,划拉年货。在东北没有哪嘎达叫“冻货市场”,而是冬天市场遥哪儿都是冻货。
伊春桃山打造冰吧台卖年货
卖家不用冰柜,买家不用冰箱,冰激凌、冻饺子码在地上一准儿不化,踩一脚都硌得慌。
摆在地上的冻饺子
冰糖葫芦看着很闪亮,咬着像灯球,大街小巷都是闪亮的灯球。
辣条、黄瓜、寿司等“黑暗料理”冰糖葫芦(吕品/摄)
活鱼一出水就冻成大冰棍儿,在东北冬天卖鱼是“木匠活儿”,卖鱼大哥挥着铁锯高喝一声:“要头吗?我给你锯下来!”
需要用锤子和斧头处理的冻鱼(王琳/摄)
过去物资匮乏,加上没有水果保鲜技术、运输贮藏条件,冻梨、冻柿子几乎是普通人家冬天能吃到的唯一水果。
冻梨、冻柿子、冰激凌在室外售卖
如今奔小康了,冻水果不但没有淡出东北“水果界”,还成为了全国的“网红水果”。
一是因为那冰冰凉凉、酸酸甜甜的口感,令许多人钟情;
二是因为吃冻水果已经成为人们在冬天的一种情怀和念想。
在雪乡售卖的冻水果
鸡呀、鸭呀、大鹅呀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基本出门儿什么姿势,冻上就是什么姿势。你看这只冻鸡,可以立正,可以卧倒,怎么扒楞都不搭理你。
东北大娘在市场售卖冻鸡(王琳/摄)
冻豆腐是东北人的发明,就是鲜豆腐冷冻以后发生物理变化,内有小孔儿,一煮带汤儿。炖上翠花的酸菜、二师兄的骨棒儿,咬一口鲜美的汁水满溢到唇齿之间。
冻豆腐
东北有句俗话讲,“腊八腊八,冻掉下巴”,那下巴冻掉了怎么办呢?据说可以用粘豆包儿粘上。冻豆包形似钢球可以盘,一上锅就黄澄澄、黏糊糊,分外香甜。
刚出锅的年糕
东北人的年夜饭全是“硬菜儿”,这个硬有两层意思,一是冻得梆老硬,二是东北话“菜儿硬”,就是形容很丰盛、很土豪。
东北市场的新年气氛浓郁
边吃边唠吉祥嗑:要想靠得住,来盘冻豆腐!世界充满爱,翠花上酸菜!蒸上粘豆包,事业步步高!
用冰雪打造的汤圆造型(吕品/摄)
东北冬天有多热穿得“脑呼”的一动一身汗
对于智慧的东北人来说,冬天吃到鲜水果也不是难事儿。货郎们搭起棚子,里面碳炉烤灯、温暖如春。
商家搭起屋棚,用烤灯取暖
打皮切块的鲜水果、热气腾腾的烤地瓜、汤汁翻滚的麻辣串,是冻货市场上的另类美食。
冬天在室外售卖的烤地瓜
冬天在取暖棚里热气腾腾的麻辣串
室外死冷寒天,一站几个小时,卖上几斤冻货,却要穿着十几斤衣服。穿得“脑呼”的才不怕冷,忙活起来一动一身汗。
穿着厚实、烤灯取暖的商家
在外面挨冻的东北人,回到屋里都有“复仇式”的取暖招式。坐着滋滋烫的火炕,靠着热乎乎的暖气,吃着香喷喷的铁锅炖,那叫一个大汗淋漓、面红耳赤……
亚布力阳光铁锅炖
或是走进冰屋、坐上冰椅、摆满冰桌,开始涮冰火锅。
游客在冰雪大世界体验冰屋火锅(吕品/摄)
喝一杯冰酒杯装的啤酒,手法慢点儿菜就要冻上了,赶着吃菜酒冻上了,但是锅里和嘴里是滚烫的,那叫一个冰火两重天。
游客在冰雪大世界用冰酒杯喝啤酒(吕品/摄)
梆硬硌牙的冻货,烹制完软嫩可口,这就是“硬饭软吃”的东北人。数九寒天的冬季,忙起来热火朝天,这就是身冷心热的东北人。东北的冬天有多硬,不服现实碰一碰。
东北市集上销售春联福字(王琳/摄)
责编:蒋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