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猪拱地 作者:赵勇豪
从历史上看,蒸是人类跨越了漫长的茹毛饮血步入火食时代后饮食文明蔚然大观的高级阶段。大约一万年以前,“炮”和“烤”的智慧在遇到了陶器后,人们在食物生产、加工和进食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食和半生不熟开始转向熟食,粗粝进化向细腻,人们也因之乐飨蒸食的鲜、嫩、香、滑。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蒸汽烹饪的国家,蒸食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农耕文明的历史。但《说文》中的“蒸”字并非现在常谓的本意“火气上行”,却是指麻皮剥去后中间的麻杆,在《说文》中被记为“烝”,从火,丞声。但我觉得,真正能描述“蒸”的面貌性状特征的却是另一个字——“烰”,《诗》曰“烝之烰烰”,“烰”是蒸汽往上冒的样子,很生动、很形象。“烰”还通“庖”,《吕氏春秋·本味》中记,“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注解曰,“烰犹庖也”,烰人就是厨师。
与“蒸”具及其历史有关的字有三个。
一曰“甑”。一种古代的炊蒸用具,早期以陶土制作,故字从瓦。后世改为竹木制作,称蒸笼。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河南密县打虎亭东汉墓出土的画像石上的竹制蒸笼
二曰“箅”。以竹片编织成器物,有空隙而又能起间隔作用,古代蒸饭用甑,甑是陶器,底有七孔,相当于现代的蒸笼。蒸饭时甑底要铺上箅,防止上面的米、饭等物漏下去。
三曰“甗”。一种古代的炊具,最初以陶土制作,后用青铜。器分两层,上层为甑,可蒸食物;下层为鬲,可煮。甗有的是连体,有的则分开,如1976年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商晚期的妇好分体甗。
< class="pgc-img">>商青铜兽面纹甗
< class="pgc-img">>安阳殷墟分体甗
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烹饪实践和科学研究共同表明,将食物由生变熟的技艺中,唯有蒸的方法最有利于食物营养的保存,且不产生有害物质,还最易于人体消化吸收和代谢。陶甗的发明和水稻的原产让中国人蒸熟了世界上第一碗米饭。三国谯周《古史考》里说,“黄帝始蒸谷为饭,烹谷为粥”,蒸饭煮粥,也许,“吃饭”的概念就是从蒸的使用开始算起的。
既然蒸饭可以,当然,蒸肉也可以。所以,蒸碗的历史可能很长很长。
在大聊国说蒸碗,需要兵分两路。一路是临清为代表的回族蒸碗,也叫扣碗,红事儿八碗,白事儿九碗。另一路则是以阳谷为代表的汉民蒸碗,数量多寡灵活掌握。
在中国,回族源溯于唐,酝酿于元,最终形成于明。他们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迥异于其他民族,具有鲜明的个性。回族在全国的分布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特点,从事的行业相对集中。饮食业是他们较为普遍的传统行业,俗语中的“回回两大行(小买小卖宰牛羊)”和“回族三大行(羊肉、馒头、贩粜粮)”都与吃有关,更有“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牛肉,一把卖切糕”的说法……这是回民日常活命的基本生计方式,自然是勤力尽心,万分敬畏了。基于此,回族人民的饮食水平整体较高。回族人民还尚义、重团结,坚守传统,恪守族习,所以,回族饮食承传有序,特色鲜明,体系完整。历史的原因,回族人民迁徙到聊城,依河而居者众,因此,大运河两岸的阳谷三镇(张秋、阿城、七级)、东昌府区和临清市多集聚,交通发达的莘县朝城镇、张鲁镇和冠县、高唐县的城关也密集成片,他们以清真寺为中心,向心而居,抱团举事。
< class="pgc-img">>临清三和宾舍清真八大碗
回族人民最称道的吃食是“八大碗”“九大碗”。八、九有别,严格有序,红事上用八,白事上用九。大碗视觉阵容齐整,风格奢华豪放,碗中乾坤大,寓意深广远,那应该是宴请待客的最高级别了。红事上的“八碗”计有烧肉、清炖羊肉、圈巧阁、松花羊肉、清汆丸子、黄焖鸡、黄焖鱼、杂拌。白事上的“九碗”也称经堂席,去八大碗中的“杂拌”,添“烩全羊”和“羊尾烩海带”。无论几大碗,统统上笼屉大火长时蒸,不动炒勺,出锅时扣盘浇汁儿上席,故又称“扣碗”。八大碗和九大碗都是下饭的菜,菜肉汤汁儿丰富,白面馒头管够,一般人们都会吃得熨帖、饱实。看吃客们脸上泛着油光,油光里写着满足,我觉得这是对劳作者付出的最佳回报。
< class="pgc-img">>经堂席
这种大碗形制且以笼屉灶蒸的方式在聊城到处可见,除了临清有八大碗、九大碗,冠县八大碗和莘县张鲁回民镇上的九大碗也很知名。茌平的贾寨、肖庄、菜屯,高唐的清平、临清的康圣庄、肖寨等乡镇流行一种叫做“海二八”的宴席(两个大海碗是大件,两个八小碗是铃铛,一个小八碗四甜四咸拌酒菜,一个小八碗有汤有菜下饭菜,上桌摆众星拱月型),其中的碗也是蒸碗,汉民的。往南走,东阿县民间也是海二八碗。
< class="pgc-img">>海二八碗
阳谷县的蒸碗是最具代表意义的汉民蒸碗,且排碗蒸制呈现出两个走向。一是蒸碗上走融入高端宴席,比如三八席或三chuo桌。在深院高堂或讲排场人家的正规宴席上,蒸碗作为压轴儿的主角儿是千呼万唤才登场的。两个大件八个铃铛或四个大件十六个铃铛,往往是它们隆重登场前,席上已经铺陈了二十多道菜,没经验的人往往是提前吃饱了,眼看着迟来的蒸碗都是后悔得要命。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周长春先生三辍桌
另一个方向则是蒸碗下基层,朴素转身民间农村宴席,成为老百姓的口福,我从感情上更喜欢称它为“蒸碗儿”。记忆中,正宗的蒸碗儿都是陶土烧制的黑釉小碗儿,不太精细,有的甚至还别别愣愣的,但锃明瓦亮厚实拙朴却如农民的热情,没一点儿虚饰。过油的鸡鱼肉等食材仔细地码排,按压紧实,再放花椒大料葱姜等,土灶火,笼屉蒸,倒扣盘,浇汁儿,上席。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号称“蒸碗儿”的蒸碗,要么因偷工减料贼眉鼠目,要么虚张声势穿了马甲儿,说到底是世风人心,它们根本就配不上这个带儿化音的好吃的“蒸碗儿”,所以,真正的美食难觅。
大聊国多蒸碗和这个地方的人文历史地理息息相关。我曾在《挂在心头念念想的蒸碗》小文中尝试总结:“大聊国虽偏居鲁西、接冀豫,但黄河和大运河在境内交汇流过。南部的莘县、阳谷、东阿板块黄河逶迤,头枕金堤,造就聊城黄河冲积平原的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从东阿沿黄河一带数片残山西瞰北望,大聊国全是沃野。北部的高唐、临清并蒂于华北平原,乃粮棉战略重要基地;西边的漳卫河隔开冀、鲁,莘(县)、冠(县)在河东岸;茌平、高唐东与德州连,无界河,多融汇;东昌府区中间坐,水城底蕴做文章。明清的聊城是运河文化繁荣昌盛的富庶地,自北向南,临清、东昌府、阳谷运河三镇(七级、阿城、张秋)大商埠鼎盛极时。五千年农业文明的黄河滋养的聊城是笃实、淳朴文化的承袭因循,繁荣近五百年商业文明的运河主导的聊城是包容、创新文化的接纳衍变。加之汉、回民族杂居,生活习俗交融竞合,于是乎,蔚然大成聊城特色鲜明的饮食。而蒸碗,永远是那或繁奢或简约的鲁西宴席上的华彩重章。”
受当地人文滋养的蒸碗儿取材当然就地,山川、河流、大地接受了人民的劳作和安排,慷慨以报,河湖塘里新鲜的鱼虾应季而生,原野上的庄稼茁壮生长,房前屋后,圈里圈外,鸡、鸭、鹅、牛、羊、猪生龙活现,丰足的粮食、富裕的菜品果品,为蒸碗儿的多种多样、层次分明提供了最大可能。山东大地,物产丰饶,鲁菜开先,从来都是原料充裕,所以,鲁西地区每一个做蒸碗儿的师傅都不犯难,八个九个碗儿分分钟安排。
蒸碗在聊城很是普及,几乎各个乡镇、村落,不管红事、白事,蒸碗是必备,城区街巷酒肆也随处可见。时至今日,黄河运河交汇处的聊城境内逐渐形成了北以临清回族蒸碗和南以阳谷汉民蒸碗为代表的风格流派,往文化深处说,临清回族蒸碗饱受运河商业文化的影响,阳谷汉民蒸碗则深受黄河农耕文明的滋养。
阳谷蒸碗的名气很大,域外的朋友一提起去阳谷就特别雀跃,说又可以吃蒸碗了。阳谷的厨师无论城乡,都擅长做蒸碗。在阳谷城区,不论主街支巷、郊外棚户,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蒸碗店,蒸碗似乎成了阳谷食饮和烹饪的一种符号标识,当然,这也恰恰说明蒸碗可以成为阳谷地域的饮食代表。
成长的记忆里总是幻化出吃不饱的镜像,饿的痛感牢牢地占据了少年到青年的轨迹,我识蒸碗君很晚。很长时间里,奶奶待客的蒸面糊(我乡俗称面辣子)在我看来那是鼎好吃食了,以致于现在还很怀恋这道不是菜的菜。在那个什么都不足的年代,主要是没有鲜菜可炒,自腌咸菜主打生活,再说炒菜也废油啊。于是,就有了以蒸面糊代菜的救急智慧。白面少许,碗里浇水调糊状,放盐和辣椒碎,如果季节凑巧,掐两朵京瓜花或是揪些蒜薹帽,洗净了点缀其上,大火蒸熟,饭时当菜。以筷子或勺挖一大块抹在玉米面窝头里,挺好吃了。咸鸡蛋或咸鸭蛋也有,只是一年中过麦出大力时才能奢侈一回。稍富余了些,过年时的炸丸子和炸藕盒上得榜首,但这也是一年才有一次的特别项目。直到有一天,我吃到下山虎,从别人家的宴席上折回来的剩菜集合,对好食有了新的认识和期望。但一直到参加工作,就根本没有坐席的机会,所以也没亲历过杯盘碗碟丰盛一大桌的豪局。所以,真正好吃的蒸碗与我相遇是工作以后。
我对蒸碗的记忆最早追溯到当年我结婚的那场宴席上。父母都在教育行,口碑素好,我结婚时来了当地两村的名厨,两套班子阵容齐整,食材统统购自阳谷和莘县的朝城,院子里砌灶架锅,长案短俎,煎、炒、蒸、炸,香氛缭绕,食盒频移,客桌上碗碟高垒。进行到第二十几道菜的时候,大学舍友元升兄和卫东兄已酒足菜饱,到院子里溜弯儿消食了。一个二厨善意地提醒他们好菜还在后边,弄得他们进退无着,极是尴尬。那场宴席,总计有四五十道菜,最后下饭的自然是好饭蒸碗。这场宴席及其主角儿的蒸碗在很多年后还被提起。
后来,从乡村到县城,从阳谷到聊城,我吃过很多版本的蒸碗,但都不如我父亲过年时自己做的蒸碗。父亲喜猪肉,但父亲的胆固醇指标很正常,所以,他惯于乐享猪肉的美好。母亲不喜肉,反而胆固醇指标高,所以,她总是嘟囔父亲在厨房里铺陈,动用了太多盆碟儿,收拾残局时意见更大,但母亲说起父亲的蒸碗也是骄傲满满。父亲的蒸碗好吃的秘诀无他,就是料好、料足、火足,不计成本,用足心力。过年时弄蒸碗是父亲的例行项目,一般进了腊月,父亲就开始拉单子并留心做蒸碗的原料了,所以,父亲在腊月里要去赶几次大集,做蒸碗的猪肉、鸡、鱼、排骨和各种调味料反复挑选。腊月二十九上午,大地锅劈材煮肉,下午炸丸子和藕合,最后是炸蒸碗的原材,经过充分腌制勾芡的肉块、鸡块、鱼块和排骨高火烈油,迅速定型,待金甲披身,捞出,控油,静待上笼屉华丽转身。二十九这一天是父母最忙碌的一天儿,过年待客的底气也来自这一天的成果。年三十的中饭是一年中全家人最齐最丰盛的一顿饭,我们最牵挂的当然是父亲的蒸碗。因此,这天父亲早早切好葱段儿姜片儿,备好各式调味料,排碗儿齐整,原料逐块码放,紧实按压,安排入锅妥当了他才去喝茶。这个时候他非常专注,有一次我去送茶水时竟然吓他一跳。中午是要喝酒的,冷调熟切热炒酒肴先是摆满了一桌,大人们在交流一年来的收获和当下的话题,但蒸笼里的香气不断袭来,小孩子们早耐不住了,慈祥的父亲这个时候毫不含糊,说不行,还要再等等,再等等。待他一声令下,桌上的盘碟儿被撤下,那边蛋汤和热馍上桌,蒸碗被小心地请上桌来,屋里顿时安静下来了,一口馒头一口肉,碗碗蒸碗碗碗爱。
< class="pgc-img">>父亲的蒸碗食材
近年来,由于环保一刀切,农村撤了地锅,没了劈柴火,竹木蒸笼被金属蒸车取代……蒸碗儿再也没有原来的味道了。2020年秋,央视《鲁菜》纪录片要来拍聊城的蒸碗,我带着导演踩点,从农村的喜事宴,到县城郊区的蒸碗棚户店、小巷店、路边店,甚至探到大酒店的后厨,一路失望。最后,柳暗花明的转机是找到了运河菜馆的李振国李振民兄弟。
运河菜馆专做原寿张县老菜,诸如黄焖鸡、琉璃丸子、红肉丝、滑炒里脊丝、煸煎丸子、大蒜焖粉皮、滑炒肉片、糖醋鱼、香酥鹅脖、红烧瓦块鱼,在阳谷餐饮界口碑素好,十道经典老菜更是集体申请市级非遗。李振国自幼跟从父亲在寿张供销社饭店学艺,几十年的一线实战炼就炉火纯青的烹饪技艺,对味道火候的把握妙到毫巅,往下又传承了两代人,是个真正的食道方家。李振国先生给我说起他寿张西街老家的老院子刚刚盘了一口地锅,正准备试新灶做锅好饭款待亲朋志贺,这个说法正中导演下怀。
11月25日是个好日子,太阳和暖。李振国提前订好了原材,从大清早就带着徒弟忙活了。我们拍摄组去黄河金堤拍了外景和街道巷里的故事场景后已近中午了,东屋厨房里崭新的竹木笼屉里已经氤氲出浓郁的肉香。堂屋里摆了两张餐桌,一张桌上已经摆好了冷调热炒的十个下酒菜,烧鸡、猪蹄、糟鱼、炸小河虾、拌三丝、凉拌藕、芹菜炒肉丝等,酒是景阳冈陈酿,按计划,客人们先吃,我们后拍。他们谦让着动了筷子,但显然有些心不在焉,比划了两个酒就要吃馒头,原来是心有所属,挂着蒸碗呢。打开蒸笼,蒸碗第一时间请出,扣碗,浇汁儿,李振国和他的徒弟们一连串的动作简直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说迅雷不及掩耳那是熟能生巧,那是经验。五米之外端上桌,每个碗里蒸腾的热气与正午的阳光交汇,曼妙无比,但食客无瑕顾及这种虚幻的美好,眼神全被勾到青花白瓷的碟儿碗里去里了,蒸肉、蒸鸡块、蒸鱼块、蒸排骨、蒸酥肉、蒸红烧丸子……色泽红亮,鲜艳纯正,那是一种极致的诱惑正色,如果没有新鲜且讲究部位的食材,没有好的辅材,没有高质量的调味品,没有大大的功夫和精妙的火候,根本不可能呈现出这种顶级的视觉效果。你看,最表层的地瓜淀粉芡儿饱蘸了所有材料的精华,收纳了厨师的全部匠心,迷人的光泽号令你奋箸进攻、进攻。
先从蒸肉开始吧,大片五花肉,纹理层次清晰,特别小心地轻夹入口,不需要劳动牙齿,那份糯烂绵软只需口舌挤压,在口腔里回环下,顺滑走肠,唇齿留香。注意,吃这道蒸肉有几个要点,总结成一个字就是“抢”。我们文明人儿,美德固然,但屠宰出身的樊哙不是说了嘛,“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呵呵,吃到嘴里才是实惠。抢着挑起第一块,一是趁热没问题,二是第二轮可以占先,要知道,有些人是轮不到第二轮的。当然,你可以使点儿小坏,一下子夹两块,边说着不小心,边张开大口放进去。这个策略是对的,因为老饕都知道,肉要吃满口,再来一口酱香老酒,幸福即刻爆浆。蒸肉的那个汤尤其好,一定要拿馍馍蘸肉汤。要什么矜持?管什么劳什子胆固醇?飨受当前,饕了再说。手边是断热的寿张街上最资深的吴家高桩馍馍,这是吴春学今天特意以面瓜做的酵子发酵做的一锅馒头,极是难得。掰成不大不小的块,浸到肉汤里,翻个个,小心夹起,张嘴,闭嘴,闭眼,一下子达到小时候想要的幸福。
蒸鸡可以排到第二位,软糯之后来点硬的。鸡、鱼在中国人的礼宴上向来是必备的,结婚的喜宴甚至发展到双鸡双鱼,大吉大利,年年有余,谁也不嫌多。在蒸碗中,鸡是硬货,也不怕火蒸过度,时间越长,口感越好。蒸鸡的原料要精选,部位相对要肉多敦厚些的,要轻易能吃到肉。大火蒸后,肉不柴,香均匀,口感软硬有度,层次分明,所以,蒸鸡蒸碗普遍受欢迎。
蒸鱼蒸碗选的是黄河鲤鱼,算是就地取材。鲤鱼不仅寓意好,肉也实诚。做蒸碗只取肉多段位,均匀块。蒸鱼蒸碗置身肉蒸碗的笼屉,不免要牺牲点儿自我,顾大局,求大同,所以,蒸鱼蒸碗中和了猪肉的重浊,在挂芡的表层和鱼肉的浅层很好地体现了大家闺秀的宽容气度。但拨开见心,仍是白洁可表。
蒸碗排骨是我对排骨据说十八种吃法中最为激赏的一种。李振国做蒸碗的排骨讲究段位,快刀利斩,段段几乎孪生。挂芡过油,排骨皮层的肥脂紧实收敛或消融,炸至金黄微红,再经笼屉大火,长时锤炼,排骨渐渐放松下来,但形制完整,味透肌理。上得桌来,蒸透出浴般光亮彩焕,想低调也不能。以筷子找准中间部位,轻轻夹,入口,只需啜一下,干净利索地吐出骨头,剩下的高光就是充分体飨美好的时光了。好蒸碗不能吃完后脱落了一层挂芡。
客桌飨宴,好酒倍受冷落,碗碟儿几乎个个光光,他们幸福地坐在阳光里,一杯焖壶老白茶下去,同行的谭老幽幽道:“也许,这是今生中最好吃的蒸碗了。”
等到我们一组吃饭的时候,近下午两点了。蒸碗在笼屉里已错过了巅峰状态,但我们的热情高涨,胃口吊得高且空,急不可耐直接跳过了喝酒,一手馒头一手筷子。横扫残云后,负责拍摄后台操控的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说了一句话,“太残忍了,看着他们那边吃,我光咽口水了。我靠,太好吃了。”
农村的宴席上,蒸碗一般实操为多个,蒸鸡、蒸鱼、蒸排骨、蒸酥肉。多者除了这几个,还有蒸红烧丸子、蒸藕合、蒸豆腐、蒸海带、蒸黄花菜的,丰俭中和,营养均衡。还有智慧老人充分利用蒸的动能,加塞一碗白菜叶或一碗白米饭,效果不是一般的好。莘县北关街边老蒸碗笼屉里就带着宽碗白米,诸味氤氲,极受欢迎。
蒸碗,一笼一笼,大碗小碗儿,碗碗儿码放的是肉是菜,吃的是劳动的喜悦,吃的是丰收的香甜。蒸碗儿在一双双的手中传递,美好在一双双筷中抵达,传播的是吉祥有余,承传的是礼敬福祺,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
<>打造我市餐饮特色品牌,推动大众餐饮健康发展,进一步挖掘、保护和培育一批大众餐饮老字号和地方风味名吃,我市成立了聊城市地方风味名吃挖掘整理小组,11月15日,聊城饮食文化、各县市区地方风味名吃、鲁西四季时令菜谱征集活动开始,同时加快《味道聊城》一书面世进度。
聊城地方风味名吃是指具有聊城地方特色和浓厚的聊城文化底蕴、在口味上具有特定风格特色菜品的总称,既可以作为宴席间的点缀,也可以作为早点、夜宵的特色食品。其特色鲜明,风味独特,具有地域、民族、文化和旅游拉动等属性。因地方风味名吃是用本地所特有的材料就地取材精制而成,它是一个地区重要的物质及社会生活风貌的特色表现,是游客和所有游子对于家乡思念的“主要对象”。吃聊城地方风味名吃不仅能品尝当地风味,还可以了解当地风情风貌,通过美食记住聊城、宣传聊城。
山东省烹饪技术专家委员会聊城工作区主任、聊城市酒店业协会副会长高文平制作空心琉璃丸子
按照方案要求,近期,我市召开餐饮专业人士座谈会,开始对各县市区历史流传下来的名点名吃进行调查摸底,登记梳理后,由聊城市旅游行业协会按照地方风味名吃的分类进行统一整合,并去外地了解菏泽单县羊汤、济宁微山湖全鱼宴、临沂辣子鸡、潍坊朝天锅、临朐闻香全驴等地方风味名吃的发展过程及制作流程,学习外地经验,立足当地食材,结合聊城实际,推出聊城地方风味名吃。
东昌府琉璃丸子
呱嗒
阳谷三绝:
据了解,目前,聊城主要地方传统风味名吃有东昌府琉璃丸子、徐公丸子、“八、八”席、八批馃子、呱嗒、灌汤包、熏鸡,临清八大碗、什香面(省非遗)、捶鸡面、托板豆腐、蓼花、烧麦;阳谷三绝(武大郎烧饼、潘金莲咸菜、王婆粥)、“四、十”席、水浒宴、金瓶梅宴、运河文化风情宴、糟鱼、布袋鸡、肉盒、胡辣汤、豆沬、运河糊粥,莘县伊尹治国养生宴、“三、八”席、鸳鸯饼,东阿阿胶养生宴、海“二、八”席,高唐罗汉饼、饼卷肉、陈井馓子、老豆腐、潘家驴肉,茌平马蹄烧饼等。
下一步,我市将围绕当地食材特点,重点推广聊城四大系列地方风味名吃。一是湖产品系列,围绕东昌湖的产品大力推广“红花白”(湖虾、花莲、白鱼)系列菜品;二是驴肉系列,围绕东阿驴肉制作驴肉菜品,并在“驴肉美食之乡---东阿”举行 “驴肉菜品创新大赛;三是黄河鲤鱼系列,依托东阿黄河鲤鱼之乡的品牌,做好开发黄河鲤鱼菜品的文章;四是丁马甲鱼系列,临清丁马甲鱼目前在全国餐饮业已经小有名气,我市将抓住这一契机,使之逐渐形成聊城特色地方风味名吃。
聊城地方风味名吃挖掘整理完毕后,将集结出版《味道聊城》一书。该书共分三个部分,一是聊城饮食文化,二是传统菜品,三是四季养生菜谱。目前,相关征集工作正在紧张进行。记者 张目伦 通讯员 胡海涛
>说武松在景阳冈醉酒打死斑斓猛虎后,不仅在阳谷县,整个大宋朝也无人不知打虎英雄的名号。
< class="pgc-img">打虎归来
>看着发财的机会在眼前,精明的潘金莲可不会愿意轻易错过。做通了大郎的工作后,金莲迅速策划、选址、装修、雇人、进货。一个月之后,阳谷县最豪华的星级酒店“景阳冈大酒店”开张营业了。
< class="pgc-img">景阳冈大酒店
>酒店装修完全模拟武松打虎的情节。进门第一面照壁上,以夸张浪漫的笔法细化了武松畅饮十八碗米酒的豪气,画中酒坛子上鲜明的“阳谷春”三字和酒店柜台上的“阳谷春”遥相呼应,使得顾客进店的第一愿望就是像武松一样豪饮美酒“阳谷春”。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 class="pgc-img">畅饮美酒
>酒店其它墙壁上,工笔细描了武松打虎的全过程,酒后进山、突遇猛虎、举棒打虎、棒断心惊、躲避虎尾等细节被刻画得惟妙惟肖。大厅正中墙上则用中国画泼墨的手法,再现了武松赤手空拳,骑虎背,痛打猛虎的壮观场景。
< class="pgc-img">举棒打虎
>< class="pgc-img">棒断心惊
>< class="pgc-img">躲避虎扑
>< class="pgc-img">痛打猛虎
>楼上楼下几个雅间的名称也紧扣主题风格,观虎厅、戏虎厅、踏虎厅、伏虎厅、卧虎厅。
< class="pgc-img">东北炖菜
>< class="pgc-img">西北烩菜
>< class="pgc-img">北京八大碗
>对酒菜的选择,景阳冈大酒店更是费尽心机。他们买断了阳谷县入山路口那家酒店的所有米酒,取名“阳谷春”。此系列酒中,既有面向大众的坛子酒阳谷老陈酿,也有针对高端客户的阳谷壹号。
< class="pgc-img">>< class="pgc-img">阳谷老陈酿
>< class="pgc-img">阳谷壹号
>菜则以北方菜为主,东北的炖菜、西北的烩菜、北京的八大碗,应有尽有。主食还以大郎烧饼为主,不过现在已经开发出夹蛋饼、夹菜饼、夹肉饼、夹肠饼等多个品种,另外还有招牌菜大郎烧饼卷大葱。
< class="pgc-img">大郎烧饼
>< class="pgc-img">烧饼卷大葱
>酒店还推出开业期间八折优惠、订雅间可免费和老板娘金莲合影留念等促销措施。一时间,阳谷县大小人物,无不以到景阳冈大酒店吃饭为荣,开业还不到半年,酒店就收回了全部投资,这让憨厚的大郎每到夜里,总要搂着娘子金莲傻笑个不停。
一日黄昏,来景阳冈大酒店品酒吃饼的人照例座无虚席,坐在吧台后面的金莲不时拨弄几下算盘,结几个吃饼客人的账。这时不远处有两人大步流星向酒店走来,来人一胖一瘦,胖的戴一顶巨大斗笠,像圆圆的西瓜上长出一支蘑菇,瘦的人背上背着一把砍刀,像一大豆夹上面又挂一个小豆夹。
< class="pgc-img">斗笠胖子
>< class="pgc-img">砍刀瘦子
>……
(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接龙的活动,挺有新意,对这个谁有兴趣咱也续写一段吧,期待中)